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7821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docx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docx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到目前我们还看不到外部市场需求稳定增加的迹象。

从失业率、消费者信心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这些指标来看,美国经济增长势头表现良好,日本刚刚出现回升的迹象,但是通缩的压力又很大,而欧盟的稳定复苏还需要一些时日。

我们认为,主要发达市场需求实现根本好转的可能性还不大,全球贸易增长的动力仍然不足。

二是从国内企业来看,经营成本依然较高。

一方面劳动力价格在上涨,今年以来,全国已经有13个省市先后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在16.9%。

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以及融资难度的加大等因素,也使我国的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在高位运行。

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还在不断刷新历史新高,根据我们对近两千家企业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有70%和50%的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和汇率成本还在上升。

三是周边国家国际竞争力在提升。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一些产品在发达市场所占的份额出现了回落,特别是在日本和欧盟市场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发达市场我们所回落的这些份额,有许多就被我们周边一些国家所占领了。

四是今年我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面临的贸易环境也是日趋复杂。

我们国家已经连续17年成为在全球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

去年以来,中国光伏产品、钢铁产品先后被美国和欧盟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肯定会对我们国家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用限制性的手段控制高新技术产品或者是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对我们国家进一步扩大进口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果综合考虑今年我国进出口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考虑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环境,我预测,2013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总值将较2012年略有回升。

中国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选择及其政策含义

  中国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制定,要结合现阶段的经济积累状况来考虑长期性的目标指向,体现将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换的战略意图,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战略,不是单纯的计划制定,而应当让利益集团从政府制定的宏观政策中,展望各自能够获得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利益,促使企业家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向利好项目大胆投资。

因此,中国实施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整体性框架应该是:

以产业结构提升为目标的积极而可行的贸易政策,提高对外贸易部门的效率和竞争力,改善国内引资和投融资环境,采取灵活安排的汇率机制以及其他配套措施的发展。

  采取适合本国对外贸易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产业发展战略是中国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成败的关键,遵循比较优势,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可以更好的利用中国的资源禀赋,加速稀缺生产要素的人均占有,从而形成产业结构的大幅度优化升级。

在此过程当中,政府在利用比较优势对新兴产业进行选择、产业间的协调发展等问题上可以起到与市场机制同等重要的作用。

  适合本国对外贸易的产业发展战略应当是出口创汇战略和利用进口促进发展战略并重的两个部分,出口至上战略中除了继续实施商品出口战略,还应当考虑资本和服务贸易的出口战略,利用进口促进发展战略应当包括进口产品战略和进口安全战略。

  以上战略的政策含义在于:

除关系国防安全的最重要资源型产业外,把大量资源型耗能型产业逐步向境外转移;把以产品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逐步改造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生产逐步推向销售国,国家积极支持组织跨国企业,甚至可以投入必要的强化政策,政府的产业政策主要是扶持最有希望在国际市场占据战略地位的产业发展;利用外资政策要为产业政策服务,通过引进外资首先着重引进技术,利用引进的技术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转换。

    

(二)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任务的核心,是提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自中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20世纪50年代,1953年初级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79.4%,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为20.6%,主要向苏联及东欧国出口大米、大豆、食用植物油、冻肉、茶叶、桐油、绸缎、呢绒、棉布、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等。

60年代,我国轻纺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为60%左右,工业制成品占出口额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

70年代,1979年初级产品出口的比重降到53.6%,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上升到46.4%,尽管工业制成品出口发展很快,但仍然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

80年代,在改革开放浪潮推动下,我国轻纺和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强劲,1989年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额的比重下降到34.7%,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上升到65.3%。

90年代,1998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88.8%,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1.2%。

总的看,20世纪后半叶,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这表明我国生产力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从较低水平向更高水平方向迈进。

从而为提高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目前,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进入全面对外开放新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呢?

竞争力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反映一个经济体在市场竞争中经济实力强弱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志。

一个经济体的竞争力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动态性特点。

所谓层次性主要表现在国家竞争力(大国还有地区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主要是产品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竞争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国家,但在国与国之间竞争力比较上则以国家竞争力为主体。

所谓综合性是指一个竞争主体的竞争力的强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影响一国产业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很多,除价格(直接受成本制约)竞争因素外,还受各种非价格竞争因素,如商品质量、商品品牌或商标、商品市场营销手段、商品的性能安全,以及对人身健康影响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但在商品质量等非价格竞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竞争因素还起主要作用.这就是物美价廉的道理。

所谓动态性是指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包括产业或产品竞争力或比较优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变化的。

  根据竞争力的上述特点,如何衡量和判断一国产业和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即正确选择出口产业或产品的战略重点,这对于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和进出口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一般来讲,一国产业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出口产品优化过程,二者相一致,即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产品--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产品的发展阶段。

