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名胜古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27199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国名胜古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国名胜古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国名胜古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国名胜古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国名胜古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安国名胜古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安国名胜古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安国名胜古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安国名胜古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安国名胜古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安国名胜古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安国名胜古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国名胜古迹.docx

《安国名胜古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国名胜古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国名胜古迹.docx

安国名胜古迹

安国名胜古迹2010-10-0510:

42:

29|分类:

家乡情结|标签:

|字号大

小订阅

药王庙

药王庙坐落在安国市城南路东,历史悠久,迄今为止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

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依照宋代临安(今浙江杭州)的药王庙,以邳彤墓为中心,扩建药王庙。

庙在安国县南关南大街东侧,占地10多亩。

由牌楼、马殿、钟鼓楼、药王墓亭、碑房、十大名医殿、药王后殿组成。

重檐庑[wǔ]殿式的牌楼,由黄色琉璃瓦覆顶,三间四柱,彩饰斗拱。

正中有匾额书曰“封加南宋显灵河北”八描金大字。

牌楼两侧有一对石狮,石狮外侧矗[chù]立着两座铁旗杆,是清朝道光九年间,京通卫帮、关东帮、山东帮、山西帮、陕西帮的药商和本地的皮袄行、估衣行、杂货行等商号集资修铸的。

旗杆高27米,每株旗杆上有金龙盘绕,并铸有三层寿字吊斗。

两株旗杆上还铸有一副对联,上联为:

铁树双旗光射斗;下联为:

神庥普荫德参天。

字体苍劲有力,功夫有独到之处。

两座旗杆顶端,两只凤凰相对盘舞,真是栩栩如生。

清朝乾隆年间大学士刘墉[yōng]亲笔书写的“药王庙”匾额,悬挂在山门之上。

庙门廊内便是马殿了。

马殿有三间屋大小,殿内南北各立一匹马。

南边一间中为赤马,北边一间中为白马,两马头相对。

殿内共有四个马童,两人牵一匹马。

马童着古壮士服装。

他们的面部颜色和自己所牵的马的颜色一模一样。

药王墓亭在药王庙的中院。

墓为亭式,木拱起脊,琉璃瓦顶,外形玲珑别致,富有民族特色。

墓碑上书有“敕封明灵昭惠显祐王之墓”。

墓碑南北两廊及西面,碑碣林立,有几十块之多。

这一座座碑多为各帮药商、各商行巨贾、地方名人、有识之士捐资重修药王庙时所立。

明代有成化、正德、嘉靖、万历年间所建者,清代

有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所建者,最近至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为止。

墓亭南北庙侧为名医殿有扁鹊、华佗、张仲景、张子和、刘河间等十大名医人物像。

这些塑像,相传为天津泥人张远祖之作,工整精致,形神兼备。

药王正殿是药王庙的主殿。

殿中正位为药王身着龙袍的全身坐像,神采奕奕,端庄而又慈祥。

药王两侧,分立着八名雄姿英发的武将,给正殿增加了庄重威严的气氛。

正殿建筑宏伟,雕镂精湛,琉璃瓦覆盖,辉映耀目。

药王庙里的寝殿内塑有药王邳彤和灵婉、灵淑两位

夫人以及侍男、侍女九尊彩塑,殿里充满了神肃而又祥和的氛围。

在殿顶的山尖处绘有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4年)的山水彩画14幅,形象地描绘了八仙过海以及八仙在修炼成仙过程中济世救人的故事。

十四幅壁画中,“汉钟离过海”的壁画最有特点。

画面上的汉钟离脚踏温凉扇飘于海上,如履平地,任意逍遥。

无边的大海上风高浪急,抬头望去,感觉滚滚波涛迎面而来。

这幅画立体感非常强,不愧为壁画珍品。

关汉卿墓

伍仁村位于安国市城南13公里处,磁河于村南由西东流。

《河北省地名词典》记载该村为汉时古村,据传刘秀在与王莽作战时路经此地,遇玉米地内五人赌博,刘问路无人回答,怒斩之,因而得名。

在伍仁村东北600米的堤弯处有一土坟,坟前有“关汉卿之墓”的墓碑,周围有几座小坟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关家坟,占地9亩9分。

