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750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80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上册.docx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6、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7、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新授预习

1、宇宙中拥有    个星系,银河系有        颗恒星,太阳只是其中之一。

2、地球是太阳周围的     大行星之一,地球及其他天体都是由       组成的。

3、太阳系的大行星由内到外的排列顺序是     、     、      、      、      、      、      和      。

4、小组讨论物质是什么,并列举几种?

(5种就可以)

 

 

5、由自学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

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探究精讲

我们学过生物都知道生物体都是由很多系统组成的,依次分下去我们知道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那物质呢?

它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1、演示实验:

把手中的一片纸,慢慢的对折撕掉,到不能再撕的时候,问学生‘用高科技还能不能再分,这已经是最小了吗?

2、科学研究发现,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极其微小的粒子。

3、大小约为          。

思考:

我们肉眼能看到的绩效颗粒,如灰尘、粉尘等是不是一个个的分子?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自学课本第五页最下边一段和第六页,完成下边的图表:

物态

分子排列

分子间作用力

体积和形状

流动性

分子间距

固态

 

 

 

 

液态

 

位置不固定,运动自由

 

 

 

气态

 

 

 

 

基础巩固:

气体分子可以在空间自由运动,这是由于(    )

A、气体分子很轻B、气体分子很小

C、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D、气体分子间没有任何作用力

原子及结构:

1、自学这一部分,完成下面的问题:

(1)、原子是由             和              组成

(2)、原子的核式结构与          相似。

(3)、原子核是由          和          组成。

2、阅读科学世界:

纳米科学技术。

 

四、知识小节

小组内交流你的收获,提出你的疑惑。

 

达标检测

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是物体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B、液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C、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D、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3、早在19世纪末叶,汤姆逊就发现了电子,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原子的内部.由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结构的模型.通过学习,你认为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接近的是:

(  )

A.西红柿;        B.西瓜;        C.面包;        D.太阳系.

4、同种物质的粒子尺度有小到大排列的是(     )

A原子核、质子、电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

C质子、原子核、中子                D原子、原子核、质子

5、决定物质性质的是(     )

A、质子        B分子               C原子         D物质粉末

11.2《质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重难点

1、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2、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自学检测】

自学指导一:

质量的概念、单位及性质

问题思考:

请同学们观察讲台、课桌。

提问:

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讲台和课桌哪个含有的木材多?

____________________

1.什么质量?

质量用什么字母表示?

我们周围的世界五彩缤纷,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看我手里的这个铁钉,铁钉是由       组成的,在看这个铁锁,铁锁也是由    组成的,那么铁钉和铁锁所含有的铁的多少一样吗?

又如书和练习本都是由纸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纸的多少一样吗?

可见,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也有少,在物理学上,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___表示。

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

常用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同千克的关系是:

1t=_______kg0.2g=_______kg200mg=_______kg

3.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是否变化?

小实验:

出示:

①一个牙膏皮。

提问:

(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

提问:

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得到结论:

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_______(变化,不变),这说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基础巩固】

1.请你给下面的物理量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_______②一张纸的质量约为750_______。

2.你在地球上的质量是60kg,当宇宙飞船把你带到太空中时,你的质量将()A.大于60kgB.小于60kgC.等于60kgD.变为0

自学指导二:

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什么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用什么仪器测质量?

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_______,分为_______和_______。

请你根据如图所示的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填上合适的名称:

3.为了保持天平的精确度,我们应做到哪些要求?

使用天平时要注意: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_______,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_______(“能”或“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_______,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_______(“能”或“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如果不按照这几点做,会出现什么后果?

请讨论,进行交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小组归纳:

托盘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

(1)放:

把天平放在       上;

(2)调:

把游码拨到            处;调节横梁两端的      螺母,使指针指在            处;

(3)测:

把被测物体放在        ,按       的顺序依次向         试加砝码,若天平仍不平衡,再调节       在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平衡;

(4)读:

右盘里           加上游码在         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左盘里物体的质量;

(5)收:

测量完毕,把物体取下,用        把砝码放回盒内。

拓展:

粉末状固体应该怎么测?

(写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巩固】

1.下面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几个步骤:

(A)调节横梁平衡(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C)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位置(D)把物体放在左盘

(E)在右盘内放入砝码或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F)把砝码放回砝码盒

(G)记录称量结果。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将物体放在了左盘,砝码放在了右盘,并调节了游码。

若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如图2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

3.小组讨论:

用天平如何测出一张邮票的质量?

