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8785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0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第一章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X******位于***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属******灌区。

该团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地、光、热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大农业的优越条件,是***主要的优质棉产区和商品棉基地之一。

项目区地处***河下游细土平原,地下水埋深较浅、排泄不畅、蒸发强烈,潜水矿化度较高,加上灌溉渠系渗漏量较大,田间排水渠系不健全,致使农业效益逐年下降,加剧了土壤次生盐渍化不断漫延,造成项目区农田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耕地产量低而不稳,弃耕、盐斑形成大量中低产田。

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经济效益增长缓慢,职工增收、团场增效困难。

为了改善项目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灌溉工程安全正常运行,根治土壤盐渍化蔓延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促进区域农业及其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对项目区进行配套改造建设。

******党委十分重视目前存在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渠道渗漏损失带来的严重问题,深刻认识到土壤次生盐渍化给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影响,通过渠道防渗、挖排治碱,解决排水,有效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带来的影响。

1.2项目建设的围、容和规模与工期

本项目属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围为******区三连、十九连和***区十连、十二连、十六连。

根据项目区现状和实际需要,结合项目区农田总体规划,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本工程取2008年为现状年,2011年为设计水平年。

工程建设容包括:

一、水利措施

建设围为******区三连、十九连和***区十连、十二连、十六连。

建设规模:

改善灌溉面积0.8万亩;渠道防渗16km,其中支渠防渗6.4km(折合标准断面12.8km),斗渠防渗9.6km;挖排清淤30km,其中清淤支排17km,新挖斗排3km,新挖农排10km;配套各类建筑物54座,其中涵洞12座,分水闸42座。

具体如下。

1、***区三连、十九连

(1)支渠防渗1条,6.4km(折合标准断面12.8km)。

(2)斗渠防渗1条,2.6km。

(3)新挖农排10条,10km。

(4)新建分水闸14座,涵洞10座。

2、***区十连、十二连、十六连

(1)斗渠防渗2条,7km。

(2)新挖斗排2条,3km;清淤支排4条,17km。

(3)新建分水闸28座,新建涵洞2座。

 

表1-1水利建设容汇总表

 

项目

渠道名称

断面型式

长度(km)

建筑物

***区

渠道防渗

三分支渠

梯形断面

6.4

分水闸4座

新一支一斗渠

2.6

分水闸10座

新挖排渠

农排

梯形断面

10

涵洞10座

***区

渠道防渗

十连十斗渠

梯形断面

4

分水闸16座

十六连一斗渠

3

分水闸12座

新挖排渠

十二连一斗排

梯形断面

1.5

涵洞1座 

十二连二斗排

1.5

涵洞1座

清淤排渠

十连一支排

梯形断面

3.5

 

十连二支排

4.5

 

十二连一支排

7

 

十二连二支排

2

 

二、科技推广措施

1、科技培训

科技培训100人次。

2、单项科技示推广

引进油葵新品种,在冬小麦收割后,利用免耕技术复播种植油葵,实现一年两熟,种植面积3000亩。

工程建设期为1年,即2010年。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3.1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735万元。

其中:

水利工程投资648万元,其中渠道防渗投资548.26万元,挖排清淤38.5万元,渠系建筑物61.24万元(***区水利工程投资386万元,其中:

渠道防渗334.69万元,挖排22.72万元,建筑物28.59万元。

***区水利工程投资262万元,其中:

其中渠道防渗213.57万元,挖排清淤15.77万元,建筑物32.66万元);科技培训5万元;科技示推广60万元;项目管理费17.1万元;工程管护费4.9万元。

1.3.2资金筹措

申请中央财政资金490万元,自筹资金245万元。

1.4效益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渠道渗漏损失79.7万m³;年新增产量0.27万t年新增产值244.87万元。

本项目全部投资税后财务部收益率为12.5%,大于财务基准收益率8%;财务净现值177万元,大于0。

投资回收期6.0<8年,项目在投产后7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所以该工程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1.5组织领导和管理

