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6884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上海中房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图。

2、《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4-2002)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4、《建筑施工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2.工程概况

2.1工程位置及周围环境

依云伴山四标段工程位于大连市长兴岛,属于剪力墙结构,27#楼地上28层,地下3层,建筑总面积20750平方米,标准层层高2.9米,总工期540天。

本工程由大连力达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大连泛华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南通三建集团组织施工。

本工程为剪力墙结构,基础底板采用条形基础及筏板基础。

2.2基础底板结构形式及工程量

本工程住宅楼基础底板为筏板式基础,其中筏板基础厚度为1000mm,底板底标高为-9.1米,筏板顶面标高为-8.1米。

底板砼强度等级为C30P6,砼浇筑方量总计约960m3。

采用商品予搅拌砼泵送施工。

3、施工准备

3.1底板砼浇筑各项工作的人员安排

底板砼施工劳动力组织

序号

工种

班组数

每班人数

合计

1

混凝土工

2

15

30

3

抹面工

2

5

10

4

木工

2

2

4

5

钢筋工

2

2

4

6

养护工

2

2

4

7

指挥

2

1

2

8

后勤

2

2

4

10

电工

2

1

2

11

力工

2

5

10

合计

---

---

---

68

项目经理部对底板大体积砼的浇筑、养护等各项工作做出总部署,配备两套人员,管理、监督控制砼的施工过程、施工顺序、底板砼的施工质量。

底板砼施工管理人员安排

序号

管理职责

值班时间(白班)(夜班)

1

施工总指挥

倪卫东、肖勇

2

现场协调

薛辉

戴建生

3

质量负责

何永

秦号召

4

试验员

刘雪文

黄陆勇

5

标高、轴线测量

黄洪森、丁振兴

3.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3.2.1作业场地

底板砼浇筑拟采用汽车泵浇筑筏板。

3.2.2现场临水、临电、已接驳完毕。

3.3施工机械准备

机械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性能

1

固定式塔吊

QTZ63

1

55米臂长

2

砼振动棒

φ50

10

2.2kw

3

砼罐车

9m3/辆

7

4

汽车泵

55m3

1

35m3/h

3.4技术准备

3.4.1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

3.4.2对水准点标高进度复测,放出底板控制标高。

3.4.3做好各种原材料的取样检验和试验,砼强度试配。

3.4.4编制底板工程的施工预算,为备料提供数据。

3.4.5完成施工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的交底工作。

3.5材料准备

3.5.1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绑扎完底板钢筋和墙、柱插筋,并验收合格。

3.5.2支设好集水坑处模板、地下室外墙400高导墙模板。

3.5.3砼养护所需塑料薄膜、草袋等材料按计划组织进场。

3.6测量放线

3.6.1测量仪器的准备

测量仪器:

经纬仪1台,水准仪1台,50m长钢卷尺1把,5米标尺1根。

以上设备应预先进行检验,计量合格,以确保测量用具的精度。

3.6.2标高的测设

依据现场引入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和标尺将底板标高引测至基坑边,用红三角标识,标出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

基础底板施工的标高控制点引至基坑内侧护坡砼表面,以便于引测。

3.6.3轴线的投测

底板施工的轴线在底板筋绑扎前,投测在垫层上,主要轴线及墙柱定位边线弹出黑墨线,并用红油漆涂标。

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少于2条,经角度、距离校核无误放出其他轴线和墙柱外包边线、电梯井线、集水坑。

墙柱筋插入前将其边线用红油漆标于底板上层筋上,以保证其位置正确。

4、施工技术措施

4.1.混凝土的供应

本工程底板大体积砼供应选择有一级资质、社会信誉好的搅拌站。

混凝土配合比由搅拌站试配确定,至现场浇筑前坍落度控制在16-18cm,砼初凝时间控制在6小时,根据拟选用搅拌站供应能力按每小时浇筑140立方考虑,按9立方/车,搅拌站需满足不低于15.5车次/小时,考虑运输实际距离搅拌站应保证运输车辆不低于7台。

4.2.主要施工工法及原则

4.2.1.必须确保每段混凝土的连续浇筑,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结构的整体性。

