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854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方体的认识.docx

《长方体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的认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方体的认识.docx

长方体的认识

总(8)节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掌握长方体特征,形成长方体概念。

2.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长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

准备

师:

长方体模型及框架,生:

长方体物体

教学

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异构

一、复习准备:

(展示教科书18页主题图)身边高楼,家里的电器都是什么形状的?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的,像电视机包装箱这种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师:

这些物体,它们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为什么都是长方体?

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教师板书:

长方体的认识)(导入技能)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长方体立体图

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

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提问技能)

师:

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活动一:

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等方法探讨一

 

 

教学流程

异构

下长方体的特征。

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时在数面、棱和顶点个数。

活动二:

一个长方体长10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求这个长方

体框架需要多长的铁丝,应该怎样算?

方法一:

将每一条棱长相加;(讲解技能)

方法二:

将长、宽、高分别乘4,然后将所得的积相加;

方法三:

将长、宽、高的和乘4。

问:

哪种方法更简便?

生讨论

出示例2:

自己动手做长方体框架

三、巩固练习(结束技能)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养成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好习惯。

(德育渗透点)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特征(板书技能)

面: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

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

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反思

 

总(9)节

课题

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形成正方体的概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

准备

师:

正方体模型、框架;生:

正方体纸盒。

教学

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异构

一、复习引入

复习长方体的特征(导入技能)

二、探究新知

1.正方体的认识

(图略)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师:

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

我们在研究时应从哪几方面来考虑?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

正方体(提问技能)

面:

6个正方形,每个面面积都相等。

棱:

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

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提示学生可以从面、棱、顶点等方面进行思考。

相同点:

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

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讲解技能)

三、巩固反馈:

1.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图略)

(1)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教学流程

异构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的和是()分米。

(3)一个长方体的所有棱长和72厘米,已知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

高是()厘米。

(4)如图(图略)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左边的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前面的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2.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6个面中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

()

(2)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3)长方体中至少有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

(4)长方体中最多有8条棱的长度相等。

()

3.22页8题(德育渗透点)

四、课堂总结:

(结束技能)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特征

6个面(都是正方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12条棱(长都相等)    (集体图略)

8个顶点(板书技能)

教学反思

 

总(10)节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P33~34页的内容及例1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学

准备

附1、附2做成的长方体、正方体盒子

剪刀、尺。

教学

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异构

一、复习引入

1.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图回答。

(图略,长4厘米,宽2厘米,高3厘米)(导入技能)

二、探究新知

1.组操作,探索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吗?

现在就请大家利用课前准备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展示不同的展开图。

大家知道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吗?

现在大家在没剪的那个盒子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然后与剪开的那个作个对比,在展开图上标出6个面。

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提问技能)

观察展开的正方体图,回答:

剪开后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有几个相等的面?

师:

长方全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

2.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流程

异构

出示例1,问:

要求至少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

体包装箱的什么?

看教材上的立体图形思考后填书,全班展示不同结果。

方法一:

0.7*0.5*2+0.7*0.4*2+0.5*0.4*2=1.66(平方厘米)

方法二:

(0.7*0.5+0.7*0.4+0.5*0.4)*2=1.66(平方厘米)(讲解技能)

三、巩固练习

1.25第4题。

只列式,不计算。

2.24做一做。

师: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需要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只需要计算出其中几个面的面积。

究竟要计算哪几个面面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给简易衣柜做布置,要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

少的那个面面积怎样求?

(德育渗透点)

四、课堂总结(结束技能)

 

板书设计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板书技能)

上、下面=长*宽

例1

(1)0.7*0.5*2+0.7*0.4*2+0.5*0.4*2=1.66(平方厘米)

前、后面=长*高

(2)(0.7*0.5+0.7*0.4+0.5*0.4)*2=1.66(平方厘米)

左、右面=宽*高

答;至少要用1.66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教学反思

总(11)节

课题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材第24页例2及练习六的相关题目

教学

目标

1.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教学

准备

正方体展开图。

生:

正方体纸盒。

教学

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异构

一、复习引入

1.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2.算下图长方体的表面积。

(图略。

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

3.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6个面有什么关系?

