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728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docx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龙惟定

《建筑节能技术》复习资料

第二章室外环境规划中的节能技术

1、室外环境规划的重要性。

合理的室外环境规划,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环境美的追求,可以改善室外热环境及其环境舒适度,可以对室内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还可以减少建内部的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更好地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气候适应性规划策略的意义。

气候适应性设计就是要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气候的有利作用、避免气候的不利影响、达到不用或少用人工机械设备创造健康舒适环境的目的,最终实现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根本保证和前提。

3、室外风环境影响因素及规划设计方法(技术措施)。

(1)影响因素:

建筑密度,建筑密度越大,区域平均风速越低;建筑体量,体量越大,背风涡流区范围越大;

迎风面积,面积越大,风速越低。

(2)规划设计方法:

建筑朝向,朝向尽量靠近夏季的主导风向,适当加大风向入射角对建筑通风有利。

建筑

间距,选定风向投射角在45度左右,间距争取(1.3~1.5)H,最少也要(1.0~1.2)H。

建筑形体设计,建筑单体尽可能采用流线型较好的体型,选择合适朝向和体量,合适的建筑"开口"有利于组团通风。

建筑平面布局,有行列式、自由式、点式、周边式。

布局原则:

将体量较小的建筑布置在上风位采取"前低后高"和有规律的"高低错落"的处理方式,建筑群疏密相间,采用合适建筑布局,利用夏季风,规避冬季风。

路网规划,道路起到风道作用,利用道路、河流水路把市区与外部空间连接。

绿化,在风口处慎重布置乔木,在风速较大处将乔木作防风墙。

其他,根据局部地理气候和不同功能场所性质,进行具体规划设计。

4、室外热环境影响因素及规划设计方法(技术措施)。

(1)影响因素:

气候、太阳辐射、城市下垫面、城市绿地和水体、城市人工热源。

(2)室外热环境设计技术措施:

⑴地面铺装:

①水泥、沥青地面具有不透水性,没有潜热蒸发的降温效果;

②土壤、透水砖具有一定的透水效果,降雨过后能保存一定的水分,太阳暴晒时可以通过蒸发降低表

面温度减少对空气的散热;

⑵绿化:

①蒸发降温,通过水分蒸发潜热带走热量是室外环境降温的重要手段;

②遮阳降温,茂盛的树木可以遮挡大部分太阳辐射热,树木的蒸腾作用还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

③绿化品种与规划,灌木草地主要是通过蒸发降温来改善室外热环境,乔木还具备遮阳降温的作用;

⑶遮阳构件:

①遮阳伞、张拉膜、玻璃纤维织物等应用于室外遮阳;

②百叶遮阳,与上述构件相比,优点很多,通风效果好,通过合理设计可以更加合理利用太阳能,还

可创造丰富的光影效果;

③绿化遮阳构件,绿化与廊架结合是一种很好的遮阳构件,既可以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蒸发降温和遮

阳效果又有很高的景观价值。

5、室外热环境设计概念;评价指标;评价体系;预测方法。

(1)概念:

通过对影响室外热环境因素的控制,可以改善小区热环境,具体来说,需要对建筑和环境进行

整体的综合设计,利用地区气候条件,通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以及环境设计等手段,建立城市良好微气候,再应用现代技术,建立室内外互相联系的良性循环热环境,进而达到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目的。

(2)评价指标:

1、标准有效温度SET:

在温度为SET的假象等温热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为50%,空气静止,人体身

着与活动量对应的标准服装,其皮肤润湿度和通过皮肤的换热量与实际环境下相同。

-1-

2、湿黑球温度(WBGT):

是一个环境热应力指数,由干球温度Ta、自然通风(非送风)下的湿球温度Tw以及黑球温度Tg按照如下关系构成:

WBGT=0.7Tw+0.2Tg+0.1Ta。

评价体系:

生态环境、绿化环境、声环境、光环境、气环境、水环境、热环境。

(3)预测方法:

⑴风洞,研究者可通过风洞试验了解建筑周围风环境的基本规律,从而得出建筑单体、建筑群乃至整个

小区合理的建筑环境设计参数;

