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2635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docx

4新高考语文最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题学生版+教师版有答案全国通用

苻存审,字德详,陈州宛丘人也。

初名存,少微贱,尝犯法当死,临刑,指旁坏垣顾主者曰:

“愿就死于彼,冀得垣土覆尸。

”主者哀而许之,为徙垣下。

而主将方饮酒,顾其爱妓,思得善歌者佐酒。

妓言:

“有符存常为妾歌,甚善。

”主将来驰骑召存审,而存审以徙垣下故,未加刑,因往就召,使歌而悦之,存审因得不死。

其后事李罕之,从罕之归晋,晋王以为义儿军使,赐姓李氏,名存审。

从晋王击李匡俦,为前锋,破居庸关。

从庄宗败鄩于故元城,阎宝以邢州降,乃以存审为安国军节度使。

毛璋以沧州降,徙存审横海,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梁朱友谦以河中同州降晋,梁遣刘鄩攻同州,友谦求救,乃遣存审与李嗣昭救之。

河中兵少而弱,梁人素易之,且不虞晋军之速至也。

存审选精骑二百,杂河中兵出击鄩垒,阳败而走,鄩兵追之,晋骑反击,获其骑兵五十,梁人知其晋军也,皆大惊。

然河中粮少而新降,人心颇持两端,晋军屯朝邑,诸将皆欲速战,存审曰:

“使梁军知吾利于速战则将夹渭而营断我饷道以持久困我则进退不可败之道也。

不若缓师示弱,伺隙出奇,可以取胜。

”乃按军不动。

鄩以谓晋军且懈,乃夜遁去,存审追击于渭河,又大败之。

契丹攻遮虏,乃以存审为卢龙军节度使。

时存审已病,辞不肯行,庄宗使人慰谕,强遣之。

庄宗灭梁入洛,存审自以身为大将,不得与破梁之功,怏怏,疾益甚,因请朝京师。

是时,郭崇韬权位已重,然其名望素出存审下,不乐其来而加己上,因沮其事。

存审章累上,辄不许,存审伏枕叹曰:

“老夫事二主四十年,今日天下一家,四夷远俗,至于亡国之将、射钩斩袪之人,皆得亲见天子,奉觞为寿,而独予弃死于此,岂非命哉!

”崇韬度存审病已亟,乃请许其来朝。

徙存审宣武军节度使,卒于幽州。

临终,戒其子曰:

“吾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取将相,然履锋冒刃出死入生而得至此也。

”因出其平生身所中矢镞百余而示之曰:

“尔其勉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梁军知吾/利于速战/则将夹渭而营/断我饷道/以持久困/我则进退不可/败之道也

B.使梁军知吾/利于速战/则将夹渭/而营断我饷道/以持久困我/则进退不可/败之道也

C.使梁军知吾利于速战/则将夹渭/而营断我饷道/以持久困/我则进退不可/败之道也

D.使梁军知吾利于速战/则将夹渭而营/断我饷道/以持久困我/则进退不可/败之道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

指的是天子根据某人的功绩而赐予姓氏,借此褒奖功劳,笼络人心,因此必须赐以国姓。

B.居庸关:

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地形极为险要,成为兵家所争之地。

C.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简称同平章事,即与中书、门下两个政务中枢协商处理政务,这里指官名。

D.节度使:

地方军政长官,始于唐初,唐中叶后,遍设全国各地,总揽辖区内军、民、财政大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苻存审出身贫戏,曾判死刑。

临刑时,他申请到破墙下行刑,后被主将叫去唱歌助酒,他的歌声使主将愉悦,免于死。

B.苻存审智勇双全,战功卓著。

他在援兵河中时,善用谋略,故意示弱,以退为进,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最后大败刘鄩。

C.苻存审鞠躬尽瘁,却难善终。

他侍奉两代君主,生病时却被强行派去镇边,一直请求回京,庄宗都无动于表,于是存审含恨而终。

D.苻存审关心儿子,寄以厚望。

他临终告诉儿子自己建功立业的艰辛,拿出一生所中的百来枚箭头给儿子看,勉励其努力成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中兵少而弱,梁人素易之,且不虞晋军之速至也。

(2)然其名望素出存审下,不乐其来而加己上,因沮其事。

【答案】10.D11.A12.C

13.

