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2426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docx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2011-2015)

根据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研究总体思路,科学制定规划,强化政策支持,积极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要求,参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内地成功经验,结合新疆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大的产业。

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特征。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要任务,必须从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高度深刻认识我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

(一)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放眼世界作出的战略选择,是我国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时期和新阶段,要实现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必须跨越发展,后发赶超,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壮大经济实力,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十二五”是我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时期,目前,国内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全国各地虽然基础条件不一样,但总体上都处在起步阶段,我区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部分领域和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我们必须抢抓机遇,把握发展主动权,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为我区未来更好地参与国内外竞争打下基础。

(三)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我区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随着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资源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和国内外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全面发展拥有了更多期待。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一)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依托资源优势转换,新兴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区域特色。

依靠技术创新,装备制造和信息产业持续增长。

已形成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两大产业集群,大型(兆瓦级)风电机组和光伏产品的研发、制造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化工、有色、非金属、建材等领域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新材料产业群,有全球产能最大的航空用金属铬,有国内唯一能够生产的高纯铷铯材料,碳纳米管材料已完成工业性试验,可发性聚苯乙烯(EPS)树脂填补西北空白,大直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产能在国内排第二,高纯铝占有国内70%的市场;输变电设备、大型农牧机械、节能抽油机、新能源装备、干空气能间接蒸发制冷设备等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信息产业持连续7年保持增长,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维、哈、柯多语种软件,有国内不可替代的特种热敏电阻器,电子铝箔占有国内70%的市场;新药孕马尿雌性激素类药物、兽药疫苗、系列维药等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地域特色;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等一批煤制洁净燃料项目已开工建设。

(二)资源优势突出

新疆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在国内均排第二位,为发展新能源产业创造了条件;新疆石油查明资源储量居国内第二位,天然气居国内第一位,金属和特色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在国内排名靠前,通过资源深加工,在化工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碳材料、光伏电池材料等领域,发展新材料产业具有充足的资源保障;新疆煤炭资源居国内第三位,随着国内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为新疆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等煤制洁净燃料创造了机遇,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新疆大力推进能源基地建设、农牧业“四大”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在输变电设备、农牧机械、采油设备、采矿设备和工程机械等领域,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新疆具有独特的中药材资源、特色林果面积超过1600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超过110万亩,为大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生物医药(包括现代中药、维吾尔药)和生物制品创造了条件;新疆与周边国家语言相近,开发推广多语种软件市场潜力大。

(三)产业集聚发展开始呈现

初步形成了以乌鲁木齐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为载体的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风电场、光伏电站建设快速向乌鲁木齐南郊、哈密、喀什、和田等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集聚,“中国风谷”建设在达坂城奠基;化工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主要集中在奎独、甘泉堡、米东、石河子、库尔勒、库车等园区;煤制洁净燃料主要集中在伊犁、昌吉;生物医药(现代中药、维药)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和田、喀什;装备制造主要集中乌昌、克拉玛依、库尔勒。

随着2个国家经济特区、2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8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及一批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建设速度的加快,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和园区承载能力逐步提高。

(四)企业逐步成长壮大

随着新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在新兴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异军突起,涌现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优势企业。

特变电工是国内最大的输变电制造企业,金风科技风电机组的制造已进入世界前八强,沈宏集团是世界最大的金属铬生产企业,众和股份是国内最大的电子铝箔生产企业,中泰化学、新疆天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PVC原料生产基地,国统股份是国内第二大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生产企业,新能源股份光伏产品制造进入国内前五强,蓝山屯河是西北最大的聚酯和聚苯乙烯生产企业。

同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涌现了天康畜牧、华世丹、特变硅业、绿色使者、驰达电器、太阳能科技等一大批成长性好、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中小型企业。

(五)产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产业研发平台得到加强,我区已有独立科研机构120个,自治区以上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27个,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100个,国家和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学科67个;科技人才队伍加快发展,2008年底,我区科技活动人员3.42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2.21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8826人,中国工程院士4名,建立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36个;取得一批重点科技成果,“十一五”期间,我区已取得重大科技成果667项,获国家和自治区奖励的成果365项,授权专利6080件,平均每年发明专利102件,平均每年开发新产品60个,2010年,全区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7%,创历史最好水平。