⑵CFD模拟:

亦称计算流体动力学,可以用于通风空调空间气流组织设计、建筑设备性能研究、建筑外

环境分析设计;

⑶CTTC(建筑群热时间常数的缩写)模型:

是在热平衡的基础上,使用建筑群热时间常数的方法来计算

局部建筑环境的空气温度随外界热量扰动变化情况的一种方法。

第三章节能建筑形态设计

1、建筑形态定义。

就是建筑的外观、空间构成以及由此反映的内容。

2、了解建筑节能技术体现的形态: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遮阳、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技术下的形态。

(1)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下的形态:

南向展开的纤长体形、对角线立方体。

(2)建筑遮阳技术下的形态:

自遮阳形体、凹入过渡空间、立面外遮阳构件、遮阳棚架。

(3)自然通风技术下的形态:

流线型形体、螺旋型立体庭院、夹层通风空间、"文丘里管"渐缩式剖面、通

风塔、导风翼形墙体、双层幕墙呼吸单元和鱼嘴型风口。

(4)自然采光技术下的形态:

阶梯状退台体形、透光屋顶、立体反光构件、自然光反射板。

3、节能建筑的形态特征。

包含从整体到局部的三个层面:

外部形体轮廓、内部空间组织、局部建筑构件和构造。

第四章区域能源规划与区域能源系统

1、综合能源规划定义。

综合资源规划(IRP):

就是除供应侧资源外,把资源效率的提高和需求侧管理(DSM)也作为资源进行资源规划,提供资源服务,通过合理地利用供需双方的资源潜力,最终达到合理利用能源、控制环境质量、社会效益最大的目的。

2、IRP方法与传统能源规划的区别。

(1)IRP方法的资源是广义的,既包括传统供应侧的电厂和热电站,也包括需求侧采取节能措施节约的能源

和减少的需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余热、废热以及自然界的低品位能源。

(2)IRP方法中资源的投资方可以是能源供应公司,也可是建筑业主、用户和任何第三方,即IRP意味着能

源市场的开放。

(3)IRP方法涉及多方利益,区域能源规划不再只是能源公司的事,而应成为整体区域规划的一部分。

(4)传统能源规划是以能源供应公司利益最大化为目标,IRP方法要考虑经济效益的"多赢",还有环境效

益、社会效益和国家能源战略的需要。

3、区域能源规划的步骤。

(1)设定节能目标;

(2)区域建筑可利用能源资源量的估计;

(3)区域建筑热电冷负荷的预测;

(4)需求侧建筑能源规划;

(5)能源供应系统的优化配置;

(6)实行比国家标准节能率更高的区域节能标准;

(7)区域建筑能源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8)区域开发中的全程节能管理。

4、简述区域建筑可利用资源。

(1)来自城市电网、气网、热网的资源量;

(2)区域内可获得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量;

(3)区域内可利用的未利用能源,即低品位的排热、废热和温差能;

(4)由于采取了比节能设计标准更严格的建筑节能措施而减少的能耗;

(5)采用区域供热供冷系统时,由于负荷错峰和考虑负荷参差率而降低的能耗。

5、建筑负荷计算方法。

目前在区域级的冷热负荷预测中,沿用了单体建筑负荷估算的方法,即单位面积负荷指标法,对于区域集中供冷的区域建筑冷负荷预测,一般的估算方法是利用同时使用系数法,即单位面积负荷指标乘以建筑面积,然后再乘以区域建筑的同时使用系数得到总冷负荷,正确的区域冷热负荷预测应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即设定几种情景,进一步分析各情景出现的概率,最终确定区域的典型负荷曲线。

6、了解区域能源系统的选择。

区域能源系统的选择,在满足建筑功能对空调需求的前提下,需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节能效果;

(2)经济合理;(3)环保因素;(4)资源因素;(5)决策理论。

7、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的概念、组成、特点及系统优化的内容。

(1)概念:

指对一定区域内的建筑物群,由一个或多个能源站集中制取热水、冷水或蒸汽等冷媒和热煤,通

过区域管网提供给最终用户,实现用户制冷或制热要求的系统。

(2)组成:

能源站、输配管网、用户端接口和末端设备。

(3)特点:

优点:

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的环保效益、社会效益、节能效益;缺点:

能耗和运行费用相对较大,

实用性较低,初投资较高,回收期长,存在一定投资风险。

(4)优化内容:

1)冷热源的优化;2)系统规模控制;3)输配系统优化;4)系统运行优化。

8、区域热电冷联供的定义、形式。

(1)定义:

热电(冷)联供系统是热电设备利用煤、天然气等能源,通过锅炉燃烧,然后通过蒸汽轮机、燃

气轮机等设备,首先将产生的具有较高品位的蒸汽通过汽轮机发电,然后利用汽轮机的抽汽或排汽,冬季向用户供热、夏季利用吸收式制冷剂想用户供冷的联产系统。

(2)形式:

⑴背压式热电(冷)联供系统;⑵抽凝式热电(冷)联供系统;⑶凝汽式热电(冷)联供系统;

⑷汽轮机发电和离心式制冷机制取冷冻水的热电(冷)联供系统;⑸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供系统。

第五章室内环境品质

1、与室内环境品质相关的能耗包括哪三方面?

(1)空气热湿处理能耗:

①建筑物冷热负荷;②建筑室内湿负荷。

(2)去除或稀释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的能耗。

(3)流体输送能耗:

①水泵输送能耗;②风机输送能耗;③流体管网系统水力不平衡造成的能耗。

2、降低流体输送能耗的途径有哪些?

(1)减小水泵输送能耗:

①及时清洗管网和设备,减小由于水垢和污染物堵塞而增加的阻力;②根据空调负

荷适时调整流量;③冷却塔与冷水机组的位置高差要合理。

(2)减小风机输送能耗:

①从建筑空调与通风设计开始,注意局部阻力构件形状对阻力的影响;②对风道及

时进行清理灰尘;③在泵或风机设计选型时尽量使其运行在高效率范围内。

(3)流体管网水力平衡造成的能耗:

①根据输送的流量,合理的流速选配管径;②正确及时的进行水力平衡

调节。

3、室内环境品质控制中节能措施有哪几类?

了解相关的节能技术

(1)采用自然通风的节能措施,可节约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防止空调病。

(2)采用先进的低污染建筑材料的节能措施,选用合适的主墙体材料、外墙保温材料和门窗材料,加强维护

结构的保温隔热,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

(3)采用先进技术的低能耗室内环境品质控制方法,包括排风热回收、置换通风、相变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

调湿建筑材料等。

第六章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

1、建筑节能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中的哪些参数有要求?

外墙的传热系数和保温层厚度、外窗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屋面的传热系数。

2、围护结构中外墙、屋面、外窗中哪一类对建筑节能的影响最大?

(1)外墙、屋面、外窗的传热系数降低对建筑能耗的形象有这样一个显著关系:

外墙传热系数>屋面传热系

数>外窗传热系数。

(2)从建筑整体能耗分析,外墙热工性能的改善对建筑节能的贡献大于屋面;单位屋面面积引起的建筑能耗

大于单位外墙面积,所以从投资回报率上看,屋面的节能效益要高于外墙。

3、建筑节能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基本要求及维护结构的主要作用:

主要作用:

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基本功能是从室外空间分隔出一个适合居住者生存活动的室内空间,在室内外空间之间建立屏障,以保证在室外空间环境恶劣时,室内空间仍能为居住者提供庇护。

从建筑节能角度,外围护结构上的门窗的基本功能是为了在室外环境良好时,建立室内外的联系,改善室内环境。

4、外墙、屋面的保温隔热技术措施有哪些?

