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2795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7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存款准备金比率.docx

存款准备金比率

存款准备金比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存款準備金率)

跳转到:

导航,搜索

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Reserverequirement,也译作存款准备金比率、现金准备比例、准备金比例、准备金要求、存款准备率),指商业银行的初级存款中不能用于放贷的部分的比例。

为保障存款人的利益,银行机构不能将吸纳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缴存在中央银行,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这部分的存款就叫做存款准备金。

而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

目录

[隐藏]

∙1例子

∙2优点

∙3货币政策上的作用

∙4各国的准备金比例

∙5相关

∙6外部链接

[编辑]例子

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是银行会计账目,资产负债表内的一个项目,其高低变化,将直接影响该银行放款的能力。

比如说,如果中央银行要求准备金率是20%,该银行可以把余下80%银行存款拿来放款。

如果央行突然把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60%,银行则只余40%可向外放款。

在这情况下,银行为保障利润,可能要提高放款利率,或者减低给存款客户的利息,反之亦然。

[编辑]优点

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比如说预防挤提。

[编辑]货币政策上的作用

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达至宏观调控的目的。

比如说,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减少金融机构的可贷金额,从而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亦会相应减少。

以大陆地区为例,自2010年2月25日起,按其存款准备金比例指标,商业银行大型金融机构在央行存款准备金存款与各项存款之比不得低于16.5%,中小金融机构为13.50%。

[编辑]各国的准备金比例

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由各国中央银行规定:

国家/地区

法定

准备金

比例 %

澳大利亚

加拿大

墨西哥

瑞典

英国

欧元区

2.00

瑞士

2.50

拉脱维亚

3.00

智利

4.50

中国

(大型金融机构)21.0(中小金融机构)17.5[2011年5月18日起]

保加利亚

8.00

布隆迪

8.50

匈牙利

8.75

加纳

9.00

美国

10.00

赞比亚

17.50

香港

18.00

克罗地亚

19.00

塔吉克斯坦

20.00

苏里南

35.00

约旦

80.00

台湾

根据各种存款分别订定不同的存款准备率,详见:

各种存款准备金比率

[编辑]相关

∙中国人民银行

∙英伦银行

∙美国联邦储备局

∙欧洲中央银行

∙宏观调控

[编辑]外部链接

∙金融界:

存款准备金

∙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

∙解读中央银行上调准备金比率

来自“http:

//zh.wikipedia.org/wiki/%E5%AD%98%E6%AC%BE%E6%BA%96%E5%82%99%E9%87%91%E6%AF%94%E7%8E%87”

4个分类:

财务比率|经济|货币理论|银行

存款准备金率

百科名片

  

中国近年存款准备金率变化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ratio)。

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

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也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目录

概念介绍

简介

增长

制度

发展

相关因素

上调背景

原因

变化

问题

分析统计

历次调整

股市表现

上调目的

经济影响

与银行的关系

抑制投资购房

下调背景

下调举措

政策转向

调整趋势

2010新动态

再度加息

热钱涌入

调整介绍

调整影响

2011新动态

基本介绍

主要原因

市场反应

措施看法

表格统计

概念介绍

简介

增长

制度

发展

相关因素

上调背景

原因

变化

问题

分析统计

历次调整

股市表现

上调目的

经济影响

与银行的关系

抑制投资购房

下调背景

下调举措

政策转向

调整趋势

2010新动态

再度加息

热钱涌入

调整介绍

调整影响

2011新动态

基本介绍

主要原因

市场反应

措施看法

表格统计

展开

编辑本段概念介绍

简介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Depositreserve),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RDR,即RMBDeposit-reserve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

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

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1]

增长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

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

反之,亦然。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制度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发展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

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

  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

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编辑本段相关因素

  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会使得利率被迫上升,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

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

编辑本段上调背景

原因

  1、因为流动性过剩造成的通货膨胀,上调准备金率可以有效降低流动性。

  2、因为现在美国的信贷危机,上调准备金率可以保证金融系统的支付能力,增加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防止金融风险的产生。

变化

  2007年7月19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发布。

200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11.5%,消费物价指数(CPI)则创下了33个月来的新高。

一些银行当天即预测,紧缩政策已近在眼前。

  我国货币供应量多、贷款增长快、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较高、市场利率走低。

这一“多”、一“快”、一“高”、一“低”,表明流动性过剩问题确实比较突出。

问题

  始自2003年下半年的这一轮宏观调控,一直试图用“点刹”的办法让经济减速,而今看来,这列快车的“刹车”效率似乎有问题。

11.9%的增速,偏离8%的预期目标近4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不仅没有软着陆,反而有一发难收之势。

