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1772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docx

货币金融学教案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

授课题目(教学章)

第七章商业银行及经营管理

课次

第8次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第8教学周,共2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

2、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组织形式;

3、掌握存款的创造过程;

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经营原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提示:

1、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

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业务。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

商业银行是指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信用机构。

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的基本环节,在银行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

(一)早期银行的产生

商业银行源于货币兑换业。

(二)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

现代资本主义银行是通过两条途径产生的:

一是由旧式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而转变为资本主义银行;二是按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制银行。

现代商业银行具有三个特点:

1、利息水平适当;

2、信用功能扩大;

3、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特殊的企业

首先,商业银行是企业,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

1、银行具有一定的自有资本,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

2、银行的业务活动处于再生产过程之中,是实现资本循环的必要环节。

3、银行的经营目标也是取得利润收入,同样受利润平均化规律的支配。

4、银行的利润也是来源于剩余价值。

其次,商业银行又是特殊企业

1、经营对象特殊。

不经营普通商品,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

2、活动领域特殊。

其活动处于货币信用领域,通过货币信用业务同其他企业发生广泛联系,并取得利润收入。

3、对于经济影响程度特殊。

银行与社会各部门联系密切,对整个经济运行及其发展有重要影响。

三、商业银行的职能

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其职能作用,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具有以下职能:

(一)信用中介职能,这是银行最基本的、最能说明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含义:

充当信用中介是指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充当货币资本的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媒介。

注意二点:

充当信用中介是银行最基本的职能。

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属于间接融资活动,可以克服企业之间直接借贷的局限性。

(二)将社会各阶层的货币收入和储蓄转化为资本

即把社会各阶层的用于消费支出的货币收入和储蓄转化为生产的资本。

也就是将非资本的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

(三)支付中介职能

商业银行在为企业之间办理与货币收付有关的服务性业务时执行此职能。

(四)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1、商业银行创造了可以节约现金的信用工具,节约了流通费用。

2、借助于信用流通工具,银行可以创造派生存款,从而扩大信用。

商业银行创造的信用流通工具主要是银行券和支票。

(但在现代,商业银行已经不能发行银行券。

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一)单一银行制也称单元制,是不设任何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

美国。

单一银行制优点:

1、可以防止银行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

也可以缓和竞争的激烈程度。

2、有利于银行与本地政府和企业协调关系,为本地经济服务。

3、银行具有更高的独立性、自主性、业务经营的灵活性。

4、管理层次少,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加快政策传递。

缺点:

1、不利于银行业发展,限制了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

2、使银行业务经营的风险过分集中。

3、与经济的横向开放性发展相矛盾,难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二)分支行制度是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并形成庞大银行网络的制度。

优点:

1、规模大、分工详细、专业化水平高;

2、分支机构广泛,便于吸收存款,增强银行实力;

3、便于资金在分支行之间调度,减少现金准备;

4、有利于分散风险;

5、便于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手段的推广;

6、便于国家管理。

缺点:

1、容易形成垄断,不利于自由竞争;

2、加大了银行内部的控制难度,执行决策时容易出现偏差;

3、不便于发挥各地银行的主动灵活性,不便于因地制宜的开展业务。

(三)控股公司制是由某一集团成立一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银行的股票。

大银行通过持股公司把许多小银行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美国。

优点:

1、能有效扩大资本总量,做到业务多样化

2、可以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和收益管理,

3、能够兼单一银行制和分支银行制的优点于一身

缺点:

容易形成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不利于自由竞争。

(四)连锁银行制是指由个人或集团控制两家以上商业银行的制度。

与前者的区别是它不需要设立控股公司。

五、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

(一)盈利性原则

追求盈利是商业银行改进服务、开拓业务、改善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

盈利性原则占据核心地位。

措施:

现金压缩到最低;把资金用于获取较多收益的贷款和证券投资上;避免呆账损失;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降低费用开支

(二)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要使银行资产避免风险损失,确保其稳健与发展。

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性风险等等。

措施:

客户资信调查;资产分散,与负债规模保持一定比例;执行和遵守国家和央行法令。

(三)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指商业银行随时满足客户提存、清偿要求及合理资金需求的能力。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

措施:

建立多层次准备资产:

现金资产(第一准备)、短期债券(第二准备)等;主动型负债提高流动性:

银行应保持较多融资渠道和较强融资能力;协调资产—负债结构。

银行经营的“三原则”既有联系,又有矛盾。

他们联系密切,安全性是前提,流动性是条件,盈利性是目的。

矛盾表现:

盈利性与安全性呈反方向变化,盈利性与流动性也呈反方向变化。

协调“三性”的实质是经营管理问题。

六、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1、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