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看,由建国初期的矿产品、农产品出口为主,逐步扩大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为主,现在,机电产品包括高科技产品出口成为出口拳头商品。

这表明经过多年的进口替代和改革开放后的引进适用的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老设备,对于提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和国际竞争力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的重点,是选准我国出口的主导产业和产品

  目前,我国工业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根据中央"十五"计划建议,应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线。

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重组和优化配置的特点而作出的正确的战略选择。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适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大振兴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应当看到,高新技术产业包括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

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使高新科技产品成为我国出口的新增长点。

这是从长远战略着眼,扩大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因为:

  第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可以促进我国出口产业从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和转移,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

一是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的增长;二是产业结构从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升级;三是科技进步,这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最重要的因素,因而也是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

200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占出口总额比重为15%,而OECD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比重平均40%,其中,美国为44%,新加坡最高为72%,与它们相比,我们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第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可以吸收国外高科技资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我国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高科技资源不仅包括高新技术,还包括高新技术人才和管理,对于提高我国的生产管理水平、研究和开发能力大有裨益,能够为我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外贸扩大出口提高强大动力。

  第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保证我国外贸翻两番目标的实现。

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和中国90年代新一代家电行业包括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生产和出口的高速增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进行产业结构快速升级,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实践证明,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是加快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的同时,必须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工资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至少在20年内,必须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来推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出口。

这是因为:

  第一,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成本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我国在轻工产品、纺织品、服装、家用电器、部分机械和电子产品等成熟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目前已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国。

1978年,亚洲"四小龙"向工业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亚太地区劳动密集型产品总出口的70%以上,中国仅占不到10%。

20年后,中国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中国的平均市场份额上升了42%,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本文来自飞迪论文网

  第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出口,可以减轻我国扩大就业的压力。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还相当低,技术较为成熟的传统产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同时,我国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加,扩大就业仍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一般来说,民营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适合于从事加工贸易如家电产品、服装、制鞋、玩具等生产,可以容纳更多的劳动力,有利于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

  第三,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产品出口,可以加快资金积累,为产业升级创造条件。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技术都是较成熟的技术,技术(包括专利软件,有时也包括硬件设备)价格较低,相当于原来R&D成本的1/3,而且这种技术对于我们采说,属于适用的先进技术,比我们自己R&D成本低,投资周期短,收益比较快,可以发挥"后发优势",特别是在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中,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零配件产品更适于我国国情特点,可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二、实施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实现外贸翻两番的应对措施

  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指导思想,必须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外贸发展,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健全外贸法制建设,为我国外贸翻两番,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把外贸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要务来抓

  1.要澄清几种片面认识,正确理解外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有一种模糊观点,认为"我国出口依存度太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或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

我认为,合理的出口依存度的界限,要看出口是否有效益,如果出口企业不亏损,国家也不补贴,在这一前提下,只要国际市场上有需求,出口产品卖价又合理,我们就应当鼓励多出口,这样做就不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或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

另有一种模糊认识,就是只强调扩大内需而忽视外需的作用。

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扩大内需是我们长期应坚持的正确方针,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始终如一地坚持投资、消费、出口需求的三轮推动作用。

还有一种模糊认识,认为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价值低,走私猖獗,不宜大力发展,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

应当强调,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社会就业,弥补国内短缺资源,只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鼓励国内厂商技术创新,提高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由外商委托制造向委托设计制造和自主品牌加工方向发展,加工贸易也会延伸链条,增加附加价值,加工贸易也会向高层次发展。

走私严重是监管力度不够造成的,不是加工贸易自身的弊端。

 2.要发挥增长极(城市)产业群和地方特色产业群优势在扩大出口增长中的带动作用。

产业集聚效应理论认为,某种产业在一个地区的集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可以吸纳智力人才,实现企业间的合理分工,因而,这一地区的产业和出口商品竞争力会越来越强。

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外贸发展极不平衡,具有各自的发展优势,在外贸发展中不能人为地"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

  

(1)东部发达地区就在保持IT产品出口高速增长、机电产品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纺织品服装、轻工和农产品的稳定增长。

现阶段,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已成为我国出口商品的主要生产基地,机电产品,特别是信息通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该地区新的出口增长亮点。

我们应当在珠江、长江、环渤海三个经济带和东部12个省市的32个主要出口城市的基础上,再选定培育若干个增长极的主要企业作为发展基地。

通过吸引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建立研发中心,继续扩大加工贸易规模和产业配套能力,形成新的产业带,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现代化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

充分发挥浦东新区、经济特区、高科技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保税区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中的骨干作用。

  