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但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对全区经济发展贡献不大。

2009年,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30亿元,仅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3%;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在80%以上,产业缺少高端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低;三是产业集聚度不高,上下游配套能力弱。

新兴产业所属门类较多,行业较为分散,尚未形成配套齐全,大、中、小型企业分工合作的产业链;四是缺乏规划引导,政策扶持不到位。

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有待加强,产业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产业发展的人才短缺,特别是缺乏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物和高技能人才,难以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各类人才需求。

三、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构想

(一)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在新形势下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支撑点,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

面向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为方向,以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动力。

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高起点谋划未来发展,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大优势、做强特色、协调发展,提升水平。

按照政府引导、创新驱动、优势优先、引领发展的要求,着力突破核心技术,精心培育应用市场,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政策扶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推动新型工业化进入新阶段,为促进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贡献。

(二)发展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突出企业主体。

把政府引导与市场作用结合起来,强化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组织协调,突出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突出抢占制高点。

把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提高产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强化自主创新,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三是坚持优势优先,突出项目支撑。

把壮大优势产业与重点项目建设结合起来,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优势产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培育一批产业化骨干企业,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以骨干企业、重大项目、重点产品支撑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四是坚持引领发展,突出带动作用。

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贸易、投资、产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综合实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总量达到2000亿元,增加值7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总量达到6100亿元,增加值22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

新兴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成为全区经济的支柱产业,生物、信息、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汽车成为全区经济的先导产业。

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强的中小企业。

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

依托新疆资源优势、区位地缘优势和现有产业发展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新兴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信息、清洁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

(一)大力发展新兴能源产业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我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干空气能等自然资源优势以及煤炭低价位、新疆大电网等区域优势,加大产业整合力度,增强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送端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加快超高压和特高压“疆电外送”工程建设,带动风能、太阳能等产业做大做强,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加快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促进煤制洁净燃料的发展,将新疆建成国内大型洁净煤利用基地。

重点发展兆瓦级风电装备、多晶硅原料、太阳能(光伏、光热)产品、干空气能制冷装备、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等。

在资源较好的地区按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场、太阳能(光伏、光热)电站、煤层气发电站和煤制洁净燃料项目。

因地制宜适时发展非粮食生物质能、地热能源、煤层气液化、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光热)电站和其他新兴能源的开发利用。

积极争取国家在我区布局大型煤制油项目。

重点发展6大类产品。

1、风力发电装备

以风电整机设备制造带动零部件生产企业发展,加快形成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兆瓦级风电整机、整机控制系统和变浆偏航系统、轴承、主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发展超大型(6MW及以上)海上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大型(2MW及以上)低风速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风机主控系统、全永磁悬浮风力发电机组、离网型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大型风水互补电站设备;继续完善大型风电机组的性能,积极开发生产变流器、电机、控制系统等配套系统,提高叶片、塔筒、机仓罩、自动扶梯等配套零部件的性能和产量,不断提高大型风机的配套能力。

2、太阳能发电装备

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煤、电、硅资源,打造煤-电-硅-电池片-电池组件-光伏发电及应用系统产业链,形成国内重要的光伏发电装备研发、制造、检测中心;开发大直径超薄硅片,不断提高电池片和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开发与大规模并网光伏系统配套的250KW及以上高效、高压并网控制逆变器以及高压并网配电设备;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可靠、低功耗、低成本的单/双轴光伏自动跟踪技术;完善独立运行(离网系统)和景观建筑结合的低/高压并网发电系统等关键技术,提升大规模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规划、优化设计、建设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水平;跟踪推进聚光发电技术、薄膜发电技术等多种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积极发展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技术及产品。

3、干空气能应用装备

大力拓展干空气能应用领域,建设国际先进的干空气能应用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发展大中型集中式干空气能制冷装备和小型户用分散式干空气能制冷空调产品,支持公共、民用建筑和工业领域的干空气能利用。

4、太阳能光热应用产品

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光照资源,开发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和户用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的集热模块等产品。

5、煤制洁净燃料

抓住国内现代煤化工示范装置技术趋于成熟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我区煤炭资源优势,引进、培育、发展一批在国内外有竞争力的大型现代煤化工企业,加快发展煤制洁净燃料。

