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730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docx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教学文稿

 

XX省黔东南州丹寨县龙泉山

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附件:

1、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2、丹寨县发展改革局文件《关于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立项的复函》丹发改函(2012)48号。

 

第一章总论

1、项目名称: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2、项目业主单位名称、法人代表及概况

1、项目单位名称:

丹寨县林工商公司。

2、项目业主单位法人代表:

3、项目业主单位概况

丹寨县林工商公司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县城内是一家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属丹寨县林业局下设一办事机构。

丹寨县林工商公司的前身是由贵州伐木公司黔南支公司(1953年改称省森林工业局黔南分局)主要负责境内木材收购与外销。

1950年前,因分局的森工力量不足,委托县民族贸易商店代购木材。

1956年建立省森工局黔南分局丹寨支局(1956年改为丹寨县林业局),林业局下设森工股,主要负责境内木材采伐、收购调销业务。

1981年后设丹寨县竹木经销公司,1984年后正式成立丹寨县林工商公司。

公司成立后主要从事木材加工销售,花卉、农作物果品、种苗繁育、种植、加工、销售,园林绿化,工程造林,森林资源调查,造林、采伐等作业调查设计等等。

2010年根据丹寨县林业局《关于林业科技开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并入丹寨县林工商公司有关事项的批复》(丹林批复[2012]04号)文件精神,丹寨县林业科技开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并入丹寨县林工商公司,作为丹寨县林工商公司下设一科室,财务实行分账核算。

公司苗木基地成立于1987年5月,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历史,苗木、花卉繁育基地总面积2085.5亩(包括部分绿化大苗基地和马尾松母树林),位于贵州省丹寨县龙泉镇五里关和长青,距丹寨县城3公里,公路贯穿苗圃,交通十分便捷。

是集园林绿化工程、城市绿化工程设计,施工,养护,苗木繁育、花卉生产,营销为一体的大型园林绿化企业。

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确认为“无检疫对象苗圃”(林场发[2001]228号)。

2002年被国家林业局表彰为“全国质量信得过苗圃”(林场发[2001]245号)。

3、项目性质:

新建。

4、项目建设期限:

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31日。

5、项目建设地点:

丹寨县龙泉山。

六、项目建设内容:

停车场、休闲度假村、观光缆车、农家乐度假别墅木屋及相关配套设施。

七、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0495.30万元,自筹资金495.30万元,其余10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

 

第二章项目背景

一、丹寨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区域概况

丹寨县地处东经107°44′-108°08′、北纬26°05′-26°26′之间,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县城距黔桂铁路都匀站50公里,距湘黔铁路凯里站70公里,距西南出海通道贵新高等级公路54公里,距省会贵阳市210公里。

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619公里,其中国道29公里,县道77公里,乡道96公里,村级公路417公里,5个乡镇通了柏油路,142个行政村已通公路,未通公路的19个村约155公里(全县最边远的村寨),行政村通车率为88%。

县城距黔桂铁路都匀站50公里,距湘黔铁路凯里站70公里,距西南出海通道贵新高等级公路54公里,距省会贵阳市210公里。

降水丰富,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2.6~17.2℃。

1992年1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龙泉、排调、兴仁3个区;将龙泉、金钟、合心3乡(镇)并建龙泉镇,排调、孔庆、加配、羊巫、方胜、党早6乡(镇)并建排调镇,兴仁、烧茶、岩英、新华4乡(镇)并建兴仁镇,扬武、复兴2乡并建扬武乡,长青、龙塘2乡并建长青乡,雅灰、排路2乡并建雅灰乡,南皋、大兴2乡并建南皋乡。

以2006年12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全县总人口为16.01万人,在总人口中,0-18周岁人口43043人、18-35周岁人口50974人、35-60周岁人口49054人、60周岁以上人口1706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6.87%、31.83%、30.62%、10.65%。

县境内多民族聚居,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85.57%。

2、自然资源

丹寨县属黔东南州西部矿产资源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气候,赋予了丹寨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

被省地矿厅列为“矿产资源有开发前景的县”,现已探明锌、铅、锑、金、硅、煤、铁、磷、镁、钙、铜等10多种品种齐全、量大质优、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水能蕴藏量为1.46万千瓦,县境多奇峰异山,气候温和,自然环境良好,山林资源丰富,森林木本植物有栲、松、杉、油桐、山苍子等519种,森林覆盖率达57.33%,有韭菜根、酸辣椒、薇菜、生姜、木姜油和果品等丰富的农副产品和绿色产品,以富含硒锌为主要资源依托的农业综合开发前景看好,丹寨硒锌米、硒锌茶、硒锌韭菜根、硒锌南瓜汁、硒锌水以及畜牧水产品等项目开发已初具规模。

