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0405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8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8.docx

届二轮人体的稳态和免疫专题卷适用全国8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与其参与的主要活动,对应有误的是

A.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功能

B.RNA聚合酶—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

C.转运RNA—携带某种氨基酸与核糖体结合

D.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入葡萄糖,降低血糖

【答案】B

【解析】A.抗体是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蛋白质,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会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A正确;B.RNA聚合酶是催化DNA转录形成mRNA的酶,它的模板是DNA,产物是mRNA,B错误;C.转运RNA是在翻译过程中,携带氨基酸与核糖体结合的工具,C错误;D.胰岛素可以加速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D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抗体与抗原以及生物工程中酶的作用

1.抗体与抗原: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可以是活着的生物,包括细菌病毒,也可以是异物,比如说死亡的细胞也可以叫做抗原)。

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2.生物工程中酶的作用:

(1)DNA连接酶:

主要是连接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起连接作用,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2)DNA聚合酶:

主要是连接DNA片段与单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在DNA复制中起做用。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从DNA链的内部进行切割,分为限制性内切酶和非限制性内切酶。

(4)DNA修饰酶(DNAmodificationenzyme)是指对DNA分子进行修饰的酶,目前基因工程中常用的酶有:

碱性磷酸酶、末端转移酶、甲基化酶。

(5)反转录酶:

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既可以用DNA为模板,也可以用RNA为模板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基因工程中主要功能是利用真核mRNA为模板反转录cDNA,用来建立cDNA文库,进而分离为特定蛋白质编码的基因。

3.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与解旋酶的区别:

项目\\种类

限制酶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

解旋酶

作用底物

DNA分子

DNA分子片段

脱氧核苷酸

DNA分子

作用部位

磷酸二酯键

磷酸二酯键

磷酸二酯键

碱基对间的氢键

作用结果

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形成重组DNA分子

形成新的DNA分子

形成单链DNA分子

2.下列现象中会造成血压升高的是()

A.血管弹性增强B.血管管径变小

C.心跳速率降低D.血液总量降低

【答案】B

【解析】血管弹性增强、使血液流动加快,血压降低,血管管径变小,血液流动量减少,血压升高,心中速率降低,血压下降,血液总量降低,所以B正确,符合题意。

3.下列关于抗原、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进入人体后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天花病毒、花粉都是抗原

B.特定的抗原只与适合的受体结合C.抗体对抗原的免疫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分子都是蛋白质,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

【答案】C

【解析】

4.下列各组物质全部属于内环境的是

A.血浆蛋白、呼吸酶、DNA聚合酶B.受体、载体、消化酶

C.二氧化碳、尿素、维生素D.糖原、麦芽糖、K+

【答案】C

【解析】呼吸酶、DNA聚合酶存在于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受体、载体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消化酶存在于消化道,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二氧化碳、尿素、维生素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糖原存在于肝脏或者肌肉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5.在人体内,免疫系统通过吞噬细胞()

A.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某一特定的抗原

B.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摄取病原体

C.摄取病原体并由溶酶体氧化分解

D.将处理后的抗原传递给T淋巴细胞

【答案】D

【解析】吞噬细胞识别抗原无特异性,利用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流动性摄取病原体,由溶酶体的水解酶对其进行降解而非氧化分解。

6.下列关于酶、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酶、抗体和神经递质都属于分泌蛋白

B.激素、酶、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一样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

C.激素和酶一样能进入细胞内参与细胞的化学反应

D.题目中的四种物质中发挥完作用后就被灭活的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

【答案】D

【解析】抗体都属于分泌蛋白,神经递质不是分泌蛋白,部分酶(如呼吸酶)属于细胞内蛋白,A错误;酶不能充当信号分子,B错误;激素一般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一般不进入细胞内,胞外酶也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如消化酶),C错误;激素、抗体、神经递质发挥完作用后就被灭活,酶可以反复使用,D正确。

故选D。

【点睛】

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网络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答案】A

【解析】A.血浆中渗透压与蛋白质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有关,A错;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网络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正确;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A符合题意。

8.下列关于人体的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有

A.免疫系统只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

B.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而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B

【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核B细胞,其中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B正确;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错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错误。

【考点定位】人体的免疫系统

【名师点睛】免疫系统的组成

9.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胸腺既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也能分泌激素

B.

