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4547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docx

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完整版

参考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基础篇(35篇)

1.老马识途

1.①跟随;②同“返”,返回;③南面;④凭着

2.C

3.①于是放(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老马后面,终于找到了路。

②现在的人不懂得拿他们的愚昧之心学习圣人的聪明智慧,不也是错误的吗?

4.“春往冬反”,环境已发生变化;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

5.富于经验的人堪为先导,我们要善于向他们学习

2.嗟来之食

1.C

2.①(黔敖)赶上去(向他)道歉,(但那位饥饿的人)最终不吃他的食物而饿死了。

②黔敖无礼呼唤时,可以离开(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3.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4.宁为玉碎,不求瓦全

5.赞同。

中华民族向来主张做人要有骨气,人穷但志不能短。

在人的尊严和眼前利益之间,绝不能为了一时的物质利益而丢掉做人的本性。

反对。

相比于嗟来之食,韩信的跨下之辱更甚之。

但他能忍一时之辱,最终才得以成就大业,衣锦还乡。

人的生命最宝贵,不能因一时之气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3.齐桓公好服紫

1.①喜欢;②担心;③停止;④厌恶,讨厌

2.①句末语气助词,无义;②介词,在;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3.①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

②到第二天,国都城中也没人再穿紫色衣服了。

4.C(是齐桓公自己担忧)

5.①齐桓公自己不要穿紫色衣服;②齐桓公要明确表示自己厌恶紫色衣服

4.害群之马

1.①恰巧;②你;③仅仅;④除掉

2.①治理天下的人,也和牧马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②黄帝拜了又拜,行了叩头至地的大礼,口称牧童为“天师”而退去。

3.劣质的马;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4.尊重他人,不耻下问,做事锲而不舍

5.不龟手之药

1.①做;②把;③超过有的人④有的人

2.①越国发难(侵略吴国),吴王命令他率领军队(作战)。

②(吴王便)划了一块土地封给他。

3.百金;得到了封地;用之异也

4.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

对待事物,要善于探究事理,使它的价值能最大化

6.郢书燕悦

1.①写;②于是;③提拔、推举;④指代贤能之士

2.①燕国的宰相收到信后十分高兴。

②举烛(的意思)就是追求光明。

3.B

4.C

7.管庄子刺虎

1.①指代两只老虎;②阻止;③举动,行动;④同时得到

2.①老虎是一种凶猛的动物,人是(它)美味的食物。

②没有付出刺杀一只老虎的劳力,却有刺死两只老虎的美名。

3.事半功倍;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一举两得等)

4.做事情要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可以事半功倍

8.惊弓之鸟

1.①凭什么;②慢;③旧的,原来的;④消除

2.①更羸(不用箭),虚拉了一下弦,(就)让大雁(从半空中)掉了下来。

②鸣声凄厉,是因为(它)长久失群。

3.?

!

起先魏王对更羸的话表示怀疑,当他看到了事实后对更羸充满了敬佩。

4.①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这样才能作出准确判断;②如果失败了,应尽快摆脱余悸,找出对策,以避免再次受害

9.一字千金

1.①相待;②到;③像;④完备,齐备

2.①连词,表示后一行为是前一行为的目的;②认为;③介词,把

3.①(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以此)来相互竞争。

②吕不韦就让他的食客们各自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4.以秦之强,羞不如

5.以这种方式来扩大《吕氏春秋》在当时的影响

10.孟母断织

1.①年少;②正在;③遗忘;④记起来

2.①孟子突然停了下来,(继而)又继续吟诵。

②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的织物,用这种方式告诫他。

3.D

4.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否则将半途而废

11.曲突徙薪

1.①拜访;②更改;③迁移,搬走;④将

2.C

3.而/不录/言曲突者

4.消除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防患于未然

5.可能还会发生。

因为他家的火灾虽因众人奋力抢救“幸得而息”,但失火的隐患并未消除。

火灾之后,他也丝毫没有总结经验教训,虽然在别人的提醒下请了“言曲突”者来赴宴,但从文中并不能确定他有亡羊补牢的后续措施。

12.王羲之爱鹅

1.①擅长;②购买;③神情;④替

2.①老妇人听说王羲之将要来,(就把鹅宰了)煮好来招待他,王羲之(为了这件事)叹息了一整天。

②王羲之愉快地写完了(《道德经》),用笼子装了鹅带回家,对此感到非常高兴。

3.买鹅不得整日叹息;为得到鹅给道士书写《道德经》

4.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13.父子俱清

1.①探望;②这;③拿,用;④因为

2.①无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指代父亲胡质;③结构助词,的;④无义,句末语气词

3.①大人您(一向)清廉,(我)不明白这匹绢是从哪里得到的?