(1)河中军队少而又弱小,梁人素来小看它(轻视它),而且没有料到晋军迅速赶到。

(2)但他的声望素来在苻存审之下,不喜欢苻存审到京师来地位处在自己之上,于是阻止这件事。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中“吾”既是前句的宾语,又是后句的主语,属于兼语,不要断开;“夹渭”是“营”的状语,不要断开;“我”是“困”的宾语,后面断开。

点睛:

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A项,谓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賜予姓氏。

赐姓分赐国姓和赐他姓。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题中C项,存审临死前庄改任他为宣武军节度使,可见并非无动于衷。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此题注意,素:

素来;易:

因为用法,小看;虞:

料想;之:

主谓之间取独;然:

但;乐:

喜欢;因:

于是;沮:

通“阻”,阻止。

参考译文:

苻存审字德详,陈州宛丘人。

原名苻存,年轻时很贫贱,曾犯法应当处死,临刑时,指着一旁的破墙对执刑的人说:

“希望死在那里,能有墙土盖尸。

”行刑的人哀怜他就同意了,把他带到墙下。

而主将正在饮酒,望着他的爱妓,想找一个会唱歌的人助酒,他的爱妓说:

“有个叫苻存的人常常为我唱歌,唱得很好。

”主将驰马召见苻存审,而苻存审由于移到墙下执刑的缘故,还没有被处死,于是前往应召,主将让他唱歌,很喜欢他,苻存审因此得以不死。

后来追随李罕之,跟着李罕之投奔晋,晋王任他为义儿军使,赐姓李,名叫存审。

跟随晋王进攻李匡俦,任前锋,攻破居庸关。

随唐庄宗在旧元城打败刘鄩,间宝以邢州投降,于是任苻存审为安国军节度使。

毛璋以沧州投降,调任苻存审到横海,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梁朱友谦以河中同州向晋投降,梁派刘鄩进攻同州,朱友谦求救,于是派苻存审和李嗣昭去营救。

河中军队少而又弱小,梁人素来小看它,而且没有料到晋军迅速赶到。

苻存审挑选精锐的骑兵两百人混在河中士兵中出击刘鄩的营垒,假装失败逃跑,刘鄩的军队追击他们,晋的骑兵掉头攻击梁军,俘获梁的骑兵五十人,梁人知道这是晋军,都很吃惊。

但河中粮食少而又刚刚投降,人心很动摇,晋军驻扎在朝邑,将领们都想速战速决,苻存审说:

“如果梁军知道速战对我们有利,就会在渭河两边筑营,断绝我们的军饷供应线,用持久战困扰我们,那么我们就进退两难,这是失败的战术。

不如暂缓进攻显示弱小,等待机会出奇制胜,这样才能取胜。

”于是按兵不动。

刘鄩认为晋军松懈了,于是在晚上逃跑,苻存审追击到渭河,再次大败刘鄩。

契丹进攻遮虏,于是任苻存审为卢龙军节度使。

这时苻存审已患病,推辞不愿去,唐庄宗派人安慰晓谕他,强行派他去。

唐庄宗消灭梁进入洛阳,苻存审自以为身为大将,未能有灭梁的功劳,怏怏不乐,病情更加严重,于是请求到京师朝见。

这时,郭崇韬的权位日重一日,但他的声望素来在苻存审之下,不喜欢苻存审到京师来地位处在自己之上,于是阻止这件事。

苻存审多次上书,郭崇韬就是不准许,苻存审伏在枕头上叹息说:

“我跟随两个君主四十年,现在天下统一,四方少数民族、远方鄙俗之人,以至亡国的将领、射带钩斩衣袖的小人物,都能够亲自进见天子,举杯祝寿,偏偏我却被抛弃死在这里,难道不是命中注定的吗!

”郭崇韬估计符存审病情已经危息,于是请求准许他来朝。

调任苻存审为宣武军节度使,死在幽州。

临终时,告诫他的儿子说:

“我年轻时提着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内得到将相的职位,却是通过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才得到这些的呀。

”于是拿出一生中身上所中的箭头一百多枚给他们看并说:

“你们要努力啊!

 

文言文阅读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

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

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

明年秋,万寿节①,正春献八箴,曰:

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

帝不省。

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

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

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

“贵妃诞育元良②,奈何以天下俭乎?

”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

“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

”帝是之。

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

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

正春求去,不许。

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

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

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

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

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

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

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

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

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注】①万寿节:

皇帝诞辰日。

②元良:

太子的代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B.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C.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D.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戒、褒赞的韵文。

B.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乡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春闱”或“礼闱”。

D.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

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皇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诤谏。

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

B.翁正春深明国体,建言得当。

他认为应该诏令福建抚臣阻止已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王来朝入贡,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认同。

C.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

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D.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

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

“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

(2)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

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答案】10.A11.C12.C

13.

