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2478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docx

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

 

青海大学

《化工过程设备设计Ⅱ》

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年产×103t乙酸乙酯反应器设计

班级:

2013级化工2班

姓名:

邬天贵

学号:

1320103130

 

前言

乙酸乙酯,又称醋酸乙酯,分子式C4H8O2。

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可燃性液体,呈强烈清凉菠萝香气和葡萄酒香味。

乙酸乙酯能很好的溶于乙醇、氯仿、乙醚、甘油、丙二醇和大多数非挥发性油等有机溶剂中,稍溶于水,25℃时,1ml乙酸乙酯可溶于10ml水中,而且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成乙酸和乙醇。

水能使其缓慢分解而呈酸性。

乙酸乙酯与水和乙醇都能形℃℃℃。

乙酸乙酯应用最广泛的脂肪酸酯之一,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是一种较好的工业溶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醋酸纤维、乙基纤维、氯化橡胶、乙醛纤维树脂、合成橡胶等的生产,也可用于生产复印机用液体硝基纤维墨水,在纺织工业中用作清洗剂,在食品工业中用作特殊改性酒精的香味萃取剂,在香料工业中是最重要的香味添加剂,可作为调香剂的组分,乙酸乙酯也可用作黏合剂的溶剂,油漆的稀释剂以及作为制造药物、染料等的原料。

目前,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在人类不断注重环保的今天,在涂料油墨生产中采用高档溶剂是大势所趋。

作为高档溶剂,乙酸乙酯在国内外的应用在持续稳定的增长,在建筑、汽车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也会带动对乙酸乙酯类溶剂的需求。

工业生产技术

目前全球乙酸乙酯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醋酸酯化法、乙醛缩合法、乙醇脱氢法和乙烯加成法等。

传统的醋酸酯化法工艺在国外被逐步淘汰,而大规模生产装置主要采用后三种方法,其中新建装置多采用乙烯加成法。

本设计采用醋酸酯化法。

醋酸酯化法

在硫酸催化剂作用下,醋酸和乙醇直接酯化生成乙酸乙酯。

该工艺方法技术成熟,投资少,操作简单,但缺点是生产成本高、硫酸对设备腐蚀性强、副反应多、产品处理困难、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仍采用醋酸酯化法生产乙酸乙酯。

 

一、工艺设计·························································1

···············································1

1.2原料液的起始浓度···············································1

············································1

二、物料衡算·························································2

三、热量衡算·························································3

标准反应热···················································3

·······················································3

·····················································5

四、反应釜釜体设计··················································5

4.1反应器的直径与高度·············································5

·····················································7

·················································8

五、反应釜夹套设计···················································8

5.1夹套DN、PN的确定··············································8

················································9

················································10

····················································10

··················································10

六、反应釜釜体及夹套压力试验········································10

················································11

6.2夹套的液压试验···············································11

七、搅拌器··························································12

········································13

················································14

拌轴直径设计················································15

八、反应釜附件的选型与尺寸设计······································17

··················································17

····················································17

··························································17

······················································17

··························································18

九、设计结果一览表·················································18

十、设计心得·······················································20

参考文献·······················································21

 

一、工艺设计

根据乙酸乙酯的产量可计算出每小时乙酸用量为

Q=

由于原料液的

所以单位时间处理量为

Q0=3/h

CA0=

有质量比可得乙醇和水的起始浓度

CB0=

CS0=

将速率方程转换成转化率的函数

CA=CA0(1-XA)CB=CB0-CA0XACR=CA0XACS=CS0+CA0XA

RA=k1(a+bXA+cXA2)CA02=k1[

XA2-(1+

+

)XA+

]CA02

由上式可得

a=

=2.609

b=-(1+

+

)=-5.15

c=

所以:

∆=

则:

t=

=143.8min

所以:

VR=Q0(t+t0)=3

实际体积Vt=

=

3(对于沸腾或鼓泡的液体物料,f可取0.4~0.6《化学反应工程》)

