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2948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记叙类文章≠记叙文

(大概念)(小概念)

▲所有的记叙、描写、抒情为主的文章统称“记叙类文章”。

二、文章的表达方法共有5种(古今中外通用)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三、描写的种类有4种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

四、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必会)

(一)方法有5种: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对人物的身材、长相、衣着等的描写。

(二)有什么作用(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有思路---下列答法选择用

1、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写出了/刻画了+(人物什么时候的什么样心情)

2、表现了/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品德、精神等)

3、表现了/写出了+(人物的某种情况)

4、表达了(人物的某种情感)

五、记叙的顺序有5种

1、主要有3种:

顺序、倒叙、插叙

2、次要有2种:

补叙、平叙(平叙:

几条线索平行展开叙述)

六、必会概括事件:

(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或某段的事件(指一个事件)

1、用句子表达包括的得分点要全面:

▲人名找对,用原文中的称呼

▲事情的前提条件要写全了。

选择用、可单用、可合用

1为了什么/因为什么/用什么/被……/把……/帮……/向谁……/与谁……/在何时……/在何地……/当什么时候

▲做了什么(先做……,又做……,后做……)叫连动句。

▲写出结果好坏

(二)用短语概括(语言更简洁)

1、用于概括事件

2、用于概括当题目(题目不超过8个字)

3、用于答填空题()--()---()

△有时概括事件与仿写句子结合、字数、结构相同、抓主要事件。

七、过渡的形式和作用

1、形式有三种:

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

2、过渡的作用:

A、(承上)承接上文B、(启下)引起下文C、承上启下

▲不许只答过渡作用,过渡是指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有许多种答法。

有:

①承接上文②总结上文③总结全文④引起下文⑤总领下文

⑥总领全文⑦承上启下

八、怎么概括中心思想(主题思想)

▲明确:

1、中心思想包括二个或三个部分,不一定是二句或三句话

2、中心思想可以包括好坏两个方面

3、有时并不考中心思想,看完文章后能看出是关于哪方面的中心,用于答阅读题(关于母爱…/关于爱母…)

4、中心思想拆开考试(要会看出来)。

(一)本文通过记叙/叙述/描写/写了……(事件或景物)

(二)主要得分点:

想又快又全的答题,恰当使用动词

1、内容最好:

凭语感确定内容最好:

赞颂/歌颂/讴歌/赞美/赞扬了

2、内容较好:

表现了/体现了/反映了/展示了/展现了/揭示了

3、内容最坏:

讽刺了/批判/揭露/鞭挞/鞭笞chi/抨击

4、内容较坏:

批评了……(不良现象和行为)

5、内容可较坏、可最坏:

谴责了……▲它叫外交辞令,含蓄委婉表意。

▲省略号中答什么?

事件的意义或人物的性格品质。

(三)抒发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可用可不用,诗歌、散文必用

九、答题技巧:

常用思想感情有哪些?

(一)热爱、赞美、爱戴、崇敬、敬仰、尊敬、仰慕、敬佩……之情。

(二)感激、感谢、回报、报答、激动、关爱、疼爱、关心、体贴……之情。

(三)怀念、思念、想念、悼念、哀悼、缅怀、伶惜、同情、吃惊、诧异、快慰、温暖、幸福……之情。

(四)眷恋、依恋、爱恋、留恋……之情

(五)欣喜、愉快、喜悦、高兴、惊讶、惊喜(又惊又喜)、吃惊……之情。

(六)期待、渴望、向往、憧憬、希冀、期望、坚定、自信……之情。

(七)失望、失落、无奈、沮丧、悲伤、伤感、悲痛、悲凉、凄凉、痛苦、难过

伤心……之情。

(八)痛恨、憎恨、厌恶、嘲讽、讽刺、仇恨、对……不满之情。

(九)怨恨、埋怨、自责、愧疚、惭愧、后悔、懊悔、内疚、遗憾、遗恨、孤独、寂寞、愤怒、愤恨、惆怅、怅惘……之情。

(十)害怕、恐惧、担心、担忧、后悔、着急、急切、迫切、急躁、烦躁、镇定、平和、平静、矛盾、复杂矛盾……之情。

十、考试题:

×××是怎样一个人/一个人物形象?

(同题)

▲得分点---公式:

必用判断句

人名+是+性格/特点/品质/精神+的+社会属性(身份职业)

十一、考试题:

×××有什么性格/特点/品质/精神?

1、公式:

用一些词或短语回答,多用2-4个字,也可字多,但语言高度概括。

2、注意积累相关方面的词语,用于举一反三答题。

3、背《西游记》《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十二、记叙类文章必考必会的题型有哪些?

