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582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docx

笔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动物的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气质、能力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其研究路线为:

刺激—反应/这是早期行为主义也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美国—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高等教育心理学:

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

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1)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

2)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

3)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2.    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3.    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

4.    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二章

心理发展包含认知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差异。

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

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和能力的出现、已有心理与行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的衰退或消失。

心理发展内容:

认知过程发展[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发展]、社会性发展[个体逐渐掌握社会规则、适应社会角色要求并作出恰当的社会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也称为“社会化”]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关注人格发展。

伊底本我(更关注)-自我-超我

心理性欲发展的5个阶段:

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早期

埃里克森—新精神分析学派—重视社会经验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皮亚杰—认知发展学派 

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构成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和平衡。

同化是指个体将新的信息整合到已有的知识系统或认知图示中去;顺应是个体调整已有的认知图式以适应新的信息。

平衡包括同化和顺应过程的平衡。

成熟、物理经验和数理经验、社会经验以及平衡构成了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因素。

个体认知发展的4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认知的发生时期,认知发展依靠动作来完成)、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瑞杰尔“辩证思维”——15岁之后个体认知发展表现出来越来越明显的辩证特征。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维果斯基——两种心理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以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为中介)

人的发展历程:

5个阶段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

青少年期是由儿童成长为成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时期。

11、12—17、18岁

青少年早期(青春期)——初中阶段-出现新的自我中心;青少年中期——高中阶段;

青少年晚期——大学阶段-自我同一性开始确立

佩里——大学生认知发展三段论:

二元论阶段、相对论阶段、约定性阶段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    在形式逻辑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

2.    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

3.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

人格特征:

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社会性

人格:

气质、性格气质具天赋性、没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是个体最核心的人格构成,受个体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

埃里克森:

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建立统一感和防止同一性扩散。

同一性是一种发展的结构,有时指一个人对其身份的自觉意识,有时指他对个体性格连续统一体的无意识追求。

哥德曼——青少年期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

陪伴、放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向的支持、社会比较、亲密。

第三章

心理差异是指心理的个别差异或个体心理的差别性,即一个人在其先天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逐渐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相对稳定的个体心理特点。

包括人格、能力、学习风格、性别等;

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了一个人在不断的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殊感的身心组织。

包含气质和性格两方面。

气质是人的脾气、秉性、性情,它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之一,指个体内在的、不依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稳定持久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

特点:

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是一种天赋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具独特性和稳定性。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的特征:

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从性格的整体表现看,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追求什么、拒绝什么的活动动机和目的上,而且也表现在怎样做、怎样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的、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或理想的活动方式上。

性格与其他人性品质不同,它是由性格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形成的反映个体本质属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个体性格特征包括:

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大学生外倾型性格明显多于内倾型性格;独立型多于顺从型/

能力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体的能力由智力、知识与技能、实践三要素构成。

其中智力是个体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知识与技能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

实践是指个体运用自己的智力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通过实践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智力)和实践能力]和特殊能力(个人完成特殊活动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大学生应具有:

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智利三元理论(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分亚理论)

他把智利成分分为元成分、执行成分、知识获得成分;

美推孟智商(IQ)表示智力的高低。

比率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美韦克斯勒离差智商平均分标准差IQ=100=15(X-X)/s 

能力的类型差异:

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大学生智利水平的学科差异不体现在一般智力上,而体现为特殊智力。

即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智力发展整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智利的各要素方面存在差异。

不同性别的智力高低没有差别,在智商类型上存在差异。

谭顶良对学习风格下的定义:

它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特点:

独特性、稳定性、兼有活动和个性两种功能。

构成要素:

环境类要素、情绪类要素、社会性要素、生理性要素;

场独立型:

倾向于以内在参照物而非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即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断事物;场依存型:

较多依赖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

焦虑:

个体在一定压力情境中所产生的包含担忧、紧张、恐惧等成分的复合型情绪。

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认知风格独立于智力。

学习风格的形成受智力水平的直接影响。

智力因素的性别差异有3个普遍特点:

两性平均智力不存在显著差异;两性在智力发展上存在年龄差异。

两性在智利分布上存在差异。

男性智力分布的范围较广,即在智力两极(偏高和偏低)的人数多于女性;女性的智力分布多集中于中间部分(中等智力);

第四章

社会心理角色:

由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和态度模式。

人们对教师角色的期待:

知识的传播者和指导者;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学生的榜样和价值导向者;家长的代理人;心理调节或心理治疗者;科学研究人员;

教师角色形成的3个阶段:

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有了教育实践经验后),角色信念阶段

教师职业素质,是指从事教育活动的特殊群体——教师,为完成教育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内在条件。

包括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

自然素质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的健康身体、充沛精力及足以完成教育任务的活力;社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知识能力素质。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的、精神上的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现代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素质的研究国外大致从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知识、教师的观念和教师的能力四个方面。

教师素质: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要素:

知识水平(学科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一般教学能力、人格素质特征、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

职业压力带来的不良后果:

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教师的流失、旷课和怠工

专家型教师:

在教育教学领域有专长的老师,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敏锐洞察力的教师。

第五章大学生心理概述

第一节人类学习概述

一、广义的学习

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

一般来说,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身后中获得经验,并有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1、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2、学习不是本能行为,是后天习得性行为。

3、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

外显行为变化和内隐行为变化(内部过程变化)。

4、不能把个体的所有变化都看作是学习。

二、狭义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

人类学习的特点:

1、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动物只有学习个体的直接经验。

2、从功利和动力上看,动物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人类学习还包括改造环境;动物学习以满足生理需要为动力,人类学习还要满足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要。

3、从能动上看,动物学习是被动消极适应过程,人类学习是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学生学习的特点:

1、在教师辅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3、是为将来工作做准备,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4、不仅需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发展智力,培养品德,促进健康人格发展。

三、学习的分类

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分为:

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为: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教育领域。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方式把学习分为: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四、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2、学习过程的阶段性。

3、学习内容的特殊性。

4、学习组织的主体性。

第二节学习理论(联结理论和认知理论)

一、    联结理论

1、把刺激——反应作为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解释原则,把一切心理现象或所有的学习都归结为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

2、强调学习发生的原因在于外部的强化,主张研究学习在于研究外部条件,而忽视对学习内部过程和内部条件的研究。

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有“尝试错误说”。

提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

班杜拉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观察学习模式。

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作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造过程、动机过程。

二、认知理论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

认为,有意义学习就是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第三节、学习的迁移

一、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分类

1、根据性质分为:

正迁移和负迁移,或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

2、根据层次分为:

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纵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向不同水平的后辈学习(更高级的学习)发生的迁移

3、根据先后顺序分为: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

4、根据内容分为:

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

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获得的一般原理和态度对另外具体内容的学习的影响,即所学的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化。

三、理论

1、形式训练说:

是对迁移现象进行的最早、最系统的研究,该学说的心理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2、概括化理论:

又称经验类化说,是由贾德提出

▲、教师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1、掌握有关原理或规则

2、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3、让学生学会学习

4、发挥定式的积极作用

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第六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所谓动机是一种由需要推动的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用以说明有机体为什么会作出这样或那样行为的原因,即活动的内部动力,而不是解释怎样完成行为的问题

动机的作用:

1、唤起个体的行为;2、引导行为朝向一定的目标;3、维持、增强或减弱行为的强度。

二、动机作用的基本要素

1、需要:

有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2、内驱力

3、目标、诱因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为:

1、内部动机作用:

包括学习需要、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内在的心理因素

2、外部动机作用:

包括表扬、奖赏、评分、竞赛等

四、学习动机的作用

1、学习动机作用越强烈,学习积极性越高,越能发挥学习的潜能,学习效率也越高。

2、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

五、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1、多样性:

求知探索的动机;友情交往的动机;成就建树的动机;自尊自主的动机

2、发展性:

大学生知识层次高,自我意识水平高,其学习动机的社会性明显增强

3、间接性:

间接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

4、社会性:

注重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追求真才实学

5、职业性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人类特有的动机,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

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明创造等,都与人类成就动机有密切关系。

成就动机表现在完成行为的方向、强度和连续性方面的个人间的差异上。

成就动机的力量受到成就需要、对成功的期望等内部因素和诱因、目标等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

1、麦克里兰德成就动机理论:

20世纪30年代,默里制订了主题系统测验(TAT);麦克里兰德改编了这种投射技术,用它作为人类成就动机的测量方法。

2、阿特金森成就动机期望×价值理论:

认为成就动机分两种①、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动机;②、避免失败的动机

3、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论:

归因论是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

韦纳采用相关法和因素分析法,把众多原因按其特性划分为三个维度:

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维度。

4、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同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1、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是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4、主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5、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

