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2318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docx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范围(2015年6月)

 

考试形式:

笔试、开卷

题型分布:

1、单选题10道题每题1分10分

2、多选题10道题每题2分20分

3、名词解释5道题每题6分30分

4、案例分析题1道题20分

5、论述题1道题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整个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历程中,哪类取向一直占据着首要地位并主导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A、社会学B、心理学C、人类学D、哲学

2、社会化的核心是哪项?

A、道德社会化B、政治社会化C、法律社会化D、性别角色社会化

3、哪位学者首先提出儿童的自我概念是通过“镜像过程”形成起来的“镜像自我”,即别人对于儿童的态度反应(表情、评价与对待)就像一面镜子?

A、米德B、库利C、弗洛伊德D、埃里克森

4、社会认知的基本特性不包括哪一项?

A、互动性B、间接性C、整体性D、矛盾性

5、在利他行为的诸多理论中,我们所做的很多源于最大化我们的报酬和最小化我们的成本的动机。

以上说法是出自于哪一理论?

A、社会交换理论B、社会规范理论C、进化理论D、社会认知理论

6、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刻板印象具有哪项的意义?

A、消极B、破坏性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哪项?

A、相互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交换性原则

8、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受到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到他的活动效果,如果这一刺激促进了活动的完成,我们称其为什么?

A、从众B、社会惰化C、社会助长D、社会干扰

9、一群拥有同一目标和规范的个体,是相互影响、共同活动、具有内聚力的一个集合体称为什么?

A、集团B、集体C、群体、D、族群

10、社会心理学杨国枢认为,哪项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社会态度?

A、金钱至上B、血缘关系C、社会取向D、民族意识

11、明尼苏达多项个性量表()属于哪种测验?

A、速度测验B、智力测验C、能力测验D、典型反应测验E、最大成绩测验

12、哪位学者提出了“镜中我”理论?

A、库利B、米德C、弗洛伊德D、埃里克森

13、有关自我的认知结构是关于自我的认知概括,它来自于过去的经验并对个体社会经验中的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进行组织和指导是指什么?

A、自我认知B、自我观察C、自我图示D、自我内省

14、奥斯古德等人认为,在评价对他人的印象时最主要的角度是哪项?

A、评价B、力量C、活动D、热情

15、个体在面对紧急事件发生时,单个人与同他人在一起时的反应不一样,他人在场会抑制利他行为的发生,其属于社会心理学哪种效应?

A、马太效应B、鲶鱼效应C、旁观者效应D、罗密欧-朱丽叶效应

16、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这是根据什么的影响?

A、图式B、自我意识C、遗忘曲线D、印象

17、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这一现象说明了哪一项原则?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

18、从众最经典的研究当属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和哪位学者的群体压力研究?

A、阿希B、莫顿C、哈罗德D、米尔格拉姆

19、群体成员一起活动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

这些目标通常是无法通过个人努力而实现的过程,我们把它称为什么?

A、竞争B、合作C、群体极化D、群体决策

20、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这属于以下哪项内容?

A、差序格局B、差别格局C、团体格局D、集体格局

21、社会心理学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是哪项?

A、自然观察法B、案例分析法C、档案研究法D、实验法

22、不属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组成部分的是哪项?

A、本我B、自我C、主我D、超我

23、自我认知基础上产生的内在体验,是自我概念的情感成分,也是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这一概念是指什么?

A、自我体验B、自尊C、行为D、情绪

24、社会心理学关于归因理论的研究始于1958年哪位学者的研究?

A、冯特B、勒温C、墨菲D、海德

25、7-11岁儿童观看一个成人的捐赠行为后,会表现得很慷慨,主动捐赠自己获得的奖品,这是通过利他行为的哪种外部影响因素来促进利他行为?

A、马太效应B、鲶鱼效应C、旁观者效应D、罗密欧-朱丽叶效应

26、社会行为是人对什么所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周围环境B、社会因素C、现实生活D、即时情境

27、哪项效应反映出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刻板印象D、光环效应

28、“东施效颦”是一种什么现象?