(1)、土地资源

国土总面积940平方公里,山地面积723.3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6%。

1990年,耕地面积105317亩,园林用地71万亩。

(2)、水资源

根据凯里水文中心站编绘的等值线,县境内每年平均陆面蒸发500-630毫米(丹寨气象局为605毫米),水面蒸发920-960毫米(丹寨气象局为953毫米),计算出县境多年平均径流深885毫米,相应的处径流量为7.937亿立方米(含地下水年总量1.8亿立方米)。

由于境内径流主要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所以各地径流差异较大。

县境东部边界多年平均径流深达950毫米,而西部边界仅为650毫米。

境内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或河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条,水能理论蕴藏量51689.12千瓦,可能开发量14610千瓦。

(3)、野生植物

根据林种调查、牧草资源调查和药源普查材料,县境内已定名木本植物91科230属519种,草(藤)本植物43科230种。

根据用途,可分为5类。

一是以马尾松、杉、阔叶树为主的用材、防护、薪炭林类;二是以木姜子、油桐、油茶、乌桕、五倍子、构树、棕树(罗榈)、竹为主的工业原料类;三是友板栗、杨梅、拐枣、猕猴桃、香菇、木耳、野茶、蕨菜、竹笋、山楂、刺梨为主的食用类;四是以川桂、杜仲、茯苓、桔梗、何首乌、白芨、金银花、天冬、麦冬、黄柏、山药、半夏、泡参、七叶一枝花、钩藤、厚朴、前胡、续断、草乌、龙胆草、一枝箭、白藤、一朵云、岩马桑、三颗针、十大劳动、黄精等为主的药用类,共达430种之多。

五是以硬秆草、假俭草、扭黄茅、白茅、野青茅、野鸭草、五节芒、铁扫帚、野菊、蕨类、火棘等为主的饲草、饲料类。

(4)、珍稀植物

县境古老濒危珍稀植物种类较多,已知的有24种,其中列为贵州省第一批国家保护树种14种,占全省42种的33%。

主要有银杏、秃杉、黄枝油杉、柔毛油杉、穗花杉、翠柏、福建柏、银鹊树、杜仲、白栎树、香果树、白辛树、闽树、楠木、十齿花、马尾树、檫木、小叶红豆杉、金钱械、青钱柳、野黑豆、野菜豆、野饭豆、野红皮豆等。

(5)、野生动物

现在野生兽类动物,主要有野猪、山羊、岩豹、猴、黄鼠狼、穿山甲、麝羊、箭猪、野猪、豹猫、野兔、白面獐、鼠、松鼠、飞鼠、竹鼠、狐狸、水獭、蝙蝠、旱獭等。

鸟类主要有燕、野鸭、布谷鸟、鹰、猫头鹰、猴面鹰、乌鸦、野鸡、锦鸡、竹鸡、韩鸡、鹌鹑、画眉、麻雀、喜鹊、啄木鸟、白鹤等。

县境鱼类,主要有鲤鱼、草鱼、鳙鱼、马口鱼、红袍、白甲鱼、泉水鱼、铜鱼、麦穗鱼、乌鳢、角鱼、花鱼、蛇螈等7科26种。

节肢动物有虾、蟹,两栖动物有蟾蜍、岩蛙(石蚌)、大鲵等。

药用动物类有41科56种。

(6)、珍稀动物

境内濒危珍稀动物,有穿山甲、短尾猴、大鲵、锦鸡、韩鸡、竹鼠、猴面鹰、蛇螈等20种,均主要分布于本县东部山区。

(7)、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锌、铅、锑、金、硅、煤、铁、磷、镁、钙、铜等10多种品种齐全、量大质优、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被省地矿厅列为“矿产资源有开发前景的县”。

3、经济状况

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2011年1至7月,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6594万元,同比增长14.6%,其中一产6555万元,同比增长3.7%;二产14412万元,同比增长25.3%;三产25627万元,同比增长12%。

二是农业生产稳定。

2011年1至7月,全县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4170万元,同比增长6.2%;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完成8640万元,同比增长5.6%;夏粮产量6740吨,同比增长4.35%。