4.2.2.确保底板施工缝和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4.2.3.根据底板设计形式,基础底板混凝土采取两次浇筑的施工方法。

即第一次仅浇筑0.5m厚底板混凝土,第二次再浇筑0.5m厚混凝土。

此种施工方法通过混凝土的两次浇筑,大大降低底板混凝土水化热峰值出现的时间,易于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易于保证底板施工质量。

4.2.4.保证钢筋接头位置满足规范要求,特别是后浇带内不允许出现接头。

4.2.5.确保墙柱几何尺寸准确和插筋位置准确。

4.3浇筑前的准备

为保证浇筑的顺畅,事先需充分做好一切准备。

1.浇筑前项目部排定两班作业的各岗位人员。

按照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使所有参加人员都知晓自己的岗位职责。

2.砼浇筑人员应熟悉图纸、察看现场,掌握结构布置,钢筋疏密情况,以便掌握砼浇筑流向,浇筑方法,浇筑重点,准备砼浇筑用的振捣器、刮杠、抹子、铁锹等工具及养护材料(塑料薄膜和草袋等)。

3.对模板内的杂物用高压空气吹干净,钢筋上如有油污,则用棉纱蘸着稀料擦洗。

4.浇筑前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预留洞口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且经过业主、监理的隐蔽验收签字认可后方可浇筑砼。

5.在墙、柱钢筋上必须抄出+1.0m标高控制线,并用红油漆划上红色三角做标记,现场备有水准仪,对集水坑等标高重点控制,以便随时抄平,控制标高正确。

6.基础后浇带支模采用三级12钢筋网片绑扎钢丝网支模,钢筋间距不大于200.筏板顶后浇带部位均需用木方封边,以免砼流淌进后浇带内,浇筑完毕后及时清理后浇带内水泥浆,并在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用废板遮盖后浇带。

4.4砼浇筑

a)砼质量控制:

搅拌站派人进驻施工现场,对浇筑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控。

砼到现场后由项目试验室人员与搅拌站共同对砼的塌落度进行测试,如塌落度超出范围,应及时与搅拌站联系进行调整。

b)底板混凝土的浇筑方式采用分层浇筑,循环推进,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以内,一次浇筑到顶的浇筑方法,减少混凝土的暴露面积。

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捣上一层混凝土,不使上下层之间产生施工缝,并采取二次振捣法,以保持良好接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分层连续浇筑的好处是便于振捣,易于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c)每段混凝土采用分层连续浇筑的方法,分层推进。

浇筑时沿宽度方向后退浇筑。

d)在第一次浇筑基础底板和导墙混凝土时,采取先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待其强度快初凝前,再浇筑导墙内混凝土。

且振动棒需插入下层50mm,要求注意振捣时间,严禁过振,以免混凝土从基础底板返出来。

e)当混凝土表面泌水消去后,用木抹子压一道,减少混凝土沉陷时出现沿钢筋的表面裂纹。

f)在浇筑过程中正确控制间歇时间,上层砼应在下层砼初凝之前浇筑完毕,并在振捣上层砼时,振捣棒下插5cm,使上下层砼之间更好的结合。

j)在浇筑过程中,砼振捣是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做到快插慢拨,快插是为了防止上层砼振实后而下层砼内气泡无法排出,慢拨是为了能使砼能填满棒所造成的空洞。

在振捣过程中,振捣棒略上下抽动,使砼振捣密实,插点要均匀,插点之间距离宜控制在50cm,离开模板距离为20cm。

采用单一的行列形式,不要与交错式混用,以免漏振,振捣点时间要掌握好,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一般控制在20~30s之间,直至砼表面泛浆,不出现气泡,砼不再下沉为止。

r)底板砼表层进行二次振捣,以确保砼表面密实度。

待第一砼振捣完成20-30min并已浇筑出一定面积后,在砼初凝前再进行第二次振捣。

在振捣过程中,避免触及钢筋、模板,以免发生移位、跑模现象。

s)砼表面用木抹子拍实搓压后,再用铁抹子压光,保证表面的密实度和光洁度,减缓砼表面失水速度,防止表面龟裂。

4.5混凝土试块和养护

4.6.1混凝土试块制作:

a)底板大体积砼每100m3制作一组抗压试块,抗渗砼试块每500m3留置一组,抗压试块尺寸100×100×100mm,一组3块,养护条件20±3℃,相对湿度90%以上,养护龄期28天,抗渗试块尺寸185(175)×150mm,一组6块,养护条件同上。

b)同条件试块的组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不少于2组。

4.6.2混凝土的养护:

a)砼养护采用薄膜覆盖养护。

砼终凝前在压光后砼表面设专人用塑料薄膜覆盖,塑料薄膜相互搭接200mm,以减少水分的散发。

砼强度达到1.2Mpa以后,开始允许操作人员在上行走,进行一些轻便工作,但不得有冲击性操作。

b)保温层在砼达到砼强度标准值的30%后、内外温差及表面与大气最低温差均小于20℃时,方可揭除。

4.6测温

为了有效控制砼内外温差,使砼表面与中心温差控制在25℃以内,防止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还须测试混凝土的中心温度。

利用φ15~20mm钢管作为测温管,下端防水胶带封闭。

底板测温孔深度为板厚的一半,将测温管埋设在混凝土中,在测温前,管内注入适量机油,上口用棉花塞紧,每6小时测一次,并做好测温记录,把测温记录及时反馈给技术人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所有测温孔按顺序编号,并绘制测温孔布置图。

测温时,应将温度计与外界气温相隔离,用棉团将测温管上口塞住。

测温计停留在测温孔内要达3分钟,方可读数。

测温孔布置在温度变化大,易散热的位置。

读数时必须及时准确。

读测温计时,与视线相平,以确保读数的正确。

(详见测温点布置图)

4.7后浇带处理

4.7.1本工程后浇带应在底板施工完两个月后补浇。

4.7.2后浇带的位置应依据结构施工图,不得随意更改,为保证其位置正确性,基础底板施工时,在混凝土垫层上弹出后浇带位置线。

4.7.3由于后浇带搁置时间较长,为了控制其锈蚀程度,影响其受力性能,故采用在钢筋上刷石灰浆保护。

4.8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

混凝土在浇筑后的养护阶段会发生体积收缩现象。

混凝土收缩分干缩和自收缩两种。

干缩是混凝土中随着多余水分蒸发,湿度降低而产生体积减小的收缩,其收缩量占整个收缩量的很大部分;自收缩是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体积减小,收缩量只有前者的1/5-1/10。

干缩裂缝为表面性的,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

其走向没有规律性。

产生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表面水分散失过快,造成混凝土内外的不均匀收缩,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或由于混凝土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

缝宽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季较宽、夏季较窄。

裂缝的走向无规律性,宽度在0.5mm以下。

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和表面温度相差较大而引起。

混凝土中裂纹的产生和发展,应主要从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来控制,因此确保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措施如下:

●降低水泥水化热:

Ⅰ)、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制混凝土。

Ⅱ)、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Ⅲ)、选用粗骨料,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掺加粉煤灰等掺和料、掺加相应的减水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Ⅰ)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

冬季应采取措施保温覆盖,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发生。

Ⅱ)采取长时间的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延缓降温时间和梯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

Ⅲ)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

Ⅳ)降温速度不大于1.5-2℃/d。

●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泌水要及时处理,避免粗骨料下沉,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过厚,致使混凝土强度不均和产生收缩裂缝。

施工方面采取的措施

a)采用分段分层浇筑,混凝土采用自然流淌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500mm左右。

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使其尽可能多的热量散发,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及温度应力。

b)混凝土泌水处理和表面处理

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应及时排出,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表面裂缝。

浇筑混凝土的收头处理也是减少表面裂缝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后,先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用木抹子反复搓平压实,以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

5、质量保证具体措施

5.1在进行底板施工前,应先由测量队对所有测量放线进行交核检查,特别是检查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部位(如电梯井、异样墙柱、断面变化处等),而且测量人员要定期检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以减少误差,并用红油漆进行标识。

并报经理部,经技术部、质量部检查合格后,再报监理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2搅拌站由专人检查、计量、外加剂掺量工作。