(2)中部地区应当利用资源优势,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积极发挥地方产业群优势,大力发展探加工产品出口。

我国中部地区的17个城市,原来出口规模小、基数低,近年来发展很快,发展潜力比较大。

随著我国现代交通、物流、通讯的发展,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通哦哦啊啊12009-12-0614:

37:

32虽然中国经济改革和制度转型是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农村到城市、由体制外到体制内的改革方式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效率的改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过去20年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近几年来,随着种种原因,已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通货紧缩现象。

导致经济低迷既有经济周期和盲目投资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消费。

心理倾向发生变化所引起的需求疲软、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导致的出口下降这些原因,也有经济体制软件落后及经济体制硬件结构的不合理使得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的原因。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民众预期收入信心不足的措施相互配套、刺激广大民众的消费需求的同时,采用各种刺激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的投资热情及扩大外贸出口等措施尽量给予人们经济自主权,尽量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解决经济低迷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经济持续性长久发展。


目录:


一、中国经济的现状和困境
1、生产过剩和开工不足
2、国企低效和过企亏损
3、财政赤字与银行呆帐
4、工人下岗和失业严重
5、收入下降与需求疲软
二、当前经济低迷和宏观调控政策失灵的原因
1、经济周期低谷的进入以及盲目投资导致了生产能力的过剩
2、对未来收支的担忧导致了当前需求疲软
3A经济体制基础软件的落后与经济体制硬件结构的不合理
三、对策
1、为了提高人们的消费热情和解决内需疲软的问题,要尽快解决广大民众对“生、老、病、居、教”费用的后顾之忧的问题,从而解决消费者信心不足的问题
2、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解决生产萧条问题,要调动非国有企业的投资热情及放宽民营和私有经济的限制
3、为了解决经济增长速度放慢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外贸出口下降的问题
4、为了提高人们对市场化改革的认同感和政府的威信,从现在起加大打击贪污腐败的力度
四、建议
1、刺激经济要从经济体制转型及经济制度建设方面着手,要加快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大量减少政府部门干预经济活动的程度
2、要解决好经济社会基础软件部分的落后问题及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
3、要保持政策和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人们对政府的信心和法规的权威性yyyuuunn2009-12-2614:

22:

53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2007-6-7 共有人次浏览文字显示:

[大中小]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

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

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

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

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

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

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

经济学家卡尔?

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

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

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

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

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范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

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范的范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

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

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

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

实际上,WTO在本质上只是一套管理国际经济的机制,与实际上实行的国际贸易是否自由无关。

而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是自由还是保护其关键取决于一些贸易大国的国际贸易行为。

历史已经证明,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只有当他们的经济竞争力足以称雄世界以后,才会愿意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同时大力鼓吹自由贸易的论调。

由于各国国家利益的不同,21世纪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路途并不会非常平坦,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交织在一起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

1、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同时期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国内生产值(GDP),从1987年的3,588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57,733亿元,这种高速度增长的势头,在未来15年中,可望继续保持下去。

1979——1993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猛,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达到16.2%。

1995年中国出口总额达12,350亿元,增长率达到23%。

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而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浪潮已开始影响国际贸易领域,它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国际贸易合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国内方面,我国的机电产品、口用品、食品、农机产品、化工产品都面临着国际市场严格的环境标准的检验。

如果我国产品不尽快达到国际标准,出口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

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废弃物处理的成本逐步提高,会利用贸易形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1996年发现多起工业垃圾运到我国的事件。

另外,我国环保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服务范围、服务质量、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装备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缺少市场竞争机制,法规管理不健全,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同时,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出口实施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数量型模式。

外贸适应超前增长与国民经济的约束条件之间的矛盾,发展速度与效益的矛盾,外贸宏观效益与企业微观效益的矛盾,出口总量与优化结构的矛盾,出口竞争力与参与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客观要求的矛盾等等,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本身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另一方面也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要缓解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出路在于进一步改变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念的重要性。

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新趋势的新要求,实行我国对外经贸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对外经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新的增长点。

外经贸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用最小的稀缺资源成本获得最大的福利总量。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福利,不仅包括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也包括环境的改普或避免环境的恶化。

中国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着重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到外经贸领域,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国际经济通行规则,初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对外经济体制,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扩大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实现向规范的新型外经贸体制的转变和由粗放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外经贸领域实现两个转变要达到双重目的:

一是建立外经贸发展主要依靠质量、效益提高和结构优化的机制,实现本身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二是提高外经贸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更好地为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服务。

  

(二)我国应注意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配合。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产业政策运用的并不是很好,原因是,其一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业政策没有也不可能体现市场经济按市场机制引导产业发展的要求;其二缺乏可行的、有效的实施措施来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