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4909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docx

00272社会工作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全

 第一编 社会工作理论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一、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1.识记:

(1)社会工作。

是政府与社会团体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困难,协调人际关系,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保持社会稳定的一种专业工作。

(2)助人专业说。

这是从社会工作的目标、性质的角度下定义。

强调社会工作在帮助人们解决社会问题和摆脱个人困境方面所起的作用。

(3)潜能资源说。

这是从社会工作的活动与功能的角度下定义。

强调社会工作是调动个人潜能与运用社会资源去帮助个人、团体及社区解决问题,满足需要的一种活动和功能。

(4)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的主体,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构成部分,也是社会工作的推动者。

  2.领会:

(1)社会工作定义的要点。

①主体是政府与社会团体;

②是一门帮助人们解决困难,增强信心的专业工作;

③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而不仅仅是少数贫困、残弱者;

④采用一套科学的方法与技术,他不同于个别人发善心做好事;

⑤功能是调适社会管理,缓和与解决社会矛盾;

⑥目的是满足人民基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2)社会工作四个要素。

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助人活动。

(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

  二、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条件

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条件

1.识记:

(1)社会工作产生的经济条件。

①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变化,打破了就有社会保障形式;②无产阶级日益贫困,社会问题不断增多;

③物产阶级斗争风起云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社会工作产生的政治条件。

①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②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是人民的权利得到一定的尊重;

③工人阶级政党逐步发挥作用。

(3)社会工作产生的文化思想条件。

①人道主义是早起社会工作的思想源泉;②宗教慈善思想是早起社会工作的动机;③剥削阶级统治理论的转变。

  三、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状况

  1.识记:

(1)德国汉堡制。

1788年德国汉堡制,由布希起草,规定该市设立一中央办事处,处理全市救济业务,全市分若干区,每区设检察员1名,救济员若干人。

救济发放为助人自助,对失业者介绍工作;把贫苦儿童送往职业学校学习技艺,把病患者送往医院救治,不准向沿门乞食者施舍,以取缔物业游民且不使贫民养成依赖心理。

(2)爱尔伯福制。

1852年德国另一小镇爱尔伯福,汲取汉堡制的优点,凡求助者都须与济贫接洽,调查后才给与补助,以后每两周查一次。

(3)慈善组织协会。

1869年伦敦城里了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称为“伦敦组织慈善救济暨抑制行乞协会”,规定与方法是:

①成立管理联系机构;②区里统一受理申请救助;③派员对申请人进行详细调查;④提高救济款物配额。

1877年美国布法罗市成立美国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

(4)“汤恩比馆”。

睦邻组织运动,以1884年英国牧师巴涅特在伦敦创立的汤恩比馆为标志。

(5)“贝佛里奇报告”。

1942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发表了《社会保险及有关的服务》以为,被称为“贝弗里奇报告”,该报告以消除贫困、疾病、肮脏、无知和懒散五大社会病害为目标。

  2.领会:

(1)英国伊莉莎白济贫法。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皇颁布了《济贫法》,这是国家干预基本生活的保障问题的最早立法。

①每一教区向地主征收济贫税,国家抽税办理社会济贫;②规定贫民救济由地方分区举办,设立机构,监督人员建立制度办理社会救济行政;③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以参加工作换取救济;④禁止无家可归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

贫民氛围三类,体质健全不愿意工作,残疾人或不能自养,孤儿。

(2)爱尔伯福制对社会工作的贡献。

贡献在于:

①机构健全,上下沟通,行政集中,监察严密,各级委员会及时开会,改进工。

短;③济贫员为义务,并可连任,既可节省经费,有利于熟悉当地情况,积累工作经验;④事前事后都有济贫工作注重扶助贫民自立与贫穷的预防工作;⑤济贫员工作深入家庭调查作详细记录,并经常开会讨论有关问题,已是较成熟的社会个案工作做法。

(3)慈善组织协会对社会工作的贡献。

它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贡献在于:

①促进了社会个案工作的产生;②促进各救济机构、慈善组织为解决社区问题采取合作步骤,使社会工作步入专业化。

(4)睦邻组织运动。

睦邻组织运动,以1884年英国牧师巴涅特在伦敦创立的汤恩比馆为标志。

  四、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状况

1.识记:

(1)仓储。

平仓,义仓,社仓。

(2)疏遗。

疏遗难民、乞丐、孤寡、残废等无依靠者。

(3)慈幼。

历代对慈幼事业都有明令,灾民卖子,朝廷令买主偿还,逃荒弃儿,政府令民间收养认领。

(4)晏阳初。

  2.领会:

(1)我国建国初的社会工作。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基本意义

   一、社会工作的分类

1.功能

(1)治疗型社会工作。

其主要任务是医治受社会问题影响与损害个人或团体,使他们得以恢复生存能力,正常地参与社会生活;

(2)预防型社会工作。

通过社会工作透视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措施预防社会问题的产生,协调社会关系,减少受害者。

2.服务层次分

(3)直接服务。

社会工作者直接面对案主,在解除过程中实现的功能。

(4)间接服务。

指社会工作者不直接面对案主,而以间接的方式提供服务或达到服务功能,这类工作又称为宏观社会工作

3.主持机构和经费来源

(5)民间社会工作。

由民间团体或私人主办,经费由民间团体募集或私人募捐。

(6)社会保障。

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关于保证人民生活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2.领会: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两者区别在于:

1、社会保障是国家的一整套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工作则是推行社会保障实施的工具和服务活动、服务过程;

2、社会工作比社会保障的内容和范围要广泛,社会保障是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同时社会工作还有其他许多工作;3、社会保障不但是一种制度,它要依靠社会工作者去贯彻、执行、操作,社会工作是贯彻社会保障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二、社会工作的原则

  1.识记:

(1)社会工作的原则。

是指社会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工作准则。

包括:

①实事求是原则,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②援助自立原则。

即社会救助和案主自助想结合的原则。

③资源动员原则。

即社会工作必须充分利用救助对象所在社区的各种社会力量,使社会工作获得最大的支持力量。

④人道主义原则。

在社会工作中要高度尊重社会成员人格,尊重被救助人的生命和价值,尊重人民的基本权利。

  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职业道德

  1.识记:

社会工作价值观。

是社会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理论标准和确定社会工作目的与行动选择的标准,是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和社会工作者的内在约束。

  2.领会:

(1)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评价。

(2)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

1、职业责任:

热爱本职工作,确立一切为案主服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

2、职业态度:

全心全意,尽心尽职;耐心细致,诚恳坦率;礼貌待人,热情服务;

3、职业作风:

努力专研,精益求精;尊重同事,相互协作;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职业纪律:

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尊重案主,保守隐私。

  3.应用:

我国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①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每一个工作对象的尊严和价值;②社会工作者要帮助工作对象满足基本的、合理的需要;

③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协助工作对象发挥潜能,全面发展;

④谁会工作要促进工作对象的健康发展,使其能对社会有所贡献;⑤社会工作是国家履行职责、义务的手段;

⑥社会工作要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⑦社会工作要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社会工作的特点与功能

1.领会:

社会工作的特点。

①社会工作学科的科学性与专业性;②社会工作对象的广泛性与复杂性;③社会工作性质的服务性与非营利性;

④社会工作价值的崇高性与人道性;⑤社会工作方法的技术性和艺术性;⑥社会工作过程的周期性和变动性;

⑦社会工作资源的丰富性与开发性

  2.应用:

联系实际解释社会工作的功能。

主要功能是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发展。

  五、社会工作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1.识记:

社会问题。

是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需要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这些事情或情况,影响到多数人的生活,而必须以社会群体的力量才能进行改革的问题。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一、社会工作的内在动因--需要理论

1.领会:

(1)马克思主义关于需要的理论。

①需要是忍的本质属性;②需要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动因;

③需要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④充分满足需要的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需要的规律性。

①需要的满足具有一定的界限;②需要具有层次结构及可变的重心;

③需要具有积累效应;④新的需要是不断产生的。

(3)社会工作与满足人们需要的关系。

①了解社会工作对象的现实需要;②引导社会工作对象去实现合理需

要;③抑制和削弱社会工作对象某些不合理需要;④调节和协调发展各种需要。

  二、社会工作的理论依据--群体互动理论

1.领会:

(1)人们在互动中产生互助关系。

①互助是群体的内在本质;②人们互助关系的主要形式;③人们在互动中产生矛盾关系。

(2)社会工作应遵循群体互动的规律。

①社会工作应遵循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原则;②社会工作应遵循群体互动的规律。

  三、社会工作对象的规律性--人类行为理论

1.识记:

(1)人类行为。

是指人们采取某种态度和方法去适应其环境,满足其需要而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

(2)生命周期理论。

①童年期的生命特点与社会环境适应;②青少年期的生理特点与社会环境适应;