现阶段重点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等。

积极争取国家在我区布局大型煤制油项目。

6、其它新兴能源。

因地制宜适时发展非粮食生物能源、地热能源、煤层气发电、煤层气液化、太阳能光热发电、分布式能源站、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站和其他新兴能源的开发利用。

(二)整合提升新材料产业

依托我区石油石化4大基地的产业优势和丰富的金属、非金属等战略资源,抓住全球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通过引资和引智相结合,制造和研发相结合,以先进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加强资源整合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优势资源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链,完善绿色供应链,积极发展下游产品和高端应用产品。

加快发展稀有和有色金属、光伏、电子信息、无机非金属、化工新材料、复合功能材料等六个领域的新材料,掌握取一批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把具有新疆特色的新材料产业打造成国内关键基础和应用材料生产基地。

重点发展6大类产品。

1、稀有和有色金属新材料

以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为依托,积极开发以锂、铍、铷、铯等贵金属为主的稀有金属材料、光电功能材料、高效能锂离子电池材料和高纯度、高性能的铜、镍、钴、铅、锌合金材料。

2、光伏新材料

以煤-电-硅产业链为依托,大力发展硅材料,延伸、扩展“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级硅(SG)、电子级硅(EG)—切片—太阳能电池及组建”较为完整的光伏新材料产业链;积极发展薄膜光伏新材料。

3、电子信息新材料

以煤-电-铝产业链为依托,加快发展电子铝箔、电极箔等铝基电子材料,延伸、扩展“高纯铝--电子铝箔—电极箔--专用电容器”高附加值电子新材料产业链,电子新材料研发实力及规模进一步提高;积极研究和开发热敏新材料,实现产业化。

4、无机非金属新材料

以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为依托,发展满足涂料、油漆、造纸、塑料等领域需要的碳酸钙、膨润土等纳米、改性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充分利用我区天然的建材原料资源及工业固体废弃物,大力发展新型防水、保温、节能的建筑材料;发展碳化硅、氮化硅等功能陶瓷和特种玻璃。

5.化工新材料

以新疆百万吨乙烯和百万吨芳烃为依托,建成若干条化工新材料产业链,通过延伸产业链,开发、引进、应用国内外高新技术,大力发展聚烯烃及改性材料、工程塑料、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等新材料,发展全降解的聚乳酸塑料、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等环保塑料制品。

重点发展聚酯、改性聚氯乙烯、ABS、聚甲醛、聚碳酸酯、聚氨酯、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聚丙烯腈膜、有机硅材料、稀土顺丁橡胶等。

6、复合材料

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木塑复合材料、塑料合金等新材料。

(三)做强做优先进装备制造业

充分利用我区发展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有利时机,以优势企业为龙头,跟踪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广泛运用现代设计、先进制造及试验检测技术,加强与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的融合,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装备产品,在超高压、特高压/智能输变电装备、新型农牧机械领域建设产业集群,在高效石油石化装备、矿山机械、煤炭机械、专用汽车、特种工程机械等领域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力争把我区建设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特色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重点发展6大类产品

1、输变电装备

依托国家“西电东送”工程和自治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750kV及1100kV变压器、平波电抗器;开发适用于长距离输送的大截面输电导线,完善750kV-1100kV高压复合材料绝缘子的性能;开发研制节能、节材、环保的非晶合金变压器、铁路牵引变压器、矿用防爆变压器等各类新型特种专用变压器及新型箱式变电站;跟踪智能电网发展方向,积极研制电网自动管理、运行控制、数据采集等装备以及智能化用电侧设备。

2、新型高效农牧机械

围绕自治区棉花、粮食、特色林果业、畜牧业“四大基地”及“六大产业”建设需要,大力发展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的现代农业装备,重点在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中的保护性耕作、高效节水、高效精准农业装备水平的基础上,实现棉花、玉米、甜菜、番茄、马铃薯、辣椒等优势特色农作物采收,畜禽养殖及畜产品采集加工、林果采收及加工等薄弱环节的装备开发有较大突破,积极开发设施农业配套设备及微小型农机具,开发渔业、农副产品等领域的加工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涵盖农、林、牧、副、渔各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

3、石油石化装备

依托石油、天然气开采及石油化工、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配套的先进装备,重点推进先进勘探设备、智能型、节能型采油设备、深井稠油开采设备、管道无损检测设备、机械密封系统、高参数压力容器等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

