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3432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9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docx

水工建材复习资料

1/2/3/4页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名词解释

1.密度:

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表观密度: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包含孔隙)单位体积的质量。

3.堆积密度:

材料在自然堆放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密实度:

指材料的固体物质部分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

5.孔隙率:

指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

6.空隙率:

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在某容器的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7.湿润角:

用以表示材料能被润湿的性能。

8.亲水性材料:

固体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易被水湿润的材料。

9.憎水性材料:

固体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不易被水湿润的材料。

10.含水率:

土中水的质量与材料颗粒的质量之比。

11.吸水性:

材料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

12.吸水率:

材料吸水达到饱和状态时的含水率,称为材料的吸水率。

13.吸湿性:

材料因吸收水分而逐渐变湿的性质。

14.耐水性:

材料受水的作用后不损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15.软化系数:

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材料在干燥状态下抗压强度之比。

16.抗渗性:

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

17.强度:

材料抵抗外力荷载作用引起的破坏的能力。

18.弹性材料:

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变形,在力的作用结束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材料。

19.塑性材料:

在规定的温度,湿度及加荷方式条件下,对标准尺寸的试件施加荷载,若材料破坏时表现为塑性破坏的材料。

20.脆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如拉伸、冲击等)仅产生很小的变形(或破坏前无显著塑性变形)即断裂破坏的性质。

21.韧性:

材料的断裂前吸收能量和进行塑性变形的能力。

与脆性相反。

22.耐久性:

耐久性是材料抵抗自身和自然环境双重因素长期破坏作用的能力。

2.判断题

1.含水率为4%的湿砂重100g,其中水的重量为4g.(×)

2.热容量大的材料导热性大,外界气温影响室内温度变化比较快。

(×)

3.材料的孔隙率相同时,连通粗孔者比封闭微孔者的导热系数大。

(√)

4.同一种材料,其表观密度越大,则其孔隙率越大。

(×)

5.将某种含水的材料,置于不同的环境中,分别测得其密度,其中以干燥条件下的密

度为最小(×)

6.材料的抗冻性与材料的孔隙率有关,与孔隙中的水饱和程度无关(×)。

7.在进行材料抗压强度试验时,大试件较小试件的试验结果值偏小。

(√)

8.材料在进行强度试验时,加荷速度快者较加荷速度慢者的试验结果值偏小。

(×)

9.材料的孔隙率越大,表示材料的吸水率越高。

(√)

10.脆性材料的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均较小。

(×)

11.材料的密度一定高于其表观密度。

(√)

12.软化系数表示材料的抗渗性。

(×)

13.软化系数大的材料,其耐水性差。

(×)

14.脆性材料的抗压强度远高于其他强度。

(√)

15.孔隙率大的材料,其吸水性不一定高。

(√)

3.填空题

1.材料的吸水性用吸水率表示,吸湿性用含水率表示.

2.材料耐水性的强弱可以用软化系数K软表示。

材料的耐水性愈好,该值愈大。

3.称取松散密度为1400kg/m3的干砂200g,装入广口瓶中,再把瓶中装满水,这是称重为500g,已知空瓶加满水时的重量为377g,则该砂的表观密度为2.597,空隙率为46.09%。

(水的密度=1g/cm³,可知瓶内容积为377cm³。

设砂表观密度为d,注入水的重量为500g-200g=300g,砂体积+注入水体=200/d+300/1=377

得到砂表观密度:

d=200/77=2.597g/cm³。

空隙率=1-(200/2597)/(200/1400)=46.09%)

4.同种材料的孔隙率愈大,材料的强度愈高;当材料的孔隙率一定时,闭孔愈多,材料的绝热性愈好。

5.当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则其密度不变,松散密度减小,强度降低,吸水率增大,抗渗性降低,抗冻性降低。

