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2690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4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1.docx

届二轮人体的稳态和免疫专题卷适用全国1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之间要进行物质交换

B.泪液、唾液、尿液不属于体液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细胞外液包括血液、组织液、淋巴

【答案】D

【解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考点定位】内环境

2.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测得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mol/L)。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

②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③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④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稳定能力的强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甲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但在海水浓度较高时则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①正确;乙种海蟹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血液浓度呈直线上升,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②正确;丙在海水浓度低于正常海水浓度(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mol/L)时,基本能够维持平衡,说明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③正确;根据以上分析,④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考点定位】内环境

3.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发生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B.被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

C.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和部分记忆细胞

D.部分抗原可以直接刺激T细胞

【答案】A

【解析】

4.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吞噬细胞B.T细胞C.浆细胞D.靶细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人体所有免疫细胞中,只有浆细胞(效应B细胞)能分泌抗体.

故选:

C.

5.某种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一种蛋白质外毒素,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体对患者有显著疗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该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

C.该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可对鼠疫杆菌特异性识别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A

【解析】从题意可见,外毒素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所以属于一种抗原,A正确;抗毒素为抗体,但是是由浆细胞释放而非效应T细胞,B错误;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对鼠疫杆菌有识别功能,但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C错误;依靠抗体的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D错误。

【考点定位】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名师点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源头

B细胞

T细胞

作用物质或细胞

特异性抗体

效应T细胞和淋巴因子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

淋巴因子促进免疫细胞发挥作用

作用过程

联系

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细胞内寄生病原体,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若细胞免疫不存在时,体液免疫也基本丧失

6.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

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答案】A

【解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于组织液(突触间隙)中,A正确;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于细胞质基质,发生在细胞内,不在内环境,B错误;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在神经细胞内部,D错误。

【考点定位】人体内环境

【名师点睛】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凡是发生在其中的生理过程均符合题意,发生在细胞内的或外分泌液中的均不可。

7.夏天使用空调可以帮助你摆脱酷暑的煎熬,但是长时间使用容易引起“空调病”.“空调病”的原因是(  )

A.破坏了人体的内环境B.待得太久了

C.长时间饥饿D.感冒了

【答案】A

【解析】主要是破坏了人体的内环境,使内环境稳态失调,A正确;“空调病”的原因不是待得太久了,只是产生该病的直接诱因,B错误;“空调病”的原因不是因为长时间饥饿,C错误;“空调病”使内环境稳态失调就会引起头痛,易患感冒,这是病症,不是产生该病的原因,D错误。

8.有人食用海鲜后出现腹泻、腹痛等过敏反应症状。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海鲜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海鲜引起的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海鲜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海鲜后会发生自身免疫病

【答案】B

【解析】海鲜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太强,A错误;海鲜引起的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正确;淋巴因子是由B细胞分泌的,C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海鲜后会发生过敏反应,D错误。

【考点定位】过敏反应

【名师点睛】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9.某种淋巴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

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该细胞解体死亡。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与糖蛋白有关

B.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浆细胞中也存在

C.穿孔素是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抗体

D.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要依赖膜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效应T细胞能识别被病毒入侵的靶细胞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A正确。

基因在个体的其它细胞中也存在,只是在浆细胞中没有表达,B正确。

穿孔素是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但不是抗体,C错误。

因为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释放是胞吐方式,所以是依赖膜的流动性,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各种免疫细胞在来源和功能上的不同点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增殖并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

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10.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主要理化性质的是

A.渗透压B.血糖C.体温D.淋巴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A、C两项正确,B、D两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淋巴因子在人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淋巴因子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B.再次感染相同的抗原时,记忆细胞会立即分泌大量淋巴因子

C.淋巴因子通过加强抗体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D.淋巴因子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答案】D