③成人期的生命特点与社会环境适应。

(3)挫折理论。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失调,在行为动机上看是一种挫折。

  2.领会:

(1)人的属性。

本质属性包括生活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

(2)人类行为的特点。

①人类行为是适应性的;②人类行为类型繁多;③人力行为是动态的,发展的;

④人类行为是可控制的或可训练的;⑤人类行为是生理、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3)社会环境影响人类行为的定则。

①各年龄阶段社会环境影响行为的程度不相同;

②当社会环境的转变成都众达,速度急剧或内容不良对个人损害较重时,对个人的行为影响较大,当社会环境的转变程度轻微,速度较慢,或对个人损害不太大时,对个人行为影响小。

③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环境内,许多个人长期身历其境,会形成某些相同或相似的人格或行为特征;

④幼年时期由于社会环境不良,所导致的行为偏差,会形成人格缺陷的基础,斌归队以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

人类行为是适应环境的结果,社会环境通过物质或非物质的因素影响着人类行为。

  3.应用:

人类行为理论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调试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失调问题,因为人类的各个生命周期,有着不同生理、心理特征,面临着不同的危机和挫折,所以社会工作在人类的不同生命周期所担负的任务不同,工作侧重点不同。

   第二编 社会工作方法

  第四章 个案工作

   一、个案工作的意义

1.识记:

(1)玛丽·利其蒙。

1917年《社会诊断书》

(2)社会个案工作。

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工作的理论和发放,帮助个人和其家人更有效地处理他们在社会适应中所遇到的问题,使个人的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从而促进社会福利的达成。

(3)亨利索里。

慈善组织会社(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

C.O.S)

 产生:

1868年,英牧师亨利索里建议,1869年正式诞生

  2.领会:

个案工作的特点。

①以专业知识和技巧为基础,不是全凭个人的经验或主观的想法来来协助他人;

②注重个人的独特性;③重视并了解个人发生问题的内在和外在因素;

④案主的参与与自决是助人的前提;⑤重视专业关系的建立与应用;⑥社会资源的运用。

  二、个案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2.应用:

(1)社会个案工作的运行程序。

①申请与接案。

当案主发现问题而前来社会工作机构申请帮助时,机构将委派以为社会工作者对案主进行接案服务,即由社会工作者和案主进行初步会谈,今儿对案主的问题有进一步的评估,然后确定是否接受申请。

②案情调查。

案情调查是个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程序。

会谈和访问两种方式。

③个案工作诊断。

就是社会工作者根据调查得来的有关案主的人格特质、发展情形、家庭、社会网络以及案主

对自己问题的看法等各方面资料。

④服务与治疗。

是社会个案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社会个案工作中较为具体的部分对有问题的案主给与物质、

精神等方面的援助,使其自己解决问题。

⑤评估与结案。

社会服务到一定阶段时,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共同检查服务成效,借以调整和修正下一阶段的服

务计划。

(2)社会个案工作的原则。

①保密原则。

案主没有要求保密,工作人员应该尽其伦理职责,对案主的一切均与保密;

②接纳原则。

将每位案主视为独立的、有价值的个体。

③沟通的原则;④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⑤案主参与与自决原则;

⑥妥善处理情感转移的原则。

  三、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型

1.识记:

(1)心理治疗模式。

是兼顾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生理方面、心里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因素及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的一种治疗模式;

治疗的技术

①环境改善术。

指工作者考虑案主利益后,直接采取行动,以改善环境对案主的压力。

使用条件:

环境压力已经超过案主的控制能力;工作者对某种社会环境因素能够加以改善。

②心理支持术。

指工作者通过心理支持的治疗来减低案主的焦虑和罪恶感,并增加案主自己处理困境的能力和信心,借着引导、鼓励以及解除紧张。

治疗的步骤:

工作者鼓励案主自由的表达;工作者对案主显示关切;工作者表示对案主所表达的内容感兴趣;工作者表示对案主能找到解决困难的决策和信心;工作者对案主已采取的或计划中的符合现实的步骤表示尊重认同。

③澄清术。

即引导案主对自身、环境与周围的有关的人增进了解,进行治疗服务的一种方法。

④领悟术。

案主常用冲突的感受或强烈的情绪,曲解事务而产生不当的反应。

(2)任务中心介入模式

(3)行为修正模式

(4)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调适。

是对处于危机状态下的个人、家庭、提供一种短期治疗或调适的过程。

起码目标和理想目标。

(5)功能派理论模式。

(6)问题解决模式。

  2.领会:

(1)雷特和艾泼斯坦关于任务中心模式适合处理的问题。

①人际冲突;②社会性关系不协调;③与正式组织不协调;④履行角色上的困难;⑤社会性变迁所带来的问题;

⑥反应情绪困扰;⑦社会资源不足。

(2)任务中心介入模式的理论特点。

①案主的自决权;②界定案主问题较具体,目标是有限的;③工作者与案主地位的同等性。

(3)行为修正模式的理论特点。

主要目的在于考虑与处理个人失调行为本身,而不注意行为发生的前因,在考虑案主行为时只注重其行为本身而不注意起其隐蔽性情绪的作用。

(4)危机处理模式的工作原则。

①及时接案与处理;②有限的目标;③输入希望;④提供支持;⑤自我影像;⑥自我独立。

(5)问题解决模式的理论假设与工作目标。

理论假设:

基本假设,人类生活是一连串的问题解决过程。

隐形假设,一个人缺乏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往往是由于他缺乏动机、能力、以及机会,致使他难以采取适当的方式来解决或消灭问题。

工作目标:

是帮助个人或家庭处理其目前无法克服的难题,并利用此方式,充分发挥其自我功能,使其将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能有较佳的处理方式。

  第五章 团体工作

    一、社会团体工作的意义与发展

1.识记

(1)团体工作。

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和技术,协助和引导团体中的个人开展各种团体活动,以促进个人行为改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2)威廉。

1884年,首先在伦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青年会。

  2.领会:

社会团体工作的起源。

最早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和美国,当时工业革命给英、美两国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机器化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人们闲暇时间也相应增加。

如何消除社会问题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及合理安排个人闲暇时间成为初创时期社会团体工作的两大主题。

  二、社会团体工作的理论基础与模式

团体模型

(1)社会目标模型。

其核心概念是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

(2)交互模型。

英爱用人本主义的观点和系统论方法来看待社会中的个人与团体。

(3)治疗模型。

团体中个人的社会角色定位发生了困难,团体工作的的任务是改变他们的越轨行为模式。

治疗模型在团体工作中运作。

①正确选择团体治疗目标;

②确立一整套用于治疗的价值规范体系;

③团体工作者一方面要注意团体的协调性、一致性,另一方面针对成员的个别特殊情况予以特殊治疗;

④充分利用社会环境的调试作用。

(4)发展模型。

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人生目标也不同,团体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促使团体中的个人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扮演好社会个人角色。

发展模型的目标。

①充分地或适当地接纳团体成员的内心感受,促进团体成员的对团体生活的积极态度;

②要使团体成员获得充分的自尊心,启发团体的成员的潜能,使其对团体作出积极的贡献;

③要培养团体成员把握现实的能力,引导团体成员认清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④要增进团体成员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增进其作出正确的判断的能力。

(5)行为模型。

一切的个人行为都是对外来刺激的一种反映,个人行为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

  2.领会:

(1)社会团体工作的理论基础包括,精神分析论和系统论、团体动力论。

①精神分析论。

人们可以通过特殊的心理治疗法来消除过去经验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从而达到个人行为的根本转变。

只针对团体中某一个人才能开展工作,和团体工作通过团体来改变个人的宗旨产生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它很难作为团体工作的理论基础。

可协助个人处理团体内的各种关系,从而提高团体工作的效率。

②系统论。

把整个社会看成一个系统,元素间彼此互动并相互影响其他元素的行为。

任何一个元素的行为都会影响整个系统。

③团体动力论。

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有他活动的范围,个人的行为相互依赖。

团体动力是个体动力密切结合而成的,凝聚力是团体存在的基础之一。

团体分为自然团体和人为团体两种。

自然团体使有成员本身形成的,人为团体使有成员之外的第三者促成的。

(2)社会团体工作的应用范围。

①医疗和心理卫生;②越轨及行为偏差团体;③教育;④社会弱势群体;

⑤工业企业;⑥城市社区;⑦特别性质的群体。

  3.应用:

团体工作的功能。

①影响个人发生转变;②通过个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培养社会责任感,实现自我价值;③传授知识;

④学习正确扮演社会角色;⑤宣泄情绪;⑥发展社交技巧。

  三、团体工作的程序与发展阶段

  1.识记:

雷德的“最佳距离原则”。

一个团体,同质性到某一程度,可以保持它的稳定;而异质性到某一程度,可以保持它的活力。

  2.领会:

(1)汉森的团体工作目标。

分为过程目标,一般目标,个人目标。

过程目标即在团体活动的不同阶段所能达成的目标,一般目标指团体活动通常所具有的带有普遍性意义的目标,个人目标是针对每个成员个体的差异所界定的个人的特别目标。

(2)克那普卡的活动节目观点。

活动节目是指团体在聚会时,呈现在团体成员前的各种活动。

(3)团体活动设计原则。

①团体目标;②团体阶段性目标;③团体大小;④聚会时间;⑤工具准备;⑥环境安排;

⑦过程协调;⑧弹性原则;⑨职责认定;⑩活动评价。

(4)格兰德等人的五阶段模型。

①亲密前期;②权利与控制期;③聚合期;④差异接纳期;⑤分离期。

  3.应用:

团体工作程序。

①团体工作的准备;明确目标;②分析机构及团体的情况。

  四、社会团体工作的原则与一般技巧

  1.应用:

社会团体工作的原则

 ①计划完整原则;②目标可行原则;③专业互动原则;④民主原则;⑤资源善用原则;

⑥适时鼓励原则;⑦阶段评价原则;⑧经验总结原则。

  第六章 社区工作 

1、社区工作概述

  1.识记:

(1)社区工作。

以社区案主为主的一种宏观社会工作。

(2)社区组织。

在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史上,社区工作最初是在城市里开展的,当时名为社区组织工作,简称社区组织。

社区组织的特点。

①建立不同层次的社区工作机构,全面协调社区中的各种社会工作力量;②汇集社区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解决社区中的问题;③加强社区内和社区之间各种组织的沟通、协调;④对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的工作与项目进行监督、评估,促进其工作效率。

(3)社区服务。

指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福利政策和人民实际生活需求,以社区为实施范围,通过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为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开展的社会服务工作。

(4)社区发展。

指通过社区成员积极参与,与政府配合,旨在促进社区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有计划、有目标的社区工作方法。

社区发展的特点。

①有比较全面长远的社区发展规划及实施的部署、方案。

②其价值取向是促进当地社区的社会经济的全面改进和进步、人的素质的全面的提高、社区对国家的贡献;③强调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力量;④是一种促进社会变迁的较为宏观的社会工作方法。

(5)社区建设。

基层社区在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社区建设的含义。

①在一个社区内搞好配套建设;②依靠社区力量,发展社区经济,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

③把城市基层社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放到大社会中去,把大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引进到社区,是小社区的工作与打社区同步;④调动和依靠各方面的力量,搞好系列化的社区服务;⑤使社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融为一体;⑥设计建设社区的全面规划,计划的、全面的进行各项建设。

(5)不同定义中社区工作的共同点。

①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介入手段;②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③是一个帮助社区发展的过程;

④是鼓励居民发扬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注重发掘居民潜力;⑤能找出并满足社区的需要,解决社区问题,培养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促成社区整合,改善社区生活质量;⑥促进社会转变。

(6)390D议案。

1951年,联合国经济协会理事会通过了390D案,试图通过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建立地区服务中心来推动社区的社会发展,因而转向研究地区发展的可能性。

  2.领会:

(1)罗斯曼与托马斯对社区工作目标的不同看法。

罗斯曼:

①任务目标,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②过程目标,促进社区人士的一般能力。

托马斯:

①分配资源,争取合理的平均分配资源,使他们权益得到保证。

(2)社区工作的特定目标。

①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居民的社区意识;②发掘社会资源,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③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社会冲突;④培养居民互相关怀、互助互济的美德,增强社区的凝聚力;⑤发挥人民的潜能,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⑥改进社区环境,改革不良制度。

  3.应用:

如何理解社区工作的内涵。

二、社区工作的理论

  2.领会:

(1)社区工作的理论。

基础理论

①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社会内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或每一部分,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功能性的关系,互为影响、互相作用;

②社会冲突理论,从社会冲突的角度去分析,社区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不当;

③阶级冲突理论,社会问题的产生,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④社会变迁理论,社区工作本质上就是关于人和社会变迁的事情;

⑤社会运动理论,阐述了各类团体组织,如何通过集体行动去促进社会变迁;

⑥新女性主义,改变男权制度,使社会迈向两性平等。

(4)社区工作者角色。

①组织促进者;②咨询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