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4927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滚动综合测评

(一)(第一单元)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出土于河南安阳,骨版巨大且完整,背面字内填朱,色彩炫丽,可见是吉祥卜。

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商王室人员的伤、病、死以及当时的天象。

据此可知(  )

A.商代君主权力实现高度集中B.殷商时神权与王权密切相关

C.甲骨文是五种主要字体之一D.该文物是研究殷商唯一史料

2.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直辖的王畿之地。

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开发边疆地区B.实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

C.巩固周王统治D.保障贵族集团对政权的垄断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C.皇权至高无上D.书同文,人同伦

4.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

官员

职能

奉常

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典客

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宗正

皇室事务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

少府

皇室财政

A.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B.突出了权力的制约平衡

C.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5.“西周的这套制度,尽管对周帝国的迅速扩张贡献极大,但是,经过四百年左右的发展,这套制度在所谓春秋时代土崩瓦解。

经战国,终为秦制所彻底替代。

”文中“秦制”指(  )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

C.宗法制D.郡县制

6.有的学者认为:

官僚体制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中央设立“三公”D.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

7.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直到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级制度才算寿终正寝。

“寿终正寝”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汉代设中朝B.唐代设三省

C.宋代设副相D.明代废宰相

8.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

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

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C.有利于建立民主政府D.是清统治延长的根源

9.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

“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

”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B.行省制

C.郡国并行制D.分封制

10.元代以前的地方行政体制“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

为解决这一“缺陷”,元代(  )

A.推行郡县制度B.建立行省制度

C.简化行政层级D.实行省官互迁

11.《民主的模式》一文中指出:

“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

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

”这表明古代雅典(  )

A.注重维护城邦利益B.推行直接民主政治

C.公民缺少民主权利D.公民道德高于一切

12.苏格拉底认为: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

”最能体现苏格拉底这一看法的是(  )

A.人民主权B.差额选举

C.抽签选举D.轮番而治

13.古罗马共和国执政官的职责之一是(  )

A.主持公民大会B.向官员提出建议

C.宣战D.立法

14.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

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

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  )

A.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B.议会开始要求制约王权

C.责任制内阁的确立D.议会地位高于王权

15.“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以责任制内阁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首相成为政府首脑。

下列英国首相产生的程序,正确的是(  )

A.普遍选举——国王批准——议会任命

B.党内选举——本党获议会多数——国王任命

C.国王任命——当选政党领袖——本党获议会多数

D.议会提议——党内同意——国王任命

16.“它是一个被创造物,但是它有权毁掉它的创造者。

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

它是被造的,但它可以破坏;从起源上讲它是派生的,但在行动中它却具有毁灭性。

”这里的“它”是指(  )

A.国王B.议会

C.首相D.内阁

17.美国人民的幸运和政治精英的睿智在于他们总是恰如其分地达到了某种平衡。

18世纪美国政治体制构建中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B.建立联邦制

C.建立总统制共和政体D.保留奴隶制

18.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

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美国1787年宪法(  )

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B.重视分权制衡

C.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D.建立了责任内阁

19.民主政治一直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追求,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文件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

下列有关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现代史上首部社会主义宪法

C.1954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1954年宪法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否定

20.“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民主性、革命性。

”文中的“革命性、民主性”是指(  )

A.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B.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

C.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21.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它颁布于(  )

A.1949年B.1954年

C.1982年D.1999年

22.观察下图,从秦朝威武雄壮的兵马俑方阵中我们不难想象到秦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秦国军人英勇作战,最可能是为了(  )

A.结束割据混战,实现国家统一B.赢得战争,避免被别国兼并

C.早日结束战争,赢得时代和平D.赢取军功,获得爵位和田宅

23.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使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

这说明(  )

A.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

B.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

C.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

D.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外危机

24.戊戌政变后,倾向于变法的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遭到弹劾并充军新疆,在路过保定时,观者数万,直呼他为“大奸臣”。

材料主要表明(  )

A.维新变法危害了广大人民利益B.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总理衙门出卖了民族利益D.列强侵略激起国人的反抗

25.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主要由卖方市场主导;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进入21世纪,大量产品销往国外。

这反映了(  )

A.供求关系决定了我国工业生产的产量

B.改革开放大大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

C.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际市场的需求

D.我国总体上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长、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

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

此为政之体也。

——司马光《上神宗之体要》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和“纲纪其外”,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哪些制度?

