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10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292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1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10篇.docx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10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10篇.docx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10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历,那么你有理解过教学反思吗?

以下是的《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生疏,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历。

在这次活动时,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以小朋友的生活经历为前提,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历,促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活动。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孩子们认识人民币,以及他们的面值,一开场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探究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在后面的环节里,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习钱币的换算,主要是让孩子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其中我采用了小组和个别的形式,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幼儿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

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宜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既鼓励他们独立尝试,又重视幼儿间的合作互助,给幼儿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时机。

幼儿在学习中互相交流,进步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才能。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用新的课改理念武装自己,真正走进新课堂,尊重孩子的思维和想法,让孩子们喜欢学习,从而彻底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课一开场我就让学生看购物的挂图。

联络学生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注重人文精神的浸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

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的地方,理解人民币的作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课堂中我还浸透:

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节省节约的好品质,对学生进展品德教育。

  1、课前我布置了一次家庭作业,让他们回家和父母一起购物,在生活中体会自己付钱,并且写一篇购物。

来感受自己付钱的乐趣,表达自己对人民币的理解,这也是对人民币的认识,也能让我更深化的理解孩子们对人民币的不同理解。

在看日记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已经在家长的帮助下,知道了人民币的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让我感慨万分。

  2、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重点放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学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

(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方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

同样1角的付钱方法也是运用兑换人民币的游戏)。

从而使学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再以一些练习来稳固加深对1元=10角,1角=10分。

最后创设了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展购物,学会自己付钱。

  3、《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我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考虑、主动探究,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其中,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在理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

  4、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和孩子们共同总结出第五、第四和第三套人民币的特点,以及怎样初步的来区分他们的方法。

并且浸透了盲点和一些区分真伪的方式,作为本节课的拓展。

  5、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学生的答复,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

”“你们真了不起!

”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重。

  6、在第一天教学中,倪星雨的家长把珍藏的第五套人民币借给我们学习之用;第二天,庄可而的家长也把珍藏的第四套人民币借给我们学习,这两次帮助让我感觉到了家长对老师的支持,更让我感到了身上的担子之重!

  最后,通过《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

首先,作为一位年轻教学经历不多的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读懂教材,备教材、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探究。

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学。

其次,老师的驾驶课堂才能,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引导。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

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处,更不用我们去讲。

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本以为课会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后,我感到好难好难,而且完成的还不是很顺利。

这让我考虑了许久,为什么呢?

  1、在教学《认识1元和1元以下的人民币》时,我就强调,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一样,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半数以上的学生记性不错,很注意观察插图,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糊里糊涂,看到数字就进展计算,出现了1—8=2(角)这类错误,后来我明确要生在计算时,尽量写上每个数的单位,如1元—8角=2角或10角—8角=2角。

  2、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本以为那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人民币。

但由于我的忽略,书上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如今用的几乎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理解,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

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的很仔细。

  3、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老师所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样拿这些钱,如:

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

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学具又小又多,非常的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

52位学生的差距也很大,优生早就换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币。

如何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兑换出人民币呢?

这点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虑研究。

  《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

  首先,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让学生说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让他上台找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在交流中根本认识了人民币。

在接下来的分一分的活动中,学生就能正确的分类,通过分类,知道了纸币和硬币。

还知道了按元、角、分来分类。

为下面认识人民币的几种识别方法做好准备。

  其次,我发现学生对1元、5角较熟悉,认识很快,对它们的换算也得心应手。

对于2角、1角、5分、2分、1分比较生疏,在换算“几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时,只有班级里思维比较灵敏的几个孩子积极举手。

我想,要理解“几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这个问题要用到“倍”的知识,再加上一年级小朋友很少自己花钱买东西,并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用1角、2角的时机几乎是零,为了让学生明白“5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我先一张一张地出示2角,再用加法计算5张2角是10角,也就是1元,让学生直观理解元和角的换算,过程较繁琐,效果也不满意,因为有的学生很快就忘了。

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一样,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在教学中,我也强调了这一点,半数以上的学生记性不错,很注意观察插图,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糊里糊涂,看到数字就进展计算,出现了30元+2角=32元这类错误,于是又重点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时,要先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名称再进展计算。

  还有一些小细节也需要注意:

  1、书上和练习册上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如今用的几乎全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理解,于是在介绍人民币时,老版和新版的我都一起给学生看了,在后来的练习中也就没有问题。

  2、在课后练习中,有很多人民币兑换的实际问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利用学具盒中的假币自己先拿一拿,再做题。

如:

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考虑。

  《认识人民币》是新课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课主要是引导小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1元=10角、1角=10分简单的换算,下面是我对《认识人民币》的几点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的教学。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历,见得多用得少,特别是大面额的币种,可以说他们对人民币只有最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个交换的原那么只有初步的意识,对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不熟悉。

  我在充分理解学情的根底上,调整教材,因需设教。

  书上教学的是如今已过时的第四版人民币,而如今市场上流通使用的大多是最新版的第五套人民币只有极少量的第四套人民币。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既然学是为了用,我果断地决定将第五套人民币作为重点主要教学。

当然考虑到目前市场上仍有少量第四版人民币流通,我也将它们在新课导入时做了简单介绍,促进学生自主迁移、灵敏应用。

  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认一认、说一说→分一分→换一换→填一填的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

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如认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采用互相介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经历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

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考虑,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又有老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穿插互动。

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时机,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

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开展的目的。

  学生在学会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根底上,自然地进入了对人民币单位的认识的学习。

一个颁奖活动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着。

通过4个装有同样多人民币的特殊奖品的派送,得出“1元=10角”这一结论,同时也学会了元、角之间的兑换。

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分币虽然已停顿流通,但作为人民币的又一单位同样有教学的必要,尤其是角与分的进率。

考虑到学生刚刚经历了探求元与角的进率的过程,具有此认知根底及经历根底。

因此,我让学生猜测。

学生很顺利地进展了迁移,大胆提出“1角=10分”。

在最后揭晓知识竞答比赛结果时,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下思维无比活泼,自然地引到下一节课关于人民币的计算,又一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我的评价并不仅仅局限在学生学习的结果上,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情感的体验、方法的指导层面。

如:

当学生自主认出并介绍如何认识1元以后,我适时评价:

“你观察真仔细,说的也很清楚。

”为其他学生的认币、汇报做了示范性指向。

还不断的变换语言:

真聪明、太了不起了、答复得真出色等等。

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赞美,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的数学学习从生活中来,要回到到生活中去。

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使用它,表达它的社会价值。

这节课缺乏的是,没有安排购物的理论活动。

为了弥补缺乏,我还要联络家长配合我们的教学,通过课后生活的理论,到达最终的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见过人民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我把认识的重点定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教材中人民币的兑换是用文字题方式出现的,而我那么把它容入学生的购物活动中,其实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方法付钱,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方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先学会小面额的,由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新《课标》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本节课中,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摸钱、认钱、比钱、换钱、取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考虑、主动探究,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而老师始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质疑解难者,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希望得到老师、同伴的认可,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孩子的真情告白,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

”“你们真了不起!

”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重,信心十足。

学无止境,进入了最正确学习习状态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满脑子的“为什么”,所以,在本节课的最后一环节,我为学生创造时机,进展质疑问难,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进入更深的境界,也许有的问题是老师都解决不了的,这不更加表达了学无止境吗,或许还是吸引学生永住直前,不断探究的动力呢。

  细读新课标,发现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别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合作式学习,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人数多的班级,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一部分同学成了观战者。

另外一个就是人人都来动手操作的烦恼。

人民币的认识是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动手操作是本节课重要的学习方式,原准备给每生一整套人民币实物,但由于数额太大,最后还是改成了先用人民币学具进展整体感知,到了关健时候才使用真币,致使整节课下来多了取币收币的步骤,便有操作活动太锁碎的感觉,有待改进。

还有就是一年级的学生贪玩好动,组织纪律也是一件比较费事的事情,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汲取教训,不断学习。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生活经历,于是设计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学生都很自豪地答复“认识!

”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认识哪些?

还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识别的?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交流后反响,请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

“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

”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到达授之以“渔”的目的。

  3、浸透保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防止僵硬的说教,当学生介绍人民币提到到国徽时提问:

“看到国徽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答复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国旗、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保护人民币”。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

“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

”当有学生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立即予以肯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

  2、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

”“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

  今天数学学习《认识人民币2》。

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人民币的学具。

  整节课我设计了3部分,先是认识人民币的面额,再是数钱,最后是换钱。

数钱环节,学生特别兴奋。

我说钱数,学生快速摆出,比一比谁摆的快,再看看同桌的摆法是否一样,在看看小组中有几种摆法。

学生会摆钱了,自然就会数钱了,紧接着的看图说钱数的练习题顺利就过了。

  换钱环节,我让男生拿一张一元钱,女生想方法用五角钱换男生的一元钱,看谁最先成功。

很快学生就兴奋起来。

我的话音一落,就有学生举起手来。

再让男生说说为什么同意对换。

很快就得出了1张1元钱能换2张5角的。

同样再进展其他面额的对换游戏。

一节课学生在玩得不亦乐乎,最后总结了本课的知识点。

  这节课我和学生们都很轻松,快乐。

学具的使用进步了课堂的质量,今后的数学课我会尽量让学生准备学具。

  《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首先引导小学生们认真仔细观察人民币,使学生可以迅速、准确地识别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在学生学会认识人民币的根底上,尝试把人民币分类。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一元的币值。

