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3513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docx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

 

   我把教育定义为「开发人性的工程」,如果这样的定义是可取的,那么我们的教育,必需依照人性的内涵,以及人性发展的程序而实施,该怎么教就怎么教。

首先,我们知道人类有某些基本能力,是在生命的早期就开始发展了,而所谓的「基本能力」,是将来其它能力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人类早期的教育。

而早期早到什么时候呢?

也就是问:

教育要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是教育的「第一问」,最重要的一问。

如果还不知道,或者还没有确切答案的人,我可以提供一个标准答案——教育要从应该开始的时候就要开始了。

这个答案,好像没有真实的内容,但这个答案可以引导我们去问另一个问题:

「什么时候是应该开始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得到另一个答案:

「人类可以接受教育的时候,就是应该开始的时候。

」再问:

「什么时候是人类可以接受教育的时候?

」就会逼出了一个确切的时间点了,因为教育既然是对着生命做教育,我们应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有生命的那一天,如果他能接受教育了,那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

」所以教育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可能应该从胎儿开始。

 

信息剌激的多与少,十个月就决定了

 

   古人都做胎教。

现在我们不信古人,但是现在西方医学家告诉我们,胎教是有意义的。

至少西方医学家以生理的角度告诉我们,胎儿就在开始发展脑神经系统了。

脑神经系统的发达与否,在教育上有重大的意义:

人类聪明不聪明,直接地依据于脑神经系统发达不发达。

脑神经系统之发达与否,有许多人认为是由于遗传。

其实不尽然,尤其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着重在教育的力量。

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有这样的自信:

老天如果要生一个不聪明的孩子,我们可以用教育的力量,把他挽救回来。

乃至于:

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做到让人人都成天才。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

「天下孩子都是天才,哪一家的孩子不是天才是很特别的。

」一般人反对他,说,「庸才是正常的,哪一家出天才是特别的。

为什么你的观念跟我们不一样呢?

」铃木镇一说:

「本来所有的孩子都天才,但是被庸俗的父母用庸俗的手段教他几年,这个孩子就变成庸才了。

如果父母还没有能力把孩子教成庸才,因为把天才教成庸才是很困难的,要用很大的力气的。

父母没有能力把孩子教成庸才,再送去学校让老师教几年,必定成为庸才了。

」(笑)为什么世界下多的是庸才?

因为我们用庸才的手段教他嘛。

什么叫用庸才的手段教他?

别的不说,先说聪明不聪明这一点,我们人类几乎每个人都一样有一百四十亿个脑神经细胞,但这些脑神经细胞可以发展可以不发展,凭什么发展?

信息刺激。

有的神经细胞没有接受到信息刺激,它就不得发展,就会被生命机体所所陶汰。

脑神经细胞一接受信息刺激,就如树枝长树芽一样,长出芽来,叫树突,邻近的细胞也长树突,树突与树突联结,叫突触,这两个脑神经细胞就活了,它就能够起作用。

如果信息剌激少,树突和突触便少,比如每个细胞平均长两根。

而大量的信息刺激,长大量的突触,一个细胞可以长到两万根。

长两根和长两万根树突的两个孩子,一出生,他们的聪明就相差一万倍。

所以我们如果看到世界上有很多不公平的现象,譬如美国有「黑白差距」,我们国家,有「城乡差距」。

黑人和乡下的孩子,国家都要设法保护一下,要不然他们将来成就的机会就比较小。

本来,人人都有等量的一百四十亿个脑神经细胞,所以不论城乡或黑白,都应该都有一样的机会。

但是,因为信息剌激的多与少,在胎儿十个月中,聪明或愚笨,已经有了相当差距了。

出生以后,如果环境不改,差距更是继续拉大,到了五六岁,就决定了大半,到十三岁,大事已定,终身难改。

所以,各位!

教育是有时机的,教育是有方法的。

 

给胎儿丰富加幽雅的信息剌激

 

   那么我们怎么办?

