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上册教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864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7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7年级上册教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年级上册教参.docx

《7年级上册教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年级上册教参.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7年级上册教参.docx

7年级上册教参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初中阶段是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学习内容与小学阶段有重复,但这不是在一个平面上的简单重复,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

本章以“科普”方式,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提高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信息道德修养为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了解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同时熟悉计算机的组成,对信息技术设备进行分类,培养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一、教材分析

1、本章的作用和地位

本章教材围绕“信息”,以信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核心信息技术(计算机)为主线,向学生开启神奇的信息技术之门,引领学生步入信息社会的开篇章节。

对学生能否正确理解信息的内涵和作用,感知信息社会的现象和特征,从而认识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意义,培养信息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章引导学生对信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信息技术的组成及应用有个总体上的了解。

同时引导学生熟悉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设备——计算机的组成,能对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进行分类,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旨在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信心。

本章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第一章,对信息、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正确理解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2、本章的主要内容介绍

本章设置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

信息技术与社会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待信息技术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包含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安全和道德,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八个方面内容。

活动二: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通过软、硬件设备的介绍,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能够根据选用适用的计算机组装方案。

包含计算机硬件简介,了解中央处理器、内存、外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软件简介,了解软件的分类,操作系统,各类应用软件;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编码与二进制,存储程序原理等知识。

3、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了解信息安全与道德常识,培养计算机的安全和有关法制的观念

3、熟悉计算机的组成,能对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进行分类

难点:

1、信息技术的含义

2、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建议

1、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如WINDOWS的基础知识和操作、WORD和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他们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比较抽象的、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所以他们对学习相关理论的兴趣不浓,在没有相应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较难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

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

初中学生在自我意识上开始关注内部精神世界,尝试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作为认识的对象,开始构建理想的自我。

学生善于表现自我,乐于教师的赞许,往往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体现为一言堂。

在教学中,应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乐于追求老师重新树立一个更高目标。

初中学生的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与小学生相比,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够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的伦理性原则,并能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自我控制力不强,经常会出现自相矛盾的行为。

由于对各种新生事物的优劣本质还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容易受到不良现象影响。

2、教学策略

1、分层目标教学

确定教学目标要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确定,设置分层目标要遵循“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学习”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

2、模仿学习法与任务驱动法相结合。

根据现代教育学的研究表明:

在学习初期人具有一定的模仿心理,在模仿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既有有意识的作用,又有无意识的调节作用的时刻。

信息技术课的实例教学和情景教学过程恰好是既有有意识的作用,又有无意识的调节作用相联系在一起的教学过程。

实例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模仿对象,情景教学利用无意识的调节作用,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生动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

对于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给其提出教学任务后,应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师并不告诉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3、自主探究,培养独立自学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在学习过程中这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创作出富有一定新意的“作品”。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举一反三,利用以往的旧知识和经验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

4、小组合作,协作互助

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他们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学习小组(每小组4—8人),在独立自学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

由于每个学生有不同的知识经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

所以既能发挥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的长处,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5、研究性学习

学习既是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又是学生主动地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会采用各种手段以实现这个学习目标。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智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很好方法。

6、关注发展,多元评价

 确立多元和发展性评价。

评价本着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恰当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

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的目标,从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方面进行整体和综合性的评价。

通过评价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全面发展和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中对学生作品的展示、作品欣赏等是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学生学习交流的过程,同时可以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使个性得到张显,也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产生积极参与表现的愿望。

三、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表

校名

 

班级

 

授课人

 

总分

 

等级

 

课题

 

日期

年月日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得分(三个等级)

评分

备注

教学目标10分

(1)符合课程标准及教学纲要的要求,符合学生实际

6

4

2

 

 

 

(2)目标明确、具体(三维目标)

4

3

2

 

 

学习条件20分

(3)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6

4

2

 

 

 

(4)媒体准备充分,应用得当

6

4

2

 

 

(5)教材处理得当,学习资料选用合理

8

6

4

 

 

学习活动指导调控20分

(6)学习任务设计精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能力培养布局得当

8

6

4

 

 

 

(7)面向全体,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善于创设师生和生生互动情景

8

6

4

 

 

(8)善于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学习的能力

4

3

2

 

 

学生活动20分

(9)学生参与活动积极、主动,关注问题

6

4

2

 

 

 

(10)学生参与活动方式多样、时间充分、全员参与

10

8

6

 

 

(11)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发表个人见解,能按要求正确操作,能倾听、协作、分享

4

3

2

 

 

课堂气氛10分

(12)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讨论和回答问题得到鼓励,学习进程张弛有度

6

4

2

 

 

 

(13)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

4

3

2

 

 

教学效果20分

(14)实现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

10

8

6

 

 

 

(15)部分学生能灵活解决问题

4

3

2

 

 

(16)教师情绪饱满、热情,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并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6

4

2

 

 

其他

 

评语

 

四、课时分配建议

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共5课时

活动1信息技术与社会3课时

●信息、信息的基本特征1课时

●信息技术的含义、发展、应用及负面影响1课时

●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地使用计算机1课时

活动2计算机的组成原理2课时

计算机硬件简介1课时

计算机软件简介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1课时

 