三是工业经济势头强劲。

2011年1至7月,全县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4628万元,同比增长45%,其中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9556万元,同比增长38.8%。

2011年1至7月,全县累计为企业解决流动资金2300万元。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大。

2011年1至7月,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1亿元,同比增长120.5%,增幅排名全州第7位。

五是财政收支持续增长。

2011年1至7月,全县财政总收入7919万元,同比增长40.39%,增收2278万元,占州任务数(13500万元)58.66%,其中地方收入累计完成4813万元,同比增长42.99%,增收1447万元。

六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2011年1至7月,全县招商引资完成意向签约项目33个,项目总投资278亿元;正式签约项目19个,签约资金63.62亿元人民币,占州下达全年任务数150亿元的42.4%,实际到位资金6.722亿元,占州下达全年到位资金任务数11亿元的61.1%;开工项目12个,开工率63.2%。

截至目前,全县共兑现招商引资政策资金1692万元。

二、项目提出背景

丹寨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南部,东邻雷山县,西抵都匀市,南与三都县相连,北隔瓮城河与麻江县相望。

丹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里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均温21.0℃―25.0℃,冬季均温2.00℃―7.0℃,年平均温度12.6℃-14.3℃,是理想的旅游度假、避暑、休闲胜地。

丹寨生态资源丰富,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金钟茶场,猫鼻岭省级森林公园,龙泉山―岔河省级风景名胜区。

境内峰峦叠嶂,河谷深切,彩色溶洞群星罗棋布,堪称山的世界,树的海洋,洞的王国。

县境内森林茂密,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60.3%,其中,猫鼻岭省级森林公园、山羊界林区、牛角山自然保护区等地还保存着大片原始森林。

有各种动植物1500余种,素有“物种基因库”之称。

龙泉山位于县城西恻,海拔1474.8米,山势由西北而南,蜿蜒曲折,势如盘龙,由东向西,挺拔杰出,形似龙珠,故史称“蟠龙戏珠”。

龙泉山昔为县城八景之首,今为名胜风光之旅游胜地。

造访龙泉山,才感受到自然山水和声的真谛,领略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和谐的永恒魅力。

景区占地面积10000多亩,风景秀丽,鸟语花香,山青水秀,常年气温适中,雨量充沛,适宜杜鹃花生长。

气候春暖夏凉,是丹寨及邻县各族人民观光、避暑、休闲理想的旅游胜地。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旅游业对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作用

旅游业是一种集多种产业和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首先,旅游消费可以扩大第一、第二产业市场,为其他服务行业开辟领域,带来商机。

作为最终消费产品,旅游业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加收入4.3元,同时也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它与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影响关系。

从理论上讲,旅游业并不创造和增加社会财富,它只是通过旅游者的旅游消费,使社会财富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进行再分配。

但是旅游可将客源地的社会财富转移到接待地,对一个地区来说,这种他地社会财富的流入,无疑是一种经济“注入”,它不仅带来巨额创汇,更会促进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丹寨县境内旅游业虽不同于跨域旅游,但其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和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

旅游业是人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标志。

旅游消费不属于人们的基本生活消费,它是社会经济实力、人们收入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

可以说,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标志。

发展旅游业是帮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旅游是一个密度高、链条长、拉动力大的产业,对地方的经济有着快速和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发展旅游可以带动一系列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产业,能较好地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

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就能带动增加5个就业岗位。

旅游业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社会就业机会。

从传统产业来看,吸收社会就业容量是有限的,而旅游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它能以较少的就业成本广泛吸收社会就业,并带动饭店业、餐饮业、商业、食品加工业等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可以用较少投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县内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调节社会财富在地区的流动引发诱导效应。

由于旅游业投入成本少,见效快,旅游地区或城能够依凭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从而带来丰厚的旅游收入。

政府又可以用其旅游收入改善旅游环境,发展旅游配套设施,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这种旅游消费增加刺激经济活动扩大导致收入、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加的诱导效应,其作用相当于间接效应的三倍。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素质。

提高人民素质目前我们主要依赖于两条途径,一是靠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体能素质和道德修养素质,二是靠静态的文化教育,提高人民的知识、文化素质。