②我的父亲清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我清廉惟恐别人不知道,这(就是)我远远不如(他的地方)。

4.自己赶驴去看望为官的父亲;临别时,其父给他一匹絹以做路费,他又要问这绢的来历,怕不清白。

儿子返家,所给路费是自己从俸禄中节省下来的,而不用公家钱

5.一方面证明胡氏父子清廉声名远播,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胡威的谦虚。

14.乘风破浪

1.①他的;②才;③都;④依靠,凭借

2.A(立志。

B、C都是名词,D是“做标记”)

3.①宗悫当时十四岁,挺身而出和劫匪对抗,十几个强盗都(被打得)四下逃散,不能进入正屋。

②少文既然高洁,(他的)子侄们都爱好文学,但宗悫任性又爱好武艺,因此不被乡亲们所称赞。

4.表现出宗悫年少勇敢,武艺高强

5.①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②不为环境所改变,始终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15.呕心沥血

1.①就;②等到;③将;④停止

2.①(李贺)能够苦吟诗,快速地写诗,最先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

②李贺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

3.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4.B

16.范仲淹罢宴

1.①急忙;②询问;③是;④在

2.①物品;②准备好,完备

3.①范仲淹做邠州太守,闲暇的时候带领部属登上城楼准备酒宴。

②范仲淹很惆怅,立即撤掉了宴席,给予他们很重的馈赠,让(他们)完成这件丧事。

4.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賙给之

5.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7.父子性刚

1.①都;②就;③很;④暂且

2.①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吃饭),派儿子到城里去买肉。

②父亲寻找(儿子)到(这里)看见了(这种情况)。

3.C

4.性格倔强,不懂谦让

5.为人不能倔强固执,使气斗狠;要学会谦让谅解,要有宽大的胸怀

18.论语五则

1.孔子;孟子;荀子

2.①自己,自身;②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③逾越,超过;④必须要

3.①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才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才)可以说是好学了。

②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4.C(C项的理解中缺少了“不逾矩”这个重要的前提)

19.烛邹亡鸟

1.C(晏子的外交语言往往是生动又犀利的,却并非是幽默诙谐)

2.①他,代烛邹;②拿;③致使;④缘故,原因

3.①景公喜欢射鸟,派烛邹掌管这些鸟,(烛邹)却让鸟飞跑了。

②让诸侯听说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却看轻士人,这(是你的)第三条罪名。

4.齐景公当时正处在“亡鸟”的盛怒之中,如果直接指出他“重鸟以轻士”,只会进一步激怒他。

而首先提出要“数烛邹罪”,顺着齐景公的情绪,才能先稳住他,争取到说话的机会,然后在数罪的过程中巧妙敲打,救下烛邹。

20.出裘发粟

1.①雪止(天晴);②同“披”,穿着;③应答;④闲适,安乐

2.①下了三天雪可是天一点不冷。

②(景公)于是下令发放皮衣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

3.贤君;善于听取意见;及时付诸行动

4.D(A项中的“廉洁”在选文中并无体现;B项中的“巧言善辩”用于概括选文内容并不准确,晏子进谏的话非常直接尖锐,谈不上“巧”;C项中的“勤政”在选文中并无体现)

21.五十步笑百步

1.论语;礼记

2.①对于;②兵器;③有的人;④只不过

3.①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加少,我国的百姓也没有更加多,为什么呢?