既然我们知道了信息剌激对人类的影响这么大,聪明不聪明,在于信息剌激的多与少。

如果我们再加上中国古人的教育思想,中国古人不以聪明为重,而是以智慧、性情为重。

中国古人也做胎教,又说三岁看大,显然认为性情与智慧是可以教的,也是在人类最早期的时候就开始教了,因为越早期,影响越大。

现在我们把中西两面对人类的见解综合起来,我们又要一个孩子绝顶聪明,又要一个孩子性情优雅,请问怎么办?

如果老天已经定了的,我们不能够再改变;但如果老天未定的,人类是可以努力的。

我认为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机会还没有定,就靠我们人类了。

那我们怎么办?

──很简单:

给他信息。

什么信息?

丰富的信息,可以让他聪明;优雅的信息,可以让他端庄。

所以,丰富加幽雅,就是我们胎儿的教材选择标准。

那么,丰富加优雅的东西是什么呢?

我们要看胎儿怎么接受信息的。

如果他接受信息的管道很多,我们针对每一种管道,都要有丰富优雅的内容才好,这样想来,教育工作一定是很繁杂的。

 

从受胎的第一天,就给胎儿听

 

   还好,胎儿是很好教的,胎儿为什么好教呢?

第一点,胎儿不会跑来跑去,所以很好教。

第二点,胎儿只有一个管道可以教,所以我们只要做一项工作就好。

本来,我们人类接受世界信息只有五个管道:

眼、耳、鼻、舌、身。

在胎儿时期,只有耳朵起作用。

所以他只能受到世界声音的影响,因此我们就只让他听。

医学家发现,人类最先成长的脑神经系统就是听觉神经系统,在胎儿三个月五到月就可以用仪器看到了。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

科学家能够看到的,都是已经成形而表现出来的。

在此之前,可能从受胎的第一天,就已经默默地开始发展了。

就好象有人得了癌症,依照医学家的研究,癌症要被医学检测出来,要经过二十年到三十年。

所以癌症是长期累积后,才被科学仪器所发现。

胎儿的脑神经系统在三个月到五个月被看到了,它可见它已经经过长期的累积了,所以,教育要从受胎那一天开始。

 

听丰富幽雅的声音,用天才的教材教他

 

   那听什么声音呢?

当然是听丰富而优雅的声音。

丰富优雅的声音在哪里呢?

如果你有自己的好意见,你自己去选择。

如果没有,请听我两个建议。

第一种声音,就是天才的音乐。

凡是天才的音乐,必定是经典之作,而流传千古,叫做「古典」音乐。

第二种声音,就是经典诵读。

人类的语言有日常语言和读书语言,日常语言既然在日常就可以听到,所以这种语言就不必教。

我们要教的是高度的语言,优雅的语言,有智能的语言,这一种语言就是经典诵读。

经典中的语言本来就比日常语言变化还大,经典的内容又有非常高超的智慧。

其中的智慧内涵是不是能影响孩子,我们暂时不知道;但是,单就着语音的信息剌激功效,就值得我们选择经典诵读了。

 

   我讲胎教,可能不关乎各位在学校里的教育,但是,我看很多朋友,都还很年轻,或许还没结婚,或许刚结婚还没有怀孕,或许刚怀孕孩子还没有生出来,我特别恭喜你和你的孩子,你和你的孩子遇到贵人了,我的名字叫“王财贵”。

(笑,鼓掌)因为,依照我的理论,一个人一辈子,只要十个月的教育就够了。

他出生以后确实不同凡响,真的是天纵英明,一辈子没有教育的烦恼。

所以从怀胎起,我们要开始给予有效的教育,就是把握天才的时期,用天才的教材教他。

 

你只要做简单的工作:

用两秒锺就行

 

   这种天才的教育,要不要我们做很多的工作呢?