(1)宦官却以此事繁杂费事而责难翁正春,翁正春非常愤怒地说:

“贵妃生育了太子,为什么让天下人俭慢(用轻慢的方式)对待她?

(2)不久,言官告发韩敬在科举考场上的罪行。

翁正春治韩敬不恭谨的罪名,韩敬的党羽很恼恨。

【解析】

10.11.12.错在“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对应原文“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应为“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他,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从后文中的“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也可知皇帝并没有“不想再让他担任官职”。

13.“难以烦费”,“难”;“诞育”,“生下,养育”;“奈何;“俭之”“俭慢对待她”;“顷之”;“发”;“坐”,治…罪;“不谨”,“不恭谨”。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

原句为“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

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原文断句处为叙述和评价两部分内容,语言形式也体现为叙述和议论两种特点。

断句的难点有两处:

一处为“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此处易错断为“母百岁率子孙”(主语为母),这不符合中国传统孝礼的文化,“率子孙奉觞上寿”的主语应为翁正春;第二处为“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不能是“峻整终日”,而应该是“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符合评价语言的整齐原则。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

误为会试内容。

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

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

通常在八月举行,又叫“秋试”。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

错在“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对应原文“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应为“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他,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从后文中的“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也可知皇帝并没有“不想再让他担任官职”。

点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如此题选项C“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事件错误。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注意重点词语“难”“诞育”“奈何”“俭之”“顷之”“发”;“坐”“不谨”的翻译。

参考译文: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

万历二十年(1592),考中进士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升任少詹事。

万历三十八年(1610)十一月出现日蚀,翁正春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皇帝没有答复。

第二年秋天,万寿节,翁正春提出八点劝告:

即清净君王的心绪,遵循祖制,振奋国家纲纪,信赖臣僚,珍重贤才,节俭开支,体恤百姓,重视边防。

皇帝并不省悟。

王贵妃去世,许久不占卜葬地事宜,翁正春因此谏言。

皇帝命令宦官去选择墓地,选取到了好风水的墓地。

宦官却以此事烦杂费事而责难翁正春,翁正春非常愤怒地说:

“贵妃生育了太子,为什么让天下人俭慢对待她?

”启奏皇帝,答复可以。

琉球中山王派遣使者朝贡,翁正春称:

“中山王已归附倭寇,现在的使者多是倭人,贡物大都是倭国的器物,断绝与其往来比较好;要不然,也可以下诏让福建的地方官约略留下一些土物,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

”皇帝对此表示赞同。

万历四十年(1612),进士邹之麟分管乡试,对举人童学贤徇私,被御史马孟祯等人告发。

翁正春提议废黜童学贤,贬斥邹之麟,却不涉及主考官。

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于是弹劾翁正春徇私。

翁正春请求辞官,皇帝不同意。

不久,言官告发韩敬在科举考场上的罪行。

翁正春治韩敬不恭谨的罪名,韩敬的党羽很恼恨。

亓诗教再次弹劾翁正春,翁正春上奏争辩,更加恳求辞官。

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他,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

不久,改派到吏部,负责詹事府,以侍养的名义回乡。

天启元年(1621),出任礼部尚书,协助掌管詹事府的事务。

言论拂逆了魏忠贤,被皇帝下旨责备。

第二年,御史赵胤昌迎合魏忠贤而弹劾他,翁正春再度上奏请求辞官回乡。

皇帝因为翁正春曾担任皇祖的讲官,特意加封他为太子少保,赐与敕令乘驿车驰归,在这当时可算例外。

当时翁正春已经年过七十,母亲百岁,他率领子孙孝敬老母,乡里人都赞美他。

翁正春的风度峻肃,整天没有轻慢的话,疲倦了从不东斜西靠,暑天不裸露身体,眼睛不四处张望,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尚希,弘农人也。

父承宾,商、直、淅三州刺史。

尚希龆龀而孤。

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

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

周太祖尝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词旨可观。

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

仕明、武世,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

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迥发丧于馆。

尚希出谓左右曰:

“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

吾不去,将及于难。

”遂夜中从捷径而遁。

迟明,迥方觉,分数十骑自驿路追之,不及,遂归京师。

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

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督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

寻授司会中大夫。

高祖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

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

“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

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

”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

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

“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

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

”上欢然曰:

“公爱我者。

”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

“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

”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

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民赖其利。

开皇十年卒官,时年五十七。

(节选自《隋书•卷四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B.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C.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D.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龆龀”亦作“龆齓”,意为垂髫换齿之时,借指童年。

古代多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代称年龄,比如垂髫、黄发等。

B.“释奠”是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释奠”属于荀子“天地”“先祖”“君师”“三礼”中的“君师”之礼。

