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28153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优秀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人教部编版)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明白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

2.能看图说话,能写一次做家务的过程。

教学重点:

1.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把事情写生动的技巧。

2.能够根据图片信息合理想象,说话要有重点,有条理;能使用恰当的动词进行场景的刻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风筝》与《麻雀》课题图,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导语: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这个单元中学习了哪些课文吗?

(生答)没错,《风筝》和《麻雀》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大家还记得吗?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很好,回答得非常准确。

其实呀,大家能够把课文内容记得这么清楚,除了你们专心听课、认真复习外,也离不开作者将文章写得清楚、有条理。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学习这些大家的写作技巧,看看他们是怎么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的。

2.教师引导学生填写表格。

课文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风筝》

《麻雀》

预设:

可以尝试让学生凭借记忆填写表格,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阅课本进行填写。

填好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完善自己的答案,教师再出示参考答案。

有疑问的学生可以针对正确答案质疑,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分析、讲解。

方法拓展:

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统称为记叙文六要素,它们是记叙文写作的核心。

一篇记叙文,无论是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都必定有事情的前因后果,因此,只有将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一篇文章才算完整、具体。

尤其是对接触篇章作文才一年多的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些要素能帮助他们快速把握作文的写作内容,不致丢三落四。

3.学生研读课文,讨论将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1)引导学生明白写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①回顾《风筝》一文,明确本文的写作顺序。

预设:

教师设问——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抓住三个动词进行归纳,再作答。

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写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②展示名家作品和学生范文,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

预设:

选择几篇经典的名家记事作品(文章应完整叙述一件事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可以通过连续发问,如文章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或抓住文章的线索具体进行。

学生范文则可放开来,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③预设场景,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自己的写作思路。

教师:

通过刚才的阅读和讨论,大家对按照一定顺序写事情都有了大概的体会了吧。

那么面对一件事,我们怎么决定它的写作顺序呢?

这就要靠不断地练习了。

下面这些事,如果让你写,你会怎么安排写作顺序呢?

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再说一说吧!

说一说,你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制作一只风筝◆和同学去春游◆帮妈妈洗衣服◆解决作业中的难题

◆暑假在乡下捉知了◆学习游泳◆和好朋友吵架◆独自乘公交

(2)引导学生明白怎么把事情写具体。

①回顾《麻雀》一文,分析作者是如何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的。

预设:

点名学生回答文中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分析它好在什么地方,再小组间进行交流,探讨如何才能把看到的场景写得生动形象。

②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归纳。

方法归纳:

A.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去观察事物,获取写作素材;B.学会运用各种描写方法;C.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D.写清重要情节、重点场面;E.重点刻画主要人物的表现……

小结:

大家说得都很不错。

写一件事不仅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还要注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这件事写得既有条理又生动。

二、初试身手

1.出示场景图片,激趣导入。

过渡: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同学们在刚才的讨论中说得头头是道,究竟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

咱们还是要通过大家的表现来判断。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小组内互相发言,点名学生在全班进行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

先带领学生仔细观察两幅图,明确图片上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表情怎么样。

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周围的环境氛围是什么样的。

分小组讨论时,可以小组成员互相发言,互相修改;也可以一个说,其他几个成员进行补充。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选择几位同学作为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肯定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

示例:

“加油!

”“加油!

”操场上传来了一阵高过一阵的加油声,热闹极了。

那儿在干什么呢?

哦,原来跑道上正在进行校运动会男子400米的决赛。

你看,参赛的运动员们向前拼命迈开双腿,仿佛一颗颗出膛的炮弹,直奔终点。

他们的双臂快速地前后摆动着,嘴巴都微微张着,跟随节奏一呼一吸。

近了,近了,马上就要冲到终点了!

一旁加油的同学更加兴奋了,拼命摇旗呐喊,有的急得直跺脚,有的跟着运动员一起往终点跑,还有的眉开眼笑,已经准备庆祝了。

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或做过的家务,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预设:

可以先请学生回忆自己做过哪些家务,做家务难不难,自己当时是怎么做的。

再让学生回忆家人有没有什么做家务的过程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自己记得哪些环节。

必要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表演当时的动作;然后引导学生把想写的场景说出来,提示学生动词的使用;最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发言写下来,自己或请他人进行修改,争取把这段话写得更精彩。

示例:

妈妈先把锅洗干净,把煤气灶打开,等锅里的水烧干后就把油倒进锅里。

油微微热了,再放入切好的生姜和葱花,锅里立刻发出“嗤——”的声音。

看见生姜和葱花变黄了,妈妈赶紧把菜倒进锅里,此时锅里更热闹了。

妈妈却很淡定,操起铲子开始翻炒,前一下,后一下,左一下,右一下,青菜就这样在锅里渐渐塌下去,香味渐渐从锅里传出来。

关火,出锅,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炒青菜就完成啦。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选材,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具体的方法。

2.学会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达中心意思。

3.围绕中心意思确定合适的材料,选择恰当的方法来写。

重点难点:

1.学生交流围绕中心意思选材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2.懂得详略得当,选材有所取舍,即要选择与中心意思关系紧密的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教师导入交流内容。

导语:

同学们,大家留意到课本第一段中的一个比喻句了吗?