二、物料衡算

kmol/h,根据乙酸的转化率和反应物的初始质量比计算出各物料的进料和出料量。

进料:

乙醇:

Q0=

乙酸乙酯:

Q0=0kmol/h

水:

Q0=

出料:

×

×

×

×

列表如下:

物料

进料kmol/h

出料kmol/h

乙酸

乙醇

乙酸乙酯

0

三、热量衡算

以第一基准为计算基准

反应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H=

+

输出niHi-

输入niHi

各物质的∆Hf0及∆HV(蒸发焓)查得如下:

(由《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四版上册查得)

乙酸:

∆Hf0

乙醇:

∆Hf0∆HV

乙酸乙酯:

∆Hf0∆HV

水:

∆Hf0∆HV

∆Hr0=

输出μi∆Hf0-

输入μi∆Hf0

从《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四版上册查出各组分在各温度段的CP值,经拟合呈线性关系,所以可用内插法求得各物质在反应温度段下的平均CP值。

拟合结果如下:

乙酸:

y=0.1015X+131.25k2

得CP=137.803J/(mol·k)

乙醇:

y液=0.4845X+98.9k2

得CP液=124.678J/(mol·k)

y气=0.1558X+61.593k2=0.9998

得CP气=75.390J/(mol·k)

乙酸乙酯:

y液=0.225X+164.8k2

得CP液=177.038J/(mol·k)

y气=0.272X+104.12k2

得CP气=128.028J/(mol·k)

2-0.0136X+75.453k2

得CP=75.672J/(mol·k)

因为进料温度为25℃,所以

输入niHi=0,将上述CP值带入计算各组分输出焓值。

乙酸:

∆H1=n

液×104KJ/h

乙醇:

∆H2=n[

液dt+∆HV+

气×106KJ/h

乙酸乙酯:

∆H3=n[

液dt+∆HV+

气dt]=1.934×105KJ/h

水:

∆H4=n(

液dt+∆HV)×106KJ/h

输出niHi×106KJ/h

∆H总××103+×106×106KJ/h

∆H总>0,所以外界应向系统提供能量。

换热采用夹套加热,设夹套内的过热水蒸气由130℃降到110℃。

温差为20℃,忽略热损失,则计算水蒸气的用量如下:

水蒸气的比热容CP0:

Cp0=a+(b×10-2)T+(c×10-5)T2+(d×10-9)T3

其中a=7.7,b=0.0459,c=0.252,d=-0.859(由《化工计算》查得)

T1=130℃,T2=110℃,T=

=120℃

计算得Cp0=7.7+0.180+0.389-0.052=8.217cal/(mol·k)

由Q=m0Cp0(T1-T2)得

m0=

=×105kg/h

四、反应釜釜体设计

在已知搅拌器的操作容积后,首先要选择罐体适宜的高径比(H/Di)以确定罐体的直径和高度。

选择罐体高径比主要考虑以下两方面因素:

1、高径比对搅拌功率的影响:

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PαDi3,其中搅拌功率P随釜体直径Di的增大,而增加很多,减小高径比只能无畏的消耗一些搅拌功率。

因此一般情况下,高径比应选择大一些。

2、高径比对传热的影响:

当容积一定时,H/Di越大,越有利于传热。

高径比的确定通常采用经验值

种类

罐体物料类型

H/Di

一般搅拌釜

液—固或液—液相物料气—液相物料

1~1.31~2

发酵罐类

气—液相物料

假设高径比

=1.3先忽略罐底容积

Vt≈

Di2H≈

Di3

15.547=

Di3×1.3

Di

取标准Di=2.5m=2500mm

标准椭球形封头设计参数

由《化工制图》查得

公称直径mm

总深度mm

直边高度mm

内表面积m2

容积m3

2500

665

40

筒体的高度

H=

=2.711m=2710mm

釜体高径比的复核

=

=

所以,该设计满足要求。

 

