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7191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docx

《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docx

六年级预初语文测验试题带答案

预初上语文测验试题

一、古诗默写(10分)

1、居高声自远,。

 

2、,山花红紫树高低。

3、,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4、,芦管卧吹莎草绿。

5、,江上秋风动客情。

6、黑发不知勤学早,。

7、,眉目分明画不如。

8、,不怕猛虎欺黄犊。

9、寓言《郑人买履》、《买椟还珠》、《滥竽充数》出自《》。

10、寓言《画蛇添足》出自《》。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郑人买履(11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____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

1、将文中缺少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先自度其足()  ②至之市而忘操之() 

③置之其坐 ()()。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4、从“郑人”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2分)

(二)画蛇添足(14分)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解释下列加点词(8分)

①舍人相谓曰()②蛇固无足()

③子安能为之足?

()④吾能为之足()

⑤数人饮之不足()⑥遂饮其酒()

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①赐其舍人卮酒

②引酒且饮之

3、《画蛇添足》的寓意是(2分):

 

(三)买椟还珠(7分)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1、解释下列词语(4分)

①为木兰之柜()。

  ②缀以珠玉()

③辑以羽翠()。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3、《买椟还珠》的寓意是(2分)

(四)滥竽充数(9分)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词(4分)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②宣王说之()     ③滥竽充数()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①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②廪食以数百人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黄仙裳济友(9分)

泰州守田雪龛居官廉,黄仙裳与周旋,绝不干以私。

后田罢职,无资不得去。

黄自汝宁归,囊中但有二十金。

乃先至田寓,分其半以赠。

后语人曰:

“是日若吾先至家,则家中需金甚亟,不得分以赠田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5分):

①后田罢职,无资不得去()  ②囊中但有二十金()

③是日若吾先至家()()④黄仙裳济友()

2、解释下列句子(2分)

黄仙裳与周旋,绝不干以私

      

3、黄仙裳是个怎样的人?

(2分)

《忆读书》

冰心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⑤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

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间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气愤填胸!

——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⑧《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爱国英雄。

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的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⑨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是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⑩《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11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2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惟一的消遣。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同时,书看多,我也会挑选、比较。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年无底洞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1、写出文中提到的四大名著中两部的作者(4分)

名著一:

()作者:

(); 

名著二:

(),作者:

();

2、选文(甲)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分)

3、选文回忆了作者幼时读书的哪些具体事例?

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中三件。

(6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4、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

“咬了牙”  

“越看越懂”

5、纵观全文,不喜欢哪些作品?

不喜欢的理由是?

(3分)

6、谈谈第11小节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

(3分)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

“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

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

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

”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1.本文选自《》,作者()是()的寓言家。

(3分)

2.加点的“这样”一词指代的是。

“这么”指代的是。

3.是通过对蚊子的描写来表现中心的。

(4分)

4.蚊子第一次吹喇叭是因为;

蚊子第二次吹喇叭是因为。

(4分)

5、“叹息”一词写出了蚊子(   )。

(2分)

A.自负而又自卑 B.懊悔而又无可奈何。

C.懊悔而又不服气。

D.愤怒而又无可奈何

6.用一则成语来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恰当的一个是(   )。

(2分)

A.骄兵必败B.夸夸其谈C.自食其果D.纸上谈兵

 

预初上语文测验试题答案

一、古诗默写(10分)

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声。

 

2、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3、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4、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5、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8、遍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9、寓言《郑人买履》、《买椟还珠》、《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

10、寓言《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郑人买履(11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____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

1、将文中缺少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先自度其足(量,测量)  ②至之市而忘操之(前往,到……去) 

③置之其坐 (放)(通座,座位)。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到他返回集市,集市已经散了,这个人就没有买到鞋

②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有人问他:

“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来试试鞋?

4、从“郑人”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2分)

我们不能教条主义,墨守成规,而应该懂得灵活变通,适应客观现实

(二)画蛇添足(14分)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解释下列加点词(8分)

①舍人相谓曰(互相商量共同议论)②蛇固无足(本来、原来)

③子安能为之足?