2、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

3、城市商业银行

4、中外合资银行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一、自有资本

自有资本,包括财政拨给的信贷基金、银行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简称股本)、公积金及未分配利润。

自有资本应从银行盈余中补充,通过扩股和股息资本化来增加自有资本。

自有资本占银行负债的比例一般比较小,但却非常重要的,它是银行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

二、存款业务

存款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资金,存款人可以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

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约占负债总额的70%。

商业银行存款分为:

活期存款、通知存款、定期和储蓄存款(不能签发支票,限于个人,非盈利性组织)。

(一)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是不规定存款期限,存户可随时存取,银行有义务随时兑付的存款。

商业银行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接受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的特点:

1、活期存款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通过签发支票进行转帐结算。

2、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

3、流动性大,存取频繁,手续复杂,风险较大,一般不支付利息。

4、商业银行可以将活期存款相对稳定的部份用于发放贷款。

5、活期存款是密切银行与客户关系的桥梁。

(二)通知存款

通知存款是指存款人在存款时未约定期限,在提取存款时,必须提前一定时间通知银行,以便银行提前准备资金,保证支付的存款。

(三)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是有固定存期、到期才能提取的存款。

定期存款的存单一般不能转让,但是,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的出现,使定期存单在到期兑现之前可以流通转让。

定期存款的特点:

1、对于存款者来说,定期存款具有投资性,是一种利率较高、风险较小的投资方式。

2、定期存款所要求的准备率低于活期存款。

3、对于银行来说,手续简便,费用较少,风险较小。

4、是银行稳定的资金来源,可用于长期贷款业务。

5、如果提前支取,则按活期存款利息率计息。

6、定期存款单可以作为抵押品取得银行贷款。

(四)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一般是个人为了积存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在银行开立帐户的存款。

储蓄存款具有两个特点:

1、储蓄存款多是个人为了积蓄购买力而进行的存款。

2、要受到比较严格的监管。

三、其他负债业务——主动型负债

其他负债是指商业银行的各种借入款。

(一)同业借款

同业拆借是指商业银行之间及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

同业拆借的期限一般比较短,主要是用来解决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

(二)向央行借款

1、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办理贴现业务所取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贴付一定的利息,再将票据转让给中央银行的一种行为。

2、再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开出票据或以政府债券作抵押向中央银行取得的贷款。

(三)发行金融债券

(四)占用资金

占用资金是指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以及同业往来过程中临时占用的他人资金。

(五)转贴现

(六)回购协议

回购协议是商业银行融通短期资金的一种方式,是指商业银行将同一份金融资产(债券)卖出再按照约定的时期、价格买回来的合约。

(七)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最具规模、影响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就是欧洲货币市场,所以国际金融市场借款也常常被叫做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亦称“授信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资金运用业务,主要分为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类。

一、放款业务——取得收益的主要业务

(一)按贷款期限划分,可分为活期贷款、定期贷款和透支三大类。

(二)按使用贷款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经营性贷款、有价证券经纪人贷款和消费性贷款。

(三)按贷款的保障条件分类

1、以商业票据为担保的放款

(1)票据贴现——顾客将未到期的票据提交银行,由银行扣除自贴现日期至到期前一日止的利息而取得现款。

票据贴现值的计算:

贴现值=票据面额-贴现利息

贴现利息=

贴现值=

可以贴现的五种主要票据:

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期票

银行票据(本票、汇票)政府债券

贴现与放款的区别:

①放款是到期后收取利息,贴现则是在贴现业务发生时从票据面额中预先扣除利息。

②放款期限较长,而贴现的票据期限较短。

③放款的申请人即为银行的直接债务人,而贴现的申请人并非银行的直接债务人。

④放款利率要略高于贴现利率。

⑤放款要在到期时才能还本付息,而贴现的票据可随时在市场上买卖,提前收回本息。

(2)票据抵押放款

是以各种票据为担保放款,放款期限不得超过票据到期的期限。

垫头——票据面额与放款和的差额。

2、以商品为担保的放款

商品抵押放款是以各种商品和商品凭证(货运提单、仓库栈单)作为抵押的放款。

以票据为抵押的放款和以商品为抵押放款均能加速资本的周转,促进生产的扩大。

3、以股票或债券作担保的放款

4、信用放款

(四)按成本定价方法分类

1、固定利率放款——客户依据原先借款时与银行约定的利率还本付息。

2、浮动利率放款

(1)对资信良好且与银行有长久合作关系的客户,给予优惠利率;

(2)在市场利率不稳定的条件下,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浮动半个到一个百分点。

二、投资业务

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是指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