激素调节较神经调节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C.促胰液素是胰腺分泌重要激素

D.甲状腺激素与胰岛素几乎可作用于机体全身的组织细胞

【答案】C

【解析】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也能分泌胸腺素,A项正确;激素调节较神经调节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B项正确;促胰液素是小肠分泌的重要激素,C项错误;甲状腺激素与胰岛素几乎可作用于机体全身的组织细胞,D项正确。

10.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

B.吞噬细胞直接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C.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浆细胞产生途径有三条:

一是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二是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三是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

考点:

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基本过程中的感应阶段和增殖分化阶段。

点评:

基础题,理解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即可。

浆细胞产生的三条途径中,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这一条是最容易被忘记的,一定要注意。

1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

⑤胃中的牛奶 

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A.②③⑦B.②④⑥C.①②③⑦D.③⑤⑦

【答案】A

【解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葡萄糖、CO2和胰岛素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激素和氨基酸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 胃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因此进入胃中的牛奶也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口服抗菌药物后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⑥错误;肌肉注射的青霉素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属于内环境,⑦正确,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准确判断图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

12.12.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

B.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Na+

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水、二氧化碳、氧、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酶、激素、维生素、尿素等物质.激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细胞内的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递质小泡等都不属于内环境.消化道、呼吸道及输尿管、膀胱内的物质都不属于体内环境.

解: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均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A正确;

B、纤维素是植物特有的多糖,不是血浆的成分,B错误;

C、胃蛋白酶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

A.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13.(2012•潍坊一模)下列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A.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B.消化酶的合成

C.受精作用

D.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属于细胞内液;故A错误.

B、消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分泌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完成;故B错误.

C、受精作用在雌性生殖道内完成,属于外界环境;故C错误.

D、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抗体和抗原在内环境中特异性结合,参与体液免疫;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

稳态的生理意义.

14.中性粒细胞能够吞噬细菌,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D.细胞免疫

【答案】B

【解析】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属于第二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一、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15.AIDS患者免疫功能将逐渐丧失,从而不能抵御多种病原体的入侵以及清除自身肿瘤病变细胞,原因是HIV感染人体后破坏了

A.红细胞B.吞噬细胞

C.B淋巴细胞D.T淋巴细胞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IDS的病原体是HIV,特异性的寄生在T淋巴细胞中,T淋巴细胞受到损伤,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也几乎丧失,主要是T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呈递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16.“有健康才有将来”,健

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各种疾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下列关于各种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凡是尿液检出葡萄糖的人就是糖尿病患者

B.人在幼年时期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引起呆小症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D.对花粉过敏者避免再次过敏的方法是避免接触过敏源

【答案】AC

【解析】略

17.如图描述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相关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可表示抗原对免疫系统的刺激

C.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只需要过程

的参与

D.

依次可代表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④为内环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可表示抗原对免疫系统的刺激,B正确;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错误;②为神经系统的产物进入内环境,⑦为激素进入内环境,⑧为免疫系统的产物进入内环境,故可依次可代表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8.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表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B.淋巴因子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不能消灭抗原

C.吞噬细胞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D.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答案】D

【解析】T细胞不仅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体液免疫中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等,A正确;淋巴因子能在特异性免疫中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但是不能消灭抗原,B正确;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都都发挥作用,C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淋巴因子、抗体等,D正确。

19.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有氧呼吸产生CO2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内环境的成分含有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D

【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增大,水由细胞内液渗出到组织液中,引起细胞失水,A错误;有氧呼吸产生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B错误;血红蛋白在细胞内液中,C错误;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名师点睛】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pH的调节是靠缓冲物质来维持,渗透压大小是由液体内的微粒的多少来决定的,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重要关系,细胞内渗透压高时细胞吸水,细胞内渗透压低时细胞失水.

20.抗癌新药痊愈得是目前抗癌药物中覆盖范围最广的一种。

它通过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其配体PD-L1和PD-12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活化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杀死肿瘤。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癌细胞不仅可以无限增殖,而且可以扩散转移

B.T淋巴细胞消灭肿瘤细胞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C.痊愈得通过阻止凋亡基因的转录达到活化T细胞的作用

D.淋巴因子的分泌过程需要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参与

【答案】C

【解析】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而且癌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易扩散转移,A项正确;T淋巴细胞消灭肿瘤细胞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痊愈得通过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其配体PD-L1和PD-12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活化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杀死肿瘤,C项错误;淋巴因子属于分泌蛋白,其分泌过程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线粒体供能,D项正确。

