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27602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5综合测试.docx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5综合测试

专题五综合测试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4·南京)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

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

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

[答案] C

[解析] 1954年宪法代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变。

故选C项。

2.(2014·南昌)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央人民政府的6个副主席中,有共产党3人,民主党派、无党派3人;56个委员中,有共产党17人,民主党派、无党派29人。

”(《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编:

《当代中国人民政协》,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第48页)这充分说明(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着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B.在政府内形成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局面

C.由人民普选产生的民主人士切实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D.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土参政议政的舞台搭建起来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政府中有大量的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这说明了我国政府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特点,故选B。

A、C、D各项材料都不能体现。

3.(201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说道: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圳中英街开始流传着一个谜语:

1997年之后是什么?

”历史发展揭示出的谜底是(  )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九二共识”D.澳门回归

[答案] B

[解析] 1997年香港回归前,深圳中英街街东侧属中方,街西侧属英方,1997年香港回归后街东侧属深圳,街西侧属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的缩影,故B项正确。

深圳于1980年被设立为经济特区,与题目时间不符,A项错误;1992年大陆与台湾方面达成“九二共识”,与题目时间不符,C项错误;1999年澳门回归,与题目时间不符,D项错误。

4.(2014·南通)1970年4月,一些日本商社接受了中国政府宣布的“四项贸易原则”;1973年3月,日本外务大臣福田赳夫表示,我们必须对九一八事变和1937~1945年中日战争期间所犯的一切错误“进行反省并向中国道歉”。

这些行为(  )

A.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B.是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响应

C.表明中日两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受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依据题意中日间经济贸易往来加强,同时日本表示对侵华战争进行反思和道歉,正视历史,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所以选A。

5.(2014·江西师大附中)1973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说:

“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

”1974年1月,在会见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时进一步提出了“一大片”的构想,即指“一条线”周围的国家。

这说明当时(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完全改变对美霸权主义的认识

C.中国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D.和平力量增长,战争威胁消除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时间可以看出A项错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D项说法绝对化。

故选C。

6.(2014·南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出现这一外交主张是因为(  )

A.两极格局解体,世界走向多极

B.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建设社会主义

C.和平力量增长,战争威胁消除

D.建成中美两国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

[答案] B

[解析] 外交是为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服务的,新时期中国政府主张不结盟,主要是为了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

7.(2014·南通)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

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等信息,可以看出美国改变了过去的对华政策;再结合时间1971年,可知A项正确。

1971年中美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故B项错误;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等方面中美之间还存在较大分歧,故C项错误;《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于1972年,故D项错误。

8.(2014·陕西西工大附中)观察图中相关信息,造成该状况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B.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C.借鉴苏联工业化建设经验

D.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答案] B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对旧的经济体系进行改造。

1953年开始了三大改造,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逐渐纳入到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正如图片所反映的情况。

“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是在1957年;借鉴苏联工业化建设经验是指“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1958年提出来的。

故应选B。

9.(2014·陕西西工大附中)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

“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分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已经抬头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

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答案] D

[解析] 材料“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是“一五”计划的任务,即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体系;而材料“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分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反映的是为保证前一任务的完成,需要变革生产关系,而且二者应同时进行。

这正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突出特点。

故应选D。

10.(2014·南昌)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

于是,有官员将计划内商品卖给黑市,从中赚取差价,“官倒”、“倒爷”正是在这种背景中产生的。

这种现象的解决主要靠(  )

A.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B.严格国家价格管控

C.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D.加大反腐败的力度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根据所学知识,价格双轨制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采取的一项措施,曾经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价格双轨制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所以答案选A。

11.(2014·南通)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成就。

该图表明(  )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尚未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起步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D.重工业、交通业、农业得到协调发展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的建设成就可以得出应为“一五”计划时期的建设成就,由此可以排除A项;“一五”计划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D项;一幅图不能说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建立,排除C项;“一五”计划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B项正确。

12.(2014·南通)据《票证旧事》记载,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春瑜决定当年结婚的因素之一是因为婚后才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

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B.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

