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镇渠寨村机井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27573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陵镇渠寨村机井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陵镇渠寨村机井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陵镇渠寨村机井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黄陵镇渠寨村机井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黄陵镇渠寨村机井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黄陵镇渠寨村机井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黄陵镇渠寨村机井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陵镇渠寨村机井可研报告.docx

《黄陵镇渠寨村机井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陵镇渠寨村机井可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陵镇渠寨村机井可研报告.docx

黄陵镇渠寨村机井可研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封丘县以工代赈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1.2承办单位封丘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3项目法人杨国涛

1.4建设规模新打机井5眼

1.5建设年限

2011年

1.6建设地点封丘县黄陵镇渠寨村

1.7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封丘县发展工程咨询公司资格证书编号:

工咨丙200302031

1.8编制可研研究范围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必要性及建设条件和规模,总体布局方案、投资估算、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进行研究论证。

1.9结论该项目的建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该项目是切实可行的。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金额

(万元)

1

项目总投资

6

1.1

机井

5

4

1.2

机井配套

2

2

建设年限

2011年

3

资金来源

3.1

申请以工代

赈资金

4

3.2

省财政资金

1

3.3

市、县配套

1

第二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2.1项目选址

2.1.1选址原则

1、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块

2、贫困村群众迫切要求改造中低产田

3、中低产田面积较大,且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块

2.1.2项目选择

黄陵镇渠寨村经济基础薄弱,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该区

土质以粘土为主,水利设施老化,报废或无水利设施。

根据选址原则,拟建项目选址位于渠寨村四周,该项目控制土地面积250亩。

2.2建设条件

2.2.1气象条件项目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交替分明,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光足温差大,冬季干冷雨雪少

1、降雨量

年均降雨量615.1毫米

2、气温

年平均气温13.5℃—14.5℃

3、日照年日照时数为2310.4小时

2.2.2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黄河大堤以南,属黄河滩区,地面平均坡降为1/4000—1/5000,地势北高南低。

2.2.3水文地质项目区为土质为粘土,富含石灰质、有机质、钾、钙、镁含量丰富。

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宜灌溉。

第三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3.1项目背景

3.1.1封丘县基本概况

封丘县位于豫北平原东部,黄河北岸,新乡市东部。

北与滑县为邻,东北与长垣相接,西与原阳、延津搭界,南部隔河与开封相望。

全县总面积1224平方公里,现辖19个乡镇,605个行政村,总人口73万人。

封丘县土壤特点是土层深厚,结构疏松,适耕期长。

全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宜人。

境内黄河流程56公里,天然文岩渠、大功灌渠越境而过,水资源总量7.7亿立方米,地下水1.2亿立方米,地表水2亿立方米,引黄水可利用量1.9亿立方米。

封丘地势低洼,历史上涝灾频繁发生。

每逢秋季到来,阴雨连绵成灾。

原阳、延津两县积水下泄,流入封丘,平地水深数尺,形成严重涝灾,广大群众饱尝涝灾之苦。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沿黄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调查研究,勘查设计,挖渠打井,除害兴利,水利设施从无到有,逐步减轻了旱涝灾害的威胁。

通过系统的勘测、设计、规划,开挖了一批干支渠,对排除汛期积水,保证旱期灌溉起到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封丘人民为脱贫致富进行着不懈努力。

近几年来,全县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取得进展。

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亿元,比上年增长9%:

第二产业增加值8.8亿元,比上年增长26.2%;第三产业增加值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粮食作物基本实现了优质化,高效经济作物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建立了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水稻、优质红薯等10多个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和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的10多个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具有区域特色的金银花生产2004年已发展到20万亩,建成了我国最大的金银花生产基地。

封丘县充分发挥豫北回族最大聚居区和饲草饲料丰富的优势,以皮毛加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为龙头,大做牛羊文章,促进了畜牧养殖业较快发展。