难点是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展人民币之间的正确兑换。

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认为创设学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

(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方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

同样1角的付钱方法也是运用兑换人民币的游戏)。

从而使学生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再以一些练习来稳固加深对1元=10角1角=10分。

最后创设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展购物,学会自己付钱。

  我认为设计淘气买一支铅笔怎样付钱,一是有利益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二是有利益让学生主动去解决买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应该怎样付钱等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是通过学生之间怎样付钱的交流与对话,使更多的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付钱的方法的多样化,而且对从中提炼出来的知识(1元=10角,1角=10分),有更直观的理解。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我认为注重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算钱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考虑、主动探究,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一共分三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颜色、面值。

第二课时学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换算,明确:

1元=10角,1角=10分。

第三课时让学生模拟购物,体验购物的乐趣,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付钱。

在这单元的教材分析时,我有这样想法:

关于教学重点、以往教学时总把重心放在识别面额价值和弄清进率进展换算上。

而对于这些,学生都有生活经历,过分强调、单纯讲授显然脱离学生的实际,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数学思维和学习才能的进步又从何谈起。

所以我大胆地进展了创新,下面把我将对这一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做一下反思: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

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表达它的社会价值。

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让学生怎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怎样付款。

这些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尝试。

充分利用学生到商店里购物的生活理论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让学消费生主体作用,并通过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认识人民币面额值在100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

通过到商店里购置物品付款活动,买14元9角的文具盒,9元的钢笔,23元的转笔刀,让学生的思维被激发时,自主探究出了多种付人民币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理论找出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为下一步的购物游戏奠定了根底。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安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

所以在最后我设置了一副存钱的图片,利用问题:

图片上的小男孩在干什么?

来引导学生学会存钱,学会如何合理地花钱。

  教学中存在的缺乏:

  1、学生太活泼了,导致纪律有些差。

  2、在购物游戏中虽然学生大部分都挺活泼的,但有的学生把小组里所有的货物都买了一遍,可有的一件也没买,虽然我在这个过程中把每一个组都问了一遍,帮助一些不动的同学买到了物品,但这也暴露出了问题。

如何才调动起这一部分人的主动性呢?

这将是我以后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3、由于时间关系,完毕时太仓促,没有引导学生说,而是自己说了出来。

  4、自身业务程度还有待进步,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还不够深化。

  总之,以后的教学工作我要不断总结每一堂课的教学经历,认真进展反思,培养自身素质,来进步自己的教学程度,还要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工作,我相信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认识人民币》教学目的是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还是有的,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历。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强的观察才能,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认识的面值,并能从人民币中找出识别的信息,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明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理解。

在另一个班试教时就发现,孩子们虽然都认识人民币,但对其各种面值之间的联络、大小关系都不甚理解,甚至有孩子说5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一个1分钱的硬币。

因此在后来修改时,我有意识的将元、角、分的十进制关系浸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孩子们大多都有购置的经历,但是支付方式和购置方案欠灵敏,因此采用了课本上做一做的习题,1元可以买什么东西?

商品有1元的冰棒、5角的作业本、1角的扣子。

鼓励学生积极考虑主动探究,自己寻求答案,想出多种购置的方案,可以只买一种商品,也可以两种或多种商品,在考虑中进一步体验到人民币在生活中重要性。

  一整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本来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经常接触的东西,学起来很有劲,认识人民币和换钱游戏的环节都积极踊跃的参与。

但是从随堂的练习中来看,我对新版、旧版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块还是把握不够。

教材是2000年编写的,那个时候市面上大多流行的是第四套人民币,而到如今第四套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了,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五套人民币大多都能从生活中认识,这堂课只是把知识系统化明晰化;而第四套人民币对他们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点。

  但是书上的习题大多已第四套人民币为主,孩子们纷纷说看不清楚。

其实在认识人民币一环节,我就将同样面值的第五套人民币和第四套人民币就出示在一起,我的本意是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两种版本的人民币联络在一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