【解析】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淋巴因子不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A项错误;再次感染相同的抗原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但不会分泌大量淋巴因子,B项错误;淋巴因子不能加强抗体的作用,C项错误;淋巴因子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识记淋巴因子的产生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A.多糖B.核酸C.脂质D.蛋白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抗体为B细胞受到某种抗原,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分泌的球蛋白,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抗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3.近段时间天气阴晴不定,气温变化大,人体抵抗力下降,流感病毒容易乘虚而入从而使人患上感冒。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病毒,并进行摄取和处理

B.病毒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并与该病毒结合

C.B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

D.浆细胞直接与病毒结合,抑制其繁殖并且使其灭活

【答案】C

【解析】吞噬细胞非特异性识别病毒,并进行摄取和处理,A错误;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该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后形成沉淀,由吞噬细胞吞噬处理,B错误;B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少数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C正确;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病毒结合,抑制其繁殖并且使其灭活,D错误。

14.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大量的抗体

B.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C.有人常患流行性感冒是因为机体经常不能产生抗体

D.浆细胞和T细胞都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才能产生大量的抗体,A错。

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B错。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由于流感病毒具有易突变性,所以患者体内没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引起患病,但不是患者不能产生相应抗体,C错。

浆细胞产生抗体,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都是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5.吞噬细胞可将侵人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并降解,之后细胞表面出现抗原与MHC蛋白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该复合物可被某些淋巴细胞识别。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降解病原体的过程需要溶酶体参与

B.淋巴细胞识别复合物后立即增殖分化

C.复合物能被浆细胞识别

D.上述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免疫调节中,病原体的清除需要溶酶体参与,故A正确;根据题干可知,抗原与MHC蛋白结合形成的复合物位于吞噬细胞表面,而吞噬细胞不能增殖分化,故B错;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故C错;上述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故D错。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6.下列治疗措施肯定不会造成免疫反应的是()

A.移植肾脏,治疗尿毒症

B.移植造血干细胞,治疗白血病

C.注射青霉素,治疗肺炎

D.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移植肾脏治疗尿毒症,移植造血干细胞治疗白血病,都是异体移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青霉素具有半抗原性,能引起过敏反应。

心脏起搏器是非生物制品,不具抗原性,植入体内不会引起免疫反应,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抗原特性及免疫反应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7.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浆

【答案】C

【解析】人体的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故选C。

18.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故A正确。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靶细胞或靶器官,故B正确。

正常情况下,通过调节,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故C正确。

细胞的代谢主要场所是细胞内,故D错。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9.蛋白质在细胞中存在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游离状态,另一种是结合状态。

被膜固定起来的结合状态蛋白质不可能是具有生理作用的

A.酶B.抗体

C.抗原D.激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酶的作用是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如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的类囊体膜等上的酶,都起催化作用,A错误;过敏反应中抗体分布在细胞膜表面,可以发挥其作用,B错误;表面抗原可以是与膜结合的蛋白质,C错误;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当激素与膜结合被固定下来后,不可能发挥其作用,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种类及功能。

20.如图为某患者血液中某种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最可能从第2天开始

B.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最可能从第18天开始

C.该抗体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其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组成的核苷酸种类有7种

D.浆细胞都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来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分析可得,0~14天属于初次免疫,14以后属于再次免疫。

记忆细胞是在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它的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最可能从第18天开始,故A错误,B项正确;蛋白质合成需要DNA和RNA的参与,因此该过程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组成的核苷酸种类有6种,故C错误;浆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来,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DNA的化学组成、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1.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A.体液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D.组织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内环境,故C项正确;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故A、B项错误;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概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

B.血浆中的蛋白质比较多,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比较少

C.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D.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4﹣7.35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解:

A、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含量有一定差别,A错误;

B、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相似,只是血浆中的蛋白质比较多,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比较少,B正确;

C、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C正确;

D、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4﹣7.35,D正确.