不需要,我们只要做简单的工作。

有人说,如果一个母亲怀孕的时候,脾气好一点,这个孩子以后可能比较不会暴躁。

告诉各位,依照我们国民的素质,一个少女在还没有结婚的时候,就很任性;结婚以后,天天吵架。

她怀孕了,忽然叫她做一个淑女,门都没有!

我不敢相信,所以我不像其它提倡始教的人一上来,就教怀孕的母亲要娴淑,因为这太难了。

又有人说,如果一个妈妈喜欢读书,大概会增进胎儿的聪明,或许是。

但是,有关国民的读书素质,世界上有统计数字,日本人最喜欢读书,每年每人平均读七十本书;台湾的国民每年平均读0.7本书。

要叫一个台湾的母亲怀孕了,忽然喜欢读书——我看是与虎谋皮,算了。

所以困难的工作不要做,你要做也可以,但是简单的工作也就可以培养天才了,因为你知道教育的真正的方法。

所以,家里有人怀孕,请准备两架CD的机器,每天早上用两秒锺,在CD上按一个Play,一个Repeat,就可以培养天才,你按一个Play,一个Repeat,每天转二十四个小时,注意,是尽可能二十四小时播放,因为大人会睡觉,胎儿不睡觉。

母亲走来走去也没有关系,他感应灵魂,他是神明。

其实不管有没有听到。

到少他受了这个环境的影响,你尽了力了就够了,你不要象有些妈妈太紧张了。

她把两架CD绑在肚子上走来走去。

(笑)不需要这么紧张,呵。

当然有人设计得比较完整。

他用一个中央播音系统,然后每一个房间都有两个音箱,一个播放古典音乐,一个播放经典。

一张CD片,让它转七天,转一百六十八遍。

好的音乐,转一百六十八遍;经典诵读,转一百六十八遍,还怕不熟吗?

五千年来,中国经典只不过那几本,几个月就全部听完了。

这样简单就可以培养天才──培养又聪明又有智慧的天才。

 

盘片要换成古典音乐,换成经典诵读

 

   要教出天才,一定要用天才的内容,所以要教胎儿,一定要把盘片换一换,一定要把常常听的流行歌,那个最没有意义的,最庸俗的,最会污染的东西收起来,换成古典音乐,换成经典诵读。

我说把流行歌「收起来」,没说丢掉,因为等孩子长大了,大人们当然还可以拿出来听,反正大人已经没救了,听听也没妨碍。

(笑)什么叫做古典音乐?

杜甫的形容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那是从天上来的声音,也就是最合乎天理合乎人性的的声音。

西方人也说,不是音乐家有什么创作,而是上帝在一个人心灵中发出旋律,把那旋律记录下来,就是音乐。

这种旋律是从天上来的。

能将天上的声音引到人间的人,叫做天才。

这些天才遗留的声音,是人间永恒的宝藏。

你的孩子这么尊贵,你为什么不让他听这些天才的声音,而要用蠢才的声音?

什么叫做流行歌?

流行一阵子就要被忘记的声音。

什么叫被忘记?

就是被我们人性所抛弃。

我们虽然表面上喜欢听流行歌,其实我们的心灵深处是不喜欢这些东西的,是要排斥,要把它丢掉的。

凡是要丢掉的东西,叫做垃圾。

你为什么要让你的孩子听垃圾音乐?

除非你想把孩子培养成垃圾孩子。

如果你想要把你的孩子培养成天才孩子,你一定要用天才的声音。

你要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优雅而有智慧的孩子,你一定要让他听优雅而有智慧的文章,这种文章就是经典文章。

为什么叫做「经典文章」?