②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拿打仗来作比喻。

4.梁惠王和邻国的君王在本质上没有区别(梁惠王并没有比其他君王更加用心治理国家);王好战

22.宋人酤酒

1.①做,酿造;②通“悬”,挂;③对……感到奇怪;④提着

2.①但是(就是)卖不出去,酒都发酸了。

②这就是国君被蒙蔽挟制的原因,也是有才德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

3.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

4.国君警惕那些排挤贤能、堵塞言路的朝廷权臣

23.强弩之末

1.本纪;世家;列传

2.①多次,屡次;②依恃,凭借;③能够;④同“疲”,疲劳,衰弱

3.①(匈奴)一般过不了几年就又会背弃盟约。

②(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足以算作(疆域)广阔,拥有了它的百姓也不足以算作(国力)强大,(匈奴)从上古以来(就)不可能真心归属汉人。

4.C(定语后置。

A项是主谓倒装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D项是被动句)

5.C(C项中因“匈奴作战勇猛”所以“汉军不是其对手”的结论在选文里并未提及)

24.卧薪尝胆

1.①已经;②于是;③着急,担忧;④亲自

2.①我(会)死在这里吗?

②(他)热情款待来访的客人,救济穷人,慰问死者家属,和百姓共同劳动。

3.B(名词作动词。

B项中“犬牙”是名词作状语)

4.B(勾践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复国,而非惩罚自己)

25.纸上谈兵

1.①认为;②抵挡,抵敌;③尽,全;④改变,更改

2.①(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法,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并不认为(赵括)善长(带兵作战)。

②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使赵国军队被击溃的人一定是赵括!

3.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

4.赵括只有理论知识,并不了解真实的战场(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并无实战经验)

26.不死之药

1.国别;西汉(汉代);刘向

2.①于是,就;②解释,说明;③因此,所以;④证明,表明

3.①有一个向楚王奉献不死药的人,守门官拿着(药)来入宫(觐见)。

②况且有人(给大王)献上不死药,我吃了它,如果大王杀了我,这(就是)死药。

4.C(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中的“以”依次解释为“而”“把”;B项中的“使”依次解释为“命令”“派”;D项中的“乃”依次解释为“于是”“你的”)

5.不死药是可以吃的;你(中射之士)可以吃不死药;不死药是假的;受到了欺骗和愚弄

27.诫子书

1.出师表;隆中对

2.①通“至”,迖到;②迅速流逝;③志向;④终于

3.①君子的德行,(要靠)静思反省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来培养品德。

②不学习(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成就学业。

4.澹泊宁静;才

28.绝妙好辞

1.B

2.①曾经;②跟从,跟随;③同“否”,句末表疑问;④另外

3.①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

“我已经明白了。

②曹操也记下了自己的理解,与杨修的相同,于是感叹地说:

“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过了)三十里才明白。

4.思维敏捷;才华过人(悟性过人);恃才傲物(自负、自信)

29.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1.曹操;曹丕;曹植

2.①担任;②才;③已经;④我,自称的谦辞

3.①李元礼和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②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他。

4.陈韪说孔融“大未必佳”,言语直接而无礼,孔融的话从字面上看没有任何攻击性,不仅恭敬地用了“君”的称谓,而且看似是赞美陈韪“小时了了”,但实际上他是利用了陈韪的话暗指其“大而不佳”,且用了“必”来强化这一结论。

相比之下,孔融的反击要巧妙得多。

30.黄耳传书

1.陆平原;陆云;周处

2.①为官,任职;②携带,带领;③全然,完全;④距离

3.①陆机(就)试着写了封信,用竹筒装好,把它系在狗的脖子上。

②陆机的家人写了回信放进竹筒里,又系在狗的脖子上。

4.计人程五旬,而犬往还裁半月

5.①能听懂陆机的话,答应为他送信;②能顺着驿路走,往返不迷路;③沿途能自己觅食充饥;④通过叫声示意陆机的家人看信并写回信

31.前事后师

1.铜;知兴替;魏徵

2.①但是,然而;②依仗;③骄傲;④我等,我们

3.①君主即使圣明贤哲,仍然应当让自己谦虚来接纳别人,所以智慧的人(会)奉献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会竭尽他们的力量(来辅佐君王)。

