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8047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4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docx

锅炉说明书第四章燃烧系统

B&WB-1150/25.4-M锅炉

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

BABCOCK&WILCOXBEIJINGCOMPANYLTD.

2014年5月

50-G16400-0

第四章燃烧系统

BOILERINSTRUCTION

锅炉说明书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日期

2014-5-8

日期

2014-5-12

日期

2014.5.15

日期

2014-5-19

1前言

本章主要叙述了配中速辊盘式磨煤机正压直吹系统燃用烟煤的DRB-XCL(DualRegisterBurner-AxialControlLowNOx)型燃烧器及其辅助设备(如OFA喷口,隔仓式环形大风箱,高能点火器,点火油枪等)的结构、布置、操作和维护检修等内容,它是依据DRB-XCL型及其类似的煤粉燃烧器的实际运行经验编制而成,仅适用于前后墙对冲布置带有隔仓式环形大风箱的DRB-XCL型燃烧器。

在使用本燃烧器之前,操作者应完全熟悉本燃烧系统的特点及特定的使用条件,并对其控制系统及相关设备也应有充分了解。

2制粉系统

供给燃烧器的一次风粉混合物应具有适当的风温和通风量,安全保护应满足“NFPA85锅炉和燃烧系统规程”及其它相关规程的要求,更多的信息参见锅炉燃烧管理系统(BMS)的技术要求和磨煤机、给煤机及相关设备的运行说明书。

锅炉控制系统应对每台磨煤机的给煤量和一次风量实现自动控制,合理的调节给煤量和一次风量对燃烧器的安全稳定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使燃烧器具有良好的运行状况,有效地控制NOx排放量及飞灰可燃物,进入每只燃烧器的一次风量及煤粉量应保持均匀。

进入每台磨煤机的一次风应根据相应的给煤量进行调节,这对磨煤机的正常运行、合适的煤粉细度、煤粉的输送及燃烧器的正常运行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次风量过少不仅会使磨煤机携带出的煤粉量减少,还会使煤粉在管道内及燃烧器喷口处的风速过低,煤粉喷出燃烧器时分布不均匀,如果管道内一次风速低于18m/s会导致煤粉在管道中沉积,严重时还会引起煤粉着火及设备损坏,为了保持煤粉的输送速度不低于18m/s,磨煤机要始终保持足够的一次风量。

不过,一次风量过大也会给设备运行带来一些问题。

过多的一次风量会降低煤粉细度,增加飞灰可燃物,增大对燃烧器的磨损,甚至会造成燃烧不稳,引发一些危险事故。

过多的一次风量不仅会降低煤粉细度,导致飞灰可燃物的增加,还会造成火焰不稳定,引起炉膛危险工况。

燃烧器喷口处的一次风速度也要小于28m/s,以避免这些问题。

一次风粉混合物从磨煤机输送到相对应的燃烧器,由于每台磨煤机从出口至燃烧器入口的煤粉管道长度及弯头数量都有些不同,以致每根管道的阻力也不相同,这样很可能造成每只燃烧器的一次风量不平衡。

为了使进入各燃烧器的一次风混合物有一个合适的风煤比,除了进入磨煤机的一次风量应与磨煤机匹配外,还需要调平各管道的阻力,使各煤粉管道的一次风量基本保持均匀。

因此,在磨煤机出口的煤粉管道上应安装节流装置以平衡各煤粉管道之间的一次风及煤粉流量,使一次风分配偏差在5~10%范围内,煤粉浓淡偏差不大于10%。

来自磨煤机的一次风粉混合物经过煤粉管道输送到燃烧器的入口弯头,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靠近弯头外边缘的一次风煤粉浓度较高,在入口弯头后燃烧器的一次风管内均装有偏导器和锥形扩散器。

