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6102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3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docx

最新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

编辑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ratio)。

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

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也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1年12月,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专家称预计年内存准率或下调2至4次。

1简介

2考核方法

3相关名词

4相关因素

5上调背景

▪原因

▪变化

▪问题

6分析统计

▪历次调整

▪股市表现

7上调目的

8经济影响

9再次下调

10下调背景

11调整趋势

122012

132011

▪基本介绍

▪主要原因

▪市场反应

▪措施看法

142010

▪再度加息

▪调整介绍

▪调整影响

15表格统计

16业界看法

17政策效果

1简介

编辑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Depositreserve),

存款准备金率

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RDR,即RMBDeposit-reserve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

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

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增长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

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

反之,亦然。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制度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发展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

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

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

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2考核方法

编辑

针对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按旬考核其法定存款准备金;按上旬末一般存款余额来确定计提基数。

3相关名词

编辑

存款准备金利率水平是指人民银行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所执行的利率水平。

2010年末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为1.62%,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为0.72%。

对外汇存款准备金不计付利息。

4相关因素

编辑

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会使得利率被迫上升,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

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

5上调背景

编辑

原因

1、因为流动性过剩造成的通货膨胀,上调准备金率可以有效降低流动性。

2、因为现在美国的信贷危机,上调准备金率可以保证金融系统的支付能力,增加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防止金融风险的产生。

变化

2007年7月19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发布。

2007年上半年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经济增长率达11.5%,消费物价指数(CPI)则创下了33个月来的新高。

一些银行当天即预测,紧缩政策已近在眼前。

我国货币供应量多、贷款增长快、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较高、市场利率走低。

这一“多”、一“快”、一“高”、一“低”,表明流动性过剩问题确实比较突出。

问题

始自2003年下半年的这一轮宏观调控,一直试图用“点刹”的办法让经济减速,而今看来,这列快车的“刹车”效率似乎有问题。

11.9%的增速,偏离8%的预期目标近4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不仅没有软着陆,反而有一发难收之势。

6分析统计

编辑

历次调整

次数

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调整机构与原因

1

84年

  

央行按存款

种类规定法定

存款准备金率:

企业存款20%

农村存款25%

储蓄存款40%

  

  

2

85年

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

储蓄存款40%

央行将法定

存款准备金率

统一调整为10%

  

  

3

87年

10%

12%

2%

  

4

88年9月

12%

13%

1%

  

5

98年03月21日

13%

8%

-5%

  

6

99年11月21日

8%

6%

-2%

  

7

03年09月21日

6%

7%

1%

  

8

04年04月25日

7%

7.5%

0.5%

  

9

06年07月05日

7.5%

8%

0.5%

  

10

06年08月15日

8%

8.5%

0.5%

  

11

06年11月15日

8.5%

9%

0.5%

  

12

07年01月15日

9%

9.5%

0.5%

  

13

07年02月25日

9.5%

10%

0.5%

  

14

07年04月16日

10%

10.5%

0.5%

  

15

07年05月15日

10.5%

11%

0.5%

  

16

07年06月05日

11%

11.5%

0.5%

  

17

07年08月15日

11.5%

12%

0.5%

  

18

07年09月25日

12%

12.5%

0.5%

  

19

07年10月25日

12.5%

13%

0.5%

  

20

07年11月26日

13%

13.5%

0.5%

  

21

07年12月25日

13.5%

14.5%

1%

  

22

08年01月25日

14.5%

15%

0.5%

  

23

08年03月25日

15%

15.5%

0.5%

  

24

08年04月25日

15.5%

16%

0.5%

  

25

08年05月20日

16%

16.5%

0.5%

  

26

08年06月15日

16.5%

17%

0.5%

  

27

08年06月25日

17%

17.5%

0.5%

  

28

08年09月25日

17.5%

16.5%

17.5%

16.5%

14.5%

17.5%

-1%

-2%

-

(限汶川地震

重灾区地方

法人金融机构)

(工、农、中、

建、交、邮行

暂不调整)

29

08年10月15日

16.5%

17%

0.5%

  

30

08年12月5日

17%

14%

16%

13.5%

-1%

-0.5%

(工、农、中、

建、交、邮行

等大型存款类

金融机构)

(中小型存款

类金融机构)

31

08年12月22日

16%

14%

15.5%

13.5%

-0.5%

-0.5%

(工、农、中、建、交、邮行

等大型存款类

金融机构)

(中小型存款

类金融机构)

32

10年1月18日

15.5%

16%

0.5%

为增支农资金实力

支持春耕备耕,

农村信用等小型

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33

10年2月25日

16.00%

16.50%

0.5%

(大型金融机构、

中小金融机构

不上调)