A、顺从B、去个性化C、有意模仿D、从众

29、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我们称之为什么?

A、群体极化B、合作C、竞争D、社会化

30、翟学伟根据脸的规矩性和面子的心理位的统一与分离,划分出中国人的哪种图谱?

A、脸面素描图B、脸面阴阳图C、脸面统一图D、脸面四分图

31、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中触发伦理始于哪位学者所主持的权威服从研究?

A、津巴多B、奥尔波特C、米尔格拉姆D、米德

32、不属于角色失调的是哪项?

A、角色偏好B、角色不清C、角色中断D、角色失败

33、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控制是指哪一概念?

A、自我效能B、自我控制C、自尊D、自我体验

34、印象形成的模式不包括哪项?

A、平均模式B、增加模式C、加权平均模式D、加权增加模式

35、对他人情绪的理解而唤起自己的与此相一致的情绪状态并产生共鸣的过程,心理学上属于哪项?

A、共情B、移情C、当事者为中心D、自由联想

36、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哪项?

A、诱因的强B、趋向动机C、达到平衡状态D、回避动机

37、社交情绪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属于人际交往中个体的哪种现象?

A、主观体验B、社会动机C、社会态度D、社会知觉

38、市场上的小贩找几个“托”在摊位上“争抢”购买自己的商品,造成抢手的假象,诱使路人误以为商品价廉物美。

这在社会心理学上属于什么现象?

A、社会干扰B、去个性化C、服从D、行为的暗示

39、大男子主义的拥护者对于女人持有偏见,他们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属于哪一项?

A、群体偏见B、群体极化C、刻板印象D、群体决策

40、面子的整饰行为中最常采用的策略是哪项?

A、预防性策略B、维护性策略C、防御性策略D、报复性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得分。

1、关于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正确的说法是哪些?

A、社会心理学是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两大母体下孕育而成

B、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

C、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D、社会心理学是类似于哲学的抽象学科

E、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

2、在社会心理学所涉及的大部分研究领域里,与社会化过程有关的内容包含哪些?

A、态度的形成B、社会学习C、社会认知的发展D、自我概念E、性别角色

3、自我概念的结构从形式维度可以分为哪些内容?

A、自我认知B、自我体验C、生理自我D、自我控制E、社会自我

4、影响社会认知的认知者因素包括哪些?

A、个人魅力B、原有经验C、情绪状态D、价值观念E、身份角色

5、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影响侵犯行为的个人因素包括哪些?

A、年龄B、性别C、性格类型D、敌意归因偏差E、个人精神状态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些选项?

A、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即被说服者根据直接经验形成的态度不易转变

B、预警一定会促进态度转变

C、自尊水平高、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不易转变态度

D、分心一定会削弱说服效果

E、自尊水平低、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不容易转变态度

7、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的三维,是指以下哪些选项?

A、包容需要B、情感需要C、支配需要D、成就需要E、价值需要

8、有他人在场对个体的活动效果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主要取决于以下哪些因素?

A、活动的性质B、活动者的个体特点C、外界条件D、竞争的影响E、分心

9、群体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哪些选项?

A、地位B、角色C、规范D、凝聚力E、权利

10、中国人的社会取向主要包括以下哪些选项?

A、家族取向B、关系取向C、价值取向D、权威取向E、他人取向

11、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哪些?

A、个体社会心理与行为B、社会交往心理与行为C、人际交往心理与行为

D、群体心理与行为E、团体规范与行为

12、社会化发展的心理基础包含哪些?

A、人的感情B、人的个性和人格C、人的需要和动机

D、人的态度和兴趣E、人的体格和体重

13、自我概念的结构从内容维度上可以分为哪些?

A、自我认知B、生理自我C、社会自我D、心理自我E、现实自我

14、维纳的归因理论,把人的行为原因区分为哪些内容?

A、内因B、外因C、稳定的D、不稳定的E、自觉的

15、作为控制攻击行为中的方法“惩罚”,需要注意以下哪些方面?

