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0746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白水高中上学期高一历史12月月考

(时间:

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马克思于1871年撰写的《法兰西内战》进一步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学说。

这场“法兰西内战”的影响之一是()

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B.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C.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坐D.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

2.明初的殿阁大学士,从高到低级别为:

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等。

但这些学士之间权力并没有区别,有所区别的仅是资历、荣誉。

由此可见殿阁大学士

A.与皇帝分理天下事务

B.在权力上与宰相无异

C.仅为皇帝侍从以备顾问

D.位高权重,威胁皇权

3.美国思想家杰斐逊在论述弗吉尼亚州议会权力时说:

“这些权力由多数人行使而不是由一个人行使,也不会减轻(暴政的程度)。

一百七十三个暴君(弗吉尼亚下院有一百七十三个议员)和一个暴君一样,都会压迫人。

他们即使是由我们自己选出的,也不会有什么好处。

一个选出来的暴政并不是我们争取的政府”。

在此,杰斐逊主张()

A.权力分立B.议会至上

C.强权政治D.主权在民

4.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

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

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

“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

“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由此可看出()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5.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

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

这两种观点()

A.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B.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D.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6.《清史稿》中记载:

“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

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

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

……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

……明降谕旨,述交内阁。

”由此可知军机处()

A.大臣须由专人担任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

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

7.……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利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很多省份纷纷发明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生命,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也非常迅速的被大量的中国人拾起……这段材料能够反映出辛亥革命()

A.爆发的时机已经非常成熟

B.许多参与者对辛亥革命了解甚少

C.参与者启示也在猛烈的反对君主制度

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广泛参与革命

8.“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9.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论民主在美国》中说:

“战士之后便是立法者。

战士志在破坏,立法者专于建设,但两者都有功劳。

”他表达的主旨是()

A.创建民主国家需要破坏与立新B.创建民主国家必须舍得一刀切

C.创建民主国家需要破坏旧制度D.建立法制才能创建民主国家

10.黑格尔说:

“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A.妇女B.外邦人

C.全体公民D.奴隶

11.以下对下图清朝《诰示》的解读,正确的是()

A.八股取士扼杀人才的有力证明

B.君主专制统治全面强化的表现

C.导致“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风尚盛行

D.研究清朝科举制度的真实史料

12.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

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车战依然受到“礼”的约束B.车战只有贵族参与

C.车战有形式化的倾向D.车战是主要的战斗形式

13.秦《峄山刻石》中说: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秦始皇针对这一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B.实行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14.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政制”指的是()

A.郡县制B.分封制

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

15.法国1791年宪法特别规定,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国王只有根据法律,才能治理国家和要求服从。

这说明此时法国

A.工业资产阶级已掌握政权B.实行民主共和制

C.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D.实行君主立宪制

16.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17.元朝为有效地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地方上以行中书省总揽“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各种军政大权。

明太祖认为这种制度有利于皇权的高度集中,为此他()

A.废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B.设立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C.设立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D.设立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18.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①百日维新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④甲午海战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9.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这个世界体坛盛会起源于古代的希腊。

据说古奥运会是为祭祀宙斯神而举办的,运动会期间希腊各城邦都必须停战,优胜者将被看作英雄而受到热烈欢迎。

古希腊还规定参加运动会的每个竞技者必须是纯希腊血统、未受过任何刑罚的自由男子,并且禁止妇女参加和观看运动会。

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A.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奥运会

B.古希腊奥运会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和宗教色彩

C.古代希腊存在着对妇女、奴隶和外来移民的歧视

D.由于奥运会的存在,希腊各城邦之间不再发生战争

20.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21.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路线图。

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是

A.从学习英美转向以俄为师B.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

C.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D.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

22.史载夏王朝为当时各部落的盟主,只能以“封诸侯、建藩卫”进行统治。

商承夏制,西周发展为全面的层层分封。

当时已出现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有的都邑直属中央政权,有的都邑则由诸侯国管辖。

《墨子·告子》载: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高于王权,王权与神权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传贤”制强化了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

D.以王权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2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

田歆对他说:

“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为此,促使了下列哪一制度的实施()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4.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25.玛丽女王于1554年郑重宣告:

“除了有利于臣民的事情,她决不打算做任何事情,将来也是这样。

”这说明英国()

A.议会传统与议会力量壮大B.受本国启蒙思想影响

C.逐步建立君主立宪制度D.臣民为社会公民

26.《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2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

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

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哪些程序?