(1)外墙:

①墙体内保温,绝热材料复合在墙体内侧。

②墙体外保温,绝热材料复合在建筑物外墙的外侧。

③热桥处理,对热桥作保温处理。

④气候适应性,根据不同的气候和房屋的用途采取相应的隔热措施。

⑤外墙绿化遮阳,用大面积的植被遮挡外墙。

(2)屋面:

①倒置式屋面,将传统屋面构造中保温隔热层与防水层“颠倒”,将保温隔热层设在防水层上面。

②通风屋面,屋盖由实体结构变为封闭或带有通风的空气间层结构。

③种植屋面,利用屋面植草种花,

甚至种灌木、堆假山、设喷水。

④蓄水屋面,在屋面上贮一薄层水提高其隔热能力。

第七章供热系统节能

1、热网节能措施有哪几个方面?

各方面有哪些节能措施?

(1)热网的水力平衡:

认真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必要时加平衡装置。

(2)热网的保温:

按规范计算确定保温层厚度,采用导热系数小的保温材料和增加厚度来提高热网保温效率。

(3)供热系统运行调节:

质调节(流量不变调温度),量调节(温度不变调流量),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

间歇调节(改变每天供暖小时数),地面辐射供热调节,混水泵调节。

(4)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

控制热水采暖供热系统的一二次水泵的动力消耗。

(5)热网管路热耗分析:

对集中供热必须减少管网热损失和不均匀热损失提高热网输送效率。

2、室内供暖节能措施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合理的供热方式、系统形式有利于热计量和控制室温、采用高效节能的散热设备等几个方面。

3、热计量方法。

(1)热量表法,需对入户系统的流量及供回水温度进行测量,要求每户形成单独环路,原理上准确,但是价

贵安装复杂,在小温差时误差大。

(2)热分配表分摊法,利用散热器平均温度与室内温度差值的函数关系确定散热器散热量,以集中供热系统

中一幢楼或一个单元为一个计量单位,在其热力入口处安装一块热量表,热用户的每组散热器上安装一块热分配表,该法计量方便,价格低。

(3)温度法:

在热力入口安装总热量表,用测量每户室内温度的方法来分摊确定收费。

第八章热汞技术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1、热泵系统组成。

(1)热泵:

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

(2)热泵系统是由热泵机组(由动力机和工作机组成的节能机械)、高位能输配系统、低位能采集系统和热

能分配系统四大部分组成的一种能级提升的能量利用系统。

2、热泵性能评价参数。

热泵的制热性能系数εh;热泵能源利用系数E。

3、燃气热泵工作原理、特点、(一次)能源利用系数E的计算方法。

E=热泵的供热量/热泵消耗的初级能源。

1)对于电能驱动的热泵,E=η1?

η2?

εh,η1为发电效率,η2为输配电效率,εh为热泵的制热性能系数;

2)对于燃气热泵,E=η?

εh+α(1-η),η为燃气机的效率,α为燃气机的排热回收率,εh为热泵的制热

性能系数。

4、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特点、使用场合及在寒冷地区应用问题及相应地解决方法。

(1)特点:

优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无偿获取,热泵安装和使用也方便。

缺点是室外空气的状态参数

随地区和季节不同而变化,对热泵的供热能力和制热性能系数影响很大;冬季室外温度很低时,室外换热器中工质的蒸发温度也很低;空气的比热容小,要获得足够的热量时,需要较大的空气量。

(2)适用范围:

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范围,云南大部,贵州、四川西南部,西藏南部小部分地区,黄河流域。

(3)应用问题:

1)当需要的热量比较大的时候,空气源热泵的制热量不足;

2)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应用的可靠性差;

3)在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的能效比(EER)会急速下降。

解决方法:

加大室外换热器面积、加大

压缩机容量(多级并联、变频技术等)、喷液旁通循环、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循环、两级压缩循环等。

5、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定义、系统组成、特点。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是一种通过输入少量的高位能,实现从浅层地能(土壤热能、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空调系统,包括了使用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作为低位热源(或地汇)的热泵空调系统,即:

土壤耦合热泵系统、地下水热泵系统、地表水热泵系统。

6、地埋管、地表水源、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各自的特点、分类及适用场合。

(1)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特点:

1)地表水的温度变化比地下水的水温、大地埋管换热器出水水温变化大;