②所以(他)嘴上说的是尧舜之主张,可自己做的却是桀纣的行为,自己却不知道,因此遭到灭亡(的下场)。

4.C(意动用法。

C项中“凄”“寒”是使动用法)

5.骄矜自用;虚己受人

32.戴胄犯颜执法

1.①因为;②却,但是;③显示,显露;(3)讼案

2.①不久,有一个人假冒的事被发觉了,太宗想要杀了他。

②但是(您)已经知道这个人不可以(这样处置),再根据法律来判决他,这是忍耐小愤怒而保全大信用啊。

3.君王的旨意(自己的诏书);(国家的)法律

4.①不顾太宗的喜怒,坚持应根据法律给犯罪之人以公正的判决;

②多次冒着触犯君王尊严的风险,对君王行事不当之处直言规劝。

33.古人铸鉴

1.①镜子;

(2)凡是;③反复;④减少

2.①小镜子不能完全看到人的脸,所以让它微微凸起,收缩人脸让它(看上去)小,因此镜子虽然小却能让人脸全部照进(镜予里)。

②等到发现古代的镜子,(就)都刮磨(它)变平,这就是师旷为知音(难觅)悲哀的原因啊。

3.小鉴不能全观人面;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4.凸则照人面小;人面与鉴大小相若

34.工之侨为琴

1.①制作;②弹奏;③认为;④将,将要

2.①(工之侨把琴)装在盒子里,埋在土中,过了一年把琴挖出来,抱着(它)来到集市上。

②贵人经过(集市)看到了它,用一百两银子来交换它,(把它)献给了朝廷。

3.B(主谓倒装句。

A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被动句,D项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4.请漆工绘制“断纹”;请篆工刻上“古款”;装在厘子里埋在地下一年

5.只重外表不重内在(只重虚名不重真才实学)

35.狼子野心

1.①饲养;②发出;③果真,确实;④暗暗地,偷偷地

2.①(主人)就假装睡着来等着,原来两头狼趁他没有睡醒的时候,要咬他的喉咙,那些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

②野兽(有野性)没什么好说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拿(这样的事)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3.(亦)与犬相安;(亦)颇驯;伺其未觉,将啮其喉

4.本性难移;引狼入室

参考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提高篇(35篇)

36.某公表里

1.①做;②陈述;③向来;④这样

2.①从前(我)曾到翰林某先生那儿当家馆教师,相互一见面就讨论学问。

②忽然听到有几个人在吃吃地偷笑,看它(却)没有踪迹,寻找它,(发现)声音是在天花板上。

3.某公因拒绝了地方官的馈赠而懊恼不已,并迁怒于家人

4.C

5.作者对那位翰林公没有作任何评价,而读者却由狐魅的“窃笑”而对翰林公的“内在”心知肚明了。

结尾让狐魅出场,既简洁,又冷峭。

37.猿说

1.①值得;②尤其,特别;③捕获;④才

2.①猎人把毒汁敷在箭头上,等母猴疏忽的时候射它,(中箭的)母猴估计(自己)不能活了,(就)把奶水洒在树林里,给小猴喝。

②猎人拿母猴的皮对着小猴用鞭子抽打,小猴就悲哀地叫着(从树上)下来,束手就擒。

3.母猴临死前把乳汁全部洒给小猴,小猴宁愿被猎人抓住也不忍猎人抽打母猴之皮;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取母皮向子鞭之

4.人应该比其他动物更懂得母爱

38.防风之术

1.①出现;②做;③就;④再

2.①曾经听说水乡的商人有一个(行船)方法,可以避免遭遇这种灾难。

②一般来说夏天大风发作的迹象,一定是在午后出现。

3.在五更天起来观察天气,若晴朗,天地四周没有云气升起,就可以放心安全地出行,到中午的时候靠岸

4.A

39.张丞相好草书

1.①喜爱,爱好;②擅长;③在;④拿

2.A、C(AC项“而”均表转折;B项“而”表修饰;D项“而”表承接)

3.①(张丞相)有一天觅得佳句,要来笔快速地书写,整张纸上(的字)龙飞凤舞,(然后)让他的侄子誊录这些句子。

②张丞相盯着(字)看了好久,自己也不认识,(就)骂他的侄子说:

“(你)为什么不早点来问(我)?

