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5767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 课

提 要

课 时

8 匆匆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深深的留恋之情。

2

9 那个星期天

《那个星期天》主要写了妈妈答应星期天带“我”出去,到了星期天,妈妈一会儿买菜,一会儿翻箱倒柜,一会儿洗衣服,“我”的希望最后化为泡影的一件事。

1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通过阅读交流平台,学生进一步了解表达感情的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1

习作例文

习作例文:

两篇例文为写作做准备,学习文章的写法。

例文《别了,语文课》重点感悟作者对语文课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引导学生体会阳光的两种用法,体会两位母亲勤俭、朴实、有智慧的形象。

1

习作:

让真情自然流露

首先引导学生把心事说出来,然后再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生活中的委屈、高兴、难过的事情,写事离不开写人,引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把情感融入人、景、事中。

2

教法与学法

这一单元有两篇课文,两篇都是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点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学习这两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表达感情的方法,可以通过写人、景、事等方法来表达情感。

授 课

方法探究

8 匆匆

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感悟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并拓展关于时间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进一步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9 那个星期天

由“星期天是如何度过的”引入课文的学习,然后抓住写“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体会“我”由希望到失望的心情变化。

最后再体会《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异同点,感悟文章的写法。

 

教学过程典案

8 匆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朗读、深入感悟、拓展思维,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准、读通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理解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凭直觉,你们认为你们的一生能活多少天?

(学生大胆猜想)

我们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

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

这些日子里你们留下了什么?

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感受?

2.是啊!

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了,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没有了。

曾经有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受,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3.简介朱自清:

原名自华,字佩弦。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著作十分有特色,影响很大。

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开始文学生涯的,直至逝世。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背影》《春》《荷塘月色》是我们在中学时代要学习到的作品。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计算,学生一下子走入情境,感悟到了时间的流逝,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通过读课文,你能感受到时间有怎样的特点?

(如:

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等。

(二)检查反馈。

1.出示点拨以下这些词。

挪动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头涔涔

泪潸潸

2.你是怎样理解文中下列词语的意思的?

(课件显示)

确乎:

的确。

涔涔:

汗流不止的样子。

潸潸:

流泪不止的样子。

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游丝:

蜘蛛所吐的丝,飘荡于空中,故称游丝。

3.学生汇报初读课文的认识,领悟时间“一去不复返、来去匆匆”的特点。

设计意图:

初读感知,出示读书要求,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三、再读课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1.作者是怎样来描绘时间“匆匆”的呢?

作者在文中发出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了     次,位置在         。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结构(理解首尾呼应的写法)。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请大家边读边思考,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无奈、惋惜)

设计意图:

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前后呼应的写法,并让学生感悟到“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这一答案蕴含在课文中,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会更有目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你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

请大家读第一自然段,在文中勾画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二)根据学生汇报,因势导学,重点品读以下妙词佳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引导学生汇报感受、进行交流赏析。

(引导:

作者借燕子会再来、杨柳会再青、桃花会再开,描绘出了一幅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这些现象又与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

读后引人产生联想和想象,觉得有好多事物都能再来,唯独时间不会再来。

2.拓展,并感悟时间的流逝。

      了,有再      的时候; 

      了,有再      的时候; 

      了,有再      的时候。

 

3.学生个性化朗读并引导背诵。

设计意图:

感悟作者优美的语言,并能仿照作者的写法来拓展自己的思维,同时也感悟到时间的流逝无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飞逝,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

【板书设计】

8 匆  匆

一去不复返

(无奈和惋惜)

时光匆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感悟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2.拓展关于时间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进一步体会时间的流逝,感悟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简要回顾,导入研读。

1.检查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

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

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匆匆”的意思?

2.导入:

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呢?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很快走进文本。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的呢?

(学生自学、勾画、批注、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引导学生品读赏析。

(引导: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写出了自己的“八千多日子”相对于时间长河的渺小与短暂,“八千多日子”的流逝无声无息,引人深思。

(2)朗读记诵。

3.学生汇报。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学习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从“伶伶俐俐”“跨过”“飞走”“溜走”“闪过”等词语中体会时间来去轻悄匆忙、稍纵即逝、速度飞快。

小结:

本来时间的流过是看不见的,而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时间如天真的孩子,既可爱又顽皮。

(2)理解“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

(引导学生从“洗手”“吃饭”“凝然”“遮挽”“躺在床上”“叹息”体会日子的流逝,来去匆匆。

小结:

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给时间以人的灵性,读后时间之快、不可挽留的感觉让人印象深刻。

(3)仿说。

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仿说。

(出示课件):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

 

(示例:

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设计意图:

由读引入仿,让学生在读懂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照本段的写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说练习,通过仿说,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1)引导学生品读赏析。

(引导: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使无形的时间有了鲜明的形象,具有动感。

我们好像看到了时间的烟雾缥缈在眼前,可摸可触,而瞬间又被微风吹散了,被初阳蒸融了,从而使人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瞬息消逝,来去匆匆。

(2)朗读记诵。

设计意图: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感受课文字里行间充满诗意的语言之美。

三、感受对生命的追问。

(精读第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

(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

(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3.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

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

怎样的人生才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地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

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

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4.引导学生谈感受:

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地走一遭?