(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

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

……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人性中的幽暗,联邦党人非常具有政治智慧,他们不是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以公共的善的名义去压抑私利的恶,而是通过建立分权的宪政制度,以恶制恶,相互平衡,将恶转化为善,将私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

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

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

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

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

(1)根据材料一,民国初期和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在解决该问题时所体现出的“政治智慧”。

(10分)

(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立宪政体在中国不能真正建立的原因。

(6分)

28.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

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

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

我们说搞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就能立即执行,我们决定建立经济特区就可以立即执行,没有那么多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

——摘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

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8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趋势的认识。

(8分)

 

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1.B [根据材料“是吉祥卜”“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商王室人员的伤、病、死以及当时的天象”可知,商王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早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甲骨文的内容,非文字本身,故C项错误;D项“唯一”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

]

2.C [根据材料“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直辖的王畿之地”可知,这样的分封方式巩固了周王的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开发边疆地区的内容,故A项排除;周代还没有实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故B项排除;保障贵族集团对政权垄断的是宗法制,

故排除D项。

]

3.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创立的新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该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故C项正确。

]

4.A [由材料九卿部分官员职能可知,九卿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一些部门又专门负责皇室事务,这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故A项正确。

]

5.D [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创建而非秦朝首创,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的典型制度,最终在春秋战国逐渐瓦解,而非秦朝首创,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西周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继承问题的一项重要制度,而非秦朝首创,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制度是针对地方统治的分封制度,这种制度存在弊端,不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秦朝建立之后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符合题意。

]

6.D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故答案为D项。

]

7.D [“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开始于明太祖废宰相,权分六部,故D项符合题意。

]

8.B [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君主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表明军机处对皇权有所约束,故B项正确;近代中国开始借鉴西方民主制度,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认为军机处的设立延长了清朝的寿命,并没有说明军机处的设立是清统治延长的根源,故D项错误。

]

9.C [本题主要考查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所学相关知识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内容,汉建国之初认为秦朝的灭亡是因为没有实行分封制,无法维护政权的统治,所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故C项正确。

]

10.B [根据题干中“元代以前的地方行政体制‘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的描述可知考查的是元代地方行政制度,故选B项;郡县制度在元代以前就已推行,A项错误;元代地方行政层级相对前代更加复杂,C项错误;“省官互迁”与解决“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的问题无关,D项错误。

]

11.A [题干“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表明雅典公民把城邦利益放在第一位,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雅典的民主政治形式,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论及雅典公民是否缺乏民主权利,故C项错误;题干论述的是“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没有涉及公民道德与其他事物的比较,故D项错误。

]

12.C [材料突出的是雅典民主政体的缺陷,抽签选举形式上体现了民主和平等,但是被抽中者却并不一定具有相关方面的卓越才能,与材料相符,故选C项;人民主权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重要特点也是其积极性体现,A项错误;差额选举是关于民主政治的正确探索,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轮番而治体现了一种平等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材料所述的制度性缺陷,但却并不是主要缺陷,D项错误。

]

13.A [向官员提出建议是元老院的职责,宣战和立法是公民大会的职责,所以B、C、D三项皆错误;古罗马共和国执政官的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故选A项。

]

14.D [材料“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说明《权利法案》赋予议会高于王权的法律依据,故选D项;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近代君主立宪政体,A项错误;根据材料“《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可知,议会是重申制约不是开始要求,B项错误;责任制内阁确立于《权利法案》颁布之后,C项错误。

]

15.B [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一个政党成为议会多数党时就

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故选B项。

]

16.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是一个由立法机构即“议会”任命的行政体,内阁又可以解散议会,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

17.B [由材料“恰如其分地达到了某种平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联邦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达到了权力平衡,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主政治中达到平衡的制度而非民主政体,故A项错误;总统制共和政体强调以掌握行政和军事大权的总统为核心,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美国政治体制中的进步性而非局限性,故D项错误。

]

18.B [“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体现了分权制衡,故选B项;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只是分权制衡原则的一个体现,A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建立中央集权政治,C项错误;1787年宪法并未建立责任内阁,D项错误。

]

19.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B项错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故C项错误;1954年宪法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错误;故本题选A项。

]

20.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否定了君主专制,体现人民掌握主权和权力限制,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革命性、民主性”,故A项正确。

]

21.B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

22.D [商鞅推行二十等爵制,奖励军功。

对普通士兵来说,爵位和田宅是最现实的东西,也是激励他们英勇作战的动力。

]

23.C [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表明北宋经济实力的空前增强;一次胜利也不能说明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更不能说明解决了内外危机。

因此,A、B、D三项的叙述都是不正确的;C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

24.B [戊戌变法在推行范围上看,只是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推广到广大民众当中,民众对此不了解,故称呼其为“大奸臣”,B项正确。

]

25.B [材料讲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时间点卖方市场地位的变化,实际上是在说明改革开放大大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故B项正确。

]

26.[答案] 

(1)变化:

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

影响: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统治。

(2)纲纪其内: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设置军机处。

(任答三点即可)

纲纪其外:

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

(3)特点: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27.[答案] 

(1)相同问题:

党派之争,利益群体之争;制定宪法,建立稳定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政治智慧:

各种利益群体相互妥协;分权制衡;利益兼顾;确立共和政体和联邦制度。

(2)原因: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政治力量忙于争权夺利,不顾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导致政局不稳;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国民素质低下,不能承担公民的政治责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8.[答案] 

(1)前提:

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

成就:

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2)优越性:

执行力强,行政效率高。

认识:

政治制度的选择必须要符合本国国情;政治制度的制定必须坚持民主化、法制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