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1781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新人教版选修.docx

高考语文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选修之一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一)

满分:

120分,时间:

100分钟

一、古诗词默写(每空2分,共20分)

1.漠漠水田飞白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杯销愁愁更愁。

3.香雾云鬟湿,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

5.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僧敲月下门。

7.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那金闺万里愁。

8.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

10.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鉴赏(40分)

(一)阅读杜甫《江汉》,回答下面的问题。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忧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哪几个意象,并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8分)

1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

(6分)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3.“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关河梦断何处”中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

(8分)

14.“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15.补充空出的诗句的意思。

(6分)

太阳忽然下了山,月亮从池边慢慢升上来。

_________________。

荷风送香,竹露滴响,真使人感到清幽和舒畅。

面对这般清幽美好的夜景,__________。

有感于此,竟使我整夜都怀念起老朋友辛大来了。

16.鉴赏这首诗,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理解或评析。

(6分,每空一分)

这是夏夜乘凉时的即景怀人诗。

全诗中心重在“______”字上,在傍晚乘凉的时候,想念老朋友,可惜眼前没有知音的人,就懒得取琴来弹,辜负了美景良辰,想念着却不能见面,于是只好寄希望于梦中相会,可见诗人的感情是多么的真挚。

诗的前二句是点“______”字。

日落用“______”,月上用“______”,用字极有分寸。

“散发乘凉”切“______”字,“开轩”点明“南亭”。

“荷风”两句,写夏日傍晚的景物。

“风露”和“______”相照应,紧扣夏夕。

诗的后四句转入抒情,正面写“怀”字。

全诗从日落写到夜深露重,又写到“终宵”,层次一丝不乱。

(三)元曲鉴赏

17.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

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

花依旧,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___朝词人___《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

(2分)

(2)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在曲中感叹自己什么?

(4分)

(3)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你对此作具体分析。

(4分)

18.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

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

俺向着这迥野悲凉。

草已添黄,兔早迎霜。

犬褪得毛苍,人搠[shu騗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zh閉,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

①寒蜇:

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

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

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

(5分)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5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

买千里马首

有以千金买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两项是()(6分)

A.请求之请,愿意;求,寻求

B.君遣之遣,消遣

C.反以报君反,通“返”,回来

D.于是不能期年不能,不能够

E.天下必以王能市马市,市场

20.翻译以下句子。

(14分)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四、语言表达

2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写一段鉴赏文字。

(20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提示:

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①本诗写景的特点;②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③全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

(二)

一、唐诗鉴赏。

(34分)

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1—2题。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从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思之苦,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_____(2分)中才能相见,描绘出了深深的怀远之情。

找出其中以月喻人的至理名言_____,(2分)并作赏析。

(4分)

2、这首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

(2分)

3.读下面一首古诗,赏析诗中“月亮”这一意象的作用。

(6分)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4—6题。

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4、结合诗的内容,分析第四句的作用,并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5、有人说,边塞诗中所反映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结合《从军行》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4分)

6、王昌龄《从军行》写得好,《出塞》诗也很出名,请写出《出塞》(其一)。

(4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7—8题。

终南望余雪/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7、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

诗写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并从中预感到了什么?

(2分)

8、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

唐代应试诗限定写五言六言句的排律,共十二句,但祖咏作了四句就交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做完,他回答说“意尽”。

这首诗是不是“意尽”于言内了呢?

试作分析。

(4分)

二、默写填空(8分每空格1分)

9.木末芙蓉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10.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

11.江头宫殿锁千门,____________。

(《哀江头》)

12.____________,海上明月共潮生。

……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________。

(《春江花月夜》)

13.漠漠水田飞白鹭,____________。

(《积雨辋川庄作》)

三.现代文阅读。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龙应台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85岁的父亲去听。

遥远的10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

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15年。

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

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

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

“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父亲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

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

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对峙中仓皇度日,70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

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

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

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

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地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400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

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

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

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

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

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

《四郎探母》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

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历过《四郎探母》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

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选自《南方周末》2004-12-23)

14.本文的标题只是一个假设复句的前一个分句。

通读全文后,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下一个分句。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____________。

(2分)

15.简要回答下列两个问题(8分)

(1)看《四郎探母》时,父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请说说你对“只好”一词的理解。

(4分)

(2)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

请结合全文,简析“柔弱”和“强韧”的含义。

(4分)

16.作者从《四郎探母》懂得了为什么《伊底帕斯》、《李尔王》在千百年后仍让人感动。

你认为作者懂得的是什么?

(4分)

17.全文共15自然段,第13和第14两个自然段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为什么?

请简要说明道理。

(4分)

四、作文(40分)

18.读下面一首辛弃疾的词,根据要求作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四季有春夏秋东,人生有酸甜苦辣。

我们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

以《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⑴选择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三)

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边的

(1)—(3)题。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诗的第一、二、四句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写夜雪的?

为什么要这样写?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用的是什么方法?

(2分) 

3.该诗是诗人谪居江州时写的,“折竹声”三字不仅显示了冬夜________的特点(1分),更写出了诗人________的心情。

(1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阁江犹唱《后庭花》。

水龙吟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妁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讲东。

4.请就这两首诗词,谈一下咏史诗的特点?

(6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边的5、6题。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蝉(虞世南)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

(3分)

6.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

(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20分)

走近芦苇

①清寒的早春,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

②滩下有一大片芦苇,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

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

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能接受它。

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③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处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

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泥土,在那里顽强地越冬。

④但芦苇毕竟真的变得苍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顽强。

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

⑤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

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

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或许我们的外形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本性。

⑥走近芦苇,想跟芦苇说些什么?