(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突出朱自清的文学成就,感受他对时间的珍惜。

5.尽管如此,作者还是在开头和结尾追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说说你的理解。

问后不答,答案隐含在文章中,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文章还采用了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四、诵读积累,全文背诵,进一步领悟时光匆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之美,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

(一)出示课件,展示交流惜时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例如:

惜时名言

1.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马克思

2.时间可以治愈一切创伤。

——米南德

3.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

——雷巴柯夫

4.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

——莎士比亚

5.做大事的,眼光应当看到未来,力量需要用于现在。

——西德尼

古诗词: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金缕衣》)

(二)出示《明日歌》,师生齐读这首诗,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明白“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道理,进一步增强珍惜时间的意识。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

从课文内容延伸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六、总结。

同学们,往者既可鉴,来者犹可追,过去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的同学,那么就从现在起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因为抓住了今天,你们将赢得明天!

【板书设计】

8 匆  匆

 

9 那个星期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抓住描写作者心理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由希望到失望的心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异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导入新课。

1.你的星期天是怎样度过的?

(去游乐园、爬山、踢球……)

2.假如父母承诺在星期天带你去公园玩,但到了那天,父母爽约了,你是什么心情?

如果那天父母兑现了承诺,你又是什么心情?

设计意图:

由学生的切身体验导入新课,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文中“我”的情感变化。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习本课的生字。

媚 砖 蚁 叨 绊 绞 耽 揉 绽 搓惶 吻 偎

2.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1、2自然段):

写“我”盼星期天,母亲带“我”出去玩。

第二部分:

(3自然段—最后)写“我”盼母亲带“我”出去时的心情变化。

3.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妈妈答应星期天带“我”出去,到了星期天,妈妈一会儿买菜,一会儿翻箱倒柜,一会儿洗衣服,“我”满怀希望最后化为泡影的一件事。

设计意图:

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作者在盼的过程中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生自学、勾画、批注、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生汇报。

(1)“我”跟母亲捉迷藏。

“我”的心情:

满怀希望。

(2)母亲买菜。

“我”的心情变化:

焦急又兴奋。

①这段时光不好挨。

从“挨”字看出作者着急的心情。

②这段时间“我”做了些什么?

找出相关句子。

(结合45页的插图体会作者的心情)

跳房子、看天、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

③为什么兴奋?

只要母亲回来,就能带自己出去,“我”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

(3)母亲翻箱倒柜。

“我”的心情变化:

奇怪、焦急“怎么还不走啊?

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

从句子中能看出“我”急切地想要母亲带“我”出去的迫不及待的心情。

(4)母亲洗衣服(难过的心情)

①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

我一声不吭,盼着……决不许她再耽搁。

(“我”盼着什么?

作者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A.“我”的动作是“蹲”“看”“一声不吭”,从这些动作都能看出“我”复杂的心情,希望母亲立刻带“我”出去,一刻也不能再等待的心情。

B.看46页的插图,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

(母亲在洗衣服,“我”蹲在旁边,愁眉苦脸,心情难过的样子。

②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不停地说:

“噢,对不起……”

(母亲为什么惊惶,表现在哪些行动上?

A.惊惶的意思是什么?

震惊惶恐;惊慌。

B.母亲没有想到“我”会哭,在不出声地流泪,也知道自己答应了出去,而没有做到,所以会惊惶。

表现在,把“我”拉进她的怀里,亲吻着“我”,不停地说:

“对不起。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感受“盼”的过程,心情是复杂的,是跌宕起伏的。

3.“我”盼着、盼着,“我”的愿望最后实现了没有?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①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越来越缥缈……

缥缈: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②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

惆怅:

伤感;失意。

③作者的心情变得失望、沮丧。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

四、体会《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异同。

1.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体会作者的感情,小组交流这两篇文章在表达感情方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相同点:

都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

不同点:

《匆匆》:

作者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时间一去不复返,并反复追问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情感。