编辑本段分析统计

历次调整

  

次数

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调整机构与原因

1

84年

央行按存款

种类规定法定

存款准备金率:

企业存款20%

农村存款25%

储蓄存款40%

2

85年

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

储蓄存款40%

央行将法定

存款准备金率

统一调整为10%

3

87年

10%

12%

2%

4

88年9月

12%

13%

1%

5

98年03月21日

13%

8%

-5%

6

99年11月21日

8%

6%

-2%

7

03年09月21日

6%

7%

1%

8

04年04月25日

7%

7.5%

0.5%

9

06年07月05日

7.5%

8%

0.5%

10

06年08月15日

8%

8.5%

0.5%

11

06年11月15日

8.5%

9%

0.5%

12

07年01月15日

9%

9.5%

0.5%

13

07年02月25日

9.5%

10%

0.5%

14

07年04月16日

10%

10.5%

0.5%

15

07年05月15日

10.5%

11%

0.5%

16

07年06月05日

11%

11.5%

0.5%

17

07年08月15日

11.5%

12%

0.5%

18

07年09月25日

12%

12.5%

0.5%

19

07年10月13日

12.5%

13%

0.5%

20

07年11月26日

13%

13.5%

0.5%

21

07年12月25日

13.5%

14.5%

1%

22

08年01月25日

14.5%

15%

0.5%

23

08年03月25日

15%

15.5%

0.5%

24

08年04月25日

15.5%

16%

0.5%

25

08年05月20日

16%

16.5%

0.5%

26

08年06月15日

16.5%

17%

0.5%

27

08年06月25日

17%

17.5%

0.5%

28

08年09月25日

17.5%

16.5%

17.5%

16.5%

14.5%

17.5%

1%

2%

-

(限汶川地震

重灾区地方

法人金融机构)

(工、农、中、

建、交、邮行

暂不调整)

29

08年10月15日

16.5%

17%

0.5%

30

08年12月5日

17%

14%

16%

13.5%

1%

0.5%

(工、农、中、

建、交、邮行

等大型存款类

金融机构)

(中小型存款

类金融机构)

31

08年12月22日

16%

14%

15.5%

13.5%

0.5%

0.5%

(工、农、中、建、交、邮行

等大型存款类

金融机构)

(中小型存款

类金融机构)

32

10年1月18日

15.5%

16%

0.5%

为增支农资金实力

支持春耕备耕,

农村信用等小型

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33

10年2月25日

16.00%

16.50%

0.5%

(大型金融机构)

(中小金融机构

不上调)

34

10年5月10日

16.50%

17.00%

0.5%

农村信用社、

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35

10年11月16日

17.00%

17.50%

0.5%

存款类金融机构

36

10年11月29日

17.50%

18.00%

0.5%

加强流动性

管理、适度调控

货币信贷投放

37

10年12月20日

18.00%

18.50%

0.5%

抑制通胀

38

11年01月20日

18.50%

19.00%

0.5%

抑制通胀

39

11年02月24日

19.00%

19.50%

0.5%

抑制通胀

40

11年03月25日

19.50%

20.00%

0.5%

抑制通胀

41

11年04月21日

20.00%

20.50%

0.5%

抑制通胀

42

11年05月18日

20.50%

21.00%

0.5%

抑制通胀

43

11年06月14日

(大型金融机构)21.00%

21.50%

0.5%

抑制通胀

(中小金融机构)17.50%

18%

0.5%

  