1、会概括事件(六题)

2、会找到人物描写方法,并会答作用(四题)

3、会概括总结中心思想(八题)

4、会答过渡的具体作用(七题)

5、会找到思想感情变化的词语答题

▲看事件后答题,可抄可编

6、会答×××是怎样一个人?

(十题)

7、会答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十一题)

8、会找到代词指代的内容(可抄可编)

9、会找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点)

10、会答原因题

存在问题、答不全,了解原因有二种

A、直接原因(表层原因)可编可抄

B、根本原因(深层原因)可编可抄

11、会找到写作方法,用各自的公式答题(80多种)

12、会赏析加点词语或重点句子

△含写作方法,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13、会答含义题(最难,但与写作方法有关)

14、会答题目有什么含义?

15、会答题目有什么作用?

16、会拟恰当题目?

17、会答插叙的作用?

18、会答环境描写的作用?

19、会答语言的特点?

20、会答开头的作用?

21、会答结尾的作用?

22、会答多种感情题?

23、会答复杂矛盾心情题(感情不一样,相对)

▲想……,又不能……

十三、诗歌赏析(找本体和喻体)

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寸草心”原指什么?

比喻什么?

“寸草心”原指小草无力回报太阳的光辉

比喻子女无以回报父母的恩情。

(2)“三春”指什么?

指春天

(3)“三春晖”原意是什么?

比喻什么?

原意指春天的阳光,比喻母爱。

十四、儒家思想介绍

1、孔子(圣人)---孟子(亚圣)--孔孟之道---儒家思想。

曾经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多年---秦朝至清朝。

2、儒家思想的著作有很多---精髓是什么----精华-----8个字就够统治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十五、记叙类文章开头的作用

▲含开头作用/开头特点/开头段意/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1、照应题目(与题目照应)

2、引起下文(引出下文)

3、总领/领起/总起/统摄/全文(篇/诗/书)

4、90%的文章开头必须做到(内容上):

点明文章中心

▲如果开头点明文章中心,结构上有总领全文

5、为全文定下(奠定)感情基调

▲看到开头有某种感情贯穿全文(赞美悲痛思亲、思乡、欢乐)

6、交代故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环境

7、统领全文,是全文的总纲和核心(有全文中心之意)

8、开头写了……为后文写……作铺垫

9、开头写了……为后文写……埋下伏笔

10、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引起下文。

11、写了……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了……

12、写了……反衬……(可单用、可合用)

十六、记叙文文章结尾的作用(答题用)---可单用、可合用

▲含结尾作用/结尾特点/结尾段意/结构上和内容上

1、照应题目(与题目照应)

2、照应开头(与开头照应)

3、总结全文(收束全文)

4、90%的文章结尾必须做到(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交代写作目的,抒发……之情,点明文章中心。

6、引用诗句、格言、警句、歌词等点明文章中心。

7、结尾用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言尽而意未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8、用一段景物描写结尾,分析含义是什么?

与中心有关(点明文章中心)

9、用一段平淡的叙事寄寓深刻的道理,点明文章中心(答题用)

10、用一个奇特的情节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答题用)

▲有时只有叙事,但含义深刻,可答题(点明文章中心)

▲结尾有时有表示中心思想的句子,可找到答题。

11、好的文章开头、结尾常用句式

①最好:

排比句、比喻句、抒情句、议论句、类比句(合用、至少三句)

②较好:

对比句、反问句、设问句(用于开头)

③较好:

引用句。

十七、选材上的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写作/写作特点/写作手法/艺术特点/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同题)

▲写作方法:

用固定语言,句子可长可短有80多种。

▲难点在于:

文中(95%)没有,会找到,用各自公式答,古今中外通用。

▲写作方法分三方面讲,要认真审题,看清是哪方面的写作方法---选材上,结构上,组材上。

(一)选取典型事例表现文章中心(答题用)记事

(三)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记人)

(四)以小见大

1、怎样找?

选取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表现了重大深刻的主题或深刻道理。

2、考试变题:

先找到以小见大,分析是怎样运用的以小见大的?

3、快答:

用中心思想答题(考中心思想)

十八、记叙的要素(用来记事)

(一)用六要素,记事完整。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会概括具体内容)

▲起因、经过、结果都是事件。

(二)用四要素:

记事不完整、不完整的事件也叫一事件,又叫片段。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十九、结构上的写作方法(5个)

(一)首尾呼应(首尾照应)

1、怎样找?