6.材料的抗压强度试验时,大试件测得的强度值偏低,而小试件相反,原因是试件尺寸和试件形状。

4.单选题

1.普通混凝土标准试件经28d标准养护后测得抗压强度为22.6MPa,同时又测得同批混凝土水饱和后的抗压强度为21.5MPa,干燥状态测得抗压强度为24.5MPa。

该混凝土的软化系数为(D)

A0.96B0.92C0.13D0.88

2.材料的抗渗性指材料抵抗(C)渗透的性质

A.水;B.潮气;C.压力水;D.饱和水

3.有一块砖重2625g,其含水率为5%,该湿砖所含水量为(D)。

A.131.25g;B.129.76g;C.130.34g;D.125g

4.材料的耐水性指材料(D)而不破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A.长期在湿气作用下;B.在压力水作用下;C.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D.在水作用下

5.颗粒材料的密度为ρ,表观密度为ρ0,堆积密度ρ0‘,则存在下列关系(A)。

A.ρ>ρ0>ρ0‘;B.ρ>ρ0'>ρ0

C.ρ0>ρ>ρ0‘;D.ρ0>ρ0'>ρ

6.材料吸水后,将使材料的(D)提高。

A.耐久性;B.强度及导热系数

C.密度;D.表观密度和导热系数

7.通常材料的软化系数为(B)时。

可以认为是耐水的材料。

A.>0.95;B.>0.85;C.>0.75;D.0.65

8.含水率为5%的砂220kg,则其干燥后的重量是(B)kg。

A.209;B.209.52;C.210;D.210.52

9.材质相同的A,B两种材料,已知表观密度ρ0A>ρ0B,则A材料的保温性能比B材料(B)。

A.好;B.差;C.差不多;D.一样

10.当某一建筑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其吸水率(A)。

A.增大;B.减小;C.不变化D不一定增大,也不一定减小

第二章天然石料

1.简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答:

(一)岩浆岩又称火成岩,它是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上升到地表附近或喷出地表经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可分为深成岩、喷出岩和火山岩三种。

(1)深成岩:

岩浆在地壳深处,在上部覆盖的巨大压力下,缓慢且比较均匀地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特点:

矿物全部结晶,多呈等粒结构和块状构造,质地密实,表观密度大、强度高、吸水性小、抗冻性高。

(2)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时,在压力急剧降低和迅速冷却的条件下形成的。

特点:

岩浆不能全部结晶,或结晶成细小颗粒,常呈非结晶的玻璃质结构、细小结晶的隐晶质结构及个别较大晶体嵌在上述结构中的斑状结构。

(3)火山岩:

火山岩也称火山碎屑岩,是火山爆发时喷到空中的岩浆经急速冷却后形成的。

其特点是呈多孔玻璃质结构,表观密度小。

(二)沉积岩位于地壳表面的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风化作用,逐渐被破坏成大小不同的碎屑颗粒和一些可溶解物质。

这些风化产物经水流、风力的搬运,并按不同质量、不同粒径或不同成分沉积而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特点:

有明显的层理,较多的孔隙,不如深成岩密实。

(三)变质岩是由岩浆岩或沉积岩在地壳变动或与熔融岩浆接触时,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变质而成的。

变质岩一般可分为片状构造和块状构造两大类。

特点:

通常岩浆岩变质后,结构不如原岩石坚实,性能变差;而沉积岩变质后,结构较原岩石致密,性能变好

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1.名词解释

1.胶凝材料:

能将散粒材料或块状材料粘结成整体的材料

2.气硬性胶凝材:

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也只能在无机胶凝材料空气中保持或继续发展强度

3.水硬性胶凝材料:

不仅能在空气中,而且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或继续发展强度

4.生石膏:

生石膏为天然石膏,生石膏为二水硫酸钙(Ca〔SO4〕•2H2O),又称二水石膏、水石膏或软石膏,理论成分CaO32.6%,SO346.5%,H2O+20.9%,单斜晶系,晶体为板状,通常呈致密块状或纤维状,白色或灰、红、褐色,玻璃或丝绢光泽,摩氏硬度为2,解理平行{010}完全,密度2.3g/cm3;