C.“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

六国时就有博士,秦因之。

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

D.“度支尚书”是官名,三国魏文帝设置,即掌管贡赋和税租的首脑。

“度支”,即量入为出之意,到唐代,改称户部。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尚希很小时就死了父亲,十一岁就告别母亲外出求学;他刻苦学习,学问优异,受到皇上的高度重视。

B.杨尚希不仅学问好,而且也有相当的政治敏感,并决策果断,避免了一场人生灾难,还进一步受到皇上的信任。

C.杨尚希洞察时弊,积极进言献策,皇上不仅嘉奖他,还采纳了他的政治建议,撤消了天下的所有郡县。

D.杨尚希不仅在政治上为皇上分忧,而且在生活上也为皇上着想,皇上因此对他关爱有加,很关心他的身体健康。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

(2)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

【答案】10.D11.C12.C

13.

(1)涿郡人卢辩见了对他感到惊异(觉得他与众不同),让他进入太学就读(学习),杨尚希专心精研学业(聚精会神、用心专一),不知疲倦,同辈的人(同学)都推崇敬服他。

(2)杨尚希心性(天性)宽宏敦厚(宽大忠厚),加之(加上)自己精通学业,有很好的名望(声望),被朝廷重视(尊重)。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

本题可用排除法。

仔细观察句子,可发现: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句式一样,吏卒人倍、租调岁减句式一样,排除AC。

“所谓”前面的“觅”是动词,和“所谓”构不成句式,没意义,所以选B,原文标点是: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

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

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

C“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错,“博士”是古代学官名。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C“撤消了天下的所有郡县”错。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注意关键字词,

(1)异:

意动用法,以……为异;专精:

聚精会神、用心专一;推伏:

推崇敬服。

(2)弘厚:

宽宏敦厚;兼:

兼有、加上;雅望:

美好的声望。

参考译文:

杨尚希是弘农人。

父名承宾,历任商、直、淅三州刺史。

杨尚希童年丧父。

十一岁时,辞别母亲请求到长安就学。

涿郡人卢辩见了对他感到惊异,让他进入太学就读,杨尚希专心精研学业,不知疲倦,同辈的人(同学)都推崇敬服他。

周太祖宇文泰曾亲自到太学奠祭先圣先师,杨尚希当时十八岁,令他讲论《论语》,言语意义都可观。

太祖视为奇才,赐姓普六茹氏,提拔任国子博士。

任官于明帝、武帝之朝,历任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

宣帝时,派杨尚希安抚慰问山东、河北,到相州时宣帝驾崩,他跟相州总管尉迥在官署发布丧讯准备祭仪。

杨尚希出来对随从人员说:

“蜀公哭泣不哀伤而且眼神不安定,将会有别的图谋。

我不离开,将遭受灾难。

”就连夜从小道逃跑。

天大亮后,尉迥才发觉,派几十人骑马从官道追赶,未能追上,杨尚希于是就回到京城。

隋高祖杨坚因为杨尚希是宗室素有声望,又能背弃尉迥返回京城,于是待他很优厚。

等到尉迥在武陟屯驻兵马时,高祖就派杨尚希督率宗室兵马三千人镇守潼关。

不久任命他为司会中大夫。

高祖接受北周禅位登基后,授任杨尚希为度支尚书,升爵位为公。

杨尚希当时看到天下设置的州郡太多,就上表说:

“从秦统一天下,废除诸侯设置郡守,由汉代、魏朝到晋代,国家郡邑设置多次更改。

我看当今郡县数量,比古时成倍增多,有的地方不满百里地,(却)几个县并列(同时)设置;有的地方户数不到一千,(却)由两个郡分开管辖。

备员充数的僚佐太多,资财耗费一天天增多,下吏走卒人数倍增,租税调赋逐年减少。

清廉能干的优秀人才,百中无一,动辄需要数万,到何处寻觅?

正是所说的民众少官员多,十只羊九个人放牧。

正是所谓琴可以改弦更张,瑟不应胶柱而鼓的道理。

现在要保存重要的郡县去除虚设的郡县,合并小郡成为大州,国家就不用虚耗仓粮官帛,推选举荐就容易得到贤能的人才,斗胆陈述一孔之见,恭听圣断裁处。

”皇帝看了奏表赞美嘉奖他,于是就废除了天下诸郡原有的设置。

杨尚希心性宽宏敦厚,加之自己精通学业,有很好的名望,被朝廷重视。

皇上当时每天清晨临朝,到日过中天也不倦怠,杨尚希进谏说:

“周文王因为忧国勤政而折损寿命,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