A、惩罚要适度B、注意攻击者的个性,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C、注意分析攻击的动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抑郁质的人应该惩罚更加严格,以利于他反思。

E、学生做题目错误,老师让抄写3遍,属于惩罚

16、态度的特点包括哪些?

A、对象性B、内在性C、系统性D、稳定性E、长期性

17、下列说法中,与“人际交往”涵义相符的有哪些选项?

A、“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联系过捏

B、“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情感的联系过程

C、“人际交往”使人们的种种社会性需要得以满足

D、“人际交往”必须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条件下进行

E、“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方式,它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一种实际活动

18、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表现出从众行为?

A、群体规模B、群体意见的一致性C、群体的凝聚力

D、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E、公开的反应

19、群体凝聚力表现在成员的心理感受方面包含哪些?

A、认同感B、归属感C、力量感D、自豪感E、自卑感

20、中国人关系取向的特征表现为哪些?

A、关系角色化B、关系依赖性C、关系回报性D、关系和谐性E、关系宿命观

21、描述法主要包括哪些方法?

A、自然观察法B、案例分析法C、档案研究法D、调查法E、心理测验

22、关于社会化较为经典理论,有哪些?

A、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B、米德的自我理论

C、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D、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E、生命历程理论

23、自我概念的结构从观念维度可以分为哪些?

A、自我认知B、现实自我C、社会自我D、心理自我E、理想自我

24、奥斯古德等人认为,在评价对他人的印象时,包含的角度有哪些?

A、评价B、力量C、活动D、热情E、角色

25、利他行为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A、以帮助他人为目标B、不期望有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如荣誉或奖品;

C、自愿行为,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D、利他行为一定没有利己行为

E、强迫性

26、互补对于人际吸引是重要的,互补的形式主要包含哪些?

A、社会角色的互补B、人格特征的互补C、情感的互补

D、需要的互补E、物质条件互补

27、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和分析认为,人际交往的功能有哪些?

A、消除个体孤独感B、传递信息,增加个人的知识经验

C、影响团体内聚力D、人际调节E、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气氛28、模仿主要有哪些特征?

A、内在性B、非控制性C、表面性D、相似性E、独特性

29、下面哪些因素决定人们在一起是竞争还是合作?

A、情境的奖励结构B、竞争性的个体差异C、沟通模式

D、相互作用的影响E、实际利益

30、以下哪些选项属于中国人权威取向的特征表现?

A、权威重视B、权威敏感C、权威崇拜D、权威依赖E、权威服从

31、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哪些?

A、形成阶段B、评介阶段C、停顿阶段D、重建与本土化阶段E、迅猛发展阶段

32、根据人的生命发展周期和各发展阶段的特点,社会化可分为哪些阶段?

A、基本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发展社会化D、再社会化

33、为了自我展示,每个人采用不同的策略,归结起来有哪些策略?

A、虚伪谦虚策略B、自我妨碍策略C、印象管理策略

D、访谈策略E、心理疏导策略

34、归因偏差主要有哪些?

A、基本归因偏差B、自利性归因偏差C、忽视一致性信息

D、折扣原则E、共变原则

35、培养利他行为的手段和方法有哪些?

A、培养利他情感倾向B、培养社会责任感C、树立利他行为的榜样

D、遏制攻击行为E、说服教育

36、影响遵从的个体特点有哪些?

A、个体的能力B、个体对将来的期望C、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D、文化差异E、个体的知识水平

37、容貌对人际关系发展能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这是容貌的哪些效应?

A、晕轮效应B、环境效应C、散逸效应D、自然效应E、结伴效应

38、根据被模仿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模仿分为哪些种类?

A、有意模仿B、无意模仿C、对他人的模仿D、对群体的模仿E、盲目模仿

39、团体凝聚力的功能包含哪些?

A、增强团体成员的自信心和安全感B、增强团体控制力

C、影响团体工作效率D、较少竞争E、合作

40、中国人对面子的运作过程包括哪些?