(写步骤)

 

4.小组讨论:

用天平如何测液体的质量?

(以测一杯水的质量为例,写步骤)

 

5、平称出烧杯中水的质量(想一想应该怎样称)

A烧杯的质量m1B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C烧杯中水的质量m=________

思考:

如果按上述步骤测量液体质量时两个质量反了,会造成什么结果?

 

6、天平测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

B用镊子夹取砝码,以免使砝码锈蚀

C不用天平测量质量过大的,超过天平测量范围的物体

D在测量中,调节横梁右端的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然后读出质量

7、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应当按___________顺序(选填“质量由小到大”或“质量由大到小”),在调换砝码时发现,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嫌大,而取出最小的砝码又嫌少,这时应调节_______使天平恢复平衡.

8、同学用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可是在测量中犯了一个错误,他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而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天平平衡时,盘中砝码有50g一个,20g两个,5g一个,游码显示质量数为2.2g,则物体的真实质量为_______g

9、物理课上讲的“质量”与日常生活中表示产品优劣的那个“质量”是一回事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1.定义:

()叫质量。

2.单位:

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

()、()、()。

1t=()kg1kg=()g1g=()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

一枚大头针约80();一个苹果约150();

一头大象约6();一只鸡约2()。

3.质量的理解:

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质量工具:

()、()、(),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

5.天平调节使用歌:

一放平,二调零,三转螺母成平衡,一边低来向另一边转。

针指中线才算完,左物右码镊子夹,游码最后调平衡,砝码游码加起来,物体质量测出来。

6.托盘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

(1)放:

把天平放在       上;

(2)调:

把游码拨到            处;调节横梁两端的      螺母,使指针指在            处;

(3)测:

把被测物体放在        ,按       的顺序依次向         试加砝码,若天平仍不平衡,再调节       在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平衡;

(4)读:

右盘里           加上游码在         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左盘里物体的质量;

(5)收:

测量完毕,把物体取下,用        把砝码放回盒内。

7.注意事项: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_______,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_______(“能”或“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_______,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_______(“能”或“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8. 测量范围:

A、直接测量:

固体的质量;

B、特殊测量:

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9、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应当按___________顺序(选填“质量由小到大”或“质量由大到小”),在调换砝码时发现,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嫌大,而取出最小的砝码又嫌少,这时应调节_______使天平恢复平衡.

11、天平横梁平衡时,观察横梁是否平衡,其标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果物体和砝码放颠倒了,物体的质量应该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11.3密度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一般比值不同。

2、通过阅读课本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一、预习导学

1、物体中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而改变。

2、质量单位质量的测量用。

3如何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二、探究实验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3、用铝块做实验天平测质量。

4、结论: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

5、密度的定义

6、定义公式是_________密度的单位____________。

换算关系是______________。

三、巩固提高

1、水的密度是()物理意义()。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_____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_____。

3、判断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4、阅读100页小资料熟悉常用物质的密度值。

四、当堂检测

1、对于密度公式ρ=mV理解正确的是[]

A、对于不同的物质m越大ρ越大。

B、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V成反比。

C、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m成正比。

D、以上说法均不对。

2、体积相同的硫酸、水和煤油质量最小的是

已知ρ硫酸>ρ水>ρ煤油[]

A、硫酸B、水C、煤油D、无法判断

3、金属的质量是6750kg体积是2.5m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________。

如果把它切去一半那么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4、需要100g的酒精不用天平只用量筒应该量出酒精的体积是________cm。

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

5、分别由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之比m甲∶m乙=2∶1体积之比V甲∶V乙=1∶3则甲、乙两种物质密度之比ρ甲∶ρ乙=_________。

6、铁的密度是7.8×103kg/m3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20m3铁块的质量是总质量为200克求此物块的密度是多少

密度2课时

密度计算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密度概念的理解。

2、密度公式的应用。

3、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质量计算

见课本P16例题

4、密度的计算

例2.一个瓶子的质量是0.40kg,装满水时质量是0.90kg,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的质量0.85kg,求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5、鉴别物质

例2小明用一架天平和一只空玻璃瓶来鉴别一条项链是不是纯金的,其做法是:

他先称量空玻璃瓶的质量为100g,装满水后后称量总质量为500g,,再将质量为193g的项链放入空玻璃瓶中并装满水,此时称得总质量是683g。

请根据以上测得的数据,计算出项链的密度并鉴别真伪。

 

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那些不足?