这里地势较高,直到解放前还存在。

1958年“大跃进”期间被平。

墓碑亦失。

同年9月,周扬、田汉、老舍等来此考察后,又建起一座大砖冢。

1966年被当做“四旧”又被扫平。

1986年安国县政府拨专款重修,现为直径10米、高3米的砖基大墓,四周遍植松柏,墓前树碑。

碑阳:

“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之墓”。

碑铭《重修关汉卿墓碑记》由中华关汉卿研究会常任理事林炎撰[zhuàn]文。

秋访关汉卿墓

向去伍仁桥参观关汉卿墓的愿望始于中学课本里的《窦蛾冤》一文,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为元代祁州伍仁村(今安国市伍仁村)人,他一生创作杂剧60多种,现存剧本18种,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是其代表作。

这些杂剧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赋予人物和情节以浪漫主义的色彩,突出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闪烁着理想的光辉。

在艺术构思、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许多方面,都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

700多年历史考验,“关剧”已成为民族艺术的精萃、人类文化的瑰宝、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1986年县政府拨款重修。

现为直径10米,高3米的砖基大墓,四周遍植松柏,墓前树碑,碑阳为“伟大戏剧家关汉卿之墓”。

同样他的墓地和河北南皮名人张之洞的墓地都处于田野之中,如果没有石碑很难寻觅。

三官庙也叫三元庙。

三官也就是上元一品九气天官----赐福紫微大帝;中元二品七气地官----赦罪清虚大帝;下元三品五气水官----解厄洞阴大帝。

他们的生日分别为上元正月十五日、中元七月十五日是、下元十月十五日。

历代帝王对三官都非常推崇,并规定了一些禁忌。

唐代规定在三元大帝诞辰的三元节,各断屠三日,“令百姓是日停宰杀渔猎”。

到了宋代,还规定在三元节禁止对死囚犯人的审讯和处决。

三元大帝中。

天官赐福是最为人们熟悉的。

过年时买一张“天官赐福”年画贴在墙上作为装饰。

画上的天官雍容华贵,三绺长须,面容慈祥,红袍玉带,手持如意。

携带的五个童子,手中各捧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庆鲤鱼灯,象征着多福长寿,为人们所喜爱。