偏导器的作用是将燃烧器弯头外侧的浓度较高的煤粉气流导入锥形扩散器,锥形扩散器由内部中心锥体和外部的扩散体组成。

来自偏导器的浓相煤粉气流与中心锥形体碰撞后分散到四周的扩散体,经过扩散体的煤粉气流沿燃烧器喷口内壁形成一股富燃料区气流,喷口中心为淡燃料区。

这种形式的煤粉气流有利于提高一次风气流的的着火稳定性及烟气的排放性能。

锥形扩散器和偏导器已经在燃烧器内安装就位,不需要再作调整。

2.1磨煤机投运方式

本工程制粉系统采用MPS中速辊盘式磨煤机。

每台锅炉配有五台MPS-180HP-II型磨煤机,正常运行时投运四台磨煤机,一台作为备用,四台磨煤机可满足锅炉最大出力。

每一台磨煤机向同墙同层的4只燃烧器供粉。

与一台磨煤机对应的燃烧器布置在风箱的一个隔仓中,到每一个隔仓的风量单独测量和控制。

每只燃烧器配有油点火器和火检。

投运的磨煤机台数,燃烧器数量与锅炉负荷关系可参考下表1(设计煤种):

锅炉负荷

t/h

BMCR

TRL

THA

VP75%THA

VP50%THA

30%BMCR

THO

煤耗

t/h

149.1

142.3

135.4

104.1

72.4

52.1

140.0

投运磨煤机台数

4

4

4

3

2

2

4

投运燃烧器台数

16

16

16

12

8

8

16

煤粉细度R90

%

20

20

20

20

20

20

20

2.2磨煤机的型式、型号和出力

✧型式:

中速辊盘式磨煤机

✧型号:

MPS-180HP-II

✧单台磨煤机最大出力:

~49.82t/h(按锅炉设计煤种)

✧煤粉细度:

R90=20%

✧磨煤机出口风温:

85℃

3燃烧系统

3.1燃烧系统概述

锅炉燃烧系统由DRB-XCL型燃烧器、OFA喷口、隔仓式环形大风箱(燃烧器风箱和OFA风箱)、炉前油系统等组成。

燃烧器采用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前墙三层、后墙二层燃烧器布置。

每一层单墙布置4只燃烧器,共20只燃烧器。

在前后墙燃烧器的上方,对冲布置一层OFA喷口,共8只OFA喷口。

见图4-2。

DRB-XCL型燃烧器(图4-1)上配有双层强化着火的调风机构,从风箱来的二次风分两股进入到内层和外层调风器,少量的内层二次风作引燃煤粉用,而大量的外层二次风用来补充已燃烧煤粉燃尽所需的空气,并使之完全燃烧。

内、外层二次风具有相同的旋转方向。

二次风的旋流强度可以改变,其旋转气流能将炉膛内的高温烟气卷吸到煤粉着火区,使煤粉得到点燃和稳定燃烧。

采用这种分级送风的方式,不仅有利于煤粉的着火和稳燃,同时也有利于控制火焰中NOx的生成。

燃烧器布置在炉膛的前后墙,整台锅炉共有20只燃烧器,其中10只燃烧器的二次风顺时针方向旋转,另10只燃烧器逆时针方向旋转。

燃烧器的布置见图4-2,燃烧器设计数据见表2。

内层二次风通过调风器内套筒进入燃烧器,并通过操纵装在盖板上的两个驱动装置控制滑环沿轴向移动来调节,轴向叶片和滑环之间用曲柄和连杆连接,套筒内装有16个轴向叶片,当旋转驱动装置使拉杆向外移动时,16个轴向叶片开度减小,拉杆向里移动时轴向叶片开度增大,通过改变轴向叶片的角度可以改变内层二次风的旋流强度。

大量的二次风通过外层调风器进入燃烧器,外调风器可使外二次风产生很强的旋流强度,它同样是由16个轴向叶片组成,其传动机构与内调风器相同。

表2燃烧器设计数据(按设计煤种BMCR(TRL)锅炉负荷)

项目

单位

数值

一次风温

85

二次风温

349.4(345)

