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的方法专家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265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情分析的方法专家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情分析的方法专家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情分析的方法专家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情分析的方法专家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情分析的方法专家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学情分析的方法专家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学情分析的方法专家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学情分析的方法专家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学情分析的方法专家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学情分析的方法专家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情分析的方法专家版.docx

《学情分析的方法专家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情分析的方法专家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情分析的方法专家版.docx

学情分析的方法专家版

我们在前面了解了学情分析的维度和内容

也知道了学情分析的基础和依据

下面一起来学习学情分析的方法

首先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你在进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的时候

通常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是不是可以事先给几道题先做一下

看做题的情况判断弱点在哪里

主要是用前测的方法

出题让学生回答来进行学情分析

我觉得除了做题之外

可以课前和学生进行交流

互动的形式去了解学生

用访谈交流的形式去了解学情

我们不管是用前测的方法还是访谈的方法

去了解学情

恐怕都遇到了一个问题

我们到底提什么问题呢

我先给大家介绍几种非常有用的方法

首先是主题联想的方法

说到主题联想,顾名思义

如果要同学们用主题联想的方法

去了解学情的话你能举个例子么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老师

你会怎么设计一个主题联想的任务呢

比如说讲氧气或是二氧化碳的时候

给一瓶二氧化碳或者是

给一瓶氧气你可以用它来做什么

让学生进行一个联想

是这样的一个任务

我觉得可以更简单一点

我给你二氧化碳这个名词你能想到什么

我要教这个学习内容

我要带学生认识这个学习对象

我就把它当做我的主题

然后在课前问学生

看着二氧化碳你知道什么

这是了解到已知什么

这也是一个例子

确实像你们所说的

老师就设计了一个课前作业

他问学生关于氧气你知道了什么

我们看到学生的回答

满意吧应该说信息还是很丰富的

我们拿到了二十几条

学生知道的关于氧气的知识

这对我们了解学生的已知点还是很有帮助的

进而就会想到

我们还想问学生什么呢

刚才问的是学生的已知

如果我想了解学生的未知或者发展点

可以怎么问呢

可以看看学生的兴趣点是什么

问他你还想知道什么类似的问题

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障碍点和发展点

这位老师也是这样做的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关于氧气已经知道了很多

他还想知道什么呢

氧气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氧气可以和什么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燃烧为什么要用氧气

氧气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甚至还问了氧气是怎么形成的

有固态氧么

液态氧能够燃烧吗

氧气从哪儿来

氧气为什么能助燃

还有其他性质吗

氧气在人体中起什么作用啊

以及如何制取氧气

看到学生写的还想知道的东西

作为老师有什么感受

好像一瞬间知道我该去教什么东西

就很明确了

所以说这种主题联想的方式

对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想知道的

就是未知和发展点确实很有作用

让老师后面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计

一下就有了针对性

这个同学们可以经常使用

除了主题联想这样一种

比较直观了解学情的方法之外

还有另一种概念图的探查方法

概念图在前面讲认知结构理论的时候

介绍过

它的依据就是认知结构

所以用概念图来表征和组织知识

通常将某一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

然后去把相关的知识看他有没有

我们叫做知识节点有没有

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还有知识之间的层次关系横向联系

是不是都已经清楚了

由此可以判断

诊断学生已知知识的情况和知识的缺漏

有个例子

概念图模型化之后就是这样的表征形式

用这种方式可以诊断很多学情

比如这一章就是初中老师

在讲盐的知识的时候

让学生绘制的一张概念图

通过这张概念图可以发现

学生在学习盐的时候已经

具备很多关于盐的知识

但是他还有欠缺的地方

就是他的化学性质维度不够

各维度知识之间的关联

横向联系还有待发展

所以老师根据这张图可以定位

盐的这节课学习的基础应该是很丰富的

有概念图我们可以诊查出

学生在学习盐的知识的时候

已经具备了非常丰富的学习基础

老师在构建盐的设计时可以定位成

把前面的知识系统化

关联化然后进行发展

这就是概念图测查方法的使用

第三种方法

我们可以用更专业的二阶诊断式测验

什么是二阶诊断呢

二阶诊断包括两种形式

一种是一般的二阶诊断的形式

就是选择问答式

第一组有选项

选择完了再来回答你的依据

比如说这个案例

下列哪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有四个选项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这块就是非常重要的诊查部分

他能判断学生到底对于变化的分类

是不是依据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这个重要标准

我们就可以诊查

还有一种二阶诊断的方法就是二阶选择

第一阶选择和刚才一样

第二阶会把学生通常的

判断依据也做成选项来进行检查

好处是在集体探查的时候很快就知道

班里的同学

大概有多少比例的学生

出现了什么样的错误和问题

这是二阶诊断式的诊断方法

此外还可以采用任务探查的方法

任务探查的方法通常还有解释性任务

比如说为什么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和在氧气中燃烧

的现象不一样请解释原因

这其实就是老师在进行初中化学

物质构成奥秘

分子原子教学单元的时候

进行学情分析诊查采用的任务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学生面临

这样的任务的时候

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比如说有的学生这么说

是因为空气中氧气含量低

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

老师可以诊断出什么样的学情呢

我认为学生是站在比较大的角度

宏观的角度来学习的

由学生的这个表现我们可以推断出

学生在学物质构成奥秘这个时间点的时候

他对事物的看法(认识角度)

依然是以宏观为主的认识

学生怎么回答会认为他可能

已经进入到微观了呢

就是这样

氧气中分子运动活动更猛烈

空气中氧气分运动子不那么剧烈

这是学生第二种表现

看到学生这种表现

你怎么判断他的认识呢

我认为学生2比学生1认识更加深入一下

深入在哪儿

他确实进入到了微观状态

你由他的表现可以分析出什么样的问题

这就是他虽然进入了微观水平

但他把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于

分子运动剧烈不剧烈

分子的性质和现象归因是有问题的

说明学生还不是很清楚

到底用什么微粒的性质来解释现象

再有个学生是这么答的

空气中木炭与氧分子接触不如氧气中的多

看到学生这样回答的时候

你会怎样判断他的表现呢

我认为学生三的答案在此阶段

已经是比较好的答案了

这是我们所期待的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

概念认知和解释

所以任务探查还是蛮有用的

我们还有一个解释性任务

比如说蜡烛在氧气中点燃会产生什么现象

请预测一下

我们把蜡烛在氧气中点燃你预测一下

它会产生什么现象

我们来模拟

你猜学生会怎么说

在氧气中点燃的话

学生可能会想到他是不是剧烈燃烧

而不是一种火焰普通燃烧

你觉得学生会从剧烈程度角度

去预测现象

这是对学生学情的一种分析预测

这里面考验的其实是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了解

确实有些学生说了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焰

这是基于他的日常观察获得的预测

我们发现他这个表现

表现出他对这个反应没有生成物的认识角度

只有现象的认识角度

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学生在这节课发展

系统观察认识化学变化的能力

这是很重要的障碍点和发展点

第二个学生说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