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形动物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343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扁形动物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扁形动物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扁形动物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扁形动物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扁形动物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扁形动物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扁形动物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扁形动物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扁形动物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扁形动物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扁形动物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扁形动物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扁形动物门.docx

《扁形动物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扁形动物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扁形动物门.docx

扁形动物门

第三节:

三胚层无体腔动物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和腔肠动物相比,其结构与机能进一步复杂、完善。

生存于多种环境中,有许多仍留在海水内,多数已进入淡水,某些则进入土壤;而更多的却适应了在脊椎动物和人类器官内的寄生生活。

一、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两侧对称(bilateralsymmetry):

从扁形动物开始,动物获得了两侧对称的体制。

所谓两侧对称,就是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个部分。

这种体制在动物进化上有很大意义:

1、使动物有了前后、左右、背腹之分,从而引起动物机能上的分化,腹司运动,背司保护,神经和感觉器官逐渐集中在前端,为前端分化成脑创造了条件。

2、使动物的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向前)。

3、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准确,行动也较为敏捷。

4、扩大了动物在空间的移动范围——两侧对称的体型最有利于运动,既适合游泳,又适合在物体上爬行,是动物由水中漂浮或固着生活进入水底爬行的结果,水底爬行又可进化到陆上爬行,所以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二)中胚层(mesoderm)的形成:

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内、外胚层之间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胚层——中胚层,故扁形动物属于三胚层动物。

中胚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的产生引起了一系列的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是动物体结构的发展和各器官复杂化的物质基础,使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的水平。

如由中胚层形成的复杂的肌肉层,它的发生首先就减轻了外、内胚层的某些机能,尤其是运动机能,增强了空间位移的速度,并随着感觉器官的逐渐发展,使动物能较快地和有效地去摄取食物,从而加强了机体的代谢,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展和排泄生殖等器官系统的形成。

扁形动物体内还充满了由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组织,这是一种特殊的柔软结缔组织,贮藏水分和养料的功能,使动物体在一定程度上能抗干旱和耐饥饿,因此中胚层的产生也是动物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此外,实质组织还有保护内脏、输送营养物和排泄物的作用,以及分裂、分化和再生新器官的能力。

因为实质组织的存在,扁形动物为无体腔动物。

(三)皮肤肌肉囊(dermo-muscularsac):

由于有了中胚层,扁形动物体壁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组成。

肌肉层包括环肌、斜肌和纵肌,还有贯穿实质组织的背腹肌。

这种由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组成的体壁包裹全身,呈囊状,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称为皮肤肌肉囊。

(四)消化系统(digestivesystem):

与腔肠动物的相似,有口无肛门,称为“不完全消化系统”。

可分为口、咽和肠三部分。

肠是由内胚层形成的盲管。

自由生活的种类肠通常具有分支,延伸到身体各部,以帮助营养物质的运输;寄生生活的种类,消化系统趋于退化或完全消失。

(五)排泄系统(excretorysystem):

大多数扁形动物为原肾管排泄系统,由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

焰细胞为盲管状,其顶端有一束纤毛,由于纤毛不断地摆动,状如火焰故名。

焰细胞吸收实质内多余的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氮废物,调节渗透压,靠纤毛束的摆动,将水流汇集到排泄管,经排泄孔排出体外。

(六)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

为梯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在体前端集合成一对较大的神经节,称之为"脑",由"脑"向后端分出若干纵行的神经干,以腹部的一对最发达。

在纵走的神经干之间有横神经相连,使整个神经系统形成了阶梯的形状。

自由生活的种类常具眼点、平衡囊等感觉器官。

(七)生殖系统(reproductivesystem):

从扁形动物开始,由于中胚层的出现,形成了产生生殖细胞的固定的生殖腺(精巢、卵巢)及输送生殖细胞的生殖导管(输精管、输卵管),以及有利于生殖细胞产出的附属腺(前列腺、卵黄腺等)。

大多数扁形动物为雌雄同体,体内受精。

二、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扁形动物约有12000种,根据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分为三个纲。