磨煤机入口风温

295(288)

一次风速

m/s

22.22(21.93)

二次风速(内环)

m/s

26.62(24.81)

二次风速(外环)

m/s

26.56(24.76)

一次风率

%

22.38(23.15)

OFA喷口风率

%

19.83(19.83)

煤粉细度R90

%

20

磨煤机运行台数

4

本燃烧器的结构设计在防磨及耐高温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考虑。

燃烧器的入口弯头采用多节弯管内壁贴陶瓷,位于燃烧器出口段承受高温的零件采用耐热不锈钢1Cr20Ni14Si2,一次风喷口及一次风管道均采用ZG8Cr26Ni4Mn3N高铬优质耐热铸钢材料制成;所有叶片均由不锈钢1Cr20Ni14Si2制成。

燃烧器的荷重支承在风箱内的支承梁上,支承梁的一端与水冷壁相焊,另一端与风箱的板壁相焊,其全部荷重通过风箱传递到水冷壁上。

燃烧器可以随水冷壁一起往下膨胀。

各层燃烧器的膨胀量详见锅炉系统膨胀图。

在燃烧器盖板上装有窥视孔装置,火焰监测器(本公司不供),高能点火装置和油枪,以及控制内、外二次风叶片的驱动装置,见图4-1。

本燃烧系统设计了OFA喷口(图4-3),利用空气分级燃烧的原理进一步控制烟气中NOx的生成量,其通过风箱引入的二次风及时地与炉膛内烟气混合,使进入炉膛上部的煤粉完全燃烧。

OFA喷口中心风为直流风以保持进风的刚度;外环装有可调叶片,产生的旋转气流帮助二次风与烟气充分混合,为煤粉的后期燃烧提供了必需的氧量,保证煤粉颗粒的充分燃尽,以控制飞灰中的含碳量。

OFA喷口可以通过调风套筒、调风盘来调节风量;同时,利用可调叶片来改变气流的旋转强度。

在OFA喷口盖板上设有控制调风套筒、调风盘、外环可调叶片的驱动装置。

OFA喷口的荷重支承在风箱内的支承梁上,支承梁的一端与水冷壁相焊,另一端与风箱的板壁相焊,其全部荷重通过风箱传递到水冷壁上。

OFA喷口喉口与水冷壁之间采用非焊接连接,可有相对微小滑动。

OFA喷口可以随水冷壁向下膨胀,OFA喷口的膨胀量见锅炉系统膨胀图。

OFA喷口对冲布置在炉膛的前后墙上,每台锅炉共8只;其中4只OFA喷口的二次风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4只逆时针方向旋转。

OFA喷口的布置见图4-2。

3.2二次风的分配与控制

来自送风机的二次风先经过空气预热器预热,通过装在二次风各分风道上的风量测量装置和调节挡板控制进入锅炉的热空气量,然后热风被分配到位于风箱内,分别向燃烧器和OFA喷口供风,二次风和一次风均可自动调节,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煤粉燃烧时对理论空气量及过量空气的需求。

不管锅炉负荷如何,锅炉的总通风量应≥25%额定工况时的通风量,以确保对锅炉的连续吹扫。

大部分的二次风进入燃烧器风箱。

进入每个分隔仓的风量由风道入口风量测量装置进行测量并且由调节挡板进行调节。

进入每个隔仓的二次风量根据对应磨煤机的给煤量进行调节。

二次风通过燃烧器风箱的挡板后进入风箱,对燃烧器风箱内每只燃烧器进行配风。

二次风通过DRB-XCL燃烧器进入炉膛,并通过位于燃烧器入口处的滑动调风盘分别进入燃烧器的内、外二次风通道内,每只燃烧器的滑动调风盘可以独立调节进入燃烧器的风量,滑动调风盘的位置是通过燃烧管理系统由一个线性电动驱动装置自动调节。