中国人民银行

股市表现

  次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公布第二交易日上证指数表现公布第二交易日深成指表现

  开盘收盘涨跌点数涨跌幅%开盘收盘涨跌点数涨跌幅%

  2408年04月25日15.5%16%0.5%3572..553557.75-25.28-0.7112978.9813104.95190.19+1.47

  2308年03月25日15%15.5%0.5%3559.543629.623.43+0.0912889.7613427.29329.042.51

  2208年01月25日14.5%15%0.5%4716.984761.6943.95+0.9316201.5415486.87-692.85-4.28

  2107年12月25日13.5%14.5%1%5233.185201.18-33.08-0.6317213.7617199.0145.110.26

  2007年11月2613%13.5%0.5%5102.534958.85-73.28-1.4616504.1316057.19-160.32-0.99

  1907年10月2512.5%13%0.5%5794.225562.39-280.72-4.8018659.3118175.31-586.59-3.13

  1807年09月2512%12.5%0.5%5500.275425.8859.13-1.0818450.4618346.45-72.03-0.39

  1707年08月1511.5%12%0.5%4875.514869.88-2.91-0.0616438.6816322.52-29.38-0.18

  162007年7月31日11.50%12.00%0.50%4432.274471.0330.260.6815051.5515199.56138.700.68

  152007年5月21日11.00%11.50%0.50%3902.354072.23169.881.0411693.8512269.20575.351.40

  142007年4月29日10.50%11.00%0.50%3784.273841.2781.412.1610719.3110865.88177.331.66

  132007年4月16日10.00%10.50%0.50%3611.633611.8715.430.4310301.0910289.00-12.09-0.39

  122007年2月25日9.50%10.00%0.50%2999.093040.642.131.408582.478588.696.220.19

  112007年1月15日9.00%9.50%0.50%2818.662821.0226.320.947696.248002.89306.654.80

  102006年11月15日8.50%9.00%0.50%1930.931941.5518.610.974952.154945.62-6.53-0.17

  92006年8月15日8.00%8.50%0.50%1596.061616.4120.751.303919.153972.7153.561.55

  82006年7月5日7.50%8.00%0.50%1715.281741.4722.911.334287.704348.4560.751.33

  72004年4月25日7.00%7.50%0.50%1633.271635.502.230.143770.573770.25-0.32-0.33

  62003年9月21日6.00%7.00%1%1932.901381.44-9.93-0.713098.413075.78-22.63-0.64

  51999年11月21日8.00%6.00%-2%1468.221464.59-3.88-0.263658.283676.5918.310.45

  41998年3月21日13.00%8.00%-5%1186.561179.86-7.64-0.643940.153926.75-13.4-0.84

  31988年9月12.00%13.00%1%--------

  287年10.00%12.00%2%--------

  185年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编辑本段上调目的

  旨在防止中国经济过热

  “加息属于意料之中,但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大货币工具同时使用,这在本轮调控中还是第一次。

”经济学家王小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此次加息主要意图在于防止中国宏观经济从偏快走向过热。

  2007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高达11.1%,呈现出多年所没有的快速增长。

而一季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了2.7%,3月涨幅达3.3%,4月上涨达3%,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当前存在一定通胀压力。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汤敏说,此次央行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是这几年来较大的动作,此举表明政府不愿让经济朝着过热的方向发展,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央行也表示,本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旨在加强

  

2007年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汤敏说,目前中国经济存在通货膨胀有抬头的风险。

央行系列政策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防止通货膨胀,防止资本市场过热,防止过多的外汇流入,达到防止经济过热的目标。

  深层次引导百姓理财行为

  “由于流动性过剩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中国经济中已存在资产价格增长过高,股票市场火热,物价上涨存在压力等现象,央行出台的组合政策能有效缓解这些矛盾问题,也能深层次地引导百姓理财行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说。

  中国股市已经持续一年多的上涨,上证综合指数屡次创新高,百姓买股票、基金的热情空前高涨。

央行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数据显示,前3个月投资股票开户数新增871万户,是2006年全年新增数的1.7倍。

而购买基金的投资者也导致银行排队现象进一步加剧。

  不过,在股市火热的情况下,投资风险尤其值得注意。

而国内股市的火热,“赚钱财富效应”也在加剧着市场的流动性。

  伴随着基准利率的调整,相关房贷利率也会上调,这将适当加大购房者的压力。

不过,从五年以上贷款仅上调0.09个百分点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上调0.09个百分点的幅度来看,购房者“负担”不会太大。

而各家商业银行还会有相应优惠措施,更缓解了购房者的还款压力。

编辑本段经济影响

与银行的关系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

  

2007年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

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

  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

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的关系:

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会有上升压力,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

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

  简单的说,存款准备金率对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有影响。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相应的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利率就会有上升,这样人们的CPI指数就会下降,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降低通货膨胀率。

抑制投资购房

  2010年10月11日,央行已将六家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至17.5%,时间为2个月,此次是自5月份以来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

利率也从年初的15.5%提升至17%,离历史高位17.5%仅差0.5%。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与央行之间的事情,与普通居民关系不大;但这次可能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

具体体现在:

如今房地产二次调控正在进行中,伴随着首付款政策的出台,商业银行可放贷金额的减少,也意味着银行房贷的进一步收紧。

  2010年12月10日,中国央行宣布,自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18.5%历史高位。

这是央行年内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亦是最近30天内第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频度密集属罕有。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进一步抑制投资性购房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8月CPI同比上涨3.5%,涨幅较7月份扩大了0.2%,而市预计9月份CPI还会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