外加剂的掺量一定要按拟配好的混凝土掺量进行配制。

5.3在钢筋模板施工前弹好各种尺寸线,严格控制位置、确保准确无误。

5.4提前做好各种混凝土的预配工作,由于底板混凝土标号高,抗渗等级大,混凝土量大,因此一定要做好混凝土的抗压、抗渗试验,以达到混凝土施工要求。

5.5由于混凝土掺入粉煤灰,混凝土早期强度比较低,因此要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抗拉强度。

5.6严格执行“三按”“三检”和“一控”。

其中“三按”:

严格按图纸、按工艺、按规范标准施工;

“三检”:

自检、互检、交接检;

“一控”:

自控正确率,一次验收合格率。

5.7现场生产的质量进行三分析活动,即:

分析质量问题的危害性,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质量问题应采取的具体措施,防患于未然。

5.8工种及特殊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5.9底板施工阶段的各质量控制点,特别是关键质量控制点,要有专人负责进行施工,并填写好各种施工记录表格。

6、安全保证具体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1.1技术工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1.2做好特殊工种的培训工作,坚持持证上岗,未持证人员坚决不能上岗工作。

1.3坚持每周的安全例会制度,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活动制度并做记录。

1.4在安排施工任务时,必须进行专项有针对性的全面安全交底,履行签字。

1.5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1.6经理部把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和各项政策、法令。

2.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

2.1施工现场入口处及现场所有危险作业区域要挂安全生产宣传画、标语、安全危险标,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2.2在基础底板施工前需进行各工种的安全交底,交底内容要有针对性,不可泛泛而谈,针对重点问题提出重点可靠的防护措施。

并明确责任人是谁。

2.3任何人进入现场区域必须戴好安全帽,不准穿拖鞋,高跟鞋或赤脚,从事高空作业,要系好安全带。

2.4特殊工种必需持证上岗,严禁非正式特殊工种代替特殊工种作业,电气焊操作前必需办理当天的用火证并配有看火人员。

2.5加强现场临电管理,经常检查配电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如有损坏,及时更换,除电工之外的任何工种不准私自接改电线,需用时应申请电工完成接线工作。

2.6现场围护栏杆,要严密稳固,电缆线不允许直接敷设在栏杆上。

夜间施工时基坑边缘要有明显的标志和有足够的照明。

2.7混凝土操作人员处于湿作业环境中,振捣操作时要戴好绝缘手套,穿好胶鞋。

2.8各种小型电动工具,必需由专人进行操作使用保管。

2.9现场照明灯具的架设高度要符合有关安全规程的要求,不低于2.5m。

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2.10现场各种易燃材料要分区专库存放,现场各种消防器材齐备,性能良好。

2.11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责任,严格实行安全奖罚制度。

7、文明施工措施

1.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标牌。

标牌要标明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项目经理和开竣工日期。

2.合理进行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并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堆放各类材料,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设施。

实行计划进料,随用随到。

3.施工现场厕所、施工道路要有专人负责清扫。

4.实行逐级防火责任制,成立义务消防队,组织经常性的业务学习和消防演习,现场要配备足够的各种消防器材。

5.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在夜间振捣混凝土时,尽可能避免发生扰民情况出现。

6.各项施工任务做到工完场清。

7.运输散装材料,车厢要封闭,避免洒落;混凝土罐车撤离现场前,派人用水将下料斗及车身冲洗干净。

8.夜间灯光集中照射,避免灯光扰民。

8、环卫、环保管理

1.环卫管理

1.1混凝土运输车辆离开施工现场前必须将车辆清理干净,尤其是罐车尾部的溜槽,以免中途污染环境。

1.2混凝土施工时应尽可能避免在环卫噪声限制高的夜间进行施工。

2.环保管理

2.1混凝土罐车进出现场的道路,在施工时应洒适量的水进行压尘。

2.2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将泵管内的残留混凝土、落地灰及超过使用量的混凝土清理成堆,然后供硬地施工使用或及时用汽车运出施工现场到指定的销渣点,严禁随处弃置。

不得埋弃在施工现场。

2.3混凝土施工完毕冲刷泵管的废弃水必须排放到指定位置的沉淀池,经过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