在锅炉试运行期间,调整燃烧器的滑动调风盘位置,使进入各燃烧器的二次风量达到均衡,以获得最佳的燃烧效率和排放要求。

还有一部分二次风从装有OFA喷口的隔仓引入。

二次风通过调风套筒进入OFA喷口,之后二次风进入到OFA喷口的中心风区或外二次风区,然后通过喉口进入炉膛。

每只OFA喷口装有一个控制风量的手动调风套筒,在锅炉投运后,进入OFA喷口的风量由装在OFA风箱入口分风道上的挡板根据锅炉负荷高低自动调节。

为了控制NOx排放,在锅炉满负荷时,进入OFA喷口的二次风量应保持最大,随着锅炉负荷降低,风量应减少,供给每只OFA喷口的风量应均匀,在锅炉投运初期,通过风量测量装置对每只OFA喷口进行风量调平。

通常,OFA风量在锅炉满负荷下达到最大值,能更有效地降低NOx,在50%负荷下,OFA风量最小。

最优的OFA风量在系统启动不久进行的燃烧调整中确定。

3.3DRB-XCL燃烧器和OFA喷口的冷却

当燃烧器停运时,通过线性驱动装置将停运燃烧器的滑动调风盘调节到最小“冷却位置”,相关燃烧器分隔风仓的风道挡板置于冷却位置,使燃烧器获得足够的冷却风,以避免停运燃烧器各喷口过热超温。

用户在前、后墙布置的每只燃烧器的喷口外壁及外套筒前端筒壁上需装上热电偶,其位置见图4-4之a、b。

这两只热电偶均位于燃烧器的喉口位置,热电偶的另一端由风箱引出,引出的方式要有利于避免在锅炉运行和维护期间将热电偶损坏。

OFA喷口同样需要一个最小的冷却风量以避免过热。

每只OFA喷口应安装两只热电偶,一只安装在中心区套筒靠近炉膛一端,另一只装在外套筒靠近炉膛水冷壁一端,这两只热电偶经OFA喷口外盖板引出到风箱外侧,引出的方式要有利于热电偶在锅炉运行和维护期间不被损坏。

燃烧器和OFA喷口热电偶测得的温度应输送到锅炉的集控室,以便提供一个连续的温度值,用于仪表记录或报警。

所有热电偶测得的壁温不得超过780℃,燃烧器和OFA喷口的“冷却位置”应在锅炉投运初期进行设定,并应满足热电偶测得的壁温低于最高允许温度的要求。

在投运初期至完成“冷却位置”的最终设定,必须连续地监测燃烧器和OFA喷口的热电偶温度。

3.4DRB-XCL型燃烧器结构及初始设定

本节主要叙述了DRB-XCL燃烧器的结构及可调部件的初始设定,最终设定位置应根据锅炉试运行情况确定。

并且应将最终设定的位置记录下来,制成表格作为一个永久性的记录加入到锅炉运行说明书中。

DRB-XCL燃烧器配有双层强化着火的调风机构,来自环形风箱的二次风经过位于滑动调风盘与外套筒间的锥形口进入DRB-XCL燃烧器(见图4-2),燃烧器的滑动调风盘通过燃烧管理系统(BMS)由电动驱动装置自动调节到相应的设定位置。

燃烧器共有三个设定位置:

“冷却位置”、“点火位置”、和“正常运行位置”。

滑动调风盘从关闭到开启的全行程约为330mm,靠近水冷壁两侧墙的燃烧器“正常运行位置”最初可以设定在全开位置,内侧两列燃烧器的“正常运行位置”设定为200mm。

最终“正常运行位置”应根据锅炉试运行情况确定。

所有燃烧器滑动调风盘的“点火位置”可初始设定为开启152mm,最终“点火位置”应在锅炉试运行期间根据油枪及主燃烧器的着火情况加以确定。

滑动调风盘的“冷却位置”初始设定为开启102mm,最终“冷却位置”应在锅炉试运行期间根据热电偶监测的燃烧器温度来确定。

燃烧器的外盖板上装有两个驱动装置,通过操纵这两个驱动装置控制滑环沿轴向移动来调节叶片的开启角度(指与燃烧器轴线的余角,以下相同)。

当旋转驱动装置使拉杆向外移动时,内二次风轴向叶片开启角度减小,拉杆向前移动时轴向叶片开启角度增大,通过改变轴向叶片的开启角度可以改变内层二次风的旋流强度。

由于内二次风的作用,沿着喷口处煤粉射流的边界产生局部回流,卷吸高温烟气,形成稳定的着火前沿。

内二次风轴向叶片的最大开度为60°,最小开度为20°,调节范围为20°~60°。

可调叶片的初始设定角度为35°,在试运行期间根据锅炉燃烧状况最终确定叶片的角度。

可调叶片的最终设定位置一旦确定,在以后的锅炉运行中一般不需要再作调整。

大量的二次风通过外二次风通道进入燃烧器,外调风器可使外二次风产生很强的旋流强度。

燃烧器的外二次风通道位于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外二次风通道内同样装有二级叶片,第一级叶片为固定叶片,用于改善进入本区的二次风的周边分布及降低外二次风压降,第二级叶片为可调旋转叶片,操纵装在燃烧器外盖板上的两个驱动装置可以调节燃烧器外二次风可调叶片的开启角度(指与燃烧器轴线的余角)。

当旋转驱动装置使拉杆向外移动时,内二次风轴向叶片角度减小,拉杆向前移动时,轴向叶片角度增大,外调风叶片的最大开度为80°,最小开度为40°。

调节范围为40°~80°,外二次风可调叶片的初始设定开度为60°,但最终设定位置应在锅炉试运行期间根据锅炉燃烧状况确定。

在外二次风可调叶片最终位置确定之后,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再进行调整。

3.5OFA喷口

下面所述的是有关双通道OFA喷口的设计等内容。

包括调风套筒、中心调风盘及可调叶片的初始位置设定。

但最终的设定位置应在锅炉初期投运期间确定,位置设定完成后应将最终的设定数据记录下来并制成表格,附加在运行手册上。

二次风通过风箱进入OFA喷口。

OFA喷口利用空气分级燃烧的原理进一步控制烟气中NOx的生成量,其引入的空气及时地与炉膛内烟气混合,使进入炉膛上部的煤粉完全燃烧。

OFA喷口中心风为直流风以保持进风的刚度;外环装有可调叶片,产生的旋转气流帮助空气与烟气充分混合,为煤粉的后期燃烧提供了必需的氧量,保证煤粉颗粒的充分燃烬,以控制飞灰中的含碳量。

OFA喷口的风量由调风套筒及调风盘来调节。

每只OFA喷口装有一个风量控制调风套筒,在盖板上装有传动装置,通过调节传动装置改变调风套筒的位置,以调节和均衡进入各OFA喷口的风量,调风套筒的全行程为330mm,向前移动为关闭。

调风套筒的初始设定位置为开启150mm,以确保在锅炉启动和早期运行时OFA喷口有足够的冷却风。

OFA喷口的荷重支承在风箱内的支撑架上,支撑架的一端与水冷壁相焊,另一端与风箱的板壁相焊,其全部荷重通过风箱传递到水冷壁上。

OFA喷口可以随水冷壁一起膨胀。

在OFA喷口盖板上装有调风套筒、中心调风盘以及调风叶片的驱动装置。

热风经过OFA喷口入口处的锥形口进入OFA喷口,内外通道入口处装有一个环形靠背管测量装置。

在锅炉试运行调整期间,每只OFA喷口就地给出一个风量指示。

OFA喷口的外通道内装有一套可调旋转叶片,用于改善空气与炉膛烟气的混合强度。

在外盖板上装有两套驱动装置,可以调节可调旋转叶片的角度,向前驱动两个传动杆,叶片角度(指与OFA喷口轴线的余角,以下相同)增大,叶片的开启范围为20°~90°,叶片的初始设定角度为45°。