21.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过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②③④细胞DNA相同,mRNA有所不同

B.③为效应B细胞,④在本次免疫反应中不发挥作用

C.④可接受各

种类型的①的刺激,增殖分化为③

D.内环境中的①可直接使②致敏,但是②的应答反应通常还需相关细胞因子的刺激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②分裂分化形成了③④,说明三者细胞中DNA是相同的,而RNA和蛋白质有所不同,A正确;③为效应B细胞,④是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下一次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B正确;④是记忆细胞,只能接受特定抗原①的刺激,并增殖分化形成③浆细胞,C错误;内环境中的①抗原可直接使②B细胞致敏,但是②的应答反应通常还需相关细胞因子的刺激,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几个数字代表的生命历程的过程,明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变。

22.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发生的反应

B.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C.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D.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A错。

考点:

本题考查过敏反应,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23.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B.从图乙可以推测,HIV造成人体的免疫能力全部丧失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图甲中横坐标为感染时间,纵坐标为抗体水平,体液免疫发挥免疫效应的方式是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A项正确;图乙横轴为感染时间,纵轴是HIV病毒和T细胞的数量,图乙显示,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HIV的数量增加,T细胞的数量减少,说明HIV会导致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但不会造成人体的免疫能力全部丧失,因为人体还存在非特异性免疫,B项错误;图丙横坐标为感染时间、纵坐标为T细胞的数量,该图显示加入药物a后T细胞数量上升,说明HIV被杀死,使HIV破坏T细胞的过程减弱,T细胞数量上升,C项正确;分析图丁可知,实验动物感染HIV后发生了从RNA到DNA的分子合成过程,即逆转录,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4.寨卡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感染者典型的症状包括低热、关节疼痛、结膜炎等,另外还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并发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感染者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B.寨卡病毒的结构说明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RNA

C.寨卡病毒只激活人体的T细胞,引起机体细胞免疫

D.被寨卡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将被裂解而发生细胞坏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包括产热中枢和散热中枢,A正确;寨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寨卡病毒主要激活人体的T细胞,还有B细胞,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错误;被寨卡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RNA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5.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

C.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不包括④,A错误;②中不含有乳酸和消化液,B错误;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高于右侧,C错误;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2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排出的泪液及尿液均属体液

B.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C.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D.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答案】C

【解析】A、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人为恒温动物,内环境的温度不会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B错误;

C、血浆中的缓冲物质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正确;

D、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D错误;

27.科学家最新研制的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中一段编码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以下关于该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能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原因是DNA上具有能被机体识别的抗原标记

B.该疫苗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后,体内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将变长

C.该疫苗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

D.该疫苗在人体内直接表达为抗体,起到免疫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抗原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NA上没有抗原,只是该疫苗的DNA含有合成抗原的基因,A错;该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后淋巴细胞的增殖速度加快,细胞周期将变短,B错;该疫苗引起免疫反应,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合成抗体蛋白,C正确;疫苗是抗原,抗体有B细胞受刺激后产生的,D错。

考点: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8.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消化道过敏是因为抗体与组织胺形成沉淀

B.T淋巴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人类乳汁中有抗体

D.人体被HIV感染时,先进行体液免疫,后进行细胞

免疫

【答案】A

【解析】

29.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可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

HIV侵入人体最终可导致机体患艾滋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艾滋病患者共进晚餐会感染艾滋病

B.人体的T淋巴细胞表面可能存在能被HIV特异性识别的结构

C.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患癌症的几率大致相同

D.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时会产生强烈的排斥反应

【答案】B

【解析】HI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三条途径,与艾滋病患者共进晚餐一般不会感染艾滋病毒,A错误;人体的T淋巴细胞是最容易被艾滋病毒识别并寄生破坏的细胞,所以推测其T细胞表面可能存在能被HIV特异性识别的结构,B正确;艾滋病患者有与大量T细胞被HIV破坏,免疫功能大大降低,所以艾滋病患者比正常人患癌症的几率大得多,C错误;艾滋病患者由于缺少T细胞,所以产生的效应T细胞大大减少,所以给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时会产生的排斥反应很小,D错误。

二、非选择题

30.(10分)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过程(如下图示意),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由图可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是。

⑵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

⑶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⑷艾滋病病毒(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CD4受体识别T淋巴细胞并侵染,从而破坏人类免疫系统。

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

其研究思路是:

利用HIV可识别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