让我忘了这个字(是什么)。

4.C(A项对“工”的理解有误,“不工”指“不精”“不擅长”而非“不工整”;B项是张丞相面对嘲笑的态度而非别人嘲笑他的原因;D项的表述在文中缺乏依据)

5.张丞相自己写下的字,时隔不久连他本人也辨认不出,他却强词夺理,迁怒于侄子,可见他不是一个能够坦承自身问题的人。

40.打灯谜

1.A(元宵节。

B项为七夕节;C项为中秋节;D项为重阳节)

2.笔;文房四宝(文房四士、文房四物、文房四侯);雅俗共赏

3.①相当于“之于”;②叫做,称呼;③拿,用;④当作,作为

4.A

5.吸引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

41.雨后游六桥记

1.公安三袁;天目

2.①耽搁;②雨止天晴;③众,各个;(3)遇见,碰上

3.①凋落的花(在)地上堆积了一寸多(厚),游览的人很少,(我们)反而拿(这个)当成快乐(的事)。

②过了一会儿有点疲倦了,(我们就)躺在地上喝酒,用脸来接落花,接花多的人满饮一杯,接花少的人唱一首歌,拿(这个)来取乐。

4.A、C

5.自由的生命状态,指的是生命以真实、放松、自然的状态面对世界,融入大地。

如同选文中的人们在一场春雨后急着赶去和桃花见上一面,唯恐错过了和这一季桃花的告别,在他们的心中,桃花是美好值得珍惜的生命。

或:

如同选文中,看见有人穿着白衣骑马而过,就因为觉得白衣耀眼美丽,于是所有穿着白色中衣的人都把外套给脱了。

或:

如同选文中的人们玩累了,就往地上一躺,继续饮酒赏花,还想出了比谁的脸能接住更多落花的游戏,像孩子一样顽皮不拘。

或:

如同选文中的人们,在和西湖、桃花、春光亲近了一个下午后,划着船大声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回家。

42.甘橘千树

1.司马迁;《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2.①长久;②符合;③讥笑,嘲笑;④考虑,计划

3.①我们乡里有一千多个木头奴仆,(他们)不会向你索取衣物粮食,每年(每棵树如果可以)献上一匹绢(的收益),也可以足够花用了。

②然而过了几年,(这些树)都能够发挥它们的用处了,先前嘲笑(他)的人,都来向他求借。

4.对于樊重种梓树、漆树的举动,周围人经历了从嘲笑到理解的过程,通过前后两次态度的对比,从侧面反映出历经一段时间后,樊重种树的意义、价值最终得到了证明。

5.B(A项只和李衡的事例相关;C、D项合起来是一句谚语,作者引用这句谚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即B:

种植是不可以停止的)

43.改诗

1.随园主人;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

2.①改变,更改;②困,困迫;③更加;④全部,整个

3.①改诗比写诗难,为什么呢?

②(这句)说的就是“正好看见因而得到了它”(的意思)。

4.C(A项形容写作时殚精竭虑的状态;B项揭示了绝境中往往不乏希望的哲理;D项比喻只要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再大的阻碍也有可能被克服)

5.首先,对于诗人而言,一旦对诗作产生不满意,便很难对其置之不理。

其次,看似是无意得之的妙语佳句,实则与诗人苦心孤诣的推敲、琢磨有着必然的联系,恰恰是因为长时间的思虑积累,才会有灵感迸发的那个瞬间。

44.景公饮酒

1.齐;橘逾淮为枳

2.①规劝;②希望;③停止,中止;④假如,如果

3.①(您)不这样做的话,我(请求您)命令(我)自尽。

②像这样,(如果我)听从他的劝谏,就会被臣子控制;(如果)不听(他的劝谏),(我)又舍不得(让)他死。

4.A(B项错在景公虽然嗜酒,但并非无道昏君,他仍然能分辨忠言。

C项错在选文并未体现“善任”这点。

D项错在“从善如流”形容接纳意见之迅速,但景公并未在第一时间接受弦章的规劝)