开头和结尾有相似的词语或句子

2、作用(公式),使文章结构严禁完整。

▲有时还有其他作用(现编)

(二)前后呼应(前后照应)

1、前后呼应>首尾呼应(单独用)

2、怎样找?

前后呼应:

段与段之间有相似的词语或句子

3、作用(公式),使文章结构严谨(必答)

▲有时还有其它作用(现编)

(三)为后文(下文)写……作铺垫

1、怎样找?

前文所写的内容,用来衬板后文的某个内容,后文不用再写前文的内容了,前次后主。

2、会答出省略号中的具体内容。

(四)为下文写……埋下伏笔

1、怎么找:

前文所写内容隐藏了或暗示了后文的某个内容,叫伏笔。

后文要有回应的话,叫“应笔”

2、会找到,会答出省略号中的内容。

(五)设置悬念(设悬念)

1、怎么找?

前文所写内容令读者阅读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是谁……)

后文要解开悬念。

2、考作用(公式)

①简答: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答题目)

2全答: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人入胜,使文章波澜起伏。

二十、重中之重、组材上的写作方法(写法)(80多种)

△、组织材料(组材)不同,文章就不同

1、详略得当

△考试:

为什么详写?

为什么略写?

为什么不写?

△思路(变化考中心思想)

①……详写,能突出文章中心,因为本文表现了……(中心)

概括内容,必答占1分。

②……略写,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因为本文表现了……。

3不写……,与本中心无关。

因为本文表现了……。

2、以点代面

△用于答中心思想(一个人的精神,升华到一类人的精神。

3、对比

①分二种:

A、横比(几个不同的方面比较,突出不同点)

②作用(公式):

突出表现了……(具体内容)(往往与中心有关)

③考试题分析对比的内容。

△用公式:

把……和……进行对比。

4、衬托

①分二种:

A、正衬B、反衬

②特点:

前后有两个方面,前次后主,反衬包含两种写作方法,(对比和衬托)

③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A、对比的几个方面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

B、衬托的几个方面有主次之分,前次后主。

4考试题:

分析怎样衬托的?

有什么作用。

A、公式:

用……来衬托(反衬)……突出表现了……。

△会概括省略号中的内容。

5、欲扬先抑(先抑后扬)

①音乐上术语:

高声为扬,低声为抑。

②语文上:

前文先说其不好(贬低),后文说其好(赞扬)。

前次后主是反衬关系,不是对比,看完全文后才可以找到。

③有……作用(公式)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文写……作铺垫。

6、欲抑先扬(先扬后抑)

①前文说好,后文说不好,前次后主。

是反衬关系。

②作用(公式):

衬托了……(坏方面)

7、恰当使用修辞方法(20多种,各有各的公式)

8、恰当使用人物描写方法(5种)

9、恰当使用表达方式

△、例如:

记叙议论相结合(×××相结合)

10、恰当使用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11、恰当使用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有四种)

A、褒义词贬用B、贬义词褒用C、褒中有贬D、贬中有褒

12、恰当使用词类,又叫词性

词性分为两大类、十二小类

A、实词名、动、形、数、量、代

B、虚词副、介、连、助、叹、拟声词

13、恰当使用拟声词(砰砰咚咚咚)

14、恰当使用叠词(匆匆、高高兴兴)

15、恰当使用叠词和拟声词

16、恰当使用词类活用(形容词动用、名词动用)

17、恰当使用描写的角度(二种)

正面描写(目睹)侧面描写(耳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

△能看出是哪种角度,用于写人写景。

18、恰当使用细节描写

①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衣着服饰的详细描写,叫细节描写。

②什么时候答,看题中的语言提示。

③会找到细节描写的句子(找动作、神态、外貌描写)

④答作用:

表现/写出/刻画了……

19、恰当使用场面描写

①场面描写也是一件事。

不完整是一个片断。

②一件事不一定都是场面描写,具备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气氛

20、恰当使用环境描写

21、恰当使用A、虚写B、实写C、虚实结合(仿佛看见)

22、开宗明义

①这句话是古语,用于开头点明中心。

打开卷宗显明意义。

②答题用:

开宗明义,点明文章中心(当段意用)

23、开门见山

①是成语,是比喻说法,与开宗明义用法相同

②在开头点明中心时使用。

24、卒章显志

①是古语,用于结尾点明中心(结束篇章,显明志向)

②答题用、卒章显志,点明文章中心(当段意用)

25、画龙点睛

①是成语,是比喻说法,与卒章显志用法相同。

②点睛之笔/点睛句(与中心思想有关)

③也可用于文章中间记事之后,多用议论抒情点明所记之事的意义。

26、类比

①类比≠对比,类比突出相同点,对比突出不同点。

②类比≠比喻,比喻有本体和喻体。

△类比:

几个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

③会分析内容和作用。

△把……和……进行类比,突出……

△名词用类比

27、联想:

有点基础。

(传说)想象和类比可合用。

28、想象:

没有基础。

29、象征

①象征≠比喻

②比喻是修辞手法,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喻意义是临时的。

③象征是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有本体和象征体,象征意义是固定的。

④象征分二种:

A、明征(本体出现)、B、暗征(本体不出现)

以上可单用,可合用。

△暗征具有斗争性《海燕》

⑤象征的考试题型

A、×××象征了×××的人?

