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943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4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第一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教案.docx

《第一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教案.docx

第一章教案

 

龙圩中学教案本

 

年度2016年秋学期

年级七年级(5)班

科目数学

任课教师李烨

 

1.1正数和负数

(一)

学习目标:

1.体会和认识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预设难点:

正、负数的意义与对“基准”的理解.

☆预习导航☆

一、链接:

举例说明小学数学中我们学过哪些数?

看谁举得全?

.

二、导读:

阅读课本第2—3页,并完成以下问题:

(1)图1-1中某天北京的温度为-3-7℃,哈尔滨温度是.

(2)同学们仔细观察图1-2,看看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以及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分别是多少?

.

(3)某镇办4家企业今年第一季度的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增长情况表中,他们的增长率分别是:

.

(4)这几个问题中出现了一种新数:

如-3,-14,-155,-5,-1.5,-2.8等,你能分别说出它们在前面图、表中的意义吗?

.

(5)举出具有相反意义量的生活实例?

 

三、盘点:

像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像等在正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的数,叫做负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的数就叫做负数;

注意:

1、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

2、正数前面的“+”(读作正),通常可略去不写,有时为了强调,也写上,如,+3,+2.

数0既不是,也不是.

在大千世界中,有上就有下,有升就有降,有

收入就有支出,有赢就有输,因此,相反意义的量

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要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

有相反意义的量.

 

☆合作探究☆

1.与上次测验相比,王宇的数学分数上升了18分,语文分数下降了4分,英语分数上升了9分,请写出王宇同学这三科分数的增减情况.

2.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如果向南走48m,记作+48m,则乙向北走32m,记为,这时甲乙两人相距m.

☆归纳反思☆

1.像的数叫做正数.

2.像的数叫做负数.

3.数0既不是,也不是.

☆达标检测☆

1.填空:

(1)球赛记分时,如果胜2局记作+2,那么-2表示;

(2)把保险锁按逆时针方向转1圈记作+1圈,那么-2圈表示按转圈;

(3)质量检测中,把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1g记作+0.01g,那么-0.02g表示乒乓球的质量标准质量g;

(4)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至℃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零是正数不是负数B.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零既是正数也是负数D.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

3.向东行进-30米表示的意义是()

A.向东行进30米B.向东行进-30米

C.向西行进30米D.向西行进-30米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一)

学习目标:

1.理解数轴的概念;

2.知道数轴的三要素,并能正确画出数轴;

3.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4.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学习重点:

数轴的概念.

学习难点:

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形成数轴概念.

☆预习导航☆

一、链接:

回忆正负数的意义并回答以下问题:

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学校,学校东50m和西150m处分别有一个书店和一个超市,学校西100m和东200m处分别有一个邮局和医院,分别用A、B、C、D、O表示书店、超市、邮局、医院和学校,用1cm表示50m,并把向东记作“+”,向西记作“-”,你能用一直线表示这一情境吗?

本题的哪一点是“基准”呢?

二、导读:

阅读课本第7—8页,并完成以下问题:

1.你能自己画一条数轴吗?

试一试!

 

2.如何画数轴?

画数轴分为几个步骤?

 

3.你能把这些数:

-3,2,-1,3在问题

(1)中的数轴上表示出来吗?

三、盘点:

1.数轴的定义:

规定了、和的直线叫数轴;

2.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合作探究☆

1.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A:

B:

C:

D:

E:

 

2.一条直线上,依次有5个卡通人,它们站立的位置在数轴上依次用点M1、M2、M3、M4、M5表示,如图:

(1)点M1和M2所表示的有理数是什么?

(2)点M3和M5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

(3)怎样将点M3移动,使它先达到M2,再达到M5,请用文字说明;

(4)若原点是一休息游乐所,那5个卡通人到游乐所休息的总路程为

多少?

☆达标检测☆

1.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A.负数B.非负数C.正数D.正整数和0

2.在数轴上,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A.4B.-4C.±4D.无法确定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数轴上原点表示的数是0

B.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C.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为6的点表示的数为6

D.数轴上表示正数的点位于原点的右侧

4.下列四个数中,在-2到1之间的数是()

A.-1B.1C.-3D.3

5.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位于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

6.画一条数轴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2,-3.5,-0.5,0.5,2,3.5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二)

学习目标:

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2.知道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会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相反数.

学习重点:

掌握相反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

理解并掌握双重符号简化的规律.

☆预习导航☆

一、链接:

1.做一做:

请你站起来先向前走5步,再向后退5步;如果向前走为正,那向前走5步与向后退5步分别记作什么?

 

2.观察下列数:

6和-6,2和-2,7和-7,并把它们在数轴上标出.

二、导读:

阅读课本第9—10页,并完成以下问题:

想一想1.上述各对数之间有什么特点?

2.表示这两对数的点在数轴上有什么特点?

3.你还能够写出具有上述特点的数吗?

三、盘点: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

2.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是在两旁,并且是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规定0的相反数就是.

即:

我们把a的相反数记为-a,这里的a表示任意一个数,它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或.