C.节俭与奉献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

D.“文革”动乱导致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婚后才能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可以看出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但可以凭证购买少量商品,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下也存在一定的商品交易。

13.(2014·江西4月联考)1959年,陈云到江苏青浦县调研,听到群众编的顺口溜:

“干部出风头,群众吃苦头;领导吹牛皮,百姓啃树皮。

”这反映了(  )

A.“大跃进”运动的后果

B.人民公社运动的开展

C.农轻重比例失调

D.一五计划的失败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确定了时间、基本内容方向,C、D两项主要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体现,B项是1958年开始的且主要是所有制形态的调整。

14.(2014·嘉峪关)王石的万科公司、柳传志的联想公司、张瑞敏的海尔公司,它们都诞生在1984年前后。

这一年想在制造业和科技界有所作为的人还有大学刚毕业的李东生、段永平、史玉柱等一干人。

这种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邓小平南巡讲话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公平竞争

C.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公众的创新精神

D.国家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进度的加快

[答案] C

[解析] 从时间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来看,A、B两项不合题意,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年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材料体现的是个人行为,与国家引进外资无关。

中国的改革开放调动了他们的个人积极性和敢闯的精神。

故应选C项。

15.(2014·南通)下表反映的是1981~1987年中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C.浦东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答案] B

[解析] 依据图片1981~1987年我国钢铁产量逐渐增长,结合时间应属于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促进了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所以选B。

16.(2014·福州)1993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团结奋进》,总结了过去的一年。

社论写道:

“这一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对如何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的道路继续前进,作出了明确而有力的回答。

”这个回答是(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C

[解析] 解答时注意时间提示“1993年元旦”“过去的一年”,可知是指1992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C项正确。

决定开放上海浦东是在1990年,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A、B、D三项错误。

17.(2014·江西二模)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将“对外经济贸易部”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3年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把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内负责贸易的部门和外经贸部合并成“商务部”。

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言论是(  )

A.“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B.“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必须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充分利用好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D.“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功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国家……负责贸易的部门和外经贸部”的信息,两部门合并说明要“利用好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故选C项。

A、B、D三项不符合这两部门合并的意图。

18.(2014·南京)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

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

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  )

A.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

B.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

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首钢领导则认为,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说明企业想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故本题选D项。

19.(2014·景德镇二模)《孙中山选集》下卷载:

“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的观点是(  )

A.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B.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强调平民阶级组织的基本权利

[答案] B

[解析] 据题干“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信息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民族主义最根本的是反对帝国主义,通过“发扬国民之能力”,实现“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故选B项。

A项是国内的民族关系政策,与题意无关;资产阶级不会依靠工农革命,材料没有涉及平民阶级组织的基本权利,C、D两项错误。

20.(2014·信阳二模)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

“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

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益,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

”在此,孙中山阐释了(  )

A.民主革命的最终理想

B.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C.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D.民主革命失败的根源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的信息,可见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必须动员广大民众,故C项正确。

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最终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民主革命失败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在材料中都未体现,A、B、D三项错误。

21.(2014·宜宾)1912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社会党的演说中指出:

“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

”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指的是(  )

A.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

B.平均地权,土地国有

C.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D.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孙中山提出“社会主义”的背景。

此时,欧美国家贫富差距悬殊,社会进化论盛行,社会主义学说主张社会财富的平均和人民普遍幸福,这与民生主义相同,故选B项;“平均地权”不是消灭私有制,A项错误;C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工农的利益,但并不是针对贫富差距悬殊,排除;D项属于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与材料无关,排除。

22.(2014·南京)“为使中国革命‘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保证土地革命和土地国有化,以及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

”符合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  )

A.开展工农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发动广州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

C.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

D.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

材料中“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说明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工农革命运动。

故本题选择A。

23.(2014·广东)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中共七大的报告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说明毛泽东赞成新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问题,D项与此无关。

根据材料信息“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说明毛泽东当时坚持走新民主主义路线即基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24.(2014·广东六校联考)“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地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

”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  )

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D.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答案] C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故正确答案为C项。

确定改革开放的方针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A项错误;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中共“十三大”上,B项错误;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D项错误。