其实,发展旅游也是提高人民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这是由于,旅游是一种动态的教育形式,它不仅可以通过旅游锻炼和提高旅游者的体能素质,还可以通过旅游过程中的观城市风光、访历史古迹、游自然景观、寻民俗风情等;使旅游者得到动态的文化科技知识学习和信息交流,特别是旅游者在旅游中通过看,访、寻、探,受到心灵上的撞击,使旅游者得到更多的观念上的更新,这正是人民素质提高的内在基础。

发展旅游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当经济水平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人们的消费重心将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寻求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2、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龙泉山位于县城西恻,海拔1474.8米,山势由西北而南,蜿蜒曲折,势如盘龙,由东向西,挺拔杰出,形似龙珠,故史称“蟠龙戏珠”。

龙泉山昔为县城八景之首,今为名胜风光之旅游胜地。

造访龙泉山,才感受到自然山水和声的真谛,领略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和谐的永恒魅力。

景区占地面积10000多亩,风景秀丽,鸟语花香,山青水秀,常年气温适中,雨量充沛,适宜杜鹃花生长。

气候春暖夏凉,是丹寨及邻县各族人民观光、避暑、休闲理想的旅游胜地。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人们开始转向文化精神的消费与追求,更多的时间和钱财用于休闲,消费投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旅游业已成为人心所向的新热点。

我县因为旅游景点较少,留不住住宿客人的老问题仍然存在。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因为旅游事业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留住客人,因为客人用以旅游观光的消费,远远不如住宿、吃饭及购物的消费多。

外地的旅客到我县来,就是看、吃、住、买地方特色,为了让旅游客人在景区内行走一天逛不玩,就是能留住一天住宿,收入也会增加不少。

为了能留住游客,打造好龙泉山游旅景点,搞好我县特色旅游项目,让更多的国内外的游客走进丹寨,目睹龙泉山“万亩杜鹃花盛开”的壮观。

让他们玩、吃、住、买尽情的消费,增加全县经济收入。

为此,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资金对龙泉山景区旅游改造建设。

由于公司资金不足,特向国家开发行借贷,以便旅游景区的改造建设得到顺利实施。

第三章旅游市场分析及预测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高速成长,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大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一大新的增长点。

我们通过对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现状的认真研究后认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将呈现十大趋势。

1、中国旅游业将成为未来中国的支柱产业。

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形成是旅游行业始终奋斗的一个目标,但是能不能成为一个支柱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就有争论。

随着旅游的产业化发展,随着理论的创新和观念的逐步变化,现在各个方面在这一点上已经没有争论,尤其是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的确立,激发了各地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旅游业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凭借现在已经形成的旅游产业规模,应该说达到支柱产业不再是可能性,而是一种必然性。

这里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旅游供给能力,因为社会已经完成了根本性的转化,社会的供给能力很强,缺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上去,现在困难的是需求,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是最大的资源,关键是要形成社会的有效需求。

从目前来看,对旅游方面的社会有效需求,可以说是各个领域中需求最突出的一部分,一是表现在旅游需求的特点非常突出,二是表现在需求的规模非常之大,三是表现在需求的包容量很大,四是旅游需求是最终需求。

2、中国旅游业将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旅游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一种天然的耦合关系,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这种要求应该是内在的、是本质上的,这就需要旅游全行业共同促进、共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中国旅游业将逐步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结构。

旅游产业形成完善的产业结构,从行业六要素来说,总是在波动中进行,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逐步逼近目标。

但是从工作的角度看,不能无所事事,听其自然,否则会丧失发展的机遇,应该进一步通过努力工作来提高结构优化的速度,从而提高全行业的效益。

4、中国旅游业将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5、中国旅游业将完成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从党的十四大就开始提出两个转变:

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这两个转变在旅游产业里的任务都是非常繁重的。

中国的旅游发展基本上是靠外延的扩大,靠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来支撑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因此,市场环境好的时候企业效益高,市场环境差的时候企业效益下降,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缺乏真正的竞争力。

所以,完成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今后最重要的一个任务。

除了增长方式的根本之外,还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个是市场环境的原因。

由于在旅游发展早期保持了比较高的效益,形成了比较好的投资回报,所以资金大规模流入。

第二是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问题。

很多项目的投资者、决策者不考虑投资回报,也不考虑科学决策的问题,因为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从政绩的动机和接待基地的动机等等出发,要把这个项目建起来。

非经济因素和非旅游因素在旅游发展的决策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项目投资决策中,是很普遍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不倡导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不下功夫来解决这个问题,将来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成问题。