注意:

不能过多地进行竞赛;采取适当的竞赛方式;增多获胜的机会;加强竞赛中的思想教育

6、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第七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

一、知识的含义

狭义的知识一般仅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

广义的知识是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它既包括个体从自身生活实践和人类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狭义知识),也包括在获得和使用这些信息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技能和能力。

二、知识的分类

1、陈述性知识:

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它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2、程序性知识:

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在信息转换过程中进行具体操作。

3、策略性知识:

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三、知识的心理表征

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表象系统和线性序列也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式。

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使用产生式

3、大的知识单元的表征:

图式

四、知识学习的一般信息加工过程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

1、信息储存库2、认知加工过程3、元认知

元认知:

是对认知的认知,包括两方面内容①对自己的认知、加工以及对认知和感情状态的认识②有意识、有目的地监测和调节自己的知识、加工以及认知和感情状态。

20世纪70年代,弗拉维尔等人研究。

元认知的核心成分包括:

①元认知认识,包括关于自身思维的知识和意识;关于何时何地使用所掌握策略的知识。

②元认知调控,包括计划、评估、监督。

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迁移

一、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具体机制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二、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分为

下位学习:

又称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

又称总括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

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关系产生。

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常用教学策略

1、动机激发策略

2、注意选择策略

3、复述策略:

掌握陈述性知识常采用

4、意义构建策略:

掌握程序性知识常采用

5、认知结构优化策略

第八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一、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用练习获得)

智力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语言或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心智操作。

动作技能是指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来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二、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定义不同;

②测量方式不同;

③表征形式不同(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表象等形式在头脑中得到表征;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等形式来表征);

④意识控制角度不同;

⑤习得与遗忘速度不同

2、联系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为获得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保障。

三、程序性知识的常用教学策略

练习策略

1、练习方式

2、信息反馈

3、变式练习:

变式是促进概括化的最有效的方法。

所谓变式是指改变非本质属性以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正例的变化。

变式练习时学习以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的必要条件,是在其他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概念和规则例证的变化。

四、策略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

陈述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元认知阶段

五、元认知策略:

是个体评价和调整自身认知过程和结果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三种1、计划策略2、监控策略3、调节策略

六、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1、一次只教少量的策略

2、教会自我监控

3、在教策略性知识的同时教会反思

4、激发维持学生的动机

5、在具体环境中教策略

6、长期教学

第九章

1.问题:

认知心理学家西蒙和纽威尔认为,“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对这件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构成了问题。

”他们还提出了“问题空间”的概念,并把其分为初始状态、目标状态、达标通路等三种状态。

给定、目标、障碍是问题的三个成分。

2.问题的类型:

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一般领域问题和专门领域问题。

3.问题解决的特征:

目的指向性、认知性、包括一系列心里运算及个人性

4.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模型”、苛勒的顿悟模型、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华莱士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

5.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问题识别、问题表征、策略选择、策略运用、结果评价。

问题表征:

将问题用一定的方式加以表述。

问题表征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难度和速度。

策略选择:

一般包括算法式和启发式。

算法式是逐个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以试错的方式解决问题,费时费力。

启发式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简单省事、高效率,但不能保证问题的解决。

人类多用启发式。

6.创造性:

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的已知信息,进行主动地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

7.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

8.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问题情境、问题表征、知识经验、认知策略、心理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

心理定势:

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功能固着:

人们习惯了一种事物的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能时,很难发现该事物其它特性的心理状态。

9.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

a.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b.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c.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d.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存大量信息;e.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f.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g.能很好的监视自己的操作。

10.开发创造性的原则:

创造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鼓励独创勇于标新立异、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11.开发创造性常用的技术:

头脑风暴法和戈登法。

头脑风暴法不存在错误的答案,不能对任何想法评价。

其原则为:

禁止提出批评意见、鼓励提出改进意见、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追求与众不同的想法。

一、如何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1)    实施学习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

(2)    发展元认知;

(3)    增强自我监控学习;

(4)    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5)    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

(6)    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7)    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8)    帮助学生正确的表征问题.

二、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A.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

(1)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

(2)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

(3)培养科学实验能力;(4)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

B.激发创造性动机;

C.塑造创造性人格。

(1)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

(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树立学生的自信心;(5)树立创造的信念。

D.创设创造性环境。

(1)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2)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

(3)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性活动;

(4)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第十章

1.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