故选:

A.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23.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②和④中含有大量蛋白质

C.葡萄糖由①经②到达③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D.氧气由①中的红细胞进入③要穿过4层膜,③处氧气浓度最低

【答案】D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

人体内的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A错误。

细胞内液和血浆中含有大量蛋白质,B错误。

葡萄糖由血浆到达细胞内是通过主动运输来完成的,C错误。

氧气由血浆中的红细胞携带,出红细胞1层膜,过毛细血管壁2层膜,进入细胞膜1层膜,至少过4层膜,因为氧气是自由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所以细胞内氧气浓度最低,D正确。

点睛:

图形中血浆和淋巴的辨别,两端相通的是血管,其内是血浆,有一端是闭合的是淋巴管,其内是淋巴。

24.(2015秋•邯郸校级月考)下列各项中,那一项属于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

A.血糖进入肾小管腔内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需要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据此答题.

解:

A、肾小管腔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胃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细胞内为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肌肉注射主要是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D正确

故选:

D.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25.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A.唾液B.组织液C.血浆D.淋巴

【答案】B

【解析】绝大多数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为组织液,只有血细胞或淋巴细胞处于血浆或淋巴中,口腔上皮细胞周围的液体也为组织液.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26.摘除犬的胸腺之后,会影响到该犬的

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

C.特异性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析】:

胸腺能产生胸腺素,促进T细胞的分化、成熟,增强T细胞的功能,属于细胞免疫,摘除犬的胸腺会影响它的细胞免疫,而体液免疫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考点定位】免疫调节

27.小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

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结果向你咨询,你应该给他怎样的合理建议?

(说明:

“+”表示有,“﹣”表示没有.)()

A.你体内带有乙肝抗体,说明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就诊

B.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妈妈怀孕时传递给你的免疫力

C.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乙肝抗体,说明你可能感染过乙肝病毒并产生了免疫力

D.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这是父母遗传给你的免疫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李的机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不用到医院就诊,A错误;小李含有的乙肝抗体,不一定来自妈妈的免疫力,可能是后天感染乙肝病毒获得的,B错误;小李的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乙肝抗体,说明你可能感染过乙肝病毒并产生了免疫力,C正确;由B分析可知,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8.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这在免疫学上称自身免疫病,其主要致病过程如图。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外来的抗原

B.②代表溶酶体酶

C.③未接受抗原刺激,但保留了对抗原的记忆

D.④再受相同抗原刺激,能迅速增殖分化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晶状体蛋白是由受伤的眼球产生的,属于自身抗原,A错误;②是由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B错误;③表示记忆细胞,从未接受抗原刺激,但保留了对抗原的记忆,再受相同抗原刺激,能迅速增殖分化,C正确;④表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另外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分化,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中各个细胞之间的关系和部分细胞的产物,确定四个数字代表的细胞或者物质名称。

29.(2015秋•曲沃县校级期中)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是()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D.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解:

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在体液免疫中,绝大多数抗原需要T细胞呈递给B细胞;在细胞免疫中,靠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死亡.因此先天无胸腺的小鼠没有细胞免疫,只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故选:

C.

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

30.(12分)回答下列问题:

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

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③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

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O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组别

处理方法

0h

12h

24h

48h

无辐射损伤

0.046

0.056

0.048

0.038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

辐射损伤+IL–18

0.239

0.265

0.279

0.269

(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_______器官。

已知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_____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自爆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死亡。

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从_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

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分,每空2分)

(1)免疫 抗体(溶菌酶)

(2)编程性(程序性) 少 ②③

(3)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解析】

试题分析:

(1)脾脏细胞是免疫器官,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2)遗传机制决定的是编程序死亡,从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少。

要说明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就必须以IL-18为实验组的自变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应选用②③组。

(3)实验③④的自变量是注射IL-18是在辐射前还是辐射后,因此其目的是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免疫和实验设计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1.(10分)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起重要作用。

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免疫的问题:

(1)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MHC的分子标志,它的化学本质是,在人体细胞中与MHC分子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

(2)多数情况下,病原体(细菌)进入内环境后,通过细胞对病原体进行消化,使抗原分子降解为,然后与该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抗原—MHC复合体与细胞②表面的结合启动免疫应答。

(3)该图表示人体内发生的免疫(填“体液”或“细胞”)过程。

细胞②是细胞,它产生的小黑点最可能代表的物质是。

细胞③除增殖分化为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