本项目建设的业主单位为******,管理机构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实施,严把质量关,按照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建立“三级”验收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项目建设合格,并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项目实施情况。

***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概要见下表1-2。

 

表1-2***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概要表

工程规模及建设容

 

 

 

1.1

土地治理面积

万亩

0.8

 

1.2

新挖农排

km

10

 

1.3

新挖斗排

km

3

 

1.4

清淤支排

km

17

 

1.5

支渠防渗

km

6.4

折合标准断面12.8km

1.6

斗渠防渗

km

9.6

1.7

涵洞

12

1.8

节制分水闸

42

 

工程建设标准

 

 

 

2.1

工程级别

 

5级

 

2.2

建筑物级别

 

5级

 

2.3

排渍模数

m3/km2·S

0.012

 

2.4

最大排渍流量

m3/s

0.08

 

施工

 

 

 

3.1

主体工程量

 

 

 

(1)

挖掘机挖士方

万m3

17.4

 

(2)

预制C20砼板

m3

3963

 

(3)

钢筋砼管安装

m

124

 

(4)

铺风积砂垫层

m3

19100

 

3.2

主要原材料

 

 

 

3.3

施工期

1

 

经济指标

 

 

 

4.1

工程总投资

万元

735

 

水利工程措施投资

万元

648

科技培训

万元

5

科技示推广

万元

60

项目管理费

万元

17.1

工程管护费

万元

4.9

其中:

申请中央财政资金

万元

490

 

自筹资金

万元

245

 

4.2

财务评价

 

 

 

(1)

财务部收益率

12.5

 

(2)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77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围

X******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地理坐标为东经84°16′16″~85°38′29″,北纬44°51′48″~45°05′41″之间,东与128团为邻,西南至***河与***市***乡隔河相望,西北与126团毗邻,总辖面积62.96万亩,耕地面积27.06万亩。

***以东一支渠为界东南部为***区,西北部为***区,其中***区分布21个农业生产连队,总辖面积33.83万亩,耕地面积14.81万亩。

***区分布15个农业生产连队,总辖面积29.13万亩,耕地面积12.25万亩。

团部驻地***镇,位于***市西北部88km,交通顺畅。

***区三连、十九连是一个农、林、牧、副综合经营的机械化生产连队,位于***镇东南方9km处。

***区十连、十二连、十六连是一个农、林、牧、副综合经营的机械化生产连队,位于***镇以西北平均距离15km处。

2.1.2水文气象

(一)河流

项目区灌溉水源为***河河水,***河发源于天山北麓中部的依连哈比尔尕上北坡,源头位于海拔3500~5000m围的永久性冰川。

***河全长359km,集水区以上山口加勒果拉水文站以上为主,控制面积1945k㎡,属高山融雪和降水补给类型的干旱区陆河流,其特点是河流水量随气温的高低而涨落,冬季水小,夏季水大。

(二)径流

***河的年径流受年气温影响较大,年径流以高山融雪、融冰为主,夏季洪水由山区暴雨所致。

***河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年变化较大。

6-8月径流量占全年净流量的63%。

冬、春枯水期仅占年径流的14%。

根据***河加勒果拉水文观测站50年(1959年-2008年)的径流观测资料,***河多年平均径流量6.623亿m³,年最大径流量7.63亿m³(1967年),年最小径流量4.67亿m³(1984年),多年平均径流量20m³/s。

表2-1***河径流特征值统计表

均值

(亿m³)

CV

CS/CV

不同保证率年径流量(亿m³)

25%

50%

75%

6.623

0.165

6

7.251

6.447

5.846

(三)气象

项目区属北温带荒漠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大陆荒漠气候特征。

其特点是日照长,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季节气温升降明显,降水稀少,空气干燥。

春秋时间短,冬夏时间长,无霜期短。

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6.5℃,月平均最高气温为七月25.8℃,最低为元月-16.8℃,极端最高气温42.10℃,极端最低气温-42.30℃。

无霜平均为164天。

光热:

项目区全年日照总时数2620.4小时,全年总辐射量为127.5千K/c㎡,生理辐射62.7千K/c㎡。

光资源极为优越,对喜光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降水与蒸发:

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

年平均降水量160.9mm,最多251.7mm,最少仅92.6mm。

春夏降水占全年的三分之二。

冬季积雪为20mm,但年度变幅较大。

历年平均蒸发量1746.2mm,为降水量的11倍,农业发展依赖于灌溉。

表2-2气象要素统计表

气象要素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平均气温(℃)

-18.8

-15.3

-1.1

11.8

19.1

24.2

26.7

相对湿度(%)

80

80

75

52

46

47

52

降水量(mm)

4.4

6.3

12.7

17.9

21.8

19.4

22.3

蒸发量(mm)

6.7

14.1

61.9

188.7

290.7

329.2

314.8

日照(h)

143

159

187

237

281

292

306.9

日照百分率(%)

50

54

51

59

62

63

65

气象要素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平均

平均气温(℃)

23.5

17.3

7.5

-2.8

-13

6.5

相对湿度(%)

55

56

63

78

82

64

降水量(mm)

15.6

12.1

11

10

8.1

161.5(累计)

蒸发量(mm)

262.7

185.4

96.6

24.9

7.4

1785(累计)

日照(h)

301.6

264.6

209

134.5

102.9

2620.4

日照百分率(%)

70

71

62

47

38

59

风速(m³/s)

2.4

最大冻土深度(cm)

140

湿度:

年相对湿度55-60%,冬季相对湿度最大,达70-80%,三月后,积雪化尽,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回升,降水稀少,相对湿度较低,5、6月相对湿度达到最小,约40%左右。

风:

全年盛行西北风、西南风,平均风速2.4m/s,平均最大风速12.9m/s,瞬时风速25m/s。

自然灾害:

常见自然灾害有干旱、风沙、冰雹、霜冻、干热风、盐碱等。

其中危害最大是干旱,有时因作物缺水而减少、枯死、绝收。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一)地形、地貌:

***属***河下游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

全团地形总趋势为东南高、西北低。

项目区地处***河下游冲积平原上,属冲积洪积平原地貌,东北高,西南低,自然地面坡降0.5~1‰,海拔高程281~301m。

由于***河冲击作用的影响,地势平坦,微有起伏,便于土地平整,适合机械化作业。

(二)土壤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项目区土壤主要为灌耕灰漠土和灌耕草甸土,土壤质地多为中壤土。

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0.8%,速效磷含量6ppm,碱解氮含量5.5ppm,总盐量0.7%,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为中下级,相当国家五级标准,速效氮在五级以下,土壤肥力按国家分级标准属中下。

土壤质地多为轻壤土或中壤土,土层深厚,宜耕性好。

不利因素是地下潜水位偏高,土壤次生盐渍化,限制土壤养分有效发挥。

盐渍化情况:

灌区地面平缓,岩性透水性弱,地下水补给过量,矿化度较高,排水出路不畅,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依靠地面蒸发,盐分在土体中积累,加快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展速度,限制土壤养分有效的发挥,被迫大面积弃耕。

土壤盐渍化极其严重的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2.1.4水资源

(一)地表水

项目区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河,经车***水库、排子水库、和柳沟水库引蓄后,向项目区调节供水。

三河均发源于天山北麓,属高山融雪及降水补给型多泥沙的陆河流,其特点是:

河道来水量随气温的高低而涨落,冬季水量小夏季大,径流年分配极不均匀,河道来水量多集中在7~9月份。

***属***灌区,***河、***和***河是垦区的主要供水水源,经垦区水库调节后向灌区供水。

全团灌溉用水主要依靠上游***河及***水库,通过***水库东泄水渠、***总干渠、***东、西干渠等由师按比例计划供水。

2008年全团供水14232万m³。

(二)地下水

根据水文地质调查资料评价,项目区地下水含水层岩性以细砂为主,富水性较弱,透水性差,水层较薄,承压较弱,且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大于5克/升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3.5%,属矿化水或弱矿化水,易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深层承压水水量较小,虽然水质矿化度不高,但是含氟、砷等有害物质较多,开采利用价值不高。