包括债券(国库券、公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

主要用于购买政府债券。

投资与放款的不同处:

1、放款是银行应借款人的请求而发放,投资由银行以购买证券方式贷放;

2、放款一般到期后才能收回,投资由银行在公开市场出售收回;

3、方款一般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产业资本循环发生联系,投资用于证券投机活动。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

“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

第四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自学)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一、汇兑业务

是银行代理客户把现款会给异地收款人的业务。

二、信用证业务

商品信用证:

是银行应买方要求,开给卖方的一种保证付款的凭证。

货币信用证:

是银行收取客户的一定款项后,开给客户保证在异地银行兑取相应款项的一种凭证。

三、代收业务

是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根据凭证代替客户收取款项的业务。

四、同业往来

是银行执行在进行各项业务时建立的往来关系。

五、代客买卖业务

是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买卖有价证券、贵金属和外汇的业务。

六、信托业务

是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管理、营运、处理有关钱财的业务。

七、租赁业务

是银行通过所属的专业机构将大型设备出租给企业使用的业务。

八、其他新的中间业务

代理融通业务、咨询和信息服务业务、电子计算机服务业务、银行卡业务。

九、表外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所经营的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因而不构成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第五节存款的创造(自学)

一、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

派生存款是银行用转帐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由它的库存现金和它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两部分构成。

目前各国一般都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最低数额的准备金,即法定存款准备金,准备金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为超额准备金。

Rd(法定存款准备金)=D(活期存款总额)·rd(法定存款准备率)

E(超额准备金)=R(实有准备金)—D·rd

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

二、存款的创造过程与原理

存款货币的创造是在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组织转帐结算的过程中上进行的。

条件1:

在发达的银行制度下,客户之间的支付广泛采取非现金的转帐结算方式。

条件2:

银行实行比例存款准备金制度。

条件3:

客户始终存在贷款需求。

过程:

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A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存款→A客户用存款进行转帐支付→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在准备金率为20%的情况下,10000美元的原始存款可以使银行共发放贷款40000美元。

银行扩张信用的能力取决于两大因素:

即原始存款数额的大小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

公式:

△D=△P·1/rd

△D表示经过派上的活期存款总额的变动;

△P表示原始存款的变动

派生倍数

(三)派生存款计算

商业银行存款的创作过程说明:

银行扩张信用的能力,首先取决于两大因素——

1、原始存款额度的大小,与信用的扩张成正比

2、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高低,与信用的扩张成反比

派生存款规模的计算公式:

1

派生后活期存款总额=原始存款×———————

法定存款准备率

派生存款总额=派生后活期存款总额-原始存款

最初超额准备

或:

派生存款总额=——————————

法定存款准备率

1

货币乘数=—————————

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M=B×K

三、派生倍数的修正

1、现金漏损

现金漏损率

2、超额准备金E

3、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

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率不同,定期准备率低,活期准备高。

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比例

rt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修正后的货币系数为:

商业银行扩张信用的能力取决于五个因素

1、原始存款(P)

2、法定准备金率(rd)

3、现金漏损(c′)

4、超额准备(e)

5、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rt·t)

复习思考题:

1、如何认识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简述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

3、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都包括哪些内容?

4、贴现和放款有哪些不同之处?

5、投资与放款有哪些不同之处

6、说明存款的创造过程与原理?

 

教法提示:

 

多媒体教学

图示教学

授课题目(教学章)

第八章中央银行

课次

第9次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第9教学周,共2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

2、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与特点,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

3、熟悉中央银行的作用;

4、掌握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教学重点及难点提示:

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以及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

1、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

银行券分散发行,信用能力有限,不能保障货币流通的稳定性。

中央银行形成后,集中货币发行,克服了分散发行的混乱局面。

2、票据交换和清算的需要:

银行业务与日俱增,票据清偿和结算矛盾突出,中央银行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国性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3、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为保持商业银行清偿力,需要集中存款准备金,为其在资金困难时提供资金支持,即需要最后贷款人。

4、金融监管的需要:

银行数量不断增加,业务越来越广,需要专门机构对金融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管理和监督。

中央银行的出现,保证了金融业的安全、规范和稳定。

中央银行起源于17世纪中叶,形成中央银行制度是在19世纪末叶。

我国中央银行萌芽于20世纪初。

(二)中央银行的产生途径

1、由商业银行演化为中央银行。

主要代表:

瑞典国家银行、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

瑞典国家银行—1656成立—1668改组为国家银行——1897独占发行

英格兰银行——1694成立——1844独占发行权

2、直接创设中央银行。

主要代表: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体系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