2)地表水是一种很容易采用的低位能源;

3)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相对于开式地表水热泵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a、闭式环路内的循环介质清洁,避免了系统内的堵塞现象;

b、闭式环路系统中的循环水泵只需克服系统的流动阻力;

c、由于闭式环路内的循环介质与地表水之间换热的要求,循环介质的温度一般要比地表水的水温低

2-7℃,由此会引起机组性能降低;

4)注意和防止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腐蚀、生长藻类等问题,以避免频繁的清洁而造成系统运行的中断

和较高的清洁费用;

5)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性能系数较高;

6)冬季地表水的温度会显著下降;

7)出于生物学方面的原因,常要求地表水源热泵的排水温度不低于2℃。

分类:

闭式和开式环路系统。

(2)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特点:

1)地下水源热泵具有较好的节能性;

2)地下水源热泵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

3)地下水源热泵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4)地下水源热泵能减少高峰需电量;

5)回灌是地下水源热泵的关键技术。

分类:

同井和异井回灌系统。

(3)大地耦合热泵系统特点:

优点:

1)节能效果好;2)土壤具有良好的蓄热性能,冬、夏季从土壤中取出(或放入)的能量可分别在夏、冬季得到自然补偿;3)可提高较低冷凝温度和较高蒸发温度;4)节省空气源热泵的结霜、

融霜所消耗的能耗;5)减少对空气系统的热、噪声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量;6)运行费用低。

缺点:

1)长期运行时,热泵的冷凝温度或蒸发温度易受土壤温度变化影响;2)换热量较大时,换热器的占地面积较大;3)换热器的性能易受土壤的热物性参数影响;4)出投资较高。

分类:

闭式、

混合和单井循环系统。

7、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特点、分类、污水的特殊性及对热泵的影响。

(1)特点:

设备传热性能好,运行工况较稳定。

(2)分类:

直接式和间接式。

(3)特殊性:

成分复杂,含有较高有机物、大量柔性纤维状杂物等,水质差,有一定酸碱度。

(4)影响:

易堵塞管道和设备入口;易腐蚀设备和管道;热泵运行稳定相差;运行管理和维修工作量大。

8、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的定义、系统组成、运行方式、系统特点。

(1)水环热泵空调系统是指小型的水/空气热泵机组的一种应用方式,即用水环路将小型的水/空气热泵机组

并联在一起,构成一个以回收建筑物内部余热为主要特点的热泵供暖、供冷的空调系统。

(2)组成:

室内水源热泵机组(水/空气热泵机组);水循环环路;辅助设备(冷却塔、加热设备、蓄热装置

等);新风与排风系统。

(3)运行方式:

冷却塔全部运行;冷却塔部分运行;热收支平衡;辅助热源部分运行;辅助热源全部运行。

(4)系统特点: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具有回收建筑内预热的特有功能;具有灵活性;可达到同时供冷供热的效

果;设计简单、安装方便;小型的水/空气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不如大型的冷水机组;小型制冷压缩机设置在室内噪声会高于风机盘管机组。

第九章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1、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两种形式。

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制冷系统

2、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定义、特点。

(1)定义: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是通过建筑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的巧妙处理,以

及建筑材料和结构、构造的恰当选择,使其在冬季能集取、保持、贮存、分布太阳能,从而解决建筑物的采暖问题;同时在夏季又能遮蔽太阳能辐射,散逸室内热量,从而使建筑物降温。

(2)优点:

构造简单、造价低廉、维护管理方便。

缺点:

主要是室内温度波动大、舒适度差,在夜晚、室外温度较低或连续阴天时需要辅助热源来维持温度。

3、太阳能能量的集取与保持方法。

(1)朝向的选择与被动式太阳房的外形;

(2)良好的保温构造;(3)设置保护区;

(4)充分利用太阳能,合理布置房间。

4、了解太阳能建筑的几种采暖类型及降温类型。

(1)采暖类型:

1)直接受益被动式太阳房;2)集热蓄热墙被动式太阳房;3)附加阳光间被动式太阳房;