A、面子的自我觉察B、面子的威胁知觉C、面子的情绪反应

D、面子的维护策略E、面子的整饰行为

 

选择题答案:

1、B2、B3、B4、D5、A

6、D7、C8、C9、C10、C

11、D12、A13、C14、A15、C

16、B17、B18、A19、B20、A

21、D22、C23、A24、D25、C

26、B27、B28、C29、C30、D

31、C32、A33、B34、D35、B

36、A37、A38、D39、A40、B

1、2、3、4、5、

6、7、8、9、10、

11、12、13、14、15、

16、17、18、19、20、

21、22、23、24、25、

26、27、28、29、30、

31、32、33、34、35、

36、37、38、39、4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心理学3

2、社会角色42

3、自尊59

4、社会认知73

5、刻板印象76

6、利他行为100

7、社会态度120

8、人际关系145

9、去个性化189

10、侵犯行为109

11、归因82

12、自我效能65

13、政治社会化28

14、成就动机98

15、旁观者效应103

16、人际吸引150

17、晕轮效应75

18、社会取向220

19、差序格局225

20、群体195

 

1、社会心理学():

是对个体、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2、社会角色():

是沟通和衔接个人和社会的桥梁,是指个人在社会团体中被赋予的特定身份,以及该身份所应发挥的功能。

3、自尊():

是对自我进行的整体积极性评价,这种整体的自尊对个体行为发展有重要影响。

4、社会认知:

指的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5、刻板印象:

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很难被改变。

6、利他行为:

是自愿采取的帮助他人的行为,且预期不会得到任何形式的回报,除非觉得自己也许做了一件好事。

7、社会态度:

即个体对特定客体、议题或人物的一贯的、稳定的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情感()、行为倾向()和认知()三个基本要素。

8、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9、去个性化()就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行为。

 

10、侵犯行为:

是以伤害另一生命的身体或者心理为目的的行为,即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

11、归因():

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12、自我效能():

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13、政治社会化():

是指个体逐步接受被现有的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信念和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

14、成就动机:

是指个人在设定的目标之下追求学业或事业成就的内在动力。

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成就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

15、旁观者效应:

是指个体在面对紧急事件时,单个人与同他人在一起时的反应不一样,他人在场会抑制利他行为的发生。

16、人际吸引:

是指交往双方在情感方面所表现出相互亲近(喜欢)的现象,是一种导致人与人间心理相融的情感。

17、晕轮效应:

也叫光环作用(),指的是如果一个人被赋予了一个肯定或有价值的特征,那么他就可能被赋予其他许多积极的特征,就像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有照明作用一样。

18、社会取向:

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社会态度,是中国人融入群体、适应环境的一套独特的生活适应方式。

19、差序格局:

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

20、群体:

是一群拥有同一目标和规范的个体,是相互影响、共同活动、具有内聚力的一个集合体。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1、正确理解案例内容,必须引用本课程教材中与案例内容相匹配的、合适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进行分析。

分析要层次分明,叙述合理,符合逻辑,具有说服力;分析结论观点可信,结论的引申推论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社会化的生理基础

美国人类学者克拉格(w、N,)夫妇在20世纪30年代让一只七个半月的黑猩猩同他们九个月的儿子生活在一起,使两者生活学习环境完全相同,同样穿衣、喂食,同样练习站立、行走、开门、用杯、用匙、坐便盆。

但当他们的孩子能说20多个单词的时候,黑猩猩只能听懂指示命令,做出喝水、坐下、开门等多个动作,却说不出话来。

20世纪50年代海伊斯(C、)夫妇收养训练一只黑猩猩长达3年之久,也只教会其说出杯子、爸爸、妈妈三个单词。

20世纪60年代加德纳(R、A、)夫妇教一岁黑猩猩学习美国哑人所用手势语,三年学会25个手势符号,黑猩猩却始终未能学会使用人类的抽象语言符号。

这些事实表明,无论什么样的环境教育也不能超出种族遗传所提供的范围。

请你选用一种最合适的社会心理学原理解释上述现象26

答:

以上案例适用于用社会心理学中的人的社会化理论来进行分析。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物质文化条件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个体出生时只不过是一个自然人,是社会化通过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的途径使个体掌握了行为规范,培养了价值观念,形成了独特的人格,从而成为一个社会人。

人的社会化受到遗传等生理因素、政治、法律、道德等文化因素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本案例中,说出单词其实就是一种获得人类特征的行为,是一种人的社会化的证明。

动物不可能像人一样完成社会化。

因为动物的遗传素质不同于人的遗传素质,动物的遗传素质没有社会性。

而人的遗传素质,具有社会性,具有独特的生理结构与神经系统。

人的遗产素质为人的社会化奠定了生物学基础,为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提供了可能性。

此外,人的社会化是作为获得特有的人类特征的手段,而这些特征的获得,仅仅可能产生于我们的生物基础、心理基础与和他人的接触,而动物是不可能具备这些条件的。

以上案例说明,人的社会化受生物过程、遗传基因与社会条件的影响,如果要对人的社会化的过程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在这些领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

霍去病带头踢球

边塞荒凉,军旅生活枯躁无味。

霍去病在月下巡视军营,他被一缕凄楚的笛声吸引了,双眉慢慢地皱了起来。

是啊,军中缺粮,士气低落,真叫人焦心哪!

面对猖獗的匈奴,战士情绪消沉,怎么打仗呢?

霍去病是西汉有名的军事家。

他知道光靠惩罚是不能提高士气的。

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带头和将士们一起踢球来振作士气,锻炼身体。

于是,他让军队里的工匠用皮子缝成一个圆圆的皮球,中间塞满毛发。

他命令士兵在广漠的荒原上修出一个球场。

那时的球场是在地上挖些小浅坑,把球踢进土坑,就像现在足球赛中的射门。

随后,他把球分发给部队,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优胜者就奖给酒肉,鼓励大家踢球。

他自己呢?

每次球赛都带头参加,同将士们一起奔跑,一起欢笑。

自从开展踢球活动后,将士们练活了手脚,提高了情绪,当军粮充足的时候,霍去病带领部队向匈奴发起了进攻,终于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打开了通向西域的道路。

请选用一种合适的社会心理学原理,对上述事例进行分析。

本案例涉及的理论有:

团体吸引力、集体意识、工作士气;

答:

本案例适合于运用社会心理学中有关提高团体吸引力的相关理论来进行分析。

所谓团体吸引力,主要是指团体对成员的凝聚力。

团体的吸引力看似无形,实则存在,而且影响团体的活动效率。

一个高吸引力的团体,不仅团体成员对团体有着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团体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和谐,内部成员也能遵循团体的规范和目标。

如果引导恰当,就能充分发挥成员的积极性,从而使活动效率得到提高。

军队是属于组织严密的规范团体,军队的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与心理特点,具有严格的行为规范。

军队作为团体,要求严格规范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团体的组织功能、激励功能与协调功能,提高团体的凝聚力,最终取得战斗的胜利。

本案例中,汉军出关与匈奴作战,战线很长,给养有限,且经常受到匈奴的偷袭,在这种情况下,士兵长期的疲劳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很容易使整个部队士气低落。

在这种情况下,军队的指挥官一定要站出来,想办法提高部队的士气,提高部队的凝聚力。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项羽破釜沉舟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这个案例中,霍去病作为部队首领,带领士兵展开踢球活动,正是知道活动是团体存在的基本条件,活动也是组织适当的合作与竞争,创造宽松的环境,提高部队士气的杠杆。

在踢球比赛中,增进了士兵之间相互了解与相互合作,融洽了士兵之间的关系,提高了部队整体的凝聚力。

从而,提高了部队的士气,加强了战斗力。

本案例生动地体现了社会心理学中有关提高团体吸引力的理论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给我们的启示是当我们发现我们身处的团体凝聚力下降,吸引力降低时,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