每个面的面积

怎样算?

如果给你正方体一条棱的长度,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导入技能)

二、实践探索

1.学例2

看看昨天自己剪开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大家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提问技能)

要想知道包装这个礼盒至少要多少包装纸,也就是求什么?

“至少”是什么意思?

学生列式计算,并说说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

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

2.25页6题

 

 

教学流程

异构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看学生是否注意到鱼缸上面没有盖,适时提醒。

最后组织学生汇报答案,集体订正,订正。

三、巩固练习

1.P25第5题(讲解技能)

2.P25第3题

3.P25第4题

四、课堂总结(结束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今后同学们,要学会认真思考,求正方体表面积需要求几个面。

(德育渗透点)

五、作业:

P26第7、8题。

 

板书设计

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板书技能)

例26.5×6.5*6          

=42.25×6          

=253.5(平方分米)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总(12)节

课题

练习课练习六第8——11题

教学

目标

复习长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表面积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

准备

正方体木块27个。

教学

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异构

一、复习检查:

1.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基本练习:

1.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2.个长方体长2米,宽4分米,高4厘米,这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3.个长方体的纸包装箱,长30厘米,宽和高都是20厘米。

做10个

这样的包装箱,需要纸板多少平方厘米?

合多少平方分米?

(导入技能)

师:

计算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般需要计算六个面的总面积,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常常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解答这类问题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其中有哪几个面是相等的,再决定计算方法。

三、解决问题:

(先回答求哪几个面,然后只列式不计算。

1.座办公楼的门厅有4跟同样的长方体的水泥柱,长和宽都是4分米,柱高4米。

在每根柱子的四壁刷上油漆,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分米?

 

 

 

教学流程

异构

(计算出四个面的总面积)(讲解技能)

水泥,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4.5千克,共需要水泥多少千克?

(先求五个面的

面积和,再求水泥的重量。

3.个长方体的大衣柜,长0.9米,宽0.5米,高1.8米,在它的正面和左右两面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

(三个面的面积)

四、巩固练习:

(提问技能)

1.练习六第13题。

如何把这个长方体木块分成两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

体?

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长方体和2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再比较截前和截后的表面积,看有什么变化?

2.练习六第12题。

使学生明确:

在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时,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3.练习六第11题(结束技能)

五、师总结:

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细心读题需要求几个面。

 

板书设计

复习长正方体表面积(板书技能)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就是大正方体8个角的小正方体,共有8个;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12个;

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6个,即大正方体6个面最中间的小正方体;

没有涂到颜色的小正方体只有中间层的中间1个

教学反思

总(13)节

课题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

目标

1.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正确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3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4.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

准备

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教具、1立方米的模型框架、一次性塑料杯、沙子。

教学

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异构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谁愿意看图给大家讲一讲。

问:

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为什么把石子放时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导入技能)

二、动手实验,引出问题

实验一:

出示有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记号。

在水杯中放入一块

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拿出石块后,再放入大一些的石块,

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观察:

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说明什么?

(提问技能)

师小结:

水杯中放入石块后,把水面向上挤。

水面向上升,石块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的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讲解技能)

三、解决问题,引出单位请你们猜一猜1cm3、1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

我们想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师:

这个猜想对吗?

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教学流程

异构

师: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cm3的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填空。

(1)橡皮的体积约是8(  )

(2)录音机的体积约是12(  )

(3)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4)箱的体积约是0.27()

2.P28第1、2题

3.P32第1题

(结束技能)

四、课堂总结,培养习惯

这节课同学们认真实验,动手操作,探索出了体积单位,并会应用,很棒!