活动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信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本节从生活实践出发,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信息和信息的基本特征,同时认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学会分析信息技术的利弊,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观念,自学规范地使用计算机。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是初中信息技术的第一单元,是初中阶段的开篇单节,对信息、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正确理解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本节启发学生正确理解信息的内涵和作用,感知信息社会的现象和特征,认识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观念,对培养信息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本节的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主要培养学生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主要内容有:

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地使用计算机。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信息的概念

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安全与道德

教学难点:

信息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含义

二、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把制作好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存放在教师机某一共享文件夹下,并保证正常播放;

重启学生机;学生分组;与学生交流;

学生自检学习资料;预习课本;

2、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1、情境设计:

乐学、想学

生动、直观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醒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表象,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通过任务设计,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促使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

任务分层设计,由浅及深,先易后难,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注意与多学科的整合。

3、学生学习设计

(1)分组:

教师按知识水平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各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可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

(2)交流:

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汇报自己任务完成情况,相互评价。

3、问题考虑

本节首先通过“我们身边的信息”,通过具体事例引出我们人类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里,并说明信息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进而通过多个事例分析和归纳信息的一般特征。

“信息的基本特征”,是本节重点,需要教师多加重视,教师在教学时应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其他特征,并进一步挖掘各个特征背后的现实意义。

建议让学生围绕一些具体事例,通过讨论、探究等活动来归纳、描述、总结信息的一般特征,进而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了解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避免对本节内容照本宣科或满堂灌。

对于信息的定义,教材尽可能的弱化,因为对信息的定义学术界本身就在探讨,尚无统一的定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发展趋势,和当今社会中如何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

对于信息技术的一些新应用,建议教师进行实际演示,甚至可让学生亲身操作体验,以便对教材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如果时间允许,“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内容应让学生自主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做出自我反思。

三、教学评价

学习效果自评表

教学内容

掌握情况

权重

什么是信息

熟悉

知道

了解

不知道

5

信息的基本特征

熟悉

知道

了解

不知道

10

信息技术的含义

熟悉

知道

了解

不知道

10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熟悉

知道

了解

不知道

5

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

熟悉

知道

了解

不知道

5

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

熟悉

知道

了解

不知道

5

查杀计算机病毒

熟悉

知道

了解

不知道

5

设置防火墙

熟悉

知道

了解

不知道

5

信息安全

熟悉

知道

了解

不知道

5

信息道德规范

熟悉

知道

了解

不知道

5

健康地使用计算机

熟悉

知道

了解

不知道

5

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

善于

较善于

一般

不善于

10

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帮助别人

积极

较积极

一般

不积极

10

遵守纪律,爱护设备,行为规范

较好

一般

不好

5

能及时完成分配的任务

提前

按时

拖延

没有

10

四、参考教学实例

实例一:

信息和信息的特征

年级:

初中一年级设计者:

章节名称

信息和信息的特征

计划学时

1学时

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和信息的特征”是信息技术与社会活动单元的第一节,是初一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内容有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信息的作用。

“信息”的概念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重点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理解“信息”的概念,如何让学生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掌握概念的关键,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

3.了解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懂得利用信息。

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并能根据信息的特征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性。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激发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信息的概念。

难点:

信息的概念

信息的基本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1、问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现在是信息时代,那么,什么是信息呢?

展示多媒体图片和录像:

古代烽火台信息的传递、一些商品的商标等例子

提出问题:

你们从这些图片中能了解什么东西?

你们还能举例说明身边的信息吗?

2、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

刚才大家从图片、影像和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信息。

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关于信息的说法:

“信息就是一切”

“信息是物质和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中分布的不均匀性”、

“信息是通信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角,泛指消息和信号的具体含义和意义”

提出信息的概念:

信息可以理解为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以及它们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3、信息的形式

让学生阅读书本P2页

提问:

有哪些形式的信息呢?

学生回答:

有图形图像信息、有声音信息、还有影视动画信息等等。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我们会发现,信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息有哪些特征?

1、特征一:

依附性和可传递性

同学们,当你们有一个好消息的时候,你们会怎样?

学生回答:

我们会告诉身边的好朋友或亲人。

老师:

对了,你们的好消息这时就是信息,这个信息马上会一传十,十传百。

这说明信息可以用来怎样?

学生回答:

传递。

对了,信息是可以传递的,具有可传递性。

[体验一]:

比划、猜游戏

要求:

一个同学上讲台猜,当教师给出内容后,台下的同学不允许讲话,举手经教师同意后站起来比划,一人只准比划一次,动作不能重复。

[投影]:

图片(狮子、火车)、文字(照相、打篮球、小沈阳)

(通过投影、游戏和举例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认识信息的依附性,并知道信息不可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突出重点。

展示文字发展史资料:

1、结绳记事2、刻在甲骨、石头、竹简、布帛上

3、纸张(印刷术)4、磁带存储5、磁盘存储

提问:

我们日常生活中传递信息,有哪些方式?