中心调风盘用于调节进入OFA喷口内通道的空气量。

中心通道的空气为直流风,可以形成一股较强的射流穿过炉膛与炉膛的烟气混合。

中心调风盘向前移动风门关小,调风盘的行程为150mm,推荐初始设定位置为全开。

3.6分隔风仓式环形风箱

本燃烧系统风箱分为燃烧器风箱和OFA风箱,分别为燃烧器和OFA喷口供风。

燃烧器风箱采用分隔风仓式风箱,在锅炉的前、后墙各有一个17.7X12.3X2.44米(宽X高X厚)的风箱,每个风箱由隔板分为三个隔仓,分别对三排燃烧器进行均匀配风。

采用分隔风仓式风箱可使风量的调节能满足最佳燃烧的要求,使每层燃烧器的供风量与进入燃烧器的煤粉量相适应,风量是由风箱入口的调节挡板来控制的,挡板前需装设风量测量装置,以精确地测定进入本排燃烧器的风量,当某排燃烧器及与其相匹配的磨煤机停止运行时,该隔仓对应风道上的风量调节挡板应调整到“冷却”位置(此时的进风量约占该隔仓正常运行时风量的25%左右),以便对停运的燃烧器进行冷却。

分隔风仓式风箱的布置,使运行人员在保持适当风煤比的条件下,有可能通过调节隔仓挡板,使各层燃烧器的热功率及磨煤机的负荷不同,从而改变炉内的传热并改进对气温的控制。

在燃烧器风箱上部各有一个17.7X3.7X2.2米(宽X高X厚)的OFA风箱对OFA喷口进行均匀配风。

风量同样是由风箱入口处OFA风道上的挡板来控制的,挡板前需装设风量测量装置,精确地测定进入本层OFA喷口的风量,以控制OFA喷口的投运及冷却(此时的进风量约占该风箱正常运行时风量的25%左右),满足最佳燃烧的要求。

为保证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及经济性,在燃烧系统调整后,已投运燃烧器风箱内的风压应维持在最低风压在300Pa以上。

3.7高能点火装置

本工程保留常规油点火系统,并采用少油点火节油方式。

故每只燃烧器均配备一套高能点火装置,可对各燃烧器实现自动点火。

高能点火装置由点火激励器、点火杆、点火电缆、半导体火花塞、点火油枪及组合式推进装置等组成。

推进装置可分别带动点火杆和点火油枪实现进退动作。

点火装置的运行与维护参见《高能点火装置使用说明书》。

每套高能点火装置上均装有一支点火油枪,可用来点火、暖炉、升压及引燃和稳燃所属的煤粉燃烧器。

油喷嘴采用简单机械雾化方式,20支油枪的总出力按锅炉BMCR所需热量的25%设计。

高能点火装置技术数据详见厂家说明书。

锅炉点火过程按程控要求进行。

油枪出力:

出力

油压

粘度(30℃)

Kg/h

MPa

CST

1000

2.5

2

3.8微油点火装置

为了达到在机组调试及以后生产期间节约燃油的目的,根据用户要求,前墙下层的4只燃烧器布置为兼有微油点火及稳燃功能的燃烧器,在锅炉点火和稳燃期间,该燃烧器具有点火和稳燃功能;在锅炉正常运行时,该燃烧器具有主燃烧器功能,且在出力及燃烧工况与原来保持一致。

设备基本性能及点火方式详见微油点火装置操作说明。

3.9炉前油系统

本工程炉前油系统是按锅炉BMCR所需热量的25%设计的,在进油管路上设有燃油快关阀、压力测点、质量流量计等;回油管路上设有回油快关阀、回油调节阀、质量流量计等附件。