25.(2014·湖北稳派联合调研)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大定出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有400项。

从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北大完成的科研项目达到了3406项。

材料说明(  )

A.科技领域出现“大跃进”

B.“双百”方针推动科技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凸显优越性

D.“向科学进军”热潮初显成效

[答案] A

[解析] 据题干材料情境,迁移所学可知,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大跃进”运动,要求各条战线加快发展速度,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冲击,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5分)(2014·江西师大附中)熊猫与传说中的龙一样,具有典型的“中国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熊猫外交和熊猫的国际形象也在发生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年,中华民国政府向美国赠送两只大熊猫,对其救济中国难民表示感谢,此举开创了近现代“熊猫外交”的政治性赠送模式。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赠送大熊猫统计表(1957~1982年)

时间

受赠国家

数量

1957~1959年

苏联

2只

1965~1980年

朝鲜

5只

1972年

美国

2只

1972~1982年

日本

4只

1973年

法国

2只

1974年

英国、联邦德国

各2只

1975年

墨西哥

2只

1978年

西班牙

2只

——《新世纪周刊》,2005.5

材料三 2007年,英国的《经济学人》封面刊出的是好莱坞电影《金刚》中金刚爬上帝国大厦的场景,那只大猩猩被换成了熊猫。

它以征服世界的严肃姿态出现,投射出欧美精英团体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民国政府推行“熊猫外交”的国内背景和目的。

(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熊猫外交”的特点,并概要分析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中国崛起”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6分)

[答案] 

(1)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分)

目的:

感谢美国;争取美国乃至全世界对中国更多的同情和援助。

(2分)

(2)特点及原因:

特点一:

政治性赠送。

(1分)

原因:

中国外交形势严峻,迫切需要改善外交环境。

(1分)

特点二:

以1972年为界,主要赠送对象由社会主义国家扩大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分)

原因:

前者,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1分)后者,中国与日、美等逐渐实现关系正常化。

(1分)

(3)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逐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3分)

影响:

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增加反霸(社会主义世界)力量;进一步冲击旧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加强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3分)

27.(10分)(2014·高新一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2年的一天,中国政府接到这一邀请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打电话给外贸部的领导,说现在关贸总协定已经邀请我们加入了,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加入。

……当时一种说法:

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富人俱乐部”。

此外,它所宣称的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而且更为棘手的是,当时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当中,还有南非、韩国、以色列,这些都是我们的“死敌”。

……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国决定暂不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后视情况发展再定。

这一定,就是三十年。

——2010年11月18日新华网

材料二 1986年7月,出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正式提出关于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申请。

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加,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1986年的738.5亿美元。

其中中国与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的贸易总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85%左右,中国迫切需要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公正、公平的外贸环境。

然而,恢复“关协”地位,第一阶段必须完成对中国贸易体制的审查,即看中国的经济体制是否有能力来执行关贸总协定的一套游戏规则。

第一阶段谈了6年,多年从事谈判生涯的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为“市场经济”这4个字整整谈了6年的时间。

——2001年11月8日《中国经济时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抵制参加关贸总协定的原因。

(3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

中国是如何让“经济体制有能力来执行关贸协定的一套游戏规则”的,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7分)

[答案] 

(1)从国际关系上看,中国与某些成员国有意识形态的隔阂;从经济体制上看,中国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排斥市场经济;从对国际组织的认识上看,中国对参加关贸协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认识不足。

(3分)

(2)过程: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新的目标;1992年底,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次写入宪法;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分)

认识:

积极融入到全球化大潮中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分。

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28.(13分)(2014·海南·2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自抗战展开以来……因中心都市的沦陷,出版条件的困难,文艺人的流亡四散,虽一方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报告、通信等文艺作品,且因抗战的内容,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但在一切文化部们的对比上,文艺的基本阵营,不可讳言是显得寂寞了一点。

反视敌国,则正动员大批无耻文氓,巨量滥制其所谓战争文学,尽其粉饰丑态,麻醉民众的任务。

我们感到文艺抗战工作的重大,散处四方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