注意: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是原数的.如-(+5)=-5,表示+5的相反数为;-(-5)=5,表示-5的相反数是;-0=0,表示0的相反数是.

 

相反数的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合作探究☆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数和负数互为相反数

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

C.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相等

D.因为a>b,所以a的相反数一定大于b的相反数

 

2.在-(+2),-(-8),-5,+(-4)中,负数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3.填空:

与原点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  个,它们分别是  和  .

4(+5)表示的相反数,即-(+5)=;

-(-5)表示的相反数,即-(-5)=;

-[-(-8)]=-[+(-8)]=;

 

☆达标检测☆

1.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3与-

B.-4与4

C.-2

与︱-2︱D.-

与6

2.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5)与+(-5)B.-(-5)与+(+5)

C.+(-5)与-(+5)D.-(-5)与5

3.如图,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对应的点是()

A.点A和点D

B.点A和点C

C.点B和点C

D.点B和点D

4.8.2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

,的相反数是0,

相反数是.

5.-(-10)是的相反数,-(+8)是——的相反数.

6.若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求这两个数?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1.3有理数的大小

(一)

学习目标:

1.借助数轴,理解有理数的大小关系;

2.借助数轴,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3.通过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探索过程,培养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学习难点:

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

☆预习导航☆

一、链接:

1.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3、0、1、3.

 

2.若上面各数分别表示-1℃、-3℃、0℃、1℃、3℃.

请按生活中对温度高低的理解把这些温度由低到高排列.

 

二、导读:

阅读课本第14—15页,并完成以下问题:

1.完成课本中图1-8下面的两个问题;

 

2.通过以上几个问题你发现数轴上有理数的大小关系了吗?

 

三、盘点:

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大.

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合作探究☆

1.用“>”或“<”填空:

-33;2-12;0-l;

;0.0010;

2.如图,在数轴上有A、B、C三点.

(1)将点B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这三个点表示的数谁最小?

是多少?

(2)将点C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后,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用“>”连接这三个点所表示的数;

 

☆达标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小的有理数是0

B.所有的负数都小于正数

C.在数轴上,离原点远的数一定大于离原点近的数

D.若有理数m>n,则数轴上表示m的点一定在表示n的点的左边

2.填空:

①  是最小的正整数,  是最小的非负数, 是最大的负整数.

②2-3,00.25,(4)-150(填“>”或“<”).

3.把下列各数表示在数轴上,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5

,-│-4│,2,0,-2

 

4.甲、乙、丙、丁四个有理数讨论大小问题.甲说:

我是正整数中最小的.乙说:

我是绝对值最小的.丙说:

我与甲的一半相反.丁说:

我是丙的倒数.你能写出它们分别是多少吗?

然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1.3有理数的大小

(二)

学习目标:

1.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掌握任意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

3.通过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探索过程,培养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会比较任意两个有理数大小.

学习难点:

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预习导航☆

一、链接:

(1)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数大;

(2)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二、导读:

完成以下问题:

1.在数轴上分别表示下列各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①-3与2②-2.4与-2.5③-1与-0.5④-

与-0.7

 

2、求出上题中各对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做过上面两题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盘点:

1、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一般地有:

①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又多了一种方法,即: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②异号的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先比较它们的绝对值.

③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也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

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要小.

☆合作探究☆

1、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1)-2.5与-2.6;

(2)-2

与-︱-2.3︱.

2、写出比-4大的所有负整数,并计算它们的绝对值的和.

3、已知a>0,b<0,且∣b∣<|a|,试比较a、-a、b、-b的大小?

☆达标检测☆

1.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与-

(2)-│-3│与-(-3);(3)-

与-3.14.

2.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A.︱-0.2︱>-0.2B.-︱-0.2︱<-(-0.2)

C.-︱-0.2︱>一0.2D.︱-0.2︱>︱-0.2︱

 

3.若︱a︱=3,︱b︱=5,且表示数a、b的两个点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同侧,试比较有理数a、b的大小.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1.4有理数的加减

(一)——有理数的加法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培养自己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点: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预设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预习导航☆

一、链接: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例如:

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为4+(-2),黄队的净胜球为1+(-1).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

二、导读:

阅读课本第17—18页,并完成以下问题:

观察①—⑧式,说说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

三、盘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并把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绝对值不等时,取加数的符号,并用绝对值减去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相加,仍得这个数.

☆合作探究☆

1.计算:

①(+3)+(+5)②(-5)+(-2)

 

③(-3)+4④(-10.5)+(+8.5)⑤(-3.5)+0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较大加数的符号相同

B.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一定互为相反数

C.两数相加,和的绝对值等于两数绝对值的和

D.两数相加,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3.用“>”或“<”号填空:

①如果a>0,b>0,那么a+b______0;

②如果a<0,b<0,那么a+b______0;

③如果a>0,b<0,|a|>|b|,那么a+b______0;

④如果a<0,b>0,|a|>|b|,那么a+b______0.