《那个星期天》:

抓住作者从满怀希望到最后失望的心情变化,体会作者“盼”的心情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异同,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五、拓展:

说说自己的星期天是如何度过的,自己当时的心情怎样。

设计意图:

一开始导课的时候,由“你的星期天是怎样度过的”引起了话题,这里再次

让学生说自己的星期天如何度过,前后照应,同时,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并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9 那个星期天

满怀希望——焦急又兴奋——奇怪、焦急——难过——失望、沮丧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了解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表达感情的两种方法:

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直接表达。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心情,用不同的人、景、物来表达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这一单元的训练点是什么,这一单元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这一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

二、交流平台。

1.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的是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2.现在读读交流平台,说说如何表达情感。

①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②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

3.看看我们这一单元学的两篇课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4.我们可以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设计意图:

通过本单元的两篇课文,了解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初试身手。

1.我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心情也会随时有变化,如何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呢?

读读“初试身手”。

2.当妈妈答应我养狗的时候,我的心情怎样?

可以怎样表达?

打篮球的时候,我们班输了,我的心情怎样?

可以怎样表达?

3.当心情高兴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景物来表达,如“路边的野花向我微笑”;当今天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写“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

4.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感情表达出来。

走在小巷里(借助自己的感受来写。

奔跑在田野上(借助田野里美好的景物来写自己的心情。

弹琴(借助琴声来表达心情。

钓鱼(借助周围的景物来表达心情。

(小组交流,选最佳的汇报)

5.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6.生活中,还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会影响我们的心情,请你来说一说。

(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心情好坏的变化可以如何表达。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掌握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表达感情的方法。

四、总结。

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板书设计】

表达情感的方法:

①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②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习作例文

【教学目标】

进一步了解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教学重点】

了解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

学生回忆表达情感的方法,便于更好地学习例文。

二、例文《别了,语文课》。

默读课文。

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1.一开始:

不喜欢上语文课。

不能学语文,心里难过——痛

语文课上:

(噙着泪——擦拭着泪水——呜咽——泪水模糊了眼睛——心里非常难过)

告别语文课:

“我”热泪盈眶。

2.课文通过几个具体事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2)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设计意图:

体会作者通过三个事例来表达感情。

三、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题目是“阳光的两种用法”,阳光有哪两种用法?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阳光的两种用法。

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2.文中塑造了两位母亲的形象,通读全文,想一想,她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又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请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

勤俭、朴实、有智慧和温暖的心。

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有智慧和温暖的心。

通过两件事来表达情感。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两件事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两个例文,更进一步了解了表达情感的方法,我们可以仿照

这些例文,把感情渗透到习作中去。

【板书设计】

(一)《别了,语文课》

通过三个事例表达情感:

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2.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二)《阳光的两种用法》

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习作:

让真情自然流露

【教学目标】

1.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真实地讲述并写下来。

2.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从而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把事情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明确本次习作的目的。

2.掌握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

说说你心中的事情。

过渡:

是的,同学们,你们心里有委屈,也有愧疚,但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委屈与愧疚,还有许许多多的事,让我们难以忘怀。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讲如何把这些事情写下来,并把感情渗透在作文中,如何将这次习作写好。

设计意图:

由学生心中的事情,引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感,自然引入题目“让真情自然流露”。

二、明确目标。

1.回忆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假如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设计意图:

由学生读文,了解这次习作的目标。

三、写作指导。

(一)学生交流,说说你准备写哪些事,有什么情感。

(二)引导选材。

1.高兴的事情:

考试得了100分;得了奖状;老师表扬了自己;过生日;出去旅游。

感动的事情:

别人帮助了你;我病了,老师、同学关心我。

2.惧怕的事情:

晚上回家,自己做错了事。

难过、伤心的事情:

亲人去世、考试没考好。

委屈的事情:

别人误解了我。

(三)写事情的方法。

1.写事情离不开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写事情的时候,要把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假如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写清楚。

3.要注意情感表达的方法:

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景、事之中。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选材,让学生有话可写。

四、例文指导。

1.出示例文:

让我快乐的一件事

太好了,今天外公要带我去吃必胜客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我欢天喜地地拉着外公的手向必胜客餐厅奔去。

我们来到必胜客,一推开门,那美妙而动听的音乐就传入我的耳中。

那柔和的音乐营造出了温馨和谐的用餐环境,让人时刻拥有轻松愉悦的心情,体会用餐的无限乐趣。

整个餐厅是意大利的装修风格,别具一格。

我被这里的一切吸引住了。

在服务员阿姨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二楼,找到一个空位坐下来,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