4)屋顶集热蓄热太阳房;5)热虹吸式太阳房。

(2)降温类型:

1)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2)改进建筑构造,完善室内气流通道;3)建筑遮阳;

4)利用“生物气候”减少温度波动。

5、主动式太阳能建筑中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组成及按运行方式分类。

(1)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水箱、循环泵、电控柜和管道等。

(2)分类:

自然循环式、自然循环定温放水式、直流式、和强制循环式。

7、太阳能制冷的两条途径。

(1)太阳能光电转换,利用电力制冷;

(2)太阳能光热转换,利用热能制冷。

前一种方法成本高。

8、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组成。

包括:

太阳能利用系统以及吸收式制冷机组。

9、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的组成、特点。

(1)组成:

太阳能吸附集热器、冷凝器、蒸发储液器、风机盘管、冷媒水泵等部分组成。

(2)特点:

1)系统机构及运行控制简单,系统运行费用低,也不存在制冷剂的污染、结晶或腐蚀等问题。

2)可采用不同的吸附工质对以适用不同的热源及蒸发温度。

3)系统的制冷功率、太阳辐射及空调制冷用能在季节上的分布规律高度匹配。

4)与吸收式及压缩式制冷系统相比,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制冷功率相对较小。

5)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用于空调或冷藏等应用场合通常需配置辅助热源。

第十章建筑遮阳与自然通风技术

1、控制建筑(房间)太阳能辐射得热量的途径有哪三种?

⑴窗户的朝向和大小;⑵建筑围护结构材料的选择;⑶建筑遮阳技术。

2、建筑遮阳的作用。

⑴有效地防止太阳辐射进入室内,不仅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的夏季空调制冷负荷。

⑵可以避免建筑围护结构被过度加热而通过二次辐射和对流的方式加大室内热负荷。

⑶建筑遮掩能有效地的防治眩光,起到改善室内光环境的作用。

⑷可以防止直射阳光,尤其是其中紫外线对室内物品的损害。

3、遮阳对建筑(房间)有哪四个方面的效果。

⑴遮阳的降温效果。

⑵遮阳的节能效果。

⑶遮阳的调光效果。

⑷遮阳对通风的影响。

4、遮阳技术适应性的总原则。

(1)在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对于夏季的遮阳措施要兼顾考虑不能阻挡冬季对太阳热能的利用,宜采取如竹

帘、软百叶、布篷等可拆除的遮阳措施;

(2)在夏热冬冷地区和温和地区,夏季遮阳措施对冬季的影响相对小一些,宜采用活动式遮掩;

(3)在夏热冬暖地区,夏季的遮阳可不考虑冬季对太阳辐射的遮挡,可采取固定式遮阳,但仍以活动式遮阳

为最佳。

5、建筑自然通风的作用、降温方式分类。

(1)概念:

建筑的自然通风是由建筑物的开口处(门、窗等)存在压力差而产生的空气流动。

(2)作用:

为人们提供新鲜空气,降低室内气温和性对湿度,促进人体汗液蒸发降温,改善人们的舒适感,

还可以有效的减少空调开启时间,降低建筑运行能耗。

(3)分类:

一种是直接的生理作用,即降低人体自身的温度和减少因为皮肤湿润带来的不舒适感。

另一种是

间接的作用,通过降低维护结构的温度,达到对室内的人降温的作用。

6、建筑自然通风设计方法。

(1)主导风向原则。

房屋纵轴尽量垂直与建筑所在地区的夏季主导风向。

(2)窗的可开启面积比例。

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3-2/3,开口的大小为地板面积的15%-25%时,通风效

果最佳。

第十一章建筑设备和空调系统节能

1、泵或风机的能效计算方法。

为了表示输入的轴功率被流体利用的程度,可以采用泵或风机的全效率来计量,即:

η=Pe/P

式中:

η-泵或风机的全效率,Pe-有效功率,KW,P-轴功率,即输入功率,KW。

2、泵或风机在使用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节能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所选设备质量低,额定效率低于先进水平;2)系统管道设计不合理运行效率低;

3)输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