 

☆达标检测☆

1.计算:

(1)(+23)+(-18)

(2)(-7.5)+(+2.5)

(3)(-20)+(-15)(4)(-16)+(+12)

(5)(-9.18)+6.18        (6)7+(-3.14)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较大加数的符号相同

B.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一定互为相反数

C.两数相加,和的绝对值等于两数绝对值的和

D.两数相加,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3.潜水艇停在海面下300m处,先上浮120m,又下潜250m,这时潜水艇在什么位置?

4.某地区,某天早晨气温是18℃,午间温度上升6℃,傍晚下降8℃,问:

傍晚的温度是多少℃?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_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_

1.4有理数的加减

(二)——有理数的减法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培养自己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学习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预习导航☆

一、链接:

1.回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完成下列计算:

(1)(-11)+(-10)

(2)(+6)+(+3)(3)(-8)+(+9)(4)(-5)+3

 

2.某件商品的价格标为3.5元~4元,它确切的含义是什么?

这件商品的价格差是多少?

 

二、导读:

阅读课本第20—21页,并完成以下问题:

1.求出该地2月3日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

 

2.上面的两个问题,就是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该如何转化?

 

三、盘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

用字母表示为:

a-b=a+(-b)

☆合作探究☆

1.计算:

(写出应用法则的过程)

(1)0-(-4.5)

(2)(-12.8)-(+11.8)

 

(3)(-18)-(-8)(4)2–8

 

2.比-5小-7的数是_________,比0小-3的数是___________.

3.下列算式:

;②

;③

;④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达标检测☆

1.填空:

(1)(-6.8)-(+4.5)=.

(2)(-4.3)-(-5.3)=.

(3)已知

-6=-12,则

=.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这个负数的相反数

B.两个负数相减,差为负数

C.负数减去正数,差为负数

D.正数减去负数,差为正数

3.全班学生分为5个组进行答题游戏,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l题加50分,答错1题扣50分.游戏结束后,各组的分数如下表所示: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100分

150分

-400分

350分

-100分

(1)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

(2)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1.4有理数的加减(三)——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会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3.会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进行运算;

4.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预设难点:

把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预习导航☆

一、链接:

回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减法法则并完成下列计算:

(1)3+(-5)

(2)(-6)+8(3)(-9)+(-2)

(4)4.5-(-3.5)(5)(-6.3)-(+3.7)(6)0-(-10)

 

二、导读:

阅读课本第22—24页,并完成以下问题:

1.引入负数后,加法的两个运算律是否同样适用?

 

2.什么是“代数和”,“代数和”怎么读?

 

三、盘点:

有理数的加法仍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这里的a、b、c是任意有理数)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用式子表示成:

.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或者相加,和不变,用式子表示成:

.

☆合作探究☆

1、说出下列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0.125)+(+5)+(-7)+(+

)+(+2)

=(-0.125)+(+

)+(+5)+(+2)+(-7)(律)

=[(-0.125)+(+

)]+[(+5)+(+2)]+(-7)(律)

=0+(+7)+(-7)(法则)

=0(法则)

2.计算:

①(+

)+(-

)-(+

)-(-

)-(+1)

 

②(+4.6)-(-8.7)-(+6.5)+(-7),

☆达标检测☆

1.计算:

①(-12)-5+(-14)-(-39);②

③0-(+6)-(-4.8)+(-4)-(-6.2)

2.请你分别输入-2、4,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运算,写出输出结果.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1.5有理数的乘除

(一)——有理数的乘法

学习目标:

1.熟悉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使计算简便;

4.培养自己观察、归纳、猜测、概括等能力.

学习重点: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学习难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预习导航☆

一、链接:

1.请你计算:

(+2)×(+3)=____,(+2)×0=_____.

2.想一想如果我们的乘法运算中遇到负数相乘该怎么运算?

二、导读:

阅读课本第28—31页,并完成以下问题:

1.通过阅读问题1,你对两个数中有一个数是负数的乘法有什么发现?

2.通过阅读问题2,你对两个负数相乘又有什么发现?

3.小学所学的倒数概念对有理数同样适用吗?

4.通过阅读问题3,你对多个有理数相乘又有什么发现?

三、盘点: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相乘;

任何数与相乘得零.

2.在有理数范围内,如果两个数的乘积为,我们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

4.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时,积的符号是由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

☆合作探究☆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号两数相乘,取原来的符号

B.两数相乘,积大于任何一个因数

C.一个数与0相乘得原数

D.一个数与-1相乘,得原数的相反数

2.在-2,3,4,-5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相乘,所得的积最大是_______,最小是_______.

3.计算①(-

)×(-

)②(-5)×(-6)×(-2)

④(-8)×(-12)×(-0.125)×(-

)×(-0.001)

☆达标检测☆

1.如果三个有理数的积为0,那么()

A.这三个数均为0B.这三个数中有两个为0

C.这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为0D.这三个数中至多有一个为0.

2.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在原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

A.为正数B.为负数

C.可能为正数,也可能为负数D.为零

3.计算:

(1)(-6)×(-4)

(2)(

(3)-1×302×(-2010)×0(4)(-6)×(-2.5)×(+2)×(-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