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9128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8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docx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实验研究方案

《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正式出版发行成功填补我县教育科研专著空白

9月28日,县教师进修学校召开座谈会,庆祝由该校主编的《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一书正式出版发行。

省中小学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顾松麒、湖南师大郑和均教授、县教育局副局长万志强到会祝贺。

据悉,该校于2005年顺利通过首批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验收,跻身全国50强,之后主动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自我教育与素质协同自主发展”研究,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的组织下,组织学校教师成立15人的编写工作小组,协同长沙教育学院、常德市澧县教师进修学校等校的教师资源,历时一年,主编了《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一书。

全书共七章,列举案例122个,插图16幅,表格15张,全面阐明了教师自我教育的规律与过程、目标与内容、策略与模式、途径和方法,剖析了教师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的关系,提出了教师自我教育的策略,对教师的培训与提升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

此书的成功出版发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教育这一空白,也填补了我县教育科研没有专著的空白,具有开创性意义。

教师自我教育的意义初探

宁乡县教师进修学校陈国良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传统的他我教育在人的成长和发展中已感到无能为力了,自我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也就进入了人们的研究领域。

“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教师的自我教育也就成了当前教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确实,教师自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教师自我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前进,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教育也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改革、进步和完善。

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保障,自我教育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很必要,教师的自我教育也就更加重要。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一)教师的自我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过着刀耕火种、原始部落的群居生活,这个时候虽然开始出现教育的萌芽,但这是一种师傅带徒弟式的教育形式,实际上是由年长的,有经验的人把生产生活经验传给年轻一代,这个时候的教学内容很少,教学形式单一,自我教育很难形成。

到了奴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发展,社会文化事业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开始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自我教育开始出现,教师的自我教育也开始萌芽,我国在春秋建国时期出现了象孔子这样的教师自我教育的典型。

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这七十二贤人实质上是通过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典型人才。

但这样的人才是微乎其微的,说明自我教育发展还很缓慢。

封建社会,由奴隶到农民,人们得到了一定的自由,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也很快,出现了各种学校教育形式,增加了很多教学内容,教师的自我教育也有了更快的发展。

象杨贤江、蔡元培、陶行知等人,就是这一时期教师自我教育成长起来的典型。

到了现代社会,不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正象马克思所指出的:

独立的小手工业者的全部发展只是小规模地发挥着他的知识、判断力和意志,而大工业则把劳动者的全面发展问题作为生死攸关的问题提了出来。

现代技术和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

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只有通过自我教育,尽快发展,才能适应现代生产发展的要求。

同时,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校设置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多,各种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占了很大的比例,特别是当代为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培养创造型人才,开发综合课程,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我教育的内容更广泛、更全面。

还有,当前,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获取知识和受教育的渠道广泛。

多如牛毛的报刊杂志、日新月异的图书资料、全球普及的互联网信息,电讯、电话,电子邮件等信息高速公路的高度发展,为教师的自我教育提供了更新的方式和更多的途径。

教师自我教育得以普遍出现并不断发展。

(二)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教师自我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知识经济的出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国与国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剧烈,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无情的竞争大潮把每一个人推到了风口浪尖,而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优秀的教师都是在自觉、自主、自立、自强、自律、自省,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超越而成长发展起来的。

所以,发达的国家把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放到了社会发展的首位。

把自我教育,尤其是教师的自我教育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如我国台湾省“综合活动”的总目标的第一条,就是“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即“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能力、情绪、需求与个性、爱护自我、养成自省自律的习惯,乐观进取的态度及良好品德,并能表现个人特质,积极开发自己的潜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日本中小学“综合学习时间”的总目标中将“自律意识”作为重要内容。

欧、美、日等工业先进国家的教育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小培养人自强、自立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他们十分重视自我教育。

西方心理学对自我、自我意识、自我实现、元认知等的研究,为自我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自主课堂》、《思维教学》、《培养反思力》、《自我调节学习》等书的出版,表明西方在自我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美国在自我教育、教师自我教育方面更是突出典型。

2006年10月11日潇湘晨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包揽四项诺奖,美国却在反思》⑴的报道,据报称,自诺贝尔奖开奖以来,美国人共获奖228次,已有28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今年包揽了四项,这些获奖者大都是普通教授,今年的四位得主全是普通教授,这不能不说是教师自我教育的杰出典范。

美国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5%,而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人数却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

在这种远远超前的科研和教育形式面前,美国人不但不是居功自赏,而在积极的反思,他们在反思中找出了“科研经费吃老本”,“过于依赖外国裔科学家”等问题。

这种反思,说明美国对教师的自我教育高度重视,是推动教师自我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的促进活动,是社会对教师自我教育的保障。