项目区位于***河冲积平原下游,地势较低,***河河床冲刷已较浅,不能起到天然排水通道的作用,随着几十年来渠系渗漏及田间灌溉水的大量补给,灌区地下水位抬升迅速,大部分地区已上升至1.5~1.8米以上,由于灌区地下水位的不断抬升,矿物质随着水上升,土壤次生盐渍化日益加剧,如长期下去,势必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产成本增大,严重影响农业经济效益。

2.2社会经济情况

2.2.1人口及劳力

截至2008年末,***总人口40451人全团从业人员12650人,其中:

第一产业6827人,第二产业1166人,第三产业4567人。

全团在岗职工7825人。

经过近50年屯垦戍边,参加边疆各项事业建设活动,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生产能手和专业技术人才,人口素质较高,集约化农业生产和农业各项科技活动意识较强。

2.2.2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土地总面积62.9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7.0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2.98%;未利用土地24.2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8.48%。

***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和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见下表。

表2-3***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

万亩、%

单位

土地总面积

耕地

园地

林地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

62.96

100

27.06

42.98

1.17

1.86

1.29

1.59

单位

乡镇村及工矿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地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

3.34

5.3

0.87

1.38

2.03

3.22

27.2

43.2

 

表2-4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

万亩、%

单位

土地总面积

耕地

园地

林地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车三连

1.98

100

1.26

63.64

0.28

14.14

0.21

10.61

车十九连

2.53

100

2.01

79.45

0.03

1.19

0.09

3.56

苏十连

0.77

100

0.49

63.64

0.01

1.30

0.03

3.90

苏十二连

1.45

100

0.87

60.00

0.02

1.38

0.04

2.76

苏十六连

1.46

100

1.06

72.60

0.03

2.05

0.05

3.42

合计

8.54

 

5.53

 

0.36

 

0.48

 

单位

乡镇村及工矿地

交通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未利用地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车三连

0.07

3.54

0.04

2.02

0.09

4.55

0.03

1.52

车十九连

0.11

4.35

0.04

1.58

0.11

4.35

0.14

5.53

苏十连

0.04

5.19

0.02

2.60

0.06

7.79

0.12

15.58

苏十二连

0.07

4.83

0.02

1.38

0.12

8.28

0.31

21.38

苏十六连

0.08

5.48

0.03

2.05

0.1

6.85

0.11

7.53

合计

0.35

 

0.14

 

0.5

 

1.04

 

2.2.3农业生产水平

***下设36个农业连级单位,全团2008年有耕地27.06万亩。

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25.6万亩,其中粮食面积3.05万亩,单产420kg/亩,总产1.28万t;棉花面积16.4万亩,平均单产皮棉133kg/亩,总产2.18万t。

全团农业机械总动力4.43万kw,耕地机械化水平程度接近100%。

2.2.4团场经济实力与职工收入

截止2008年末,***实现国生产总值50329万元,其中:

第一产业29532万亩,第二产业5083万元,第三产业15714万元。

团场职均收入12156元。

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基础的工作。

***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78人,其中:

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136人,中级职称502人,其他技术人员740人。

***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常开展技术咨询,向职工发放科技资料,大力宣传科普知识;同时还积极参与新品种的引进、开发和推广,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具有社会化。

2.3基础设施

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1、灌溉系统

全团灌溉渠系由四级固定渠道组成,渠道总长度1723km,防渗率27.1%,其中:

干、支渠195km,已防渗154km,防渗率79.97%,斗渠长度560km,防渗长度263km,防渗率46.96%;农渠长度968km,没有防渗。

2、排水系统

全团排水网络由四级排水渠道组成。

排水渠总长862.2km,其中干排157km,支排220km,斗排310km,农排275.2km。

2.3.2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农业机械化已初具规模,田间主要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85%。