4、煤机装备

结合自治区煤炭产业的发展特点,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结合的方式,研制适合煤层开采特点的各种大型和特型顶煤液压支架;开发各类大倾角、大运距、大功率带式输送机、刮板运输机和提升机械;鼓励研制开发大型节水型洗选机械产品;通过引进企业,在疆生产采煤机等大型煤机装备;以煤机产品为试点推进再制造工作的开展。

5、载货和专用汽车

依托国内汽车大企业集团,整合现有汽车产业,提升我区提升载重汽车整车、改装车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引进轻卡、矿用重型车、乘用车生产,填补产品空白。

开发生产高性能沙漠越野汽车、混凝土臂架泵车、混凝土搅拌车、臂架泵车、油罐车、军用特种车、大型汽车起重设备等专用汽车产品。

6、特种机械及基础配套件

积极开发工程机械和建筑机械等产品;发展精密铸造、大件铸造能力,提高铸造工艺的自动化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增强大型工件的热处理能力,提高电镀、喷涂等表面处理的绿色生产及规模化水平。

(四)积极发展生物产业

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按照彰显特色,突出重点的原则,全力构建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新格局,着力推进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植物提取物、民族药、生化药,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加强农业重大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和推广应用;加快发展农畜产品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延长农畜产品产业链,建设若干生化制品产业化示范工程;推进生物冶金、生物化工等生物制造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

尽快形成我区生物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

重点发展5大领域。

1、现代中药

重点发展中药材提取物、中成药(民族药)、饮片(含配方颗粒)等;建设具有新疆特色的甘草、肉苁蓉、枸杞、红花等规范化种植基地50万亩。

加快维吾尔药研究和开发,争取在抗胃癌、治疗心血管、皮肤病、男科疾病等新药领域取得突破,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建立维吾尔药材GAP基地和维吾尔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快维吾尔药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步伐。

2、生物制药

加快推进利用动物脏器开发羔羊胃提取和孕马结合态雌激素等生化药物发展和产业进程;建设人血液制品生产基地;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快发展兽用生物制品开发,打造全国最大的兽用生物药品制造基地。

3、生物制品

发展以番茄、辣椒、枸杞、沙棘、胡萝卜、大蒜、葡萄籽、洋葱、阿魏菇等特色产业有效成分提取技术为依托的生物制品;开发新型酶制剂,发展生物漂白、生物制浆等清洁生产工艺。

发展酵母、植物蛋白、植物氨基酸,建设全国最大的酵母生产基地。

4、生物育种

积极培育超高产小麦、玉米、油菜、棉花等农作物新品种;积极培育优质、高产牛、羊等畜牧新品种。

5、发展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生物冶金和生物化工等。

(五)着力壮大信息产业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原则,围绕特色优势产品培育和完善产业链,大力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信息产业聚集区。

充分发挥我区多语种软件开发基础和优势,初步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和嵌入式软件产业链,实现软件业快速发展。

抓住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和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发展“三网”融合增值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型服务业,提升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

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应用,以新应用带动新增长,形成全面支撑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服务能力。

重点发展3大类产品与服务。

1、特色应用电子产品

重点发展热敏感元器件、新型绿色电池、光伏组件及关键材料,支持石油电子、电力电子、医药电子、交通电子以及工业控制及检测等产品和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加强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大力发展满足钢铁、能源、有色、纺织、建材、轻工、机械等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和产品。

加快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推动RFID(电子标签)、智能IC卡、LED新光源等应用产品的开发。

加大支持适宜农业和农村信息化需要的电子产品。

2、软件产品

支持多语种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多语种嵌入式软件、“双语”教学软件,以及企业管理和信息安全软件。

结合改善民生相关工程的实施,加快发展农业、教育、卫生、社保、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重要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技术产品,实现多语种软件的应用和产业化。

大力发展有地域特色的网络游戏和动漫等文化创意与数字内容产业。

3、发展信息服务业

大力发展信息系统集成业务,做好承接各行业领域信息系统集成和运维业务。

加快发展多语种信息服务外包业,积极承接国内企业在中西南亚等国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

支持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促进IT规划、方案设计、流程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