110℃下反应器内各物质的饱和蒸气压《化工热力学》

物质

乙酸

乙醇

乙酸乙酯

饱和蒸气压MPa

该反应釜的操作压力必须满足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所以取操作压力P=0.4MPa,则取设计压力PC=1.1P=0.44MPa。

反应釜操作温度为100℃,设计温度取130℃。

反应釜体材料选用Q345R。

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得该材料在130℃时的许用应力[σ]t=189MPa。

焊缝系数取φ=1.0(双面对接焊,100%无损探伤),腐蚀裕量C2=2mm。

(取自《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筒体的壁厚

计算厚度

δ=

==

因为δ˂δmin=3mm,δmin-δ˂C1

所以取δ=3mm

设计厚度

δd=δ+C2=3+2=5mm

钢板负偏差C1=0.3mm(取自《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名义厚度

δn=δd+C1+∆=5+0.3+∆=6mm

有效厚度

δe=δn-C2-C1

计算厚度

δ=

==

因为δ˂δmin=3mm,δmin-δ˂C1

所以取δ=3mm

设计厚度

δd=δ+C2=3+2=5mm

钢板负偏差C1=0.3mm(取自《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名义厚度

δn=δd+C1+∆=5+0.3+∆=6mm

五、反应釜夹套设计

夹套是在釜体的外侧用焊接或法兰连接的方式装设各种形状的钢结构,使其与釜体外壁形成密闭的空间,在此空间内通入加热或冷却的介质,可加热或冷却反应釜内的物料。

夹套的主要结构形式有整体夹套、半圆管夹套、和蜂窝夹套等,其适应的温度和压力不同。

本设计采用整体夹套中的U型夹套。

5.1夹套DN、PN的确定

夹套直径与筒体直径之间的关系

Di/mm

700~1800

2000~3000

3000~4000

4000~5000

Dj/mm

Di+100

Di+200

Di+300

Di+400

由夹套的筒体内径与釜体筒体内径之间的关系可得:

Dj=Di+200=2500+200=2700mm

有设计条件可知夹套内介质的工作压力为常压,故可取PN=0.25MPa,由于PN˂1.6MPa,所以可以选用Q235B为夹套的制作材料。

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得该材料在130℃时的许用应力[σ]t=110MPa,取焊缝系数φ=1.0(双面对接焊,100%无损探伤),腐蚀裕量C2=2mm。

计算厚度

δ=

=

设计厚度

δd=δ+C2

钢板负偏差C1=0.3mm(取自《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名义厚度

δn=δd+C1+∆=5.0717+0.3+∆=6mm

有效厚度

δe=δn-C1-C2

Hj=

=

=1.44m=1440mm

封头的厚度

夹套的下封头选用标准椭球形封头,内径与筒体相同。

夹套上封头选带折边形的封头,且半锥角α=45°。

计算厚度

δ=

=

设计厚度

δd=δ+C2

钢板负偏差C1=0.3mm(取自《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名义厚度

δn=δd+C1+∆=+0.3+∆=6mm

带折边锥形封头的大端与夹套筒体对焊,小端与釜体筒体角焊,所以取封头的壁厚与夹套筒体壁厚一致δn=6mm

釜体下封头的内表面积FK2,筒体高度H=2710mm,筒体内经Di=2500mm,筒体内表面积F02。

总的换热面积F总2

六、反应釜釜体及夹套压力试验

 

PTc

××

σT=

=

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得Q345R的屈服极限σs=345MPa

φσs××

因为σT˂φσs

所以水压强度足够

在保持釜体表面干燥的情况下,首先用水将釜体内的空气排空,再将水的压力缓慢升至0.55MPa,保证不低于30min,然后将压力缓慢降至0.44MPa,保压足够长时间,检查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有无泄漏和明显的残留变形。