课堂巩固

1、一个体积是40cm3的铁球,质量是158g,

(1)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铁=7.9×103kg/m3)

分析与解:

判断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可以从密度、质量或体积三个方面去考虑。

 

 

 课堂检测 

1、将质量为m,体积为V的铁块截成A、B两块,A的质量是B的2倍,则这两块铁的密度ρAρB大小的关系是(   )

A、因mA=2mB故ρA=2ρB    B、因VA=2VB,故ρA=1/2ρB

C、因mA/VA=mB/VB≠m/V,故ρA=ρB≠ρ铁

D、因mA/VA=mB/VB=m/V,故ρA=ρB=ρ铁

2、烧杯装满水总质量为350g,放入一合金后,溢出一些水,这时总质量为500g,取出合金块后总质量为300g,求合金的密度。

课堂反思:

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导学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导学设计:

 

一、温故 

(1)ρ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知道只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由公式算出物体的密度,物体质量可以用_________来测量,而物体的体积需要什么来测量?

二、知新 

1、量筒的使用

自主阅读课本,仔细观察量筒,思考下例问题。

(准备多种规格的量筒,观察。

(1)量筒的单位刻度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

1ml=____cm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__________________

(3)量筒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__

观看课本“量筒的使用方法”。

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2、探究:

测量盐水和塑料块密度。

(1)如何测盐水的质量和体积?

小组内讨论

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2)如何使塑料块浸没于水中?

小组内讨论提出:

_______法(要用到铁块、细线)、______法(要用到牙签)(选择一种)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3、整理实验仪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4、完成实验报告

三、拓展:

1.小明为了检验运动会中获得的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A.观察铜牌颜色B.测铜牌的质量C.测铜牌的体积D.测铜牌的密度

2.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石块的密度,采用了下列实验步骤,其中多余的步骤是()

A.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B.用天平称出量筒的质量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内水的体积V1

D.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在盛水量筒内,记下石块和水的体积V2

3.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跟体积关系如图1所示,则ρ甲__ρ乙(选填“>”、“<”

或“=”),其中乙物质可能是____。

图1

4.由同种某物质构成的大小不同的实心物块的体积、质量如下表,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图22的方格纸一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该物质的密度是    g/cm3.

图10-20

5.在测定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b、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c、把石块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的体积V2;

d、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1)、合理的实验步骤是;(用字母表示)

(2)、石块的密度的计算式为;

6.张明和王芳合作,进行“测定盐水的密度”的实验。

实验器材:

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实验步骤:

步骤一、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步骤二、将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装有盐水的烧杯总质量m2

步骤三、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步骤四、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他们收拾好实验器材后,一起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评估:

张明说:

我们的实验原理正确,实验器材使用恰当,操作过程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得出的盐水密度是准确的。

王芳说:

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点儿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这样,尽管我们操作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

但我们测量得到的数据还是有了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也有误差。

张明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王芳的意见。

然后,他们一起继续探讨如何改进实验方案,尽量减小测量的误差。

根据张明和王芳对实验过程的评估,请你回答

⑴王芳这里所指的“测量误差”是在上述步骤的第步骤产生的,导致了盐水体积读数(填“偏大”或“偏小”),从而使得盐水密度的计算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导学设计:

 

一、温故

1、我们通过对前面学习知道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冰的密度上0.9×103kg/m3,那么大家来计算一下1kg水的体积是多少,当这些水结冰后,冰的体积是多少?

 

2.下面请同学们利用上面的知识点来解释为什么冬天自来水管会冬裂?

 

3、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

例题1:

“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

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二、知新

你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

(1)密度与温度

观察实验

实验一:

按课本图11.5-1做一个风车。

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得出结论:

由于ρ=m/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__________。

认真阅读课本,你就能知道:

1、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而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温度_____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2、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_______,固体、液体影响较________。

3、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缩冷胀”。

(2)密度与物质鉴别

与例题1的道理相同,利用密度知识还可以鉴别牛奶、酒的优劣,在地质勘探中鉴别矿石。

例题2.有一大型油罐,里面注满了石油,外侧标有“易燃品—严禁烟火—50m³”等字样。

你能否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很快知道这个油罐里所装石油的质量?

 

例题3:

铁的密度为ρ铁=7.9×103kg/m3,一个铁球的体积为11cm3,质量为79g,试通过计算说明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三、拓展

1.去年3月以来,发源于墨西哥的H1N1流感病毒迅速向全球蔓延。

某学校食堂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坚持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蒸煮消毒。

在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关于餐具的下列相关物理量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温度B.体积C.质量D.密度

2.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