2004年农业增加值达12.5亿元,比上年增长9%。

全县粮食总产量50.02万吨,棉花总产量达5588吨,油料总产量38778吨。

尽管封丘经济社会有了一定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原因,全县自然条件恶劣,旱涝灾害频繁,经济基础异常薄弱,财政收入极少。

工业经济落后,农业生产条件差,种不保收,生活处于贫困之中。

全县各项经济指标在新乡市和全省居于后列,是全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2001年被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目前贫困人口达3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3.9%。

黄陵镇位于封丘县城东边20公里处,全镇区域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万亩,总人口3.5万人,30个行政村,企业较少,水利设施落老化,经济基础薄弱,大部分农田是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黄陵镇是农业大乡,以前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以小麦与花生、大豆、玉米间作。

近年来,全乡积极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并初见成效。

渠寨村均位于黄陵镇西部,现有人口800人。

原有的机井都已经老化,靠天吃饭。

项目区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为主,平均亩产分别为250公斤、250公斤、150公斤,农作物极易受旱、涝自然灾害影响,产量极不稳定,群众生活仅处于温饱状态。

因此通过实施打井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位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3.1.2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农田水利设施条件落后,大部分耕地靠天气情况耕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低。

2、该区地处黄河滩区,风沙土多,地不保墒,抗旱能力差,农作物产量低且不稳定,落后的农田水利条件严重制约着该乡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3、通过项目建设,有利于调整区域内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耕作技术、耕作制度,促进原有传统、粗放的农业经营

方式的改变,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型向集约型转变。

因此,本项目建设是解决黄陵镇渠寨村农业用水难的问题,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都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

该项目充分考虑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现状,拟建项目规模为机井5眼。

项目实施在黄陵镇渠寨村打井5眼及配套。

第五章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每眼机井按12000元计算,5眼机井共需资金6万元,由于乡村财政十分困难,申请以工代赈资金4万元,省财政局资金1万元,市、县配套1万元。

第六章劳务报酬估算

6.1工程估算

根据项目区状况,估算该项目需要人工200个工时。

6.2费用估算

经过以上计算,该工程共需工日200个,按照每工日50元计算,该工程劳务报酬为1万元,按照国家、省、市以工代赈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劳务工全部有项目区渠寨村群众承担,以体现以工代赈资金的使用原则和宗旨。

第七章项目组织实施

1、本项目由封丘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协调、监督,由封丘县黄陵镇人民政府实施。

为做到统筹协调,合理安排,拟成立项目协调领导小组。

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黄陵镇镇长担任,成员为农技、

水利、财政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

具体负责项目的决策指

导、组织协调、检查监督、资金管理、物资供应等。

2、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

为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乡村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领导包干,抓好物资和科技投入等环节,定期展开检查评比,做到有奖有罚,同时自觉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和审计,以确保项目质量。

3、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坚决做到专款专用,专户专帐管理,做到投放有计划,资金管理有章程,运行中有检查,确保资金全部用到项目上。

为此,特聘请县发改委有关领导为监督员。

4、高标准严要求,强化工程管理。

项目建设中,我们要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按照高标准的设计规划建设,严格做到开工、竣工有报告和建设有进度报表的管理制度,及时上报工程进展情况,保证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第八章施工(监理)队伍选择

项目业主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办法》及以工代赈项目的有关规定,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选择施工(监理)队伍,并签定施工(监理)合同。

第九章效益分析及经济评价

1、该项目建成后,可以明显改善项目区水利灌溉条件,粮食产量将由现在的平均亩产250公斤提高到350公斤,年增综合效益60万元。

2、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改善项目区生产条件,可扩大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50亩,保证水资源合理利用。

3、有利于项目区种植结构调整,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对提高项目区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区域性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积极作用。

第十章结论

该项目建成后,可大大改善项目区250亩土地的灌溉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提高灌溉条件可改善土壤结构,涵养水源,而且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因此,该项目是切实可行的。

请求上级部门给予资金扶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