A.德国:

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

总统直接宣战

B.德国:

议会直接宣战;法国:

议会直接宣战

C.德国:

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

总统直接宣战

D.德国:

皇帝直接宣战;法国:

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28.以下漫画是美国政治生态的生动写照,它直接反映了美国的()

A.联邦制B.总统制

C.共和制D.两党制

29.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

其中廷议制度规定:

“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定或由廷议作出决定。

”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

A.中央集权制完善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D.议会制初步建立

30.《空军的处女战》一文中写道:

“八月十四日,中国空军在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显示了英勇的姿态,上海三百万民众怀着同样的又惊又喜的心情,仰着头,亲眼看见了她的英勇的战斗姿态。

这惊喜将立即随着捷报扩大到全中国,慰抚着四万万颗跳跃不已的心。

”对中国政府组织的此次会战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B.打破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妄计划

C.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D.各界民众大力支持而政府态度消极

 

评卷人

得分

二、简答题

31.(本题10分)科举考试两容的变化,折射出时代要求和历史变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熙宁二年,王安石开始变法后动议神宗改贡举制度,神宗深知贡举之弊,且本人笃意经学,加之认为诗赋取士使西北人才选出过少,遂下诏令众大臣议论科举改制一事,此提议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如直史馆苏轼在上奏中说:

“得人之道,在于知人......其选举有道,何必由学乎?

......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力主改制,在上表中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今人才乏少,且学术不一......异论纷然,不能一道德故也。

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

若谓此科当多得人,自缘仕进别无他路,其间不容无贤;若谓科举法已善,则未也。

今以少壮时,正当购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脱脱等《宋史·选举一》(卷一百五十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苏轼与王安石争论的焦点,简要概括二者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其目的是什么?

 

32.(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

——清·康熙帝

材料二:

毛泽东说: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其弊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3)依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怎样的原则?

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33.(本题10分)祖宗之法

材料一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1041—1098)《范太史集》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1130—1200)《朱子语类》

问题:

(1)“本朝之法”指的是什么?

是在怎样形势下出台的?

(2)“本朝”是如何做到“兵也收了”的?

(3)范祖禹和朱熹对于宋代的祖宗之法评价为何不同?

谈谈你的理解。

 

34.(本题10分)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大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论及中国如何摆脱挨打局面时指出:

“臣闻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材料二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复兴思潮兴起。

1938年春夏之交,从苏联回国的蒋廷黻(1895—1965)以民族复兴为主题撰成《中国近代史》一书,他说:

“只要我们谨守中山先生的遗教,我们必能找到光明的出路。

”教育家蒋梦麟(1886—1964)在昆明躲避日机轰炸的防空洞里,写成《西潮》一书,阐述其民族复兴思想。

他认为:

“以中国文化同化能力之强,它必定能慢慢地吸收西方在科学上的贡献;以中国天然资源之丰富,人民智慧之高,科学的发展将使她前途呈现无限光明。

材料三毛泽东指出:

“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主张。

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这一措施对民族复兴起到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民主党派实现民族复兴的途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复兴思潮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做的贡献。

答案

选择:

1_5DCAAA6_10CBAAC11_15DACAD

16_20DCCDC21_25BBCDA26_30DDDBB

31.

(1)焦点:

科举考试是否废除诗赋取士,苏轼的理由:

认为兴学浪费民财;改考经义违反旧法,不宜改制。

王安石的理由:

诗赋取士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强调学校教有对人才的培养。

(2)改革:

废除诗赋取士,主张考经义策论:

兴建学校。

目的:

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

32.

(1)特点:

皇权至上或君主专制。

弊端:

易产生政治腐败,阻碍社会进步。

(2)革命性和民主性:

从法律上彻底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3)原则:

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根本目的:

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4)认识:

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才能当家做主。

33.

(1)“本朝之法”:

宋代文官体制;形势:

回答重文轻武、守内虚外、强干弱枝;水平1:

内容表述完整、准确。

针对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武将屡屡篡夺皇位的现象或者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为避免“陈桥兵变”的历史重演。

水平2:

内容表述不完整。

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武将之弊;

(2)措施:

以“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皇帝总揽中央兵权,由文官担任枢密使;拣选精装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其余充任厢军和乡兵;实行更戍法。

用课本史实表述亦可,笼统回答重文轻武,守内需外不给分。

(3)思路一:

能指出作者的观点,并结合时代和评价的着眼点或目的进行分析。

如:

范祖禹为北宋中期人,评价着眼于宋代的文官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之前地方割据、武人跋扈的历史重演,侧重于王朝内部,以肯定为主;朱熹为南宋人,评价着眼于宋代的文官制度带来了军事上积弱,最后导致靖康之变,宋朝亡于外部势力入侵,侧重于外部,以否定为主。

两人的评价存在时代的差异,同时也都带有针对现实政治的主观反思。

思路二:

根据材料归纳出两人观点的不同之处,作简要分析,再进行辩证的评析。

34.

(1)主张:

发展民生(2分)措施:

兴办民用工业(2分)作用: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2;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增强了国家实力(2分)

(2)途径:

实践三民主义;弘扬民族文化;发展近代科学(任意两点4分)

原因:

日本全面侵华,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危机严重;中国人民对民族与国家出路的长期思考;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学说和《建国方略》中阐发了民族复兴思想,奠定了抗战时期民族复兴思潮的重要思想基础;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政治思想舞台上各种党派对民族复兴这一主题一致的认同。

(任意两点给4分)

(3)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民族独立重任,为民族复兴扫除道路上的障碍3分;中国共产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3分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民族复兴铺设了康庄大道。

(3分)答其他答案酌情给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