一个民族如果有文化的话,它就有所谓的经典,这个经典是从人性开发出来的智能结晶,记录下来,凡是有人性的地方,就会流传,就会产生启发人性的作用。

所以父亲交给孩子,老师传授给徒弟,就变成传统。

只有经典才可能形成传统,要不然都像流行歌一样,流行一阵就没有了。

这种重要的,有意义的,永垂不朽的东西,就是我们的胎儿所需要的东西,就是我们的孩子所需要的东西。

假如我们不用这些东西教他,我们就把他放在垃圾堆里啦!

一年两年三年下来,不是浪费了一年两年三年,而是浪费了一辈子。

 

十个月养出一个天才的读经宝宝

 

   假如你的孩子已经出生了,长大了,似乎来不及了。

我建议,大不了,再生一个!

(众笑)要不然你这辈子会后悔无穷,因为你养不到一个天才孩子了。

其实每一家都可以养出天才孩子,只要十个月!

信不信由你!

现在我推广这种经典胎教已经五六年了,有许多用这种教育出生的孩子,通称为「读经宝宝」,读经宝宝有共同的特质,出生以后相貌堂堂,(笑)活泼可爱,不哭不闹,而且越长大,越发现他身心健康,乐于学习,体贴父母。

那真的是一个,不仅是三好,五好八好十好的孩子。

各方面都是让你不仅很满意,你还会觉得:

「我何德何能,竟能生到这种孩子?

」(笑)你会惭愧,你作梦都会偷笑。

 

书到今生读已迟的新涵义

 

   古人说「书是前世读过来,书到今生读已迟」,一个书读读得好的人,是前辈子就要把书都读完了。

如果到这一辈才开始读书啊,你来不及了。

什么叫前辈子?

我认为:

胎儿能够听一百六十八遍的论语,这叫前辈子。

你三岁之内能够听一百六十八遍的易经,这叫前辈子。

如果你到二三十岁了,才说,唉呀,我想研究一点中国文化,想读一点中国书。

我告诉你,你已经完了,这一辈子算了吧!

但人生往往就被浪费了,我们自己就是这样被牺牲了,请你不要再牺牲我们下一代,我拜托你!

在三岁之内教完人间最优美的东西

 

   当然啦,孩子出生以后,还有机会;在婴儿期,像胎教的教育还可以继续做。

孩子出生以后,听觉还在成长,要在他三岁之内,听尽世界名曲,听尽经典诵读。

又出生以后眼睛开始起作用,在三岁之内,要让他看尽世界名画,世界有名的风景,雕塑,舞蹈,戏剧。

也就是把人间最优美的东西,在三岁之内就全部教完。

最好把名曲名画,让他听、让他看,三遍五遍十遍一百遍。

 

播放什么经典

 

   至于经典诵读,到底要播放什么经典呢?

经典就是那些最有价值的书,而经典中还有经典,我们要从最高价值的教起。

也可以说,从最深的文章教起。

那些书有最高价值?

我把它们分成四个等级。

第一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这四本书,读熟了,读通了,中国没有不能读的书了。

所以,语文教育是很简单的,中国人只要这四本书读熟了,就能够读经史子集,一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教养也够了。

如果还有余力,再读第二等的书:

易经、诗经、老子、庄子、佛经选。

如果还要更丰富,每三个层序是:

古文、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作品。

一个人只要读一两百篇古文,如把总共两百二十二篇的《古文观止》全部读熟,一个人的中文能力就能上下五千年了。

如果再加上唐诗,宋词,元曲,各熟悉两三百首,一个中国人的基本文学素养也就相当可观了。

其实,每一个中国读书人都需要有这种素养,这样的素养是每一人很简单就可以达成的。

只要我们按照时机,用对方法,用对教材。

 

不必认真教童蒙书

 