  希望天官能够赐福百姓,这也许就是老百姓在这里建三官庙的原因,也正因为有了这个三官庙,东关这一带被称做了三官庙,一直沿用到现在。

贵妃桥

贵妃桥,原名万寿桥。

位于安国市伍仁桥村,磁河之上。

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桥长65米,宽6.7米,全部石质结构。

伍仁桥村,明代称伍仁店,是城南集镇水陆码头。

每年春秋两季,商贾云集,市场兴旺,有“祁南雄镇”之称。

伍仁桥是座五孔联拱石桥,桥面、拱券和桥墩之间都有铁腰和铁仲联接,严密结实。

桥基为山炭、柏木桩、石板筑成。

桥面两旁26对望柱上雕有栩栩如生的石狮子。

云朵花纹栏板,桥南口紧接包鼓石处雕有大型石狮各一尊,通高1.8米。

北口两侧雕石像各一尊,长1.4米,高0.85米,底座0.6米。

石狮子是该桥的重要雕刻艺术品,远近驰名。

在当地有“伍仁桥的狮子数不清”的古老传说。

据传,清朝末年,伍仁桥两家当铺的帐房先生们,奉东家之命,手拿算盘,带领伙计,多次到桥上清点狮子数目,结果数字各异。

难数之处,在于母狮子身上雕有数目不同,神态百出的小狮子。

有的大如拳头,有的小如核桃,有的趴在背上,有的蹲在身上,有的挑逗戏耍,有的则只露出半个头部,数起来,稍不留神就会漏掉。

至今到伍仁桥赶集的人们,大都要先到桥上观赏一番这些古老的艺术佳品。

“文革”中这座古代建筑也遭到了破坏,望柱石狮现存完好的只有27个。

此桥历经380多年,大部构件均为明代遗物。

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对望柱石狮仅有少数修补。

1982年7月该桥被列入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龙大王庙

金龙大王庙位于安国市城西北4公里处的杨翟[Zhái]村,建于明代,由南至北序列为戏台、广场、牌楼、钟鼓楼、东西配殿、正殿、饮马坑等,占地面积7530平方米。

现存大殿、古槐、饮马坑。

该庙座北面南,庙门为布瓦悬山顶,垂花板上绘有苏式彩画,门墩[dūn]有石狮。

门两侧墙壁上镶嵌石板,镌刻着历代捐款名单。

门内一棵古槐已有五百年树龄。

院内竖有碑林,记有十二通,最早的立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记载了建庙情由和历代修葺[qì]过程。

大殿是大王庙的主体建筑,外貌宏伟壮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

硬山布瓦顶,脊饰吻兽,正脊龙口处置走象托宝瓶,雕梁画栋,墀[chí]头人物雕塑,武将持戈以待。

神龛内有清代藤制大王谢绪像。

据庙碑记载:

大王为宋末谢太后之侄,名谢绪。

元灭宋后,愤恨投江而死。

明初,朱元璋起兵与元军大战,谢绪显灵助太祖取胜,敕封“金龙四大王”。

清顺治二年(公元l645年),追封为“显佑通济金龙四大王”。

殿后有饮马坑,占地5000平方米。

400多年间,大庙保存基本完好,但“文革”期间遭严重破坏。

兴国寺

兴国寺位于安国城南3公里处的东长仕村。

相关碑记记载,寺院始建于汉宣帝年间,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初名“玉皇庙”,唐朝贞观年间始称今名,清朝乾隆年间曾予以大修。

1953年,当地将兴国寺拆毁,拆下的木料、砖瓦等用来建安国礼堂。

马家庄商周遗址

马家庄商周遗址位于城北偏西8公里处的马家庄村西,占地9万余平方米。

地表暴露大量陶片,多为粗绳纹夹砂红陶和灰陶,系鬲[lì]、鼎、豆等生活用具碎片。

经安国县文保所分析,为商周村落遗址。

因未大规模发掘,布局不详。

鬲:

古代炊器。

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

豆:

本义:

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足盘,或有盖。

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

西北马古墓群

古北马古墓群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的西北马村北,面积3万平方米。

1986年,由该村取土群众发现。

经发掘。

地表以下10米可分为4个文化层,10米处为古人类生活遗址,从出土石斧、陶鬲等分析,属龙山文化类遗址;距地表8米处为战国时代墓葬,出土有战国铜剑等;4—5米处为西汉墓葬;2—3米处为东汉墓葬。

出土陪葬品有陶鼎、豆、罐等多种陶器及大量陶器碎片,现有地表暴露东汉墓8处。

安国城汉代遗址

安国城汉代遗址位于安国市城东南7公里处的西安国城村北。

现存南北向长190米,东西向长180米,高1.8米的旧城基一段。

近年陆续有陶缸、陶罐出土,多为泥质灰陶。

清光绪《祁州乡土志》载:

“高帝既平项羽,六年公元(前201年)八月甲子日,始封王陵为安国侯,置县,冬十月……筑城,城在州治东南安国城村,遗址犹存。

梨园古墓群

梨园古墓群为西汉古墓,位于安国市城西l0公里的梨园村西北300米处,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由五座封土组成,南北向排列成两行,东三西二,行距约百米。

封土大者直径约50米,高8米,小者直径5米,高l米。

197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封土正顶有盗墓孔,地面暴露墓室砖墙一段。

1984年9月,该古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4月东北侧4号墓被盗,墓门未被打开,文物工作者当即组织人员将洞穴回填夯实。