以上事实不难看出,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是很重视自我教育和教师的自我教育的,正因为这些国家自我教育得到了发展,从而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三)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通过自我教育得到发展。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加入WTO之后的中国改革开放进程逐年推进,市场化经济程度越来越高。

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找准自己的位置,明晰努力的方向,以便更好地展示才华实现人生的价值,此刻显得尤为重要。

也因此,这一时期的人才必须要有独立的思考、审慎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学习和抉择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能力,而独立的人格和自主意识是支撑这些品质的灵魂和基础。

在这一非常时期的我国教师要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创新意识,要培养一代改革和创新人才,要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教育思想体系,要进行全面的教育体制、教育管理、课程内容、教育教学形式的改革,这些任务的完成以往“闻道在先”的教师,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已失去了优势,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指出的“教师的作用目前正在发生变化。

权威式的传递知识的办法正在通过花费更多时间判断学习者的需要,推动和鼓励学生学习,考核所获得的知识等办法加以补充。

”⑵要达到这些要求,教师靠他我教育接受和掌握的知识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和社会的要求了。

这就使我国教师的自我教育成为头等大事。

二、教师自我教育是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我国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从教育体制、教育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整体改革。

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教育的整体改革注入了全新的内涵。

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

教师要适应改革的要求,必须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不断进行自我教育。

1、教师自我教育是教师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据英国科学家詹姆斯•马丁估计,人类科学知识在19世纪是每五十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十年增长一倍,70年代是每五年增长一倍,现在已是每三年增长一倍。

在科学知识增长如此迅猛的今天,任何人想占有人类知识的大部分都是徒劳的。

不善于学习的人,必定会被知识的海洋所吞没。

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已让位于学习方法的学习。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⑶当前时代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观念迅速渗入到人们的思想深处。

全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成为了各种传媒的教育对象,并始终伴随社会成员的生活直至老去。

正由于此,以往“问道在先”的教师,其知识储备失去了以往的重要作用,而其他的不断增加和变化的知识对他来说却是新的、需要努力学习和思索的东西。

此外,信息传播媒体和手段的多样化,使教育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如现代教育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以其强烈的音、像、动的效果吸引着学生,网络教学、可视远程教学又用深深参与的形式吸引广大受教育者。

这些教育形式的变化,冲击着教师原有的教育手段的使用,这就促使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改革自己的教育形式。

因此这一时期教师自我教育成为了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形式。

2、教师自我教育是教师适应现代工作职能转变的需要。

改革开放、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思想,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理论,教师的工作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当代教育历史进程中,教师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而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

教师专业化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绝不是孤立的现象,它受到整个社会职业的专业化浪潮的推动,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描述了这种专业的特点:

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它要求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福利拥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

教师的由职业到专业的发展必须通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培训和提高,通过教师个体的自我完善和自主发展。

这是因为20世界80年代以来,世界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由教师群体的被动专业化逐渐转到了教师个体专业自我发展的中心上。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专业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同时我国教师专业发展过多依赖外在强制措施而忽略了教师专业的自我发展,使得“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一直处于被动甚至被迫适应和应付的状态”。

⑨这些都促使教师要进行自我教育。

更重要的是,面对全球轰轰烈烈的科技革命,培养具有专业化素质的教师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一个重点内容,而这只有经过教师的自我教育才能实现,因为自我教育是各种教育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源泉。

3、教师自我教育是教师完成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革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改革课程管理集中的状况”,所有这些“改革”“改变”“淡化”最终要落实在教师身上,因为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教师将要不断的思索如何“改革”“改变”和“淡化”,这些理念要从抽象的条文转变为教师能够理解并自觉践行的行为,这一理论和实践不可能从天而降,也没有学校的培养教育,要依靠教师通过自我教育,自主超越发展而完成。

课程改革要求,要“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重视课程的均衡性、整合性和选择性”、“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等,那么教师如何按照改革的要求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怎样的效果才是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

例如,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只有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时捕捉、分析、判断、重组和处理好来自课堂的生成性要素,才能有效促进课堂生成。

这正是课程改革要求和教师自我教育要求的体现。

4、教师自我教育是教师适应新形势下学校管理特点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特有的政治文化背景,教师自入职起就被要求为了国家的目标,为了学校的目标而奋斗终身,这种要求使得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为了满足组织目标,而使个人目标退居第二位。

”⑷另外,各级各类培训和教科研组织,他们的培训主要是关注教师的职业技能方面的提高。

实际上,即使是基于校本培训基础上的学校培训,其关注的重点并非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其选择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的实际需要,随意性大,选择的案例过于人造化,经验主义倾向严重。