34

10年5月10日

16.50%

17.00%

0.5%

农村信用社、

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35

10年11月16日

17.00%

17.50%

0.5%

存款类金融机构

36

10年11月29日

17.50%

18.00%

0.5%

加强流动性

管理、适度调控

货币信贷投放

37

10年12月20日

18.00%

18.50%

0.5%

抑制通胀

38

11年01月20日

18.50%

19.00%

0.5%

抑制通胀

39

11年02月24日

19.00%

19.50%

0.5%

抑制通胀

40

11年03月25日

19.50%

20.00%

0.5%

抑制通胀

41

11年04月21日

20.00%

20.50%

0.5%

抑制通胀

42

11年05月18日

20.50%

21.00%

0.5%

抑制通胀

43

11年06月14日

(大型金融机构)21.00%

21.50%

0.5%

抑制通胀

(中小金融机构)17.50%

18%

0.5%

抑制通胀

44

11年12月5日

(大型金融机构)21.50%

(中小金融机构)18%

21.00%

17.50%

-0.5%

-0.5%

稳定经济、补充流动性

45

12年2月24日

(大型金融机构)21.00%

(中小金融机构)17.50%

20.50%

17.00%

-0.5%

-0.5%

稳定经济、补充流动性

46

12年5月18日

(大型金融机构)20.50%

(中小金融机构)17.00%

20.00%

16.50%

-0.5%

-0.5%

稳定经济、补充流动性

股市表现

第次

存款准备金调整消息发布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幅度

公布日(或上一交易日)上证指数收盘

次日上证指数开盘

次日上证指数收盘

涨跌

幅度%

1

1984年

  

20~40%

  

  

  

  

  

  

  

2

1985年

  

10%

  

  

  

  

  

  

  

3

1987年

10%

12%

2%

  

  

  

  

  

  

4

1988年9月

12%

13%

1%

  

  

  

  

  

  

5

1998年3月21日

13%

8%

-5%

1187.50

1186.56

1179.86

-7.64

-0.64

  

6

1999年11月21日

8%

6%

-2%

1468.47

1468.21

1464.58

-3.89

-0.26

  

7

2003年9月21日

6%

7%

1%

1391.37

1392.9

1381.44

-9.93

-0.71

  

8

2004年4月25日

7%

7.50%

0.50%

1635.50

1633.27

1635.5

0

0

  

9

2006年7月5日

7.50%

8%

0.50%

1718.56

1715.28

1741.47

22.91

1.33

  

10

2006年8月15日

8%

8.50%

0.50%

1595.66

1596.06

1616.41

20.75

1.3

  

11

2006年11月15日

8.50%

9%

0.50%

1922.94

1930.93

1941.55

18.61

0.97

  

12

2007年1月15日

9%

9.50%

0.50%

2794.70

2818.66

2821.02

26.32

0.94

  

13

2007年2月25日

9.50%

10%

0.50%

2998.47

2999.09

3040.6

42.13

1.41

  

14

2007年4月16日

10%

10.50%

0.50%

3596.44

3611.63

3611.87

15.43

0.43

  

15

2007年5月15日

10.50%

11%

0.50%

3899.18

3890.81

3986.04

86.86

2.23

  

16

2007年6月5日

11%

11.50%

0.50%

3767.10

3781.38

3776.32

9.22

0.24

  

17

2007年8月15日

11.50%

12%

0.50%

4869.88

4845.02

4765.45

-104.43

-2.14

  

18

2007年9月25日

12%

12.50%

0.50%

5425.88

5407.83

5338.52

-87.36

-1.61

  

19

2007年10月25日

12.50%

13%

0.50%

5843.11

5794.22

5562.39

-280.72

-4.8

  

20

2007年11月26日

13%

13.50%

0.50%

4958.85

4919.91

4861.11

-97.74

-1.97

  

21

2007年12月25日

13.50%

14.50%

1%

5201.18

5209.04

5233.35

32.17

0.62

  

22

2008年1月25日

14.50%

15%

0.50%

4761.69

4720.56

4419.29

-342.4

-7.19

  

23

2008年3月25日

15%

15.50%

0.50%

3629.62

3644.13

3606.86

-22.76

-0.63

  

24

2008年4月25日

15.50%

16%

0.50%

3557.75

3497.38

3474.72

-83.03

-2.33

  

25

2008年5月20日

16%

16.50%

0.50%

3443.16

3414.34

3544.19

101.03

2.93

  

26

2008年6月15日

16.50%

17%

0.50%

2868.80

2876.29

2874.1

5.3

0.18

  

27

2008年6月25日

17%

17.50%

0.50%

2905.01

2904.09

2901.85

-3.16

-0.11

  

28

2008年9月25日

17.50%

16.50%

-1%

2413.27

2408.09

2413.37

0.10

0.34

  