(德育渗透点)

 

板书设计

体积(板书技能)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度单位:

厘米、分米、米

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教学反思

 

总(14)节

课题

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

目标

1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3.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

准备

24个小正方体木块。

(生):

1立方厘米学具。

教学

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异构

一、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二、导入新课:

 1.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你有什么办法?

(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教师拆开长方体,边拆边数一共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问:

那么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24立方厘米)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

2.课:

(导入技能)

(!

)推导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不同的长方体,边摆边想:

你们是怎么摆的?

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并将摆成的不同形状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等数据填入表格中,算出每一种摆法用的小正方体总数。

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提问技能

板书: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为什么用长*宽*高就能求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呢?

师小结:

我们用字母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长方体的体积式该怎么表示?

[板书:

V=abh]

教学例1。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注意计算结果后面要带单位。

(2)推导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流程

异构

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讲解技能)

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板书: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

教学例2。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注意计算中不能把a3算成了3a。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0.23=0.2*0.2*0.2()

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的形状一定相同。

()

一个长方体,长为5分米,宽4分米,高为3厘米,它的体积是60立方分米。

()

2.P45第5、6题

3.P45第7、8题

小结:

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结束技能)

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研究(德育渗透点)

 

板书设计

体积的计算(板书技能)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bh

V=aaa

V=a3

教学反思

总(15)节

课题

教材第33页的内容,练习七第10---12题

教学

目标

1.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

2.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

2.向思维的题可以用方程方法解。

教学难点:

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

教学

准备

长方体模型。

教学

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异构

一、复习检查:

1.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2.校要修长50米,宽42米,的长方形操场。

先铺10厘米的三合土,再铺5厘米的煤渣。

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

(导入技能)

二、新授:

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统一

拿出长方体模型,指出哪一个面是底面。

问: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底面面积怎样求?

正方体呢?

正方体的另一条棱长实际上也是这个正方体的什么?

大家观察一下体积公式,有什么发现吗?

(提问技能)

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            底面积

[板书: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三、巩固练习

1、教材33页做一做第11题。

理解横截面积的含义,体会长方体不同放置,说法各不相同。

2、33页10题

3、33页12题

 

 

教学流程

异构

练习七第11题。

(讲解技能)

提醒注意:

单位的统一。

由于最后求的是“多少方”,而1方=1立方米,所以可以把面积单位平方分米换算成平方米,这样便于最后的换算。

3.智力冲浪。

(1)根长方体水泥柱,体积是1立方米,高是4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

(2)一块长方体的木板,体积是90立方分米。

这块木板的长是60分米,宽是3分米。

这块木板的厚度是多少分米?

(3)15根规格完全相同的木板堆成一个体积是3.6立方米的长方体。

已知每根木板宽0.3米,厚0.2米,求每根木板的长。

(4)块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宽和高都是5厘米的长方体钢材,求长方体钢材的长。

*(5)正方体的如果棱长扩大4倍,它的体积扩大()倍。

如果底面积扩大4倍,它的体积扩大()倍。

(结束技能)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了哪些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今后做题时要认真仔细。

(德育渗透点)

 

板书设计

体积的计算(板书技能)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            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  S  h

教学反思

 

总(16)节

课题

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

目标

1.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

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2.习计算重量的解答方法。

3.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能准确运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计算。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的进率。

计算物体的重量。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的进率及化聚。

教学

准备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教材第47页例4的挂图。

教学

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异构

一、复习检查:

师:

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常用长度单位有哪些?

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导入技能)

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那你知道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

二、教师新授:

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出示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教具),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

[板书:

1×1×1=1立方分米]

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可以看作是多少厘米?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0×10×10=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和1000立方厘米是同一个正方体的体积吗?

(提问技能)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能告诉大家什么?

[板书: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根据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米,棱长改用分米作单位:

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分米,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

(3)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小结:

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出示例3学习体积单位间名数的改写。

师引导学生将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