   第四个层次,就是三字经、千字文这些童蒙书。

这些童蒙书是好玩的东西,千万不要认真教,谁认真教三字经、千字文,谁笨,把孩子教笨。

打个比方,有一班孩子读论语,另一班读三字经。

读了两个月,这一班三字经背完了,那一班的论语只背了四分之一。

然后,这两班的同学交换,读三字经的开始读论语,便觉困难;而读论语的班开始读三字经,则不用教,只要把三字经交给他,他就自己读了。

所以教育要培养大能力。

大能力在最早期的时候最好培养,所谓初生之犊不怕虎。

你用大学问教他,将来他就有大能力,大能力就可以包含小能力,就可以贯通小学问。

所以,我主张小学问通通不要教。

我们只要教他高度的经典,孩子的文学和文化的功底就非常扎实,这个扎实不是现在了解,但是他酝酿在他心中,久而久之,他每长大一岁,就了解一些。

他该用的时候,就拿出来用。

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千万不要问他懂不懂。

问懂不懂是自然科学的教法,语文不需要按照自然科学的程序。

如果按照自然科学的程序,就违反了教育的本质,违反了语文教育的规律了。

 

 

舌头的训练可以剌激脑神经的发展

 

   所以语文的教育规划是:

胎儿和初生婴儿只能听,我们就只让他听,听是用耳朵。

等到孩子一岁多了,可以牙牙学语了,就可以让他念,念是加上了口舌。

怎么念?

你说“小朋友,跟我念”,他就跟你念。

你就勇敢地念:

「子曰,学而时习之」,他一定跟随你念「子曰,学而时习之」,读经,顺便训练口舌。

人类的五官中,耳朵眼睛,最锐利;而舌头,也非常的敏感。

舌头的活动也可以剌激脑神经的发展,所以,为什么语文能力好的孩子,都比较聪明?

因为人类要发音讲话,都需要用到非常大量而精密的脑神经结构系统,才可以发一个正确的音,讲一句流利的话。

所以训练口舌,可以增进聪明。

还有,孩子学语言,必须先听进声音,然后才可以覆诵。

这样,信息便在脑神经中产生回流沟通的作用,也顺便为将来的思考能力作好了准备。

 

如果我们要挽救我们的民族,白话文必须退出小学的教材

 

   而训练语言的教材,千万不要用一般的白话文,应该直接用文言文,用经典。

因为「白话」是不需要学的,三岁之内就自然学会讲话,而「白话文」也是不需要学的,因为一个中国人会认汉字就会读白话文,会写汉字就会写白话文。

只要学问越好,白话文就做得越好。

所以白话文是不需要教的,谁教白话文谁笨,把孩子教笨。

所以我建议:

如果我们要挽救我们的民族,白话文必须退出小学的教材。

所有白话文的作家,做白话文做好的人,像胡适之,徐志摩,朱自清,鲁迅,老舍,沈从文,钱锺书,林语堂,梁实秋,这些我们所知道的白话文「大师」,他们从小没有读过白话文,因为古人知道白话文是不需要学的。

但是,自从五四运动以白话文作为小学的课程以来,我们就没有出现过伟大的作家,不只是没有出现过伟大的文言作家哦,也没有出现过伟大的白话文作家。

所以你要把白话文读好,请你不要学白话文;你要把白话文写好,请你不要学白话文。

这叫做新典范的建立。

你如果不按照这种方法去教你的孩子语文,我们的国民语文程度依然日渐低落,以九十年来经验,我们已经知道白话文教育,一定培养不出语文的人才,不仅是培养不出五千年语文的人才,我们连白话文的人才都培养不出。

信不信由你!

 

两岁半三岁就可以开始读经

 

   所以能念的时候就给他念,但能读的时候,就应该给他读了,读什么?

还是读经典。

一个孩子到了两岁半、三岁,就可以开始正式读经了。

怎么读?