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

芦苇和我近在咫尺,这是怎样的一种亲近?

生命的亲近,躯体的亲近,思想和心灵的亲近。

我们同样是在越冬之后,带着褴褛的枯衰走进早春的。

⑦脚下松软的泥土弹跳着,暗示我走过的节奏。

我感到了轻盈和愉悦,一种解透人生、战胜自己的轻盈和愉悦。

这是一种经历严冬的过程,脱胎换骨的过程,也是自我解脱、自我净化的过程。

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说我就是“我”了,我们才真正感觉到在滚滚红尘中守住自己善的本质,原来是最难的事情。

⑧猛然地发现脚下泥土的表层有些异样的东西,是密匝匝的褐色的小尖锥,那是芦苇的笋尖,那是又一茬儿新生的芦苇,尖锐的宣言,那宣言同样是强大的、无可置疑和不可抗拒的。

那就是生命,那就是新生的思想和人生方式,那就是我们从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时所期盼的目的,要不了多处,那些越冬的苍老的芦苇就要倒伏下来,代之而起的将是更加年轻的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阵势。

⑨我知道这才是必然,才是世间万物历尽苦难生死更替的本质。

7、第⑤段说“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

⑴“芦苇”的“无可奈何”是指(答案不超过15字)(2分)

⑵“人生”的“无可奈何”是指(答案不超过15字)(2分)

8、第7段中为什么“我”要加上引号?

“我”应如何理解?

(4分)

9、第⑧段说芦笋是新生芦苇“尖锐的宣言”,而且“那宣言同样是强大的、无可置疑和不可抗拒的”。

请联系上下文说明(6分)

⑴这里用“尖锐”一词有什么好处?

⑵这里为什么用“同样”一词?

10、本文写“走进芦苇”,抒写作者对生命的感动,其中多次提到“泥土”,在这里,“泥土”的意义是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五、默写(任选4题,每空1分,共8分)

11、金河秋半虏弦开,__________。

仙掌月明孤影过,__________。

12、长安回望绣成堆,__________。

一骑红尘妃子笑,__________。

13、胜败兵家事不期,__________。

江东子弟多才俊,__________。

14、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

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

15、庭前芍药妖无格,__________。

唯有牡丹真国色,__________。

16、空将汉月出宫门,__________。

衰兰送客咸阳道,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42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腾讯公司首次公开拍卖QQ号,市民对此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爱心举动,有人则认为它有商业炒作的嫌疑。

B.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节选)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的《语文读本》第四册,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模棱两可,而一些专家却明确表示,对此无需大惊小怪。

C.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要把自己的专业课程学好,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兼职。

这样才能两不耽误,不至于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局面。

D.一部韩剧《大长今》,让人们重新领略了中医的无穷魅力;除了针灸术、药膳术在电视剧中大放异彩外,中医美容术也在其中小露峥嵘。

18、用一句话概括下段文字所表达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

(4分)

利用电脑网络,人们可以进行经贸洽谈,发布产品信息,进行异地购物,大容量通信,与朋友聊天,查阅资料。

但也有人利用电脑网络具备的多媒体功能,传播不健康的图文信息,对青少年身心造成危害;再加上网上冲浪极易使青少年上瘾,影响学业;另外,电脑网络也容易遭到“病毒”、“黑客”的袭击,从而泄露政治、经济、军事机密,造成工作系统的瘫痪。

19、依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择新的本体(例如:

金钱、书籍等)和喻体,意思完整。

(仿写的句子要求与原句句式对应,字数大体相等)(5分)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储存了大量的学术信息、经济信息和娱乐信息等。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堆积了许多的黄色信息、暴力信息、虚假信息等。

20、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追求时尚、扮酷,作秀,装饰自己是为了展示其个性和品位,是真正的新人类。

有人说,时尚瞬息万变令人瞠目,时尚诱惑人又捉弄人,时尚让人欢喜又叫人无所适从。

有人说,一个城市越成熟,时尚越淡;一个民族越成熟,时尚就越单纯;一个人越成熟,就越远离时尚。

请你以“时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四)

1、阅读白居易的《白云泉》,回答问题。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①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②这首诗所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

好像。

了自:

已经明了。

空复情:

自多情。

①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

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②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②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

请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③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④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⑤《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①诗题《城东早春》,在诗中作者是如何扣题描写的?

②“清景”一词很值得玩味,其“清”字的含义是什么?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这首诗以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华子岗的景物,请从诗后两句的两个动词“侵”和“拂”入手,分析一下这两个词在表达上的作用,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新年是春天到来的标志,还没有芬芳的鲜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在焦急等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

作者为写出人们内心情绪的跌宕腾挪,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作简要说明。

②作者构思甚奇。

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的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增添了诗的趣味,试作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李贺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①吴钩:

古时一种兵器,似剑的弯刃刀。

②关山五十州:

指当时唐代黄河南北被藩镇割据的五十余州。

①诗的第一、二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②第三、四两句用“凌烟阁”、“万户侯”问句作结,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①这首小诗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作者王维被后人尊称为“_____”,后人赞誉其诗达到了“______”的艺术妙境。

②张旭的《山中留客》“纵使晴明无雨色,人云深处亦沾衣”句中,“沾衣”为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本诗中的“湿衣”却是_______,抒写了_______。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 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