5.硬石膏:

硬石膏为无水硫酸钙(Ca〔SO4〕),理论成分CaO41.2%,SO358.8%,斜方晶系,晶体为板状,通常呈致密块状或粒状,白、灰白色,玻璃光泽,摩氏硬度为3~3.5,解理平行{010}完全,密度2.8~3.0g/cm3。

两种石膏常伴生产出,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又可互相转化。

6.建筑石膏:

将熟石膏磨成细粉所得的石膏称为建筑石膏。

7.凝结硬化:

将建筑石膏加水后,它首先溶解于水,然后生成二水石膏析出。

随着水化的不断进行,生成的二水石膏胶体微粒不断增多,这些微粒比原先更加细小,比表面积很大,吸附着很多的水分;同时浆体中的自由水分由于水化和蒸发而不断减少,浆体的稠度不断增加,胶体微粒间的黏结逐步增强,颗粒间产生摩擦力和黏结力,使浆体逐渐失去可塑性,即浆体逐渐产生凝结。

继续水化,胶体转变成晶体。

晶体颗粒逐渐长大,使浆体完全失去可塑性,产生强度,即浆体产生了硬化。

这一过程不断进行,直至浆体完全干燥,强度不在增加,此时浆体已硬化人造成石材。

8.a型半水石膏:

当温度在65℃时加热,二水石膏就开始释出结构水,但脱水速度比较慢。

在107℃左右、水蒸气压达971mmHg时,脱水速度迅速变快。

随着温度继续升高,脱水更为加快,在l70—l90℃时,二水石膏以很快的速度脱水变为α—半水石膏或β—半水石膏。

当温度继续升高到220℃和320~360℃时,半水石膏则继续脱水变为α可溶性的无水石膏。

9.β型半水石膏:

熟石膏

10.二水石膏:

二水石膏也称生石膏

11.半水石膏:

即烧石膏,成分Ca[SO4]·0.5H2O。

单斜晶系。

晶体呈显微针状,似石膏假象,也呈块状。

无色或白色。

条痕白色。

似玻璃光泽。

不透明。

硬度约为2,密度2.55~2.67克/厘米^3。

在铅锌矿氧化带、盐湖石膏粘土岩与喷出岩气孔中都有产出。

12.高强石膏:

 二水石膏在1.3大气压下,124°C的饱和水蒸气下蒸炼,生成的α型半水石膏磨细制得高强石膏。

由于在较高压力下分解而形成,高强石膏晶粒较粗,比表面积比较小,调成石膏浆体的可塑需水量很小,约为35-45%,因而硬化后孔隙率小,具有较高的强度(7天可达40MPa)和密实度,故名高强石膏。

13.生石灰:

即氧化钙,它的化学式是CaO。

物理性质是表面白色粉末,不纯者为灰白色,含有杂质时呈灰色或淡黄色,具有吸湿性。

14.消石灰:

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

又名消石灰。

15.钙质石灰:

指氧化镁(MgO)含量小于或等于百分之五的生石灰。

16.镁质石灰:

指氧化镁(MgO)含量大于百分之五的生石灰。

17.欠火石灰:

煅烧石灰岩(内含CaCO3),温度过低时会产生欠火石灰

18.过火石灰:

煅烧石灰岩(内含CaCO3),温度过高时会产生欠火石灰

19.石灰消化:

生石灰(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称为石灰的熟化或消化

20.石灰陈状:

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生石灰熟化形成的石灰浆应在储灰坑中放置两周以上,此过程为“陈伏”。

21.磨细生石灰:

将块灰粉碎、磨细制成的生石灰称为磨细生石灰粉

22.石灰乳:

将消石灰粉或熟化好的石灰膏加入多量的水搅拌稀释,成为石灰乳

23.石灰土:

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一般质地都比较粘重,剖面上或多或少都有石灰泡沫反应,但土壤颜色却各不相同,常见的有红、黄、棕、黑四种。

24.三合土:

用石灰、黏土和细砂相混夯实而成的土料,用于夯墙、地坪、地基土和渠道防渗等。

25.菱苦土:

又名苛性苦土、苦土粉,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镁。

以天然菱镁矿为原料,在800~850℃温度下煅烧而成,是一种细粉状的气硬性胶结材料。

颜色有纯白,或灰白,或近淡黄色,新鲜材料有闪烁玻璃光泽。

26.水玻璃:

由不同比例的碱金属和二氧化硅组成,俗称泡花碱。

27.水玻璃的模数:

SiO2与Na2O的分子比n称为水玻璃的模数

2.判断题

1.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而水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水中硬化。

(×)

2、生石灰熟化时,石灰浆流入储灰池中需要“陈伏”两周以上。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制得和易性很好的石灰膏,以保证施工质量。

(×)

3、生石灰在空气中受潮消解为消石灰,并不影响使用。

(×)

4.石灰浆体在空气中的碳化反应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5.建筑石膏最突出的技术性质是凝结硬化慢,并且在硬化时体积略有膨胀。

(×)

6.建筑石膏板因为其强度高,所以在装修时可用于潮湿环境中。

(×)

7.水玻璃硬化后耐水性好,因此可以涂刷在石膏制品的表面,以提高石膏制品的耐久性。

(×)

8.水玻璃的模数n值越大,则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

(×)

9.建筑石膏的分子式是CaSO4·2H2O。

(×)

10、因为普通建筑石膏的晶体较粗,故其调成可塑性浆体时,需水量比高强建筑石膏少得多。

(×)

11、石灰陈伏是为了降低石灰熟化时的发热量。

(×)

12、石灰的干燥收缩值大,这是石灰不宜单独生产石灰制品和构件的主要原因。

(√)

13、在空气中贮存过久的生石灰,可以照常使用。

(×)

14、石灰是气硬性胶凝材料,所以由熟石灰配制的灰土和三合土均不能用于受潮的工程中。

(×)

15.菱苦土凝结很慢,可以加入Na2SIF6(×)

16.石灰可以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

(×)

17、石灰可以在水中使用。

(×)

18、建筑石膏可以作结构材料使用。

(×)

19、建筑石膏制品有一定的防火性能。

(√)

20、水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水中硬化。

(×)

21、建筑石膏制品可以长期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使用。

(×)

3.填空题

1.建筑石膏硬化后,在潮湿环境中,其强度显著下降,遇水则溃散,受冻后破坏。

2建筑石膏硬化后孔隙率大、强度较低,建筑石膏硬化体的吸音性好、隔热性好,耐水性差。

由于建筑石膏硬化后的主要成分为二水硫酸钙,在遇火时,制品表面形成蒸汽幕,有效地阻止火的蔓延,因而其防火性好。

3.石灰熟化时释放出大量热量,体积发生显著膨胀,石灰硬化时放出大量水分,体积产生明显收缩。

4.当石灰已经硬化后,其中的过火石灰才开始熟化,体积膨胀,引起开裂。

5.消除墙上石灰砂浆抹面的爆裂现象,可采取陈伏的措施。

6.水玻璃的模数n值越大,其溶于水的温度越高,粘结力强。

常用的水玻璃的模数n=2.6~2.8。

7.半水石膏的结晶有α型和β型两种。

其中β型为普通建筑石膏;α型为高强建筑石膏。

当β型含杂质少、粉磨较细时称模型石膏。

8.建筑石膏的化学成分是β型半水石膏,其凝结硬化速度快,硬化时体积微膨胀,硬化后孔隙率降低,容重小,强度低,导热性好,耐水性差。

9.普通建筑石膏水化反应理论需水量为18.6%,实际加水量为60%~80%,高强石膏实际需水量为小。

10.建筑石膏具有许多优点,但存在最大的缺点是:

耐水性差。

11.菱苦土不用加水搅拌,通常是用搅拌机来搅拌,其作用是搅拌均匀。

12.石膏板不能用做外墙板,主要原因是它的耐水性差。

13.石灰的凝结硬化过程包括结晶和碳化。

14石灰的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收缩大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石膏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发生微小膨胀。

4.单选题

1、石灰在消解(熟化)过程中(C)。

A.体积明显缩小;B.放出大量热量和体积收缩

C.放出大量和热量体积膨胀;D.与Ca(OH)2作用形成CaCO3

2、____浆体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其体积发生微小膨胀。

(B)

A.石灰;B.石膏;C.菱苦土;D.水玻璃

3、为了保持石灰的质量,应使石灰储存在(B)。

A.潮湿的空气中;B.干燥的环境中;C.水中;D.蒸汽的环境中

4、为了加速水玻璃的硬化,加入(C)作促硬剂。

A.NaOH;B.NaF;C.Na2SiF6;D.Ca(OH)2

5、____浆体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其体积发生微小膨胀。

(B)

A.石灰B.石膏C.菱苦土D.水玻璃

6、石灰硬化的理想环境条件是在(B)中进行。

A.水;B.潮湿环境;C.空气;D.干燥环境

7、石灰硬化过程实际上是(C)过程。

A.结晶;B.碳化;C.结晶与碳化

8、生石灰的分子式是(C)。

A.CaCO3;B.Ca(OH)2;C.CaO

9、石灰在硬化过程中,体积产生(D)。

A.微小收缩;B.不收缩也不膨胀;C.膨胀;D.较大收缩

10、石灰熟化过程中的“陈伏”是为了(C)。

A.有利于结晶;B.蒸发多余水分

C.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D.降低发热量

11、高强石膏的强度较高,这是因其调制浆体时的需水量(B)。

A.大;B.小;C.中等;D.可大可小

5/6/7页

3.为了保持石灰的质量,应使石灰储存在(B)。

A.潮湿的空气中;B.干燥的环境中;C.水中;D.蒸汽的环境中

4.为了加速水玻璃的硬化,加入(C)作促硬剂。

A.NaOH;B.NaF;C.Na2SiF6;D.Ca(OH)2

5.(B)浆体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其体积发生微小膨胀。

A,石灰B,石膏C,菱苦土D,水玻璃

6.石灰硬化的理想环境条件是在(B⊙)中进行。

A.水;B.潮湿环境;C.空气;D.干燥环境

7.石灰硬化过程实际上是(C)过程。

A.结晶;B.碳化;C.结晶与碳化

8.生石灰的分子式是(C)。

A.CaCO3;B.Ca(OH)2;C.CaO

9.石灰在硬化过程中,体积产生(D)。

A.微小收缩;B.不收缩也不膨胀;C.膨胀;D.较大收缩

10.石灰熟化过程中的“陈伏”是为了(C)。

A.有利于结晶;B.蒸发多余水分

C.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D.降低发热量

11.高强石膏的强度较高,这是因其调制浆体时的需水量(B)。

A.大;B.小;C.中等;D.可大可小

第四章水泥

1.名词解释

1,硅酸盐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PortlandCement.

2.水泥的“凝结”:

水泥加水拌和初期形成具有可塑性的浆体,然后逐渐变稠并失去可塑性的过程称为凝结。

3.水泥的“硬化”:

此后,浆体的强度逐渐提高并变成坚硬的石状固体(水泥石),这一过程称为硬化。

4.细度:

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

5.初凝:

水泥开始加水拌和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

6.终凝:

水泥开始加水拌和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

7.体积安定性:

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8.水泥的强度:

水泥的强度等级是按规定龄期水泥胶浆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来划分,反映了水泥胶结能力的大小。