目前该团有大、中型拖拉机432台,小型拖拉机736台,联合收割机6台,农用灌排动力22台,美国约翰迪尔9970型自走式采棉机5台,农机总动力8.4万KW。

犁地、整地、播种和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80%,棉花采收机械化程度60%。

项目区农业机械有一定的农事作业能力,亩平均机械动力0.3KW,但农机系列化作业不配套,以中、小型拖拉机为主,播种机、高性能收割机少。

2.3.3交通与电力

(1)交通:

目前***全团公路网以四通八达,汽车客货运输便利畅通,***公路纵贯全团。

项目区通连公路已经建成,并铺设了沥青路面,交通较为方便。

(2)电力:

项目区生产、生活用电主要依赖于******电力公司统一供电,通过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建设,10kv输变电线路网络已经形成,电力设施配套齐全,电力充足。

(3)通讯:

项目区的程控全部并入***市通讯网,移动已开通,为加强信息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2.4地质条件

2.4.1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西部,属***河冲洪扇地貌,第四纪冲洪积相,细土荒漠地带,由于喜玛拉雅运动的影响,新生代以来天山构造带强烈上升,山前堆积了巨厚的新生代沉积物,而形成现今的南高北低的总地形趋势。

卡因迪克的逐渐隆起,河流粗颗粒沉积物大部分堆积于隆起南侧,形成较高地形,下游地势低缓,由于沉积旋回而携带细粒土,形成现代的细颗粒沉积地层,总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形坡降0.5‰-2‰。

2.4.2区域地质概况

工程在地质构造上处于天山褶皱带向准噶尔盆地过渡的山前沉积坳陷区,在坳陷区水平沉积着800-1000m巨厚的第四纪中下更新统及全新统的细土地层。

岩性主要以粉土及粉砂地层为主,属区域地层较稳定地区。

测区沿线按大地构造划分地震烈度属VII烈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反应谱特征周期值0.40s(详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2.4.3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测区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河河冲积扇中下部,区域上属***河水文地质单元。

区域水文地质地貌具第四纪冲积细土平原特征,即由扇缘溢出带区、冲积平原区和下游排泄区组成。

具相对独立性,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本区降水量很少,山区的冰雪融水和大气降雨是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形成的主要源泉,由冰雪融化水及少量的大气降雨、基岩裂隙水汇流而成,多年平均径流量0.2×108m³/a。

河流在山区流程中汇集了地下迳流,流量逐渐增大,到出山口以前达到最大,河流进入戈壁平原便开始大量渗漏,成为山前平原地下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由倾斜砾质平原中下部至冲积平原区,渠系水和灌溉水以及水库水的垂直入渗成为表层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随着地形坡度的变缓,地层沉积颗粒的变细,地下水水力坡度开始变小,地下水水位埋深变浅。

除部分潜水以冲沟、泉溪和排水渠的方式排泄外,大部分以蒸发方式排泄,少部分则通过侧向径流补给下游地区。

在平原区下游段,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主要由粉细砂、粉土组成,含水层颗粒细小,且地形十分平坦,故地下水水平径流缓慢,近似停滞状态。

潜水排泄,除部分机井、手压井提水外,主要为大气蒸发和植物蒸腾垂直排泄。

河水的矿化度在山区一般小于1g/L,沿河流向下略有增加,到达沙漠区矿化度大于1g/L。

水化学类型,在山区一般以硫酸盐型为主,局部为重碳酸盐型为主。

2.4.4工程地质条件

(一)渠系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项目区为***境,根据渠道沿线的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及地下水埋深情况,对渠线工程地质总体描述:

地层岩性组成:

①0-2.2或3.4米为浅黄色粉土,湿-饱和,稍密,粉状,含少量植物根,局部夹薄层粉砂及粘土透镜体。

②、2.2或3.4米-4.0米,粉砂,灰色,松散,饱和状态,在勘察深度围未揭穿。

通过野外现场试验各层岩土物理指标如下:

粉土,质量密度1.5-1.94g/cm³,含水量8.5-30.9%,比重2.71,饱和度32.5-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