东伏落古墓

东伏落古墓位于县城北15公里的东伏落村东北1000米处,主墓为一高大土丘,占地6亩。

主墓东北及西南各有一小墓,均占地l亩余。

1958年平整土地时,两小墓被毁,有汉代铁剑、头盔、陶猪圈等出土,今存河北省博物馆。

两小墓均有砖砌墓道与主墓相通,小墓被毁后及时封死墓道保护了主墓。

经鉴定为东汉墓葬,墓主身份不详。

刘秀封将台遗址

刘秀封将台遗址们于城东南10公里的堼头村。

台高3丈,lO丈见方。

西汉末年,刘秀为恢复汉室,与邯郸王王郎在安国一带交战获胜。

刘秀令士卒筑台,大封将士,此台今已不存。

千碑桥

千碑桥位于安国市城南15公里的伍仁桥村东400米处,横跨磁河之上,东端紧接千里堤。

该桥为五孔六跨带闸式平面桥,长27米,宽5.2米,高5.5米,桥的材料是全市南片六个乡的各村石碑,约一千多块。

桥面两侧有砖砌50厘米高的栏板,桥底用石碑铺成。

桥东头的石狮子已被砸毁,桥下面的石碑有丢掉的痕迹,现已用砖修砌。

此桥集历代墓碑于一隅,多数碑文字迹或刚劲或清秀,楷草隶篆[zhuàn]俱全。

现桥南侧灰砖路沿约3米左右塌毁,西侧又有3米左右的路沿摇摇欲坠,其它地方基本完好。

1996年9月,该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桥身四周外延50米。

中药文化博物馆

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是市委、市政府为提升城市品味,突出中药文化特色建设的一项重点文化建设工程。

博物馆展馆面积1500平方米。

整个展览分中医药简史、安国药业发展史、解放后的安国药业、药文化与生活、药材标本、现代中药企业等六部分。

共展出实物500余件,图片300余张,以系统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展品再现了中国医药史和安国药业发展进程。

张家药材货栈

张家药材货栈位于安国市药王庙大街152号,占地745.56平方米,东西长34.2米,南北宽21.8米。

为座西面东四合院,正房7间(两头沉式),南北配房各5间,大门(过庭)及门房7间(已改造),建于民国初年。

所有房屋均为砖木结构,平顶,前出廊,木质门窗,额枋雀替,建筑精细,古朴庄重。

原为舍二村药商张子荣货栈。

张家为当时安国著名药商,明初从山西洪洞县移民来后,一直做药材生意。

业务范围除周边县市外,还与山西、山东等省来往,每年销售量达百万余斤,获利三、四万元。

此货栈是安国药业唯一保存完好的经营场所。

2003年3月,该货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大院

张家大院位于安国市祁州镇舍二村东西大街道北,占地ll90.04平方米,房屋42间,是座北面南、院落多进的民

国初年建筑。

张家大院原占地34.7亩,房屋456间,分东、西、南三院,为药商张子荣住宅。

宅门高大威严,各小院错落有致,特别是西院第三进院落为二楼房四合院,座北主楼五间二层,东西各三间二层,砖木结构,布瓦顶单面坡,前出廊,室内楼梯,隔扇门窗,木旋栏杆。

其它院落均为平房,虽有的被改造或增建,但原错综复杂的布局依稀可见,整个建筑凝重庄严,古朴典雅。

现南院已不复存在,东院为棉纺厂旧家属院,西院为市民住房。

张家大院为张家族人居所、学徒住房和药材加工场地,拆货棚的药材均在此加工销往全国各地。

此院见证了当时安国药业兴盛景况。

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曾一度设在这里,朱德、聂荣臻、杨成武等首长在此筹划部署了解放石家庄战役。