而且从旅游企业来说,和工业企业相比,还有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就是旅游项目搞完之后一般转不了产,因为旅游在国民经济产业链条里是下游产业,所以旅游企业倒闭都没有意义。

通过企业倒闭的方式只能解决个别企业的问题,宏观方面实行结构性的调整的意义不大,我们只能在开拓客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上下功夫才行,这就是集约型的增长方式。

从发展趋势来看大概有以下几个:

大规模投入的势头减缓;市场开拓的力度普遍加大;效益的观念普遍加强;企业的经营环境也会逐步好转。

通过几个方面的努力,也通过几个方面趋势性的发展,旅游行业完成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

6、中国旅游业将开拓知识化管理之路。

旅游经济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知识经济,至少是最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行业。

所以,知识化管理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7、突出文化性竞争将是中国旅游业的新亮点。

从旅游企业在市场上运作的角度来说,第一个层次的竞争是价格竞争,这是最低层次的也是最普遍的竞争方式;进一步上升到质量竞争;达到最高层是文化竞争。

旅游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内在的,旅游企业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和销售文化的企业,旅游者进行旅游,本质上也是购买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

在旅游开发、旅游管理、旅游经营的过程之中没有文化就谈不上竞争力,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对于文化性的认识也应该越来越清楚了。

追求文化底蕴和文化含量,也在逐步成为共同的行为。

8、国际化发展模式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国家,20多年来,在旅游发展模式上,我们走的是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道路。

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旅游需求大体是先国内旅游,后入境旅游,再出国旅游,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大体是按照这一顺序达到合理布局,逐步展开,档次提升,产业升级。

而中国是以解决最短缺的外汇资源为起点,超前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楔入一块国际化内容,客观上也成为国家赶超战略的组成部分。

20多年的发展,达到了设想的初衷,也不可避免地遗留下一些问题。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内旅游开始兴起,突飞猛进;近几年,出国旅游方兴未艾。

使中国旅游的发展模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为我们在新世纪开创国际化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中国旅游业发展将走向规范的法治之路。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建立规范的法治体系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是重要的保障,也是发展的大趋势。

10、大中华旅游圈的兴起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大中华旅游圈这个概念可以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现实的层次,就是内地和香港、澳门。

现在这样一个现实的、基础的大中华旅游圈已经形成了。

第二个层次就是进一步发展,形成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的旅游圈。

第三个层次就是世界华人经济圈。

所谓世界华人经济圈就是海外华人一共六千万,六千万华人拥有的资产总额是二万亿美元,这个总量就构成一个大范围的大中华旅游圈的概念。

在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发展中,这三个层次的概念实际上也是我们一步一步努力的方向。

二、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1、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独特性强、聚集度高、开发潜力大。

贵州是我国旅游地类型最丰富、聚集度较强的地区,无论是自然旅游地、历史名胜旅游地、城市观光旅游地,还是民族风情旅游地,都是应有尽有,而且旅游资源的等级和品位也非常高,并且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喀斯特地貌等有些旅游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和垄断性,如黄果树瀑布、织金洞、荔波小七孔、梵净山、遵义会议旧址等都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的聚居区山水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姿,极具开发潜力。

贵阳、遵义等城市更是因城市历史悠久、城市环境优美、城市形象各具特色、城市经济繁荣发展而在旅游市场上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贵州独具特色的黔味饮食文化、丰富的物产(名酒、山野特产、民族工艺品等)更是发展旅游业的有力保障。

2、气候条件好,四季宜旅游。

气候对所有户外活动都有影响,对观赏性旅游活动主要在于影响旅游者的体感舒适程度,而对运动性旅游活动的影响则主要是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活动质量。

另外,适宜的气候也是一种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尤其是吸引度假旅游者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贵州省属于多阴雨的高原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如全省大部分地区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多为3—6℃,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为-6—-8℃,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大部分在22—26℃之间,没有国内同纬度东部地区那样的酷热天气,因此,我们可以说,贵州省几乎可以常年开展旅游活动,更是开展亚高原度假旅游极具潜力的地方。

3、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旅游业大省。

客观分析贵州旅游业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

贵州是旅游资源的大省,但从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上来看,贵州并不是一个旅游业大省。

毗邻贵州省的云南省,其旅游资源类型与贵州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以“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取胜,但云南旅游搞得红红火火,已位居全国前列,据统计资料,在旅游收入和人数等方面,云南已进入全国前十名。

而有着更为广阔的喀斯特地貌和少数民族人数最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