B、×××象征了×××的事物?

C、×××有什么象征意义?

D、×××象征了什么?

(人/事物/某些象征意义)

30、托物言志

①“托物言志”是大概念,用于全文答题

②托物言志还有一些具体用法,是小概念,也是写作方法。

用于局部答题,

不可用于全文。

A、借物抒情B、借景抒情C、以物喻人D、借物喻理

③《陋室铭》《爱莲说》最突出的写作方法是托物言志

(安贫乐道)(不幕名利、洁身自好)

④怎样找“托物言志”?

(绝招)

看到文中描写的是事物,读后感到不是描写”物”了,与人的精神、性格、品质有联系,就答“托物言志”

5托物言志与比喻、拟人、象征经常合用。

31、讽刺(写法)/(手法)

32、夸张(写法)

夸张与讽刺可单用可合用如:

《格林外佛游记》《儒林外史》

△夸张用于句中是修辞手法,用于全文中是写作手法。

33、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动静结合(3种)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大概念)(化静为动)(化动为静)

动与静前后是反衬关系。

34、白描手法

①美术上—素描---用线条勾勒事物或人物的轮廓特点。

②语文上---白描手法---用(寥寥数语/寥寥几笔)描写人物或景物特点。

35、抒情的两种方式(也是两种方法)

A、直接抒情(直抒胸臆)B、间接抒情

36、五种感觉也是五种写作方法:

①用于描写人物或景物: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②“感觉”是大概念,不是写作方法。

③“第六感”是专有名词,不是写作方法。

△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人或多或少都有,要珍惜

△人体科学

37、修辞手法也是写作方法,常用的修辞手法有21种:

a、考仿写: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问、设问(8种)

b、用于阅读:

借代、引用、双关、回环、顶针(顶真)、反复、反语(7种)

如:

山连水,水连山(回环、顶针)

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用回环答中心思想)

c、不常用A、通感(五种感觉换用表意)

△这人太恶心了!

B、互文(用在古代诗文中,互文,对偶合同)

C、拈连

△缝衣服也缝进了深情(融进)

D、呼告(上帝啊……老天啊……)

E、飞白(飞来的白字,错别字)

△故意引用别人说话中的错误来嘲讽。

F、仿词(临时造词,语言生动、幽默)

△自信力—自欺力老公---老母(差辈了)

二十一、记叙类文章通常分三个部分,各自的要求是什么?

开头:

“风头”(新颖别致)虎头(内涵太多)

中间:

“猪肚”(内容充实丰富)狼肚(内容空洞)

结尾:

“豹尾”(短而有力)蛇尾(啰嗦无用)

比喻好文章比喻坏文章

二十二、答题技巧,一段文字内部组织材料的规律

1、用于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组合规律。

2、规律:

由(中心句)加上(支撑句)组成。

支撑句作用:

用于补充说明中心句。

3、找中心句的好处,中心句含段意,段意即主要内容。

4、中心句的位置:

开头结尾(中间很少用)

5、上下段中(过渡句)

二十三、考试题(难点).分析加点词语或重点句子的含义。

(一)替换词:

含义/深刻含义/内涵/怎样理解/理解含义

(二)难点:

考什么知识点?

1、词义:

三种用法: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2、词语三种感情色彩:

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3、词类十二种(词类又叫词性)

4、词类活用(有多种)

5、词语感情色彩变化

(三)答题方法(选择用)

1、把比喻义换成本义(即含义)。

2、把本义换成比喻义即含义。

3、把本义换成引申义即含义

4、有时答出本义即含义

5、有时按词类本身解释即含义。

6、有时按词类活用后的词类解释即含义。

7、有时按词语原感情色彩解释即含义。

8、有时按词语感情色彩变化后的解释即含义。

9、找到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的句子解释含义

10、由于句中某些词语有含义,造成句子有含义,但不加点。

要会找到,用上面的方法答题。

11、答句子含义时、要找到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

特殊的副词来解释含义。

12、有时要结合全文中心来解释含义(最难)。

13、考句子的言外之意,就是考含义。

△方法:

就是换一种语言表达意思不变。

14、考句子的潜台词(潜意词)就是考含义。

△潜、伏、藏—方法就是答出原句中所隐藏的真实之意。

15、有时要结合全文中心思想理解含义。

16、有时要结合历史事件,当时背景解释含义(最难)

(四)答题要求(不会答错)

1、快速找到原语境(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的内容,结合上下文的事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生活常识,结合全文中心。

用恰当的词语替换原内容。

2、不要用比喻解释比喻的含义

3、想答题快,用好起笔的动词,否则容易错

△写出了……/表明了……/表现了……/文中意思是……/文中指出……

4、答人物说话时的含义,不要答语言描写的作用。

二十四、常用的思想感情用语有哪些?

(见九题)

1、感激、感动、激动、兴奋、依恋、依赖、爱护、关爱、心疼、喜爱、珍爱、珍惜、

爱孩子、爱子、爱儿子、爱女儿、爱儿女、关爱家人。

2、出乎意料、意想不到、惊异、惊奇、惊喜、愉快、愉悦、快乐、安慰、欣慰、自豪、满足、骄傲。

3、无奈、沮丧、绝望、伤心、悲哀、哀伤、忧愁、忧伤、委屈、郁闷、苦闷、愁闷、悲苦、孤单、生气、气愤。

4、焦急、焦灼、盼望、期盼、渴盼、企盼、乐观、坚定、坚决、决心之大。

5、歉疚、愧疚、愧怍、遗憾、遗恨、懊悔、悔恨、懊恼、惋惜、感叹、叹惋。

二十五、记叙类文章题目有什么含义?

方法1、把比喻义换成本义

△题目用比喻/用喻体/用本体和喻体,题目语言生动形象,结合全文内容和中心换成本义。

2、写出本义+比喻义

△题目一语双关,答一指(本义)……,二指……,三指……,有几层答几层。

3、写出本义+引申义

△题目一语双关,答一指(本义)……,二指……,三指……,有几层答几层。

4、写出引申义+引申义

△题目一语双关,答一指(本义)……,二指……,三指……,有几层答几层。

二十六、记叙类文章拟题方法有哪些?

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有很多拟题方法,用于阅读。

(一)以文章主人公/主人公和重要人物/重要人物拟题

△可以用人名、身份、绰号、官职、封号、辈份、尊称……拟题。

(二)以文章中心事件(主要内容拟题)

《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是中国三次人口答迁移。

(历史)

(三)以文章中心线索/线索拟题

《一双绣花鞋》《手机》《礼物》

(四)以文章中心主旨/拟题

1、要求:

语言形象优美,简洁含蓄,不能太直白。

多借用修辞手法。

2、《诚信很重要》《千金一诺》《大爱无疆》

(五)以故事发生的时间/时间背景命题

1、语文考背景,背景包括具体时间、历史事件、当时情况等。

《2012》《刀锋1937》

(六)以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命题

《大宅门》《上海滩》

(七)上述方法可单用可合用《夜幕下的哈尔滨》(象征黑暗社会/统治)

(八)题目用比喻、拟人、对比、双关、夸张、对偶、象征、引用、设问、反问等手法拟题,可单用,可合用。

此种题目一定有含义。

(九)题目字数要求八个字以内为好。

二十七、环境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明确:

1、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答题用

2、结合上下文内容,上下文事件,套上相关的公式用恰当的词语答题。

(一)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有很多,选择用)

1、渲染气氛

△悲凉、凄凉、紧张、压抑、严肃、庄严、喜庆、热闹、欢腾。

2、烘托人物什么时候的什么样的心情。

必用替换现编见九、二十四题

3、烘托人物……什么样的形象

△通过写景来烘托---景与形象特点有相似点。

松柏树---坚强不屈-----木质坚硬-----四季常青。

4、烘托人物什么样的心灵

△美好心灵---鲜花开放纯洁心灵(莲花、小溪、雪、高原)

5、烘托人物什么样的情况。

△描写:

老街、老屋、老人、老狗、夜晚、孤灯一盏,孤寂、孤单、凄凉……

6、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景色

△荒凉、荒芜、萧瑟、美好、美丽

7、交代了什么样的环境。

△艰苦、恶劣、贫穷、闭塞、落后

8、烘托人物的什么样的品质(高尚品质)

坚强、顽强、不怕艰苦/困难、无私奉献、爱岗敬业

9、为揭示文章中心作铺垫(直接用于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