看著书读。

教学的方法,也是:

「小朋友,跟我念。

」起初,他不认识字,家长可以一面念,一面指给他看,你念子曰,就指着子曰两个字。

念学而时习之,就指着学而时习之五个字,他或许看或许不看,因为他还没有「注意」的能力。

或者说,他不必注意就可以学习,因为他随便看一看就有印象了。

所以,他看也好,不看也好,他在玩,我们照常念给他听。

假如这一章反复念个二三十遍,五六十遍,最好念一百遍。

然后第二天教他另一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第三天教他,「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第四天教他,「弟子入则孝,谨而信……」,第五天教他「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这样,你如果教一个两岁半的孩子五天的论语,每章都念个二三十遍,五六十遍,一百遍。

五天之后,这个孩子至少会认两个字,哪两个字?

(大家答:

子曰)

 

不合乎人性的体制内认字教育和写字教育

 

   大家都很聪明,但是都没有良心。

(笑)既然本来就都知道了,为什么不做?

就是不做!

我们整个国家都不做!

我们国家请那些所谓的语文教育专家来研究。

研究儿童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认字,他们说要「六岁」。

所以我们国家的语文教育,就从六岁开始教认字。

怎么教认字?

他们认为儿童认字要从最生活的,最常用的,最简单的认起。

各位,这合乎人性吗?

这根本在残害人性!

但是我们已经实施了九十年,明知其效果奇差,却一直坚持不改。

各位语文老师还是这样子教,我们整个民族快灭亡了!

一个人不是这样学认字的,体制的语文教育,从认字这一关就开始走了错误的路。

把认字规定为一定要会读,而且一定要读得很正确。

其实一个孩子一时读错了有什么关系呢?

一时张冠李戴一下有什么关系呢?

   再来,还要求认一个字,就要会写这个字,其实写字是六七岁以上的能力。

所以体制规定六岁以上才能认字。

再来,体制又要求认一个字一定要会解义。

其实刚认得的字,不了解意思有什么关系呢?

久而久之就渐渐了解了嘛。

甚至我们还要求孩子认一个字就要会用这个字,要求他造词造句。

各位,这叫做——折腾!

我们的老师要折腾多久才让孩子认一个字呢?

而滞慢了认字,就滞慢了阅读,滞慢了阅读,就滞慢了知识的吸收力和思考力。

──一切都完了!

 

认字教学的方法:

煮汤丸理论

 

   在新的语文教育典范里,我们的孩子怎么认字?

我有一套认字教学法,叫做「煮汤丸理论」。

煮汤圆要先烧热水,下面有火,热水滚了,可以煮汤圆了,比喻可以认字了。

怎么煮汤丸?

这里有两千五百个汤丸,比喻我们国小学生要认字两千五百个汉字。

两千五百个汤圆,现在的体制语文教育,就先选一个最小的,就是最好煮的,丢进去,一直煮一直煮,煮熟了,捞起来,很高兴很有自信地说:

「我煮一个汤圆了!

」再丢一个,这样子,煮了六年,煮熟了两千五百个汤丸。

这种媳妇,隔天就一定会被休掉了,笨媳妇嘛!

正常人怎么煮汤圆的?

水滚了,两千五百个全部倒下去,你管哪一个先熟?

它们或者熟了,浮起来了,或者浮到一半再沉下去,都不必管那个先那个后它?

——过不久,两千五百个汤圆就全部煮熟。

 

一年以内认完两千到三千个中国字

 

   我们古人就是这样认字的。

直接给儿童读文章,唐宋以前,读的是经典,明清以后,开始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叫做开蒙,其实就是识字,其实以蒙书开蒙识字,是比较笨的方法。

因为三字经可以认字,经典也可以认字。

但不通人性的人,认为三字经可以讲故事。

为什么要对孩子讲故事?

我问你。

有人说讲故事可以让孩子增广见闻增强想象力啊。

我却认为:

最好是让孩子讲故事给你听,而不是你讲故事给孩子听。

这也是典范的转移。

怎么能让孩子会讲故事?

读经!