(一)涡虫纲:

1、体表有纤毛、杆状体和保护色——强化了运动机能,有利于捕食和防御敌害。

2、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比较发达——能迅速地对外界因素,特别是对光线和食物的存在起反应。

3、多数营自由生活,大多生活在海水,少数在淡水与湿润的土壤中生活。

我国淡水中常见的三角真涡虫,其形态特征表现出受自由生活的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二)吸虫纲:

1、体表无纤毛,无杆状体,也无保护色等结构。

2、消化系统较简单。

3、具1——2个吸盘。

4、大多数为雌雄同体,并且生殖器官一般都很发达。

5、多为寄生生活,生活史复杂。

——几种重要的人体寄生吸虫:

1、华枝睾吸虫:

华枝睾吸虫的成虫寄生在人、猫、狗等吃鱼的哺乳动物的肝脏胆管内,

由此而引起的疾病称为华枝睾吸虫病。

该虫于1875年在印度一华侨尸体的胆管中首次被发现,因此该虫又称华肝胵。

生活史:

寄生于肝脏胆管内的成虫自体受精或异体受精,精子由雌性生殖孔进入后,沿子宫逆行,经成卵腔到受精囊而储存。

卵在输卵管内受精,受精卵外被卵黄及卵壳,又由雌性生殖孔排出体外。

怀卵雌虫在胆管内产卵,受精卵随胆汁进入宿主消化道,混合在粪便中排出体外。

产出的虫卵内含毛蚴,在多数情况下,只有落入水中被纹沼螺、中华沼螺等螺类吞食后,才在螺体的消化道内孵化。

毛蚴呈瓜子形,体表具纤毛,后端有胚细胞,其穿过肠壁,脱去纤毛,形体变化成囊状胞蚴。

胞蚴在螺体直肠外围和鳃部的淋巴间隙中发育增殖,继而形成许多呈长袋形的雷蚴。

雷蚴在宿主的肝内寄生,其体内的胚细胞团又可产生大量尾蚴。

尾蚴体形似蝌蚪,分体部和尾部,体部有溶解组织的穿刺腺和形成囊壳的壳腺,尾部较长。

尾蚴成熟后自螺体逸出,在水内有一个1~2d的自由生活期,游动时如遇某些鱼类(主要是鲤科鱼类)和虾类(沼虾、米虾等),即侵入其鳍、鳞、皮肤、肌肉等处,脱去尾部,形成椭圆形的囊蚴。

囊蚴具感染性,人、猫、狗等吃了未煮熟的有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囊蚴经胃肠道消化液的作用而逸出,并从十二指肠入肝胆管,约经二个月发育为成虫,并开始产卵。

危害:

华枝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胆管会使人得华枝睾吸虫病。

患者有慢性腹泻、消瘦、乏力、贫血、肝脏肿大等症状,后期可发生肝硬化,常见并发症有急性胆囊炎、总胆管阻塞。

此外,肝细胞性或胆管性原发性肝癌可能与本病有关。

囊蚴在70℃的热水中8秒钟即死亡,但冰冻、盐腌及浸于酱油中等方法不能在短时间内杀死囊蚴。

防治原则:

(1)(人、猫、狗)不吃生的或不熟的鱼、虾(防止经口感染)

(2)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未处理的新粪落入水中)

(3)隔离治疗病人和管理猫、狗等动物

2、肝片吸虫:

又叫羊肝胵,最初于羊肝中发现,1960年始在人体内发现。

为世界性的牛、羊的主要寄生虫。

在欧洲、非洲等地,人体被感染较常见,我国人体被感染较少见。

中间寄主为椎实螺。

成虫使肝组织遭受破坏,可引起肝炎及胆管变硬,并造成胆汁的输送受阻而产生消化不良,同时由于虫体分泌的毒素渗入血液中,溶解红细胞,使宿主发生贫血、消瘦及浮肿等中毒现象。

使人免受感染的预防措施是:

禁止饮用生水,勿食生菜。

减少动物肝片吸虫病蔓延和流行的主要措施是:

在牧场改良排水渠道,合理处理牛、羊粪便。

3、布氏姜片虫:

布氏姜片虫由Busk1843年从一个在伦敦死亡的东印度水手的十二指肠内发现,体形似姜片,故名。

体大肥厚多肉,虫长20~70mm,宽10~20mm,厚2mm。

成虫寄生于人或猪的小肠内,中间宿主为扁卷螺。

尾蚴从螺体内逸出后,多附着于菱角、荸荠、莲藕、茭白、水浮莲等食用水生植物上,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囊蚴,生食这些水生植物,或喝生水,囊蚴即被吞入。

在宿主消化液和胆汁的作用下,囊壁破裂,幼虫脱出,吸附在十二指肠或空肠黏膜上,约经3个月发育为成虫,并开始产卵。

成虫以腹吸盘紧紧吸附在宿主肠壁上,容易引起局部粘膜损坏造成肠炎、出血,以及溃疡,导致宿主消化不良、腹泻、贫血、面部和下肢浮肿。

儿童感染将影响其发育。

4、日本血吸虫:

在我国人体内寄生的血吸虫主要是日本血吸虫。

成虫寄生于血管中故名。

日本血吸虫所引起的疾病简称血吸虫病,危害很大,是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虫卵是使人致病的主要因素。

日本血吸虫交配后,一部分虫卵可顺着血液进入肝内,或逆血流而入肠壁,虫卵还可以游离于阑尾、胰、胃、肺、肾、子宫、脾、脑等各种器官。

卵内毛蚴分泌毒素,经渗出和增生反应,引起虫卵和周围组织白细胞的浸润,或变成脓肿。

脓肿和坏死的组织后来逐渐被吸收,由结统组织的增殖来修补和代替这些损坏的部分,于是形成虫卵肉芽肿,当虫卵钙化后,肉芽肿逐渐形成瘢痕组织,使肝脾肿大,造成腹水,致使血吸虫病晚期病人无论男女老幼均为"蛙腹"。

此外虫卵进入肠部引起溃疡、腹泻,进入脑血管引起癫痫,进入阑尾引起阑尾炎。

如在发育早期,使得发育不良,第二性征受到影响,引起侏儒症;如在发育期,会使生殖受影响。

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粪便进入水内,虫卵在水内孵出毛蚴,再进入中间宿主钉螺体内。

要有中间宿主钉螺的存在,毛蚴才有寄生场所。

终宿主的皮肤有和疫水接触的机会,尾蚴才能钻进去。

(三)绦虫纲:

1、体表无纤毛和无杆状体。

2、消化系统退化。

3、大多数具节片。

头节上着生有吸盘或几丁质的钩。

4、全部寄生生活。

——几种重要的人体寄生绦虫:

1、猪带绦虫:

猪带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中,中间宿主为猪。

成虫背腹扁平、长带状。

虫体全长2~4m,虫体全长2~4m,由头节、颈和节片组成。

节片700~1000个,分为未成熟节片(幼节)、成熟节片和妊娠节片。

头节小,圆球形,直径约为1mm,其是虫体赖以生存的重要部分,有钩和吸盘。

头节前端中央为顶突,上有两圈小钩,顶突下有4个圆形吸盘。

生活史:

人是猪带绦虫唯一的终宿主,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中,以头节上的吸盘和小沟附着于肠黏膜上。

同体节自体受精或异体节异体受精。

妊娠节片在离开宿主前卵已发育成具有6个小钩的六钩蚴。

猪吞食排出宿主体外的妊娠节片或随着节片的破坏而散落的虫卵后,在胃液的作用下,六钩蚴脱卵壳而出,钻入肠壁内,随血液或淋巴液循环到达身体各部,而以肌肉中存留最多,尤其嚼肌、心肌、舌肌以及肋间肌等处较多。