若质量合格,缓慢降压将釜体内的水排净,用压缩空气吹干釜体。

若质量不合格,修补后重新试压直至合格为止。

水压试验合格后再做气压实验。

 

PTc

××Pa

˂P+0.1=0.35MPa,所以应取PT

σT=

=

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得Q235B的屈服极限σs=235MPa

φσs××235

因为σT˂φσs

所以水压强度足够

在保持夹套表面干燥的情况下,首先用水将夹套内的空气排空,再将水的压力缓慢升至0.35MPa,保证不低于30min,然后将压力缓慢降至0.25MPa,保压足够长时间,检查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有无泄漏和明显的残留变形。

若质量合格,缓慢降压将夹套内的水排净,用压缩空气吹干夹套。

若质量不合格,修补后重新试压直至合格为止。

水压试验合格后再做气压实验。

七、搅拌器

在反应釜中,为增快反应速率,强化传质或传热效果以及加强混合等作用,常装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通常包括搅拌器和搅拌轴。

搅拌轴由电动机通过联轴直接带动或经过减速机减速后间接带动。

搅拌设备规模、操作条件及液体性质覆盖面非常广泛,选型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介质的黏度,一是搅拌过程的目的和搅拌器能造成的流动形态。

根据浆叶的结构,常用的搅拌器有:

浆式、框式、锚式、涡轮式、推进式等。

因为该搅拌器主要是为了实现物料的均相混合,所以,推进式、浆式、涡轮式等都可以选择。

本次设计选用涡轮式搅拌器。

搅拌桨的叶轮直径与反应釜的筒体直径比一般为0.2~0.5,一般取为0.33,所以叶轮的直径

×2500=825mm,取d=850mm

由《压力容器与过程设备》一书可查得:

叶轮直径d:

叶轮叶长度l:

叶轮叶片宽度W=20:

5:

4

叶轮距槽底的安装高度h1

则由上述数据可计算:

叶轮的叶长度

l=0.25d=212.5mm,取l=220mm

叶轮的叶片宽度

W=0.2d=170mm

叶轮距槽底的安装高度

h1=1.0d=850mm

Wbi=250mm

桨叶数设计为6片,叶端速度设计为4.0m/s(中度搅拌),则搅拌器的转速为:

n=

=

为了消除可能出现的打旋现象,强化传质和传热,安装6片宽度为0.25m的挡板,全挡板的条件判断如下:

)nb˃

所以,符合全挡板条件

由《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计算方法计算。

由《化工原理》第二版上册查得各物质的黏度计算公式

μ=ATB

lgμ=A+B/(C-T)

物料

A

B

C

乙醇

乙酸

×106

——

乙酸乙酯

各物料的黏度计算结果如下

μ乙醇

μ乙酸

μ乙酸乙酯

μ水=0.2838mPa/s(直接可查得)

对于非缔合液体混合物的黏度,可采用下式计算:

lgμm=

Xilgμi

反应之前:

lgμm1=

lg0.465+

lg0.343+

μm1

反应之后:

lgμm2=

lg0.465+

lg0.343+

lg0.2838+

μm2

平均黏度

μm=(μm1+μm2

雷诺准数

Re=

=×106

由于Re很大,处于湍流区,所以应该安装挡板以消除打旋现象。

由《压力容器与过程设备》查得,当Re×106时,NP

则,搅拌功率为:

P=NPρn3d5≈10KW

 

搅拌轴材料一般是经过轧制或锻造经切削加工的碳素钢或合金钢,对于直径较小的轴,可用圆钢制造。

本设计中轴不是很大,所以可以选用圆钢制造的轴。

奥氏体型不锈耐酸钢有较高的抗晶间腐蚀能力,对一些有机酸和无机酸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本设计中的物料中有乙酸,因此搅拌轴的材料选用奥氏体型不锈耐酸钢1Cr18Ni9Ti。