读经有本质的作用,就是奠定一生文化教养的基础,而读经又附带有外围的功能,第一层的附带功能就是认字。

如果一天,能够读经一个小时,在六个月之内,一个孩子可以认得两千到三千个汉字,所以小学六年的识字量,大概六个月就认完了,比较笨拙的孩子,也可以在一年认完。

两岁半开始,三岁半就认完;三岁开始,四岁就认完。

所以幼儿园的小班开始读经,到中班就可以读小学六年级的书,因为六年级的字都认完了。

 

认字后一年就可以读一千本书

   从认字再开拓出去,读经的第二层附带作用就是,「读书」。

读什么书?

读一切用白话文写的书。

刚才我说,白话文是不需要教的。

但是,可以拿读。

一个孩子,可以用白话文吸收他的年龄所能了解的知识,我们只要提供很多的读物让他读,他就可以自学而长进。

如果一个孩子一天平均读三本书,一年就可以读一千本书,一个幼儿园中班孩子读了一千本书,他的知识量,可能就超过一般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

一天真能读三本书吗?

如果一个识字的幼儿园孩子读幼儿园的书,一天读十本二十本都可以的。

说读三本,是很保守的。

因为幼儿园的书大概两分锺三分锺就读完一本了。

当然读的书会越来越厚,对,但是他读书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从阅读增加知识量,从阅读也提升理解力。

所以,只要读经,他就认字;认字就会读书,愈早开始读书的人都会很喜欢读书,乃至于手不释卷,废寝忘食。

有很多读经家庭的父母跟我抱怨,说,他的孩子太喜欢读书了,他实在很烦恼,问我怎么办?

我说,恭喜你有这个烦恼,现在全世界的教育部都烦恼他们的孩子不读书,你居然烦恼你的孩子太喜欢读书。

这也是一种典范的转移,典范转移带来的功效。

我教家长把书收起来,放在比较高的地方,但他孩子还在读,他搬椅子去拿书来读。

家长实在没办法,只好把儿童书全部装箱,收起来,不让他读。

但这个孩子太喜欢读书了,有人送水费单、电费单了,他就读水费单、电费单,读得很高兴。

他去餐厅,人家在吃饭,他就在那里看菜单,他整个菜单都会背。

这种孩子看到文字就喜欢,这是人类的天性,这是人类学语文的恰当时机。

千万不要错过时机,两三岁,家长就可以用读经的方法让他认字,阅读,养成一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和兴趣,这个孩子就不需要再教他了。

怎么读?

如果上幼儿园了,还来得及,老师只要说「小朋友,跟我念」,孩子就念得很大声,一遍再一遍,大家越念越高兴。

一生的自学能力从此养成,也就是幼儿园毕业,就不需要再教育了。

 

 

标准的读经教学设计:

三百读经法

 

   我有一个标准的读经教学的设计,就是三百读经法:

每天进度一百个字,让他念一百遍,给任何人一百分。

这个标准,你可以超越,你也可以打折扣。

每天进度一百个字,像论语第一章第二章就大约一百个字,想办法让他念一百遍。

我们讲话的速度一分锺讲两百个字,一百个字,三十秒锺就念完,一分锺就可以念两遍,我们让他念一百遍,要五十分锺,算做一个小时。

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请各位老师,你就设计一下,你怎么可能腾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把这一百个字念一百遍。

普通孩子念二十遍三十遍一百个字就会背了,还是让他念到一百遍,让他有长久的记忆。

有些孩子念到一百遍还不会背,没关系,会背的给一百分,不会背的,也给一百分。

因为纵使不会背,他的能力已经在进步了。

 

读经之后的进步

 

   有两种进步,第一种进步是刺激脑神经的发展,因为人类的语文,变化万千,本来就涵有最丰富的信息,比音乐,美术还要丰富,能刺激脑神经大量的发展,所以不聪明的孩子开始读经,很快就会变得聪明。

第二种进步是文化的熏陶,经典都是圣贤之教,所以每念一句,每强化一句,每记忆一句,不仅是终生受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