经60-70d成为成熟的猪囊尾蚴。

有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米猪肉"或"豆猪肉"。

人因食用未煮熟的米猪肉而感染。

囊尾蚴在胃液的作用下,头节翻出,并进入小肠,用钩和吸盘吸附在肠壁上,囊泡破裂,并自颈节不断长出节片,经2~3个月后发育为成虫。

成虫在人体内可存活数年,长者可达25年。

此外,人误食猪带绦虫的虫卵,或已感染成虫的患者,由于消化道的逆向蠕动(恶心、呕吐),可将妊娠节片返入胃中,称“自体感染”,使得人亦成为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

危害:

寄生于小肠的猪带绦虫成虫,吸取营养,分泌毒素,致使人得绦虫病,其临床症状为消化不良、腹痛、腹泻。

吞食猪带绦虫的虫卵会使人得囊虫病。

囊虫病(猪带绦虫的幼虫一般称囊虫)的症状因囊蚴寄生部位而不同,寄生于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囊尾蚴,表现为皮下囊虫结节,可出现局部肌肉酸痛或麻木;寄生于眼的任何部分,均可引起视力障碍、共剂失调;寄生于人脑,可引起癫痫、阵发性昏迷。

防治原则:

①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改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煮熟的猪肉。

②及时治疗病人,处理病猪以杜绝传染源。

③加强粪便管理。

建圈饲养猪时,一定要与人厕分开,避免粪便污染饲料,避免人粪中的虫卵被猪吞食。

④供应市场的肉类要有严格的检验制度。

凡检验出有囊尾蚴病的猪肉,均需根据国家的检验条例处理。

2、牛带绦虫:

又称无钩绦虫,其形态构造和生活史与猪带绦虫大致相似,但头节有吸盘而无小钩;节片1000~2000片;子宫干的主侧技比猪带绦虫的多一倍,约为15~35个,并多末端分叉。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妊娠节片常分节脱落,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或自动蠕动至终宿主的肛门排出。

牛为中间宿主,人对牛囊尾蚴具有自然免疫力。

牛囊尾蚴多见于肌肉中,少见于其他器官。

人因吃未煮熟的含有牛囊尾蚴的牛肉而被感染。

3、细粒棘球绦虫:

成虫长2~6mm,除头节和颈节外,仅具3个节片偶或多具一节。

幼虫名棘球蚴,是由豌豆到人头大小的囊泡状结构,囊内充满液体,囊壁的生发层可形成多数原头蚴,每一个原头蚴可发育为一成虫。

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于狼等动物的小肠中,幼虫寄生于人体及牛、羊、骆驼、的肝、肺、肾、脑等部位。

妊娠节片或虫卵随终宿主的粪便排出,虫卵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六钩蚴在十二指肠中逸出,钻入肠壁,随血液循环至寄生部位,并在其中发育成棘球蚴。

细粒棘球绦虫以幼虫期寄生于人体而致棘球蚴病又叫包虫病。

其临床表现为在组织或器官内产生类似局部良性肿瘤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生在肝脏的囊肿是缓慢隆起的、无痛、圆形、平滑且具弹性的肿块。

囊肿过大时会压迫邻近组织器官,或破裂进入腹腔,引起恶心、呕吐、胆绞痛及胆囊炎。

破裂的棘球蚴危害更大,棘球蚴液会释出大量抗原,可很快被寄主吸收,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同时,棘球蚴中的原头蚴,可在腹腔或胸腔及其附近的器官内很快地发育成为新的棘球蚴。

人体感染主要是由于接触病犬或食入附在食物或水中的虫卵。

因此应防止狗粪污染食物;不接触及抚弄病犬,消灭病犬,将其尸体深埋或焚毁。

4、九江头槽绦虫:

成虫寄生在淡水鱼类的肠中。

此虫首次在广东九江发现,头节具有2个深吸槽故名。

卵随鱼的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化为六钩蚴,被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后,发育成原尾蚴。

淡水鱼类吞食了剑水蚤后被感染,特别是幼草鱼的感染率可达100%。

病鱼恶性贫血,体表黑色素增加,严重感染时,由于肠内为虫所充满,特别是前肠第一盘曲胀大成胃囊状,致使鱼常浮在水面,张着口,因此此病又称干口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