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5830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25学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习朗读。

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1919年以前基本是使用文言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

  2.读课题,解题。

  什么是学弈?

请同学们通过阅读预习提示寻找答案。

  (学弈:

学习下围棋。

  3.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4.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

  (孟子:

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二、自读课文,解决疑难。

  1.按要求读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解决。

  (3)掌握生字字形。

  2.汇报交流

  

(1)字音:

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huì  wéi   hú  zhuó  fú   yuē

  诲   惟   鸿鹄 弓缴  弗若  曰

  

(2)解释古文词语的意思。

  三、熟记课文。

读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

  2.指导文言文读法。

  3.学生练读。

  四、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两个人向弈秋学习下围棋,由于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桌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指导。

学生质疑问难,全班讨论解决,老师辅导。

  1.逐句理解。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

  其一人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中一个人听得很专心,只要是弈秋说的,他都听。

  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讲着,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过来,想象着拉开弓用箭射天鹅。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虽然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但是不如他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我说不是这样的。

  2.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三、体会文章中心。

  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2.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四、背诵课文。

(分组背)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提示:

  

  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弈》讲述的是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中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简单地介绍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整体感知课外的主要内容后,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桌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指导。

学生质疑问难,全班讨论解决,老师辅导。

最后在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中感悟文章的中心,在联系自己的实际中明白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

26两小儿辩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学习本文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

(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

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

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

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

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盂:

yú 音易错读为yū;指盛液体的敞口器具。

  沧:

cāng 音易错读为qiāng;指青绿色。

  汤:

tāng 指热水,开水。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

说说你的观察结果。

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

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

小孩。

  (3)其:

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

读一读原文。

  

(2)始出:

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

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

(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

(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

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

好像。

此:

这。

乎:

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

(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

(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

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1)为:

说。

  

(2)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断。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

(一个演孔子,两个演小孩儿,一人当旁白。

  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中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内容。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写作背景作为课外知识让学生了解,增加他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小学阶级的文言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学艺术的博大精神及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

教学中倡导学生自读自悟,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适时点拨,深入浅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应用多种方法获取新知的能力。

学生学习了《学弈》后,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了直观的感受和理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教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注释、字典、资料释疑,同时联系《学弈》所学到的知识,采用颠倒语序、增添语句、将古单音词变为双音词等方法,解决文言文中的重难点。

 

27*牛郎织女

(一)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

(《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

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

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

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

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

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

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

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

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

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

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

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

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

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

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

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

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

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

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

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

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

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

他会受哪些苦呢?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

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

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

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

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

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

”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

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欢他们吗?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是个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

本文是牛郎和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以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并穿插了织女和众仙女在天宫没有自由、没有欢乐的生活情景及下凡的经过。

本文是阅读课文,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读自悟,针对学生的疑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体会出牛郎的诚实、勤劳、善良的品格。

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还体现在选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不仅组织学生选读内容,还请学生谈谈选择这部分内容的理由。

通过交流,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感悟。

28*牛郎织女

(二)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么样?

民间为什么会流传这个故事?

它寄托着人们的什么思想?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汇报:

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

日子过得很美满。

  “美满”是圆满美好的合意。

说明靠他们勤劳的双手,日子不仅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3)学生汇报:

织女很喜欢这样的生活。

她给孩子们讲述故事时,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方法,衬托出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样?

  

(1)读课文第二段至倒数第二自然段。

  

(2)学生汇报:

王母娘娘醒后先惩罚了其她的仙女们,然后又派天兵天将查找织女的下落,准备给她厉害的惩罚。

说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预示着织女回来后的悲惨命运。

  (3)学生汇报:

“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破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

”由此可以体会到王母娘娘是一个死爱面子而又自私的人,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坏自己亲人一生的幸福,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和他们的孩子隔开,这是多么可恶而又自私的人呀!

  (4)“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过日子,共同生活”这句话说明了织女是个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个勇敢坚强的人。

  3、教师引导:

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

为什么?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

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召开故事会

  1.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

  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文接《牛郎织女

(一)》的故事情节,叙述牛郎织牛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的情节。

在情节安排方面,两段故事各有侧重,前一课以牛郎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本课是以织女的经历为主要线索展开情节的。

本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起点拨的作用。

从复习检查入手,讲一讲《牛郎织女

(一)》的故事情节,引发阅读本课的兴趣。

按“阅读提示”的要求,认真读课文,想一想: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生活得怎样,王母娘娘酒醒后怎么样,织女被抓走后又怎样。

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复述故事。

推荐一两个民间故事供学生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