2003年3月,张家大院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卜家北院和南院

卜家北院位于安国市祁州镇南大街,建于民国初年,占地2868.65平方米,现有房屋56间,建筑面积1674.62平方米。

所有房屋均为四合院式,大门一律向东。

院落为五间四进四合院,房屋高低错落,砖木结构,布瓦顶,单面坡,谓“四水归居”之势。

前出回廊,木透雕雀替,檐瓦、滴水、墀头、门楣、窗楣均饰砖雕,与木雕别无二致。

门脸磨砖对缝,走马板处镶牌匾,雕工精细。

卜家北院家在清乾隆年间从山东迁来安国经营药材,渐为药界首富,拥有土地200多亩,房屋1092间,分三大院落。

卜家北院与安国药业关系密切,而现存房屋中,住、客、厅、堂、厂门类齐全。

2003年3月,卜家北院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卜家南院位于安国市药王庙大街l00号,为座西朝东五进四合院,共有房屋15间,建筑面积379.29平方米。

为砖木结构,布瓦顶,前出檐,檐角、椽头等处多有砖雕、木雕等装饰

东山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原名太平山,俗称东山(因座落县城东),位于安国市城东一公里处,沙河渠南岸。

南北长105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

1949年建于高业村,1967年5月移建于此。

陵园座北朝南,纪念碑座落在高台中央,正面刻涂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记述抗日战争各时期的英雄业绩,碑高8.3米,汉白玉石碑镶在石框内。

东西两侧各竖石碑二幢,刻有抗日战争以来的烈士名单526名和相关题词、悼词等。

1984年9月,烈士陵园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伯章烈士亭

西伯章烈士亭位于安国市城北l5公里处的西伯章村村北300米处。

抗日人民为了纪念为国捐躯的烈士们,于1945年5月建亭,面积10.24平方米,亭内中央立汉白玉石碑一尊,石碑上刻着烈士的姓名、事迹等。

该亭曾在1968年重修,将布瓦顶改为水泥顶,保护了这座有纪念和教育意义的烈士亭。

1984年9月,烈士亭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人坑

“万人坑”位于安国城北文化馆西侧。

南北长80米,东西宽60米,深10米,总面积为4800平方米。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侵占安国县城后,杀害我爱国同胞。

敌人在东北城角下挖深坑,做为杀害埋葬我爱国同胞的刑场,故名“万人坑”。

1987年10月,为纪念安国人民在

八年抗战时期做出的巨大牺牲,万人坑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主堂

安国天主堂位于安国市安国中学院内,是教区总堂。

安国天主堂是中国北方第一个教区,第一任主教孙德贞(北京人)是1924年罗马教皇任命的第一个中国华人主教。

包括教堂单体建筑40座,房屋499间,设主教大堂和五座部院(简称五院),主教府房73间,为主教和神甫们居住的院落;修道院房66间,真福院房136间,为1928年比利时神甫创建。

德来院房117间,为1927年雷鸣远和孙德贞在蠡县张庄创办,总占地面积50多亩。

1927年动工,1932年竣工。

至1986年,天主堂有房屋204间。

主教堂东西长33.5米,南北宽22.5米,高15米。

东西设主门两侧设便门。

二楼木制三个阱台,面向大厅,十字架置于壁窗中央。

24根素花方明柱分两排矗立厅内,通脊天窗,百面设地面讲台一座,高出屋面40厘米。

主教均用白水泥堆雕了花草鸟鱼及各种纹饰。

1999年部分房屋自然坍塌,现在仅存小堂一座。

安国教区除辖安国县外,另辖博野、蠡县、高阳、深泽、束鹿,下管三个总舵区,安国总舵区(10个教堂),蠡县总舵区(7个教堂),束鹿总舵区。

唐河堤(安国段)

唐河堤位于安国市城南10公里处,西起西固村正南,东经明官店北,前李村,肖街村,到大户村和潴泷[zhūlóng]河左堤截止,全长5公里,基宽15米,顶宽7米,高4米,有堤埝[niàn]、堤钮。

此堤始建于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为古唐河堤堰[yàn]。

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因大水,古唐河北移至清苑县,旧河道始称小唐河,成为沙河支流。

据《祁州乡土志》载:

“宋真宗成平五年(公元1002年)阎承输兴水利,开唐河以来粮”,“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王承祥始筑河堤”。

“元始祖至元二十九年敕都水监修治沙河、塘河堤堰,是为唐河堤之始”。

唐河白开凿以来,多受水患侵扰,历年有所,唐河堤局部修葺:

“元明以来,滹沱[hūtuó]南徙不为州患,而沙、唐乃独为患,明武宗正德十二年(公元l517年)六月,大水伤禾稼,饥人相食,是时博野、安平、祁州、无极皆筑堤防水,嘉靖[jiājìng]时又筑之,熹[xī]宗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七月滹沱、滋并溢,唐河决水深数丈,城不没者仅六尺,居民漂流,唐河北徙不安故道。

千里堤(安国段)

千里堤明代称磁河堤,清代始称千里堤。

此堤西起深泽县段家庄,东经安国市崔章村南、伍仁桥南,向东北经流昌村东,军诜[shēn]村北,2公里入安平县北郭村东去。

安国市境内长12.4公里,基宽21米,顶宽8米,高5米,有堤埝、堤钮。

此堤始建于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历代均有维修。

据《祁州乡土志》载:

“神宗熙宁六年……王彩筑祁州河堤,为人除患,是为磁河堤之始”,“明武宗正德十二年六月大水,伤禾稼,岁饥人相食。

是时博野、安平、祁州、无极皆筑堤防水……”。

据记载,历史上水患频发,对千里堤的维修加固未曾停止过。

1996年9月,该堤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堤顶中心线内侧(迎水坡)25米,外侧(背水坡)30米为绝对保护区,两侧各100米为安全保护区。

潴泷河左堤(安国段)

潴泷河左堤位于安国市城南12公里处。

左堤西起大户村,与唐河堤接连。

安国市境内全长10.4公里。

此堤始建于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以后历代不断维修,至今保存良好。

据《祁州乡土志》载“元英宗至治三年……王恩诚起为大中大夫河间总……集民丁作堤,复建夹堤于外,是为潴泷河南北堤之始”,“同治十一年而旧北堤则起白韩村,下至安平陈各庄凡五十里。

兹乃起自大户村,下至博野套里村凡二十三里,高厚与南堤埒,皆岁岁役修,不少怠也”。

清至民国年间水患频繁,每逢大水后对堤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坏,为防水患历年进行多次维修。

1996年9月,该堤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堤顶中心线两侧各25米为绝对保护区,各100米为安全保护区。

毛主席视察纪念馆

毛主席视察纪念馆座落在安国市东方药城北侧。

是纪念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临安国视察的纪念性建筑。

毛主席纪念馆占地面积5527平方米,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主要设施有牌楼(大门)、展览大厅、东西厢房、长廊、围墙等组成。

高大的牌楼迎面而立,宏伟壮观,给人以典雅、雄伟庄重之感。

进入大门是一段水泥斧垛石甬道,斧垛石规格为83×41厘米,甬道两旁有青松古柏,9棵毛白杨,粗壮挺拔,高耸入云,枝叶茂盛,显示出勃勃生机。

甬道直通展览大厅,大厅五间,高17米,建筑面积891平方米。

有18根红漆明柱竖立在1.4米高的平台上,柱间镶嵌着汉白玉栏板。

大厅内置放着毛主席汉白玉石雕像,像高3.5米,基座0.83米。

再现了一代伟人的光辉形象。

厅内四周展壁上张贴着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陈毅、贺龙、罗荣桓、李先念、李富春等中央领导及国际友人亲临安国视察时的珍贵照片46张,并重新搭建了毛主席在田间临时休息的芦苇席窝棚,还陈列着毛主席、周恩来用过的物品,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安国人民无限关怀和希望。

展厅两侧有长廊与牌楼相接,廊内展有1958年间安国人民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战天斗地的历史背景照片14张,牌楼两侧新建东西仿古厢房,建筑面积810平方米,增设售票室、接待室、办公室、纪念品门市部和临时展室等,整个院落古朴典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