(怎么)④吾能为之足(动词,画脚)

⑤数人饮之不足(足够)⑥遂饮其酒(于是)

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画)( 失掉 )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①赐其舍人卮酒

(楚国人)赏赐给他的门客一壶酒

②引酒且饮之

(那人)拿起酒将要喝。

3、《画蛇添足》的寓意是(2分):

我们要尊重客观现实、适可而止,而不可多此一举 

(三)买椟还珠(7分)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1、解释下列词语(4分)

①为木兰之柜(做,制造)。

  ②缀以珠玉(用拿)

③辑以羽翠(通“缉”,连缀 )。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这个楚国人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而不可以说是善于卖珍珠   

3、《买椟还珠》的寓意是(2分)

我们不能主次不分,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而要分清主次。

或者我们不能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而要认清其实质内容

(四)滥竽充数(9分)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词(4分)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让,命令)  

②宣王说之(通悦,高兴)     ③滥竽充数(虚假的)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①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奏竽  

②廪食以数百人

齐宣王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分)

 一个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蒙混过关,否则迟早会被发现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黄仙裳济友(9分)

泰州守田雪龛居官廉,黄仙裳与周旋,绝不干以私。

后田罢职,无资不得去。

黄自汝宁归,囊中但有二十金。

乃先至田寓,分其半以赠。

后语人曰:

“是日若吾先至家,则家中需金甚亟,不得分以赠田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5分):

①后田罢职,无资不得去( 能够可以 )  ②囊中但有二十金(只,仅仅 )

③是日若吾先至家(这)(如果)④黄仙裳济友(救济帮助)

2、解释下列句子(2分)

黄仙裳与周旋,绝不干以私

 黄仙裳与他交往,一点也不谋取私利。

                 

3、黄仙裳是个怎样的人?

(2分)

重视友情、慷慨大方的人

《忆读书》

冰心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⑤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

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间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气愤填胸!

——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⑧《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爱国英雄。

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的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⑨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是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⑩《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11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2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惟一的消遣。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同时,书看多,我也会挑选、比较。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年无底洞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1、写出文中提到的四大名著中两部的作者(4分)

名著一:

红楼梦,作者:

曹雪芹; 名著二:

水浒传,作者:

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

2、选文(甲)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分)

开篇点题,统领全文,突出了(奠定了)作者喜欢读书的感情基调(答对两点即可)

3、选文回忆了作者幼时读书的哪些具体事例?

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中三件。

(6分)

① 小时候就喜欢读《三国演义》,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读懂并与书中人物同喜同悲  

② 爱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并对自己的作文有帮助  

③ 爱读《水浒传》,并与《荡寇志》作了比较 

④ 酷爱《声声慢》《满江红》等古典诗词 

⑤ 爱读《茶花女遗事》并倾其所有买林译小说,进而了解了很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⑥ 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有不同感受  

4、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

“咬了牙”形象地表现出作者读书的决心之大,反映了其爱读书的心理。

  

“越看越懂”是指读书越多,对书的内容越加了解。

理解能力也增强了。

5、纵观全文,不喜欢哪些作品?

不喜欢的理由是?

(3分)

 不喜欢读《荡寇志》、《精忠说岳》等,因为前者缺少人物个性,索然无味,而后者太烦琐。

6、谈谈第11小节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

(3分)

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加人的阅历,间接地获取人生经验。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

“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

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

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

”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1.本文选自《伊索寓言》,作者伊索是希腊(国)的寓言家。

(3分)

3.加点的“这样”一词指代的是你并不比我强。

“这么”指代的是用爪子抓,牙齿咬。

3.是通过对蚊子的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中心的。

(4分)

4.蚊子第一次吹喇叭是因为充满了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蚊子第二次吹喇叭是因为得胜后洋洋自得,不可一世。

(4分)

5、“叹息”一词写出了蚊子(  B  )。

(2分)

A.自负而又自卑 B.懊悔而又无可奈何。

C.懊悔而又不服气。

D.愤怒而又无可奈何

6.用一则成语来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恰当的一个是(  A  )。

(2分)

A.骄兵必败B.夸夸其谈C.自食其果D.纸上谈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