5.从景公的角度,从他对晏子的转述中可以看出,他并不真想杀弦章,也并非执意不肯接受意见,只是碍于君王的颜面,需要台阶下而已,这是晏子能成功劝说的前提。

从晏子的角度,他没有像弦章那样直言相逼,而是巧妙地提到桀、纣这两个昏君,说弦章幸亏遇到的是景公,既给了景公台阶下,又暗示景公要做虚心纳谏的明君。

这是晏子能成功劝说的基础。

45.洪佛子

1.①百姓;②担心;③指代百姓;④交换

2.①洪皓禀告郡守要求任命自己治理灾荒,打开粮仓降低价格来出售。

②于是用黑旗、白旗(把灾民)分开,在他们手上涂墨来标记他们(是否已买过米),严格要求,(使百姓)普遍受惠。

3.A

4.乃别以青白帜,涅其手以识之;足智多谋

46.读《孟尝君传》

1.①够得上;②凭借;③应该;④还

2.①世人都说孟尝君能够招纳贤才,人才因此都投靠他的门下,而(孟尝君)最终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

②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正是真正的人才不到他那里去的原因。

3.D

4.孟尝君能得士

5.①强调孟尝君得到的不是真正的士;②强调孟尝君的门客不能担当起使齐国强盛的责任;③强调真正的士不归附其门下的原因

47.孔子在齐闻韶

1.①纯洁;②赶车,驾车;③正,正在;④到

2.①遇到一个小孩拿着一个酒器,与他一起行走。

②所以说音乐不仅仅是用来让自己快乐的,(它)还可以让别人也一起快乐。

3.他觉得是韶乐对当地人产生了积极影响,使他们品行端正

4.对韶乐的痴心投入;韶乐的无穷魅力

48.人之有学犹木之有枝叶

1.①称作;②告诫;③还;④何况

2.①助词,的;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助词,的

3.①我到鲁国去叫喊了他们(君王)的两个名讳,被(他们)取笑了,(这就)是不学习的缘故。

②入有了学问,(就)如同树木拥有了枝叶。

4.谦虚坦诚

5.比喻;人必须不断学习

49.孔子犹江海

1.①了解;②同“悦”,高兴;③服侍,侍奉;④离开

2.①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就停下了。

②孔子就像江海一样(博大精深),我又怎么能够充分了解他呢?

3.D

4.主要运用比喻来说理,如孔子的贤明如深不可测的江海,而在他身边求学问的人如“渴者之饮江海”,说理具体形象。

50.桂

1.①没有;②比得上;③也;④就

2.①早知道(花)过几天都会凋谢的,为什么不一批批依次开呢?

②凡是一下子就富贵荣华的(暴发户),都是春天里的玉兰,秋天里的丹桂。

3.是秋季最香的花;满树齐开,不留余地;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事物到了极繁荣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理

4.示例:

赞成,盛极必衰,细水长流、稳步发展才能长久。

或:

反对,轰轰烈烈地盛极一时,也能体现其生命价值。

51.祭妹文

1.①挥动,摇动;②应当;③过了旧的

2.①天冷时蟋蛑冻死了,(我们)一同到它的墓穴边(埋葬它)。

②刚好老师开门进来,听到两个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不禁微笑起来。

3.①兄妹一起捉蟋蟀、埋蟋蟀;②兄妹一起读书,受到先生夸奖;③哥哥中进士,妹妹欢笑

4.《祭妹文》情真意切,生动感人。

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如孩童时妹妹的梳妆打扮,“我”衣锦还乡时妹妹从东厢房出来时的情景等,都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脑海中,体现了兄妹间的真挚感情。

52.扪虱而谈

1.①好像;②讨伐;③……的样子;④应对

2.B(“异”,意动用法)

3.①王猛穿着粗布衣服去见他。

②百姓没有见到你真心的缘故,因此不来投附(你)。

4.谈吐不凡,态度从容,无所畏忌。

53.许姓方士

1.①称作;②派;③径直,直接;④只

2.①贾魏公想见(他),派遣人多次邀请,(他)最终都不来。

②看门的人急忙追他,(他)不(肯)返回,(看门人只能回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