学生:

通过说话、写信、发电子邮件,打电话,广告等方式。

教师,对了,说话是通过语言传递信息,写信是通过纸张来传递信息,打电话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发电子邮件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信息,广告是通过电视和广播传递信息,要长时间保存的信息还可以是刻在光碟上,还有的是靠我们的大脑来记忆存储信息,当我们需要信息时,就从这些存储信息的载体获取信息。

不管我们怎样传递信息,信息总是要保存在一定的介质上,这说明信息有怎样的特性呢?

学生回答(依附性)

辨析:

通过声音传播有没有载体?

学生讨论后得出答案: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空气就是载体。

归纳:

信息不可能独立存在,总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并随着载体在时间或空间上传递。

这说明:

信息有依附性和可传递性。

2、特征二:

共享性

提问:

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那你我各自有多少个苹果?

学生回答:

各一个。

再次提问: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我们每人有多少种思想?

学生回答:

两种思想。

我们在交换思想时其实是在交换信息,信息在我们之间传递着。

并且传递的的信息不会被别人占有。

这说明信息有什么特征?

学生:

共享性。

3、特征三:

时效性

讲故事:

从前,有两家人是邻居,王家卖油、张家卖日历。

王家媳妇每次卖油时都会偷偷省下一钱油,到年底时,就积攒了一罐油,再卖掉它,就有了过年的钱。

而张家媳妇看在眼里十分羡慕,也学王家媳妇的样子,每个月也都偷偷省下一本日历,可等到年底却没换到钱?

为什么?

学生分析:

油代表的是物质,而日历代表了信息,信息的效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渐渐失去效用。

提问:

能不能举出更多的例子,说明信息是有时效的?

学生:

交通地图中奖兑奖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战争情报金融信息

归纳:

错过了有效期,信息的效用就会降低甚至变得毫无价值,所以信息具有时效性。

其实,刚才的例子还涉及到信息的其它特征,如价值相对性、真伪性、可处理性等,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大家对信息特征的了解会更全面。

三、信息的作用

下面有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讨论,信息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

例子1:

明天是星期天,小明一家计划出去爬山游玩,但是今天一直下着小雨,小明一家不能确定明天是否依然维持着今天这样的天气或者下得更大。

他们看来天气预报说明天艳阳高照,是个出行的好天气,小明一家第二天放心地依计划行事,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例子2:

一种新品种的苹果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刚开始一斤能卖十几二十块钱,这个信息传递开来,很多果农争相在自己的苹果园里都载上这种苹果,结果几年后,苹果成熟了,价格却跌到一斤几块甚至几毛钱,绝大部分果农都亏了血本。

学生讨论两个例子的不同作用。

归纳:

看来,正确的信息能够给我们带来好的正面作用,为我们服务。

相反,错误的信息会给我们带来危害。

信息有正反两方面,我们要正确辨别信息的真伪,让信息为我们服务。

四、小结布置任务

进行讨论活动完成下面的题目:

1.如果你要买一台电脑,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取这些信息。

2.假如现在是2011年,你准备观看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取这些信息。

要求学生在论坛里相应话题下面发表自己的见解。

实例二: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和应用

年级:

初中一年级设计者:

章节名称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和应用

计划学时

1学时

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和应用”是信息技术概念形成的关键章节,主要内容有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四个方面的内容,信息技术的概念一定要与计算机技术的概念进行区别,现代社会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方面。

信息技术则是指所有能增强人类信息能力的技术。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教学部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来概括一下,在各个时期,哪些信息技术是比较主要的或是比较重要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3、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负面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素质,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1、信息技术的含义;

2、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负面影响。

教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辅导法

一、课题引入

通过上一节“信息及其特征”的学习,我们知道信息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新闻报道、市场行情、科技成果、一副图画、一张照片、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等等都是信息,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之中。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看,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进行信息关于处理、存储等方法的研究发明和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含义

问题一:

古代有没有处理信息的技术?

有哪些?

学生阅读书上P4页的材料讨论回答

问题二:

什么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技术?

人类接收、传送、存储、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统称为信息能力,所有能增强人类信息能力的技术都可以看做信息技术。

问题三: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哪些技术?

回答: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语言产生于社会,产生于全体的使用者,产生于社会的约定俗成。

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猿到人进化重要标志,信息在人脑中存储和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

2、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文字使人类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信息可以大量地生产、存储和流通,更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

4、电报电话、电视和其它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手段再一次发生了质的飞跃。

5、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使信息的处理速度和传递速度得到惊人的提高。

目前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革命浪潮。

思考: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元化:

信息技术应用各个学科领域,产生了更多的交叉学科。

2、网络化:

卫星通信、光缆通讯等构成了立体化信息传送网络。

3、多媒体化:

多媒体计算机和超文本技术相结合,形成了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于一体的超媒体技术。

4、智能化:

信息技术与认知学科等的融合产生了人工智能。

5、虚拟化:

由计算机仿真生成虚拟的现实世界,通过虚拟的现实情境去感知客观世界和获取有关知识、技能。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

讨论:

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