在这样的管理和培训下,教师很大程度上没有了自己的个性,工作随大流。

当前,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导向不断变化,职称、获奖成为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教师注意力开始转向其它领域,如科研、学校管理工作等。

以其通过科研成果来获得组织、同行的赞赏和评价。

其次,市场经济的无情竞争,学生、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要求发生变化,“教师为学生而生存”成为当今的历史潮流。

再者,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理想应是基于认知理论的“实践智慧”,以最终获得教育人生的幸福感。

所以,作为教师的自我与作为社会成员的自我,都离不开教师对自身深层的理解。

迫使教师通过自我教育来适应现实的要求。

同时,教师自我教育又反过来促进学校培训和评价机制、内容、手段以及处于这种状态下的自我和自我的专业发展。

三、教师自我教育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古今中外教育家自孔子开始,就很重视自我教育。

孔子曾明确提出自省、自克的观念,他说: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⑸,主张自我反省、自我认识。

他还说;“克己复礼为仁”,强调要约束、克制自己的言行。

孔子提出了“以人为镜,自省克己”的自我教育模式。

我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学记》指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提出了教师以学习为“镜”、以教学实践为“镜”,自我反思、找出不足、自强不息、自我超越的教师自我教育模式。

我国当代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把自我教育的作用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

他指出了教育“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主张。

卢梭在他的《爱弥尔》中,鼓励教师:

“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自主发展和成长是一个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必要条件。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明确指出:

“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

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对自我教育都有很深刻的科学论断,并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行为证明了教师自我教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1、教师自我教育是教师的基本素质。

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是核心,心理素质中的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在素质发展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郑和钧教授在要求教师加强自身心理素质修养时指出教师要有“自我教育修养,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有效地激励自我,正确地调控自我,不断超越、完善自我,以良好的自身心理素质去影响学生”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

“教师有能力培养学生也是自我继续教育的过程,应当把和儿童与教学打交道看成是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

教育本身决不是粗制滥造的成品和制造,教育是发展、是活力。

其中有活动,有运动,也有成长。

教育学生必须首先激发学生,主要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自我培养的最好学校”。

⑺第斯多惠要求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满足于自己的知识水平,作为教师,只认识“不进则退”还不够,还需要从内心认识到教师永远是学生的直观对象,是学生的生动榜样,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来都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与完善了的工作,它应该永远在前进与发展之中。

因此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包括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断完善和扩充自己的知识眼界。

现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

“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广阔的世界,当然我们自己也是广阔的世界,我所认识、所理解,所把握的自我还远远不是自我世界的全部,人应该自强不息,不断超越自我,我觉得,人最难超越的是自我,最有意义的、最幸福的、最自豪的事情,也是超越自我,是塑造一个更豁达、更乐观更积极,更求实的自我”⑻熊晓东认为:

高度自我超越的人具有的基本特质,即他们对自己所追求的愿望的景象所持观点和一般人不同,他们把自己追求的愿望的景象看作是一种对自己的召唤,驱使自己向前的动力。

自我超越是永不停止学习。

他们把自我超越看作是一个过程,一种学习,一种修炼,而不是终极。

他们在实践过程中随时敏锐地警觉到自己的“无知”“力量不足”和“成长极限”,但他们对这种发觉不是无可奈何,不是认命,而是奋起学习,磨炼自己,他们以高度的自信心,弥补自己的无知和不足。

⑼教育家们的论述和亲身体验说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追求,不断自我教育,不断超越自我而成功的。

说明教师自我教育是教师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素质。

2、教师自我教育是教师持续发展的要求。

“高素质的教师都是在持续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

”只有具备自我教育意识的教师,才能“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才能使教师成为一个“自我引导学习者;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学科的专家、教育的专家”。

⑽教师要持续发展,就需要有强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志趣、能力和心向上具有高度活性,才能适应社会与教育的急剧变革,使职业生涯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使自己焕发生命活力。

教师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设计、自己真实形象的描绘,离不开教师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的实施,这样教师才“会对他的教学计划、教学行为以及教学中施之于学生的影响进行评述与分析”,会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与探究,会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进行判断与反省。

教师的持续发展,还需要在不断的自我评价与实践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现在及未来工作中的优势,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技术,怎样“扬长避短”等。

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所强调的:

“教师需要了解他们自己的行为正如像他们需要了解他们所教的学生那么多。

”这样,教师才能从发展的外向转向内向、从被动转向主动、从现实走向理想。

教师持续发展,还依赖于教师不断进行人格完善和德行养成。

如教师对学校应付式校本教研自我反思与积极推进有效课堂教学;再如教师对师生关系的思考,是教师时时表现出对学生、对事实、对自我的尊重,表现出一种宽容、理解,表现出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表现出不断对自身和学生进行自我调节,保持对个人的局限性和实力的合理认可,从而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的持续发展还在于教师最终成为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者。

教师的科学研究一般需要针对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而提出命题,继续理论的假设,开展行动研究,并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证明理论假设的错误存在。

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有目的的教学反思的过程,另一方面,科研成果也可被看作是教学反思的系统性表达,因此,教师的这种根植于教育过程中,结合教育实践活动而进行的特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对自我教育的思考与探究。

是教师自主发展,自我超越的必然要求。

3、教师自我教育是教师自我意识的完善和发展。

自我意识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使教师能够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成长发展方向,不断追求创造和自我超越,在自我实现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⑾

首先自我意识是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改革开放,给中国一系列冲击,包括对思维方式的涤荡。

80年代开始的又一轮教育改革,带来的是寻求自我,高扬自我,自我意思的觉醒,教师从学习各种教学理念,开始了围绕“我”并从“我”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思考自己的存在,思考自我的独立价值和主体地位作为生命的意义和基本点,重新实践“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信条。

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服务他人的手段,而逐渐融入自我情感、生命质量、获取生活幸福的因素。

自我的觉醒,促使教师形成了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

特别是自20世纪8O年代以来,各国都在改革和寻求新的教师“学习”与成长模式。

教师在对自己进行审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考察,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进行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以达到对不良的观念、行为、方法和策略的改善和优化,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和教育的目标。

此外,当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成为相当多教师的角色定位,并不断在实践中,在自我的调整下使这个角色变得越来越丰满。

其次,自我意识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需要: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地生活,能实现自我的发展,能得到幸福和快乐。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会做人”成为教育的四大目标之一。

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和谐的人格结构,要有健康的心理。

学生一般都有“向师性”,“大凡都尊重、崇敬教师,乐意接受教师教导,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都希望教师能热情的、认真的教育他们。

”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才能热情关心学生、耐心细致教育学生,才能对学生形成更有效的影响力和教育力,学生才能学会自我调节,提高自律程度。

当前教师由于工作负担很重,心理压力很大,工作心情不好,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低于普通人,亚健康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多数行业,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不少学者曾对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提出过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如廖正峰早在1984年就提出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三条措施:

树立教师正确的荣辱观,重视提高教师心理挫折的承受力,提高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威信。

白桂香则主张从教师自我修养的提高、校长及教育行政的协助、专家的处理、社会支持系统等四方面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也就是说,不管是哪一种意见,主张首先要从教师自身抓起,教师只有树立健康自我新概念,学会在压力状态下自我调适,自我缓解,自我放松,自我成长,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新中国一大批优秀教师通过自我教育不断成长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要冲破几千年来的封建教育的束缚,建立崭新的社会主义教育教学体制,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不断学习,不断追求,不断自我教育,推动了教育教学的高度发展,也促进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涌现了一大批深受学生爱戴,家长喜欢,社会欢迎的优秀教师。

如高中毕业年仅17岁的张思明因为父亲的突然去世,不得不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走上了自己“一百个不乐意”的教师岗位。

他上的第一节课是历史课,他在讲台上用孩子式的语言,把一节课给“念”了下来。

整堂课学生们大笑不止。

最后,一个女生在交上来的作业本封面上画了一幅漫画,一只老鼠拿着麦克风在课堂上讲话,下面写着:

“你是哪个庙里的和尚,会不会念经?

敢来教我们!

”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名好好教师,从那时起,张思明就开始了他的自学计划。

他找来了当时能找到的大学数学课本,开始自学微积分。

他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是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他仍然感到专业知识不够,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也力不从心。

最艰难的时候,他总会想起父亲生前对自己的教导:

“人最主要的素质就是要有学问,要有一种高贵的品质,要有意志。

”那些年,张思明的生活节奏是用“秒”来计算的。

他先在北京大学数学系78届当旁听生,又到首师大夜大学借读。

1981年,北京开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他又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

而他在学校还当着班主任,每周有两个班12节数学课和课外活动课要上,300本作业要改。

没有寒暑假,没有休息日,做了几千道题和30多本专题学习总结,摞起来有一米多高。

五年里频繁奔走于60多场考试,张思明终于换来一张在母校当教师的“合格证”。

 五年的自学,让他学会了合理地统筹时间,培养了他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是比文凭更为宝贵的东西。

总结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