9.水化热: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

10.水泥混合材料: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为节约水泥熟料,提高水泥产量和增加水泥品种,同时也为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强度等级而在水泥中渗入的矿物质材料称为水泥混合材料。

11.活性混合材料:

依靠水硬性来提高水泥性能的材料。

12.非活性混合材料:

依靠填充性来提高水泥的性能的。

13.普通硅酸盐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14矿渣硅酸盐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矿渣硅酸盐水泥。

15.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火山灰,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矿渣硅酸盐水泥。

16.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矿渣硅酸盐水泥。

17.复合硅酸盐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矿渣硅酸盐水泥。

18.快硬硅酸盐水泥:

在水泥熟料中,C3S及C3A含量比较多,且粉磨细度较细,鼓该水泥具有硬化较快,早期强度高等优点。

19.铝酸盐水泥:

铝酸盐水泥是以矾土和石灰石为原料,经高温煅烧,得到一铝酸钙为主的熟料,将其磨成细粉而得到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CA。

20.快硬铝酸盐水泥:

21.膨胀水泥:

膨胀水泥是由胶凝物质和膨胀剂混合组成,这种水泥在硬化过程中具有体积膨胀的特点。

22.自应力水泥:

当水泥膨胀率较大时,在限制膨胀情况下,能产生一定的自应力,称为自应力水泥。

23.凝结时间:

是指水泥从加水开始到失去流动性所用的时间,即从可塑状态到固体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分初凝时间、终凝时间;

24.碱—骨料反应:

是指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混凝土内部自膨胀应力而开裂的现象.碱骨料反应给混凝土工程带来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因碱骨料反应时间较为缓慢,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才能被发现.

25.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

就是由于水泥中含有熟化很慢的过烧的石灰,当水泥已经凝结硬化后,它才进行熟化作用,产生体积膨胀,破坏已经硬化的水泥结构,出现龟裂,弯曲,松脆,崩溃等不安定现象。

2.判断题

1.由于矿渣水泥比硅酸盐水泥抗软水侵蚀性能差,所以在我国北方气候严寒地区,修建水利工程一般不用矿渣水泥。

(×)

2.硅酸盐水泥水化在28d内由C3S起作用,一年后C3S与C2S发挥同等作用。

(×)

3.高铝水泥制作的混凝土构件,采用蒸汽养护,可以提高早期强度。

(×)

4.因为水泥是水硬性胶凝材料,故运输和储存时不怕受潮和淋湿。

(×)

5.用沸煮法可以全面检验硅酸盐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否良好。

(×)

6.硅酸盐水泥的细度越细越好。

(×)

7.活性混合材料渗入石灰和石膏即成水泥。

(×)

8.水泥石中的Ca(OH)2与含碱高的骨料反应,形成碱骨反应。

(×)

9.凡溶有二氧化碳的水均对硅酸盐水泥有腐蚀作用。

(×)

10.水泥和熟石灰混合使用会引起安定性不良。

(×)

11.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不合格可以降低等级使用。

(×)

12.生产水泥是渗入适量石膏的目的是调节凝结时间。

(√)

13.火山灰水泥不适合用于大体积混凝土。

(×)

14.强度不合格的水泥应作废品处理。

(×)

15.矿渣水泥不适用于有早期强度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

16.硅酸盐水泥适用于有早期强度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

17.细度不合格的水泥过筛后可以使用。

(×)

18.硅酸盐水泥不适用于防腐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

19.生产水泥时掺入石膏的目的是为了延缓凝结时间,掺量越大,作用越大。

(×)

20.火山灰水泥不适用于干热地区的地上建筑。

(×)

21.抗渗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工程可以选用矿渣水泥。

(×)

22.用沸煮法检查水泥试饼,未发现放射状裂纹,就可判定该水泥为体积安定性合格。

(×)

23.抗硫酸盐水泥矿物组成中,C3A的含量一定低于普通水泥。

(×)

24.粉煤灰水泥适用于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工程。

(×)

25.体积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在空气中放置一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