燃油负荷调节是改变回油调节阀的开度来实现的。

每个油枪均设有油角阀和吹扫阀,油角阀和吹扫阀均为气动球阀,该设置可以实现油枪成组控制也可单个控制。

有关点火条件等控制要求参考B&WB03034-09《直吹式分隔风仓超临界煤粉锅炉燃烧器控制系统导则》。

3.10火检要求

每只燃烧器应安装两套火焰监测装置,以分别对燃烧器主火焰及油枪火焰实行“一对一”的火焰监测,火检应采用具有模糊识别能力的智能型火焰检测器,可避免“偷看”或误判问题的出现。

火焰监测器的输出信号应并入燃烧管理及安全保护系统,以确保锅炉启动、停运及正常运行具备安全合理的程序。

4调整与标定

4.1燃烧系统的初始检查与标定

在最初点火前,应对每只DRB-XCL燃烧器进行检查,以确认燃烧器的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A.检查燃烧器喉口与炉膛水冷壁开孔之间的间隙是否满足要求,燃烧器的定位是否准确。

B.燃烧器的四个支腿在水平支撑架上应能自由滑动,限位板与支架间要留有适当的间隙。

C.检查燃烧器喉口处滑动密封环和密封绳是否已经就位。

D.检查外调风旋转叶片、内调风旋转叶片、过渡区调风环及燃烧器滑动调风盘在其行程范围内应操作灵活,不得有卡死现象,然后再将这些可调节部件置于推荐的初始设定位置。

确认燃烧器二次风调风盘电动驱动装置能正常工作。

E.检查燃烧器的煤粉喷口内和各个二次风通道内均没有杂物。

F.检查燃烧器热电偶是否可以正常工作,每台燃烧器的一次风喷口外壁、过渡区套筒前端筒壁及外套筒前端筒壁上应安装热电偶。

其中一次风喷口外壁的热电偶已在燃烧器制造过程中安装完毕,另外两只热电偶需在工地安装。

热电偶引线由盖板引出,用来测量锅炉运行中停运燃烧器的金属温度,防止过热。

G.检查高能点火装置的安装是否合适,燃烧器外二次风叶片等相邻部件不能影响推进器及点火油枪的正常运行,确认锅炉点火系统是否已根据点火运行要求校验完毕。

H.检查火焰监测装置及相关设备是否已安装就位,并已进入可用状态。

I.检查风道和大风箱内均没有杂物。

J.检查燃烧器与平台及相邻设备之间是否保持一定距离,以适应锅炉的膨胀要求。

K.所有二次风挡板和其它挡板、阀门及与燃烧系统相关的控制设备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这些设备的动作、行程、显示位置与实际位置是否一致等。

L.高能点火装置电路要处于良好状态,打火自如,油枪不能堵塞,油路不能泄漏,推进装置进退灵活,火焰检测器要反应正确、灵敏。

无论在哪一组燃烧器上,同组的点火装置都能同时动作点火。

燃烧器点火及停用前,点火杆及油枪要预先伸入燃烧器,点着并烧烬煤粉。

紧急停炉不要投入油枪。

M.检查烟气取样管及测量烟气的O2、NOx、和CO的仪表装置在锅炉出口是否已安装就位,并处于可用状态。

在燃烧器试运行期间需要对这些仪表装置进行调整,以使燃烧达到最佳效果。

检查飞灰取样管是否已连接就位。

N.必须对每个风箱入口的二次风量测量装置进行标定,然后再绘制出风量测量装置差压与二次风量的曲线图,并将其用于燃烧调节系统。

O.检查一次风和煤的测量装置是否精确。

在燃烧调整开始前,应对这些测量装置进行标定,确保其可通用、准确地应用于燃烧调整控制。

P.检查煤粉细度。

在燃烧调整开始前,应对磨煤机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其煤粉细度满足测试要求。

Q,检查二次风分风道流量测量装置是否精确。

在燃烧调整开始前,应对所有燃烧器分隔风仓的前机翼测速装置进行标定,确保其可通用、准确地应用于燃烧调整控制。

R.微油点火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