1、中央银行普遍推行时期。

19世纪初——20世纪中叶二战结束

2、中央银行强化时期

20世纪中叶二战结束——现在

强化的主要方面表现如下:

①实行国有化。

②强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干预作用。

③强化国际间中央银行的合作。

④向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转化。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代表政府干预经济、管理金融的特殊的金融机构,带有银行性质的国家机关。

(一)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金融机构的性质,表现: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银行是金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普通银行分离出来后,仍然从事货币信用等金融活动;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普通银行一样,负债方有存款,资产方有贷款。

作为金融机构的特殊之处:

1、地位特殊——是金融体系的中心环节;

——是货币金融的最高权力机构;

——是金融的调控者和管理者;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

2、业务对象特殊——金融机构和政府。

3、经营目的特殊——不以盈利为目的。

4、作用特殊——不起一般的信用中介作用,其作用是实施货币政策,加强金融调控,为银行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

(二)中央银行是特殊的国家管理机关

中央银行具有国家机关的性质,具体表现:

▲中央银行承担了国家管理金融的职能;

▲中央银行隶属于政府和国家权力机关,其领导人一般都由国家任命;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管理机关的特殊之处

1、具有特殊的管理手段。

即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和管理。

2、通过一定的业务经营,实施对金融的管理和控制。

3、调节的主要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调控属于间接调控,其调节作用是依据一系列的经济规律而发挥的。

4、在办理金融业务时,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

5、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有一定的独立性。

因此,中央银行的性质具体为:

中央银行是代表政府监督管理金融活动的特殊机构。

中央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经营一般的银行业务。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调节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以所拥有的经济力量对金融领域进行管理、监督、调控。

中央银行会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是指中央银行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拥有货币发行特权,统一全国货币发行,通过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币值。

目前除少数国家(美国、日本)的铸币由财政部发行外,大都由中央银行负责货币的发行。

(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是指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的银行,地位处于商业银行之上。

即主要只同商业银行发生业务关系,集中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它们提供信用。

1、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按照法律规定,商业银行都要按法定比例向中央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即中央银行具有为商业银行集中保管一部分准备金的特权。

中央银行集中存款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维护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防止商业银行倒闭。

第二、有利于调控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2、组织全国银行间清算

对商业银行相互间应收应付的票据进行清算,充当全国金融机构的资金清算中心

清算的主要业务包括:

——组织票据交换清算;

——办理异地跨行清算;

——提供跨国支付清算服务。

3、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人

即在商业银行资金困难时,提供信贷。

贷款方式:

再贴现、再抵押、再贷款

意义:

防止金融恐慌,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传递金融调控的意图。

(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是指中央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的国家机构,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为管理财政收支。

——代理国库

——对国家提供信贷

——代表国家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事务

——保管黄金外汇储备及买卖和管理

——制定并执行有关金融法规

——充当政府的经济顾问

按照中央银行的性质划分

1、调节职能

2、管理职能

3、服务职能

三、中央银行的作用

(一)调节货币流通,稳定金融。

1、控制货币供应量。

2、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监管。

3、对金融市场进行管理。

(二)调节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三)集中清算,加速资金周转。

(四)促进国际金融联合,推动国际经济发展

第五节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一、中央银行经营业务的原则

(一)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

(二)不以盈利为目的

(三)不支付存款利息

(四)资产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五)业务活动公开化

二、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一)货币发行业务

1、统一发行的原因

钞票可以整齐划一,不致造成币制混乱;

便于监督管理,推行国家货币政策;

便于调节控制,使货币数量和流通需要相适应;

抵制政府滥发钞票的要求;

增强金融实力。

2、发行货币原则

集中垄断发行;要有可靠的信用基础;维持高度的弹性。

我国货币发行实行集中统一发行原则、经济发行原则、计划发行原则。

(二)代理国库业务

央行经办政府的财政收支,执行国库的出纳职能,如接受国库的存款、对付国库签发的支票、代理收解税款、提政府发债、还本付息等。

意义:

代理国库业务既可以增加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又可以加强财政与金融之间的联系,发挥货币资金的作用。

(三)集中存款准备金业务

现金准备集中存于央行,除了增强整个银行后备力量,防止商行倒闭,更主要是的央行通过存款准备金可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量。

意义:

增强整个银行后备力量,防止商行倒闭,更主要是的央行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调节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三、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一)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

(二)对政府的贷款

(三)金银、外汇储备业务

(四)证券买卖业务

四、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

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大体可分为三项:

1.办理票据集中交换,主办票据交换所;

2.办理交换差额的集中清算,通过各行在中央银行开设的账户划拨;

3.办理异地资金转移,提供全国性的资金清算职能。

(一)集中票据交换

(二)办理异地资金转移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