29

2008年10月15日

16.50%

17%

0.50%

1994.67

1916.13

1909.94

-84.73

-4.25

  

30

2008年12月5日

17%

16%

-1%

2018.66

2049.16

2090.77

72.11

3.57

  

31

2008年12月22日

16%

15.50%

-0.50%

1987.76

1990.05

1897.22

-90.54

-4.55

  

32

2010年1月18日

15.50%

16%

0.50%

3237.10

3242.22

3246.87

9.77

0.30

  

33

2010年2月25日

16.00%

16.50%

0.50%

3060.62

3053.50

3051.94

-8.68

-0.28

  

34

2010年5月10日

16.50%

17.00%

0.50%

2698.76

2745.60

2647.57

-51.19

-1.90

  

35

2010年11月16日

17.00%

17.50%

0.50%

2894.54

2852.48

2838.86

-55.68

-1.92

  

36

2010年11月29日

17.50%

18.00%

0.50%

2866.79

2863.41

2820.18

-46.61

-1.61

  

37

2010年12月20日

18.00%

18.50%

0.50%

2852.92

2857.59

2904.11

51.19

1.79

  

38

2011年1月20日

18.50%

19.00%

0.50%

2677.65

2668.68

2715.29

37.64

1.41

  

39

2011年2月24日

19.00%

19.50%

0.50%

2878.60

2876.78

2878.56

-0.04

0.00

  

40

2011年3月25日

19.50%

20.00%

0.50%

2977.81

2985.36

2984.00

6.19

0.21

  

41

2011年4月21日

20.00%

20.50%

0.50%

3026.67

3025.70

3010.52

-16.15

-0.53

  

42

2011年5月18日

20.50%

21.00%

0.50%

2872.77

2879.39

2858.57

-14.20

-0.46

  

43

2011年6月14日

21.00%

21.50%

0.50%

2730.04

2717.68

2705.43

-24.61

-0.90

  

44

2011年12月5日

21.50%

21%

-0.50%

2333.23

2326.66

2325.91

-7.32

-0.32

  

45

2012年2月24日

21.00%

20.50%

-0.50%

2357.18

2383.69

2363.60

6.42

  

  

7上调目的

编辑

旨在防止中国经济过热

“加息属于意料之中,

2007年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但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大货币工具同时使用,这在本轮调控中还是第一次。

”经济学家王小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此次加息主要意图在于防止中国宏观经济从偏快走向过热。

2007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高达11.1%,呈现出多年所没有的快速增长。

而一季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了2.7%,3月涨幅达3.3%,4月上涨达3%,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当前存在一定通胀压力。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汤敏说,此次央行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是这几年来较大的动作,此举表明政府不愿让经济朝着过热的方向发展,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央行也表示,本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汤敏说,目前中国经济存在通货膨胀有抬头的风险。

央行系列政策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防止通货膨胀,防止资本市场过热,防止过多的外汇流入,达到防止经济过热的目标。

深层次引导百姓理财行为

“由于流动性过剩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中国经济中已存在资产价格增长过高,股票市场火热,物价上涨存在压力等现象,央行出台的组合政策能有效缓解这些矛盾问题,也能深层次地引导百姓理财行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说。

中国股市已经持续一年多的上涨,上证综合指数屡次创新高,百姓买股票、基金的热情空前高涨。

央行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数据显示,前3个月投资股票开户数新增871万户,是2006年全年新增数的1.7倍。

而购买基金的投资者也导致银行排队现象进一步加剧。

不过,在股市火热的情况下,投资风险尤其值得注意。

而国内股市的火热,“赚钱财富效应”也在加剧着市场的流动性。

伴随着基准利率的调整,相关房贷利率也会上调,这将适当加大购房者的压力。

不过,从五年以上贷款仅上调0.09个百分点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上调0.09个百分点的幅度来看,购房者“负担”不会太大。

而各家商业银行还会有相应优惠措施,更缓解了购房者的还款压力。

8经济影响

编辑

与银行的关系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

2007年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

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

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

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的关系:

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会有上升压力,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

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

简单的说,存款准备金率对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有影响。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相应的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利率就会有上升,这样人们的CPI指数就会下降,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降低通货膨胀率。

抑制投资购房

2010年10月11日,央行已将六家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至17.5%,时间为2个月,此次是自5月份以来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

利率也从年初的15.5%提升至17%,离历史高位17.5%仅差0.5%。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与央行之间的事情,与普通居民关系不大;但这次可能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

具体体现在:

如今房地产二次调控正在进行中,伴随着首付款政策的出台,商业银行可放贷金额的减少,也意味着银行房贷的进一步收紧。

2010年12月10日,中国央行宣布,自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