电动机的功率P=10KW,搅拌轴的转速n=90r/min,材料选用1Cr18Ni9Ti,[τ×104MPa,许用单位扭转角[θ]=1o/m。

外力矩:

m[N·×103

=9553×10/90=1061N·m

利用截面法:

MTmax=m=1061N·m

由τmax=

≦[τ]得

WP≧1061/25=42440N·mm/MPa

搅拌轴为实心轴,则抗扭截面模量为WP3≧42440

d≧59.65可取d=60mm

θmax=

×

×103

IP=

刚度校核必须满足:

θmax≦[θ],即:

d≧

所以搅拌轴的直径取d=60mm满足要求。

由于搅拌轴的转速取n=90r/min˂200r/min,故可以不作临界转速校核。

八、反应釜附件的选型与尺寸设计

已知原料液每小时处理量为Q03/h,要求原料要在15分今晚,所以则Q0×3/h

设进料速率为u=1.5m/s,则进口管的直径为:

d=

=

=0.052m=52mm

圆整后取d=55mm

因此选用φ76×4mm的无缝钢管。

为检查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问题,以及方便清洁和维修,压力容器常常开设人孔或手孔。

由《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查得开设人孔或手孔的相关规定如下:

Di/mm

检查孔最少数量

人孔

手孔

300˂Di≦500

手孔2个

圆孔φ75、长圆孔75×50

500˂Di≦1000Di˃1000

人孔1个,当容器无法开人孔时:

手孔2个

圆形φ400、长圆形:

400×250、380×280

圆孔φ100、长圆孔100×80圆孔φ150、长圆孔150×100

所以,可开设人孔1个或手孔2个,尺寸见上表。

夹套反应釜采用立式安装,采用耳式支座分为A型和B型两种,此设备需要保温110℃时选用B型。

支座数设计为4个。

搅拌器有一定的转速要求,这需电动机通过传动装置来实现。

传动装置通常设置在反应釜的顶部,采用立式布置。

电动机经减速机将转速减到工艺要求的搅拌转速,再通过联动机带动搅拌轴旋转。

减速机下设机座,以便按在反应釜的封头上。

由于考虑到传动装置与轴封装置安装时要求保持一定的同心度以及装卸维修的方便,常在封头上焊接一个底座,整个传动装置连机座及轴封装置仪器安装在这底座上。

机架是用来支撑减速机和传动轴的,轴承箱也归属于机架。

机架有单支点机架和双支点机架两种。

双支点机架使用与搅拌轴载荷较大,对搅拌密封装置要求较高的场合。

对于中等载荷条件,且又可将减速机出轴的轴承作为另一个支点、或者在釜体内设置有中间轴承且可作为一个支点时,可选用单支点机架。

九、设计结果一览表

项目

数值

操作压力MPa

设计压力MPa

操作温度℃

100

设计温度℃

130

设计体积m3

实际体积m3

反应釜体直径mm

2500

夹套筒体直径mm

2700

反应釜体高度mm

2710

夹套筒体高度mm

1440

反应釜体壁厚mm

6

夹套壁厚mm

6

反应釜体选材

Q345R

夹套选材

Q235B

传热量KJ/h

×106

搅拌器叶轮直径m

搅拌器叶轮宽度m

叶轮距槽底高度m

叶轮转速r/s

搅拌轴直径mm

60

搅拌功率KW

10

人孔

φ4001个

 

十、设计心得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工程》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两门课程的内容与特点所进行的一次模拟设计。

本次设计从理论结合实际,对我们的学习与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通过做课程设计,我们不仅熟练了本次课题的设计计算,而且通过分析课题、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方法比较等,让我们对化工工艺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知。

对我们养成独立解决问题有极大的帮助,并为我们以后从事这个行业做好铺垫。

本次课程设计虽然在开始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通过和同学们的讨论和沟通,我很快就可以基本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查阅资料,让我对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