“写文章必须先确立中心,好像树木一样,它的根深,枝叶也就茂盛了。

”老师还想加上几句:

“一篇文章确定了中心意思,就像射箭有了靶子,登山有了目标,夜航有了航灯一样。

”如果一篇文章我们读来读去都不知道它在讲些什么,那么这篇文章一定不是一篇好文章,因为它没有根。

这个单元中的两篇文章的根是什么,枝干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2.学生结合课文,交流文章的中心意思以及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就《夏天里的成长》与《盼》展开讨论,再汇报交流。

交流示例:

生1:

《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话就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后面的文字都是围绕着这句话展开的。

课文中提到的事物特别多,有各种植物、动物,有山、水、地、铁轨、马路,还有人。

因为涉及的方面很多,所以给我的感觉是好像所有事物在夏天里都在成长,这也很好地体现了中心思想。

生2:

我觉得讨论《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时,不能用选材是否详略得当来考虑,因为文章中涉及的方面很多,是从不同方面来体现中心意思的。

生3:

《盼》这篇文章生动地写了“盼”的心情、过程,其中有些细节写得非常生动,如大热天里试雨衣;想借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雨衣却未能如愿。

前一件事写得简略,后一件事写得详细。

它们都体现了“盼”,但我觉得后一件事写得更有趣、更曲折一些,也更能让人体会到蕾蕾盼穿雨衣的心情。

生4:

《盼》最后对穿上雨衣在街上走的经过写得很简略,却很活泼。

我觉得这也算是详略得当吧,穿上了雨衣是“盼”的结果,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文章之所以没有花太多篇幅去写,是因为“盼”是一种心理状态,重点应该是盼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得都不错,刚才有同学说《夏天里的成长》不能用详略得当的标准去衡量,确实是这样,老师也要补充一点。

《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带有说理性的散文,《盼》是一篇小说,也可以说是记叙文。

两篇文章的不同体裁决定了它们表现中心意思的方式不一样。

所以《夏天里的成长》是从不同方面去展现中心思想,而《盼》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中心意思。

(板书:

不同方面不同事例围绕中心意思)

3.结合其他已学课文,讨论如何围绕中心来写。

过渡:

同学们,我们学过的每篇课文都有一个中心,只是有的中心很容易看出来,如有的课文标题就是中心意思,有的课文有明确的点明中心意思的段落。

但是有的课文中心思想却没有那么明显,需要我们去概括。

现在我们就来挑选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穷人》,大家再重新审视一下,找找课文的中心意思,说说课文又是怎样围绕着中心意思去写的。

(1)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笔记,快速默读《穷人》一课。

(2)说说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明确:

本文没有明确的中心句。

学生可以先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

《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顾自己家境贫困,毅然收养了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

从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

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助的高尚品质。

(3)思考:

文章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明确:

《穷人》一课中的人物有桑娜、渔夫、西蒙、西蒙的两个孩子、桑娜的五个孩子,究竟谁是重要人物呢?

想一想就可以知道是桑娜和渔夫。

抓住重要人物分析一下,可知文章是通过描写渔夫和桑娜在家庭生活困苦的情况下经过思想斗争后,决定抚养邻居的两个孩子这件事来体现出穷人的善良、无私的。

对于反映渔民的悲惨生活,一方面作者通过对桑娜家的环境描写及桑娜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他们家境的贫困;另一方面就是西蒙的惨死,虽然笔墨不多,却也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穷人命运的悲惨。

二、初试身手

1.学习如何围绕中心选材。

过渡:

写文章好比做衣裳,有个选取材料的问题。

如果选择上好的面料做衣裳,做出来的衣裳就美观、挺括;如果面料质地低劣,即使工艺高超,也制不出好服装。

所以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

选材如何直接决定了作文的高低、成败。

那么,选材的一般标准是什么呢?

(出示课件)

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呢?

秘诀一:

材料和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够充分表达中心思想的,要多选。

秘诀二:

材料和中心思想有关系,但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也要选,但要少选。

秘诀三:

材料和中心思想没有关系,应该坚决舍弃,不选。

2.看课本“初试身手”板块第1小题,选择能表达中心意思的材料。

(1)探讨题目“戏迷爷爷”。

预设:

引导学生先观察题目,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戏迷”。

既然是对“戏”感兴趣,那就重点选与“戏”有关的材料;既然是“迷”,说明喜欢“戏”的程度很深,是入迷了,而不是一般的喜爱。

围绕这个词,再来选择材料。

(2)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材料,选择认为可以表达中心意思的材料,画“√”。

(3)与同桌核对答案,看观点是否一致。

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互相探讨一下,说说自己的理由。

(4)全班交流答案,对观点不统一的问题展开讨论。

交流合适的材料:

①跑了几十里地去看戏。

(这确实不寻常,几十里的路是相当远的一段路程,如果不是一个真正的戏迷,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②在爷爷的倡导下,街道组织了业余戏班子。

(正是对戏的着迷与热爱,爷爷才会倡导组织业余戏班子,这件事要做成也不容易,可以看出爷爷的“迷”。

③边炒菜边做戏曲里的动作,把菜炒煳了。

(趣事一件,很有画面感;趣中可见爷爷对戏曲的痴迷。

④到文化馆拜师学戏。

(爷爷年纪这么大了,还要去拜师学戏,这里面会有怎样的故事?

材料很能吸引人,也能让人感受到爷爷对戏曲的喜爱。

⑤一看到戏曲表演就占着电视。

(爷爷像小孩一样,遇到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就霸占电视,很有意思,也说明爷爷是个戏迷。

交流不合适的材料:

①常给我们讲故事。

(单从“讲故事”看不出爷爷喜欢戏曲,因为不爱戏的人也会给孩子讲故事。

②干活时会哼上两句流行歌曲。

(首先,流行歌曲不是戏曲;其次,这件事太平淡,这是一般人都会做的事,没有典型意义。

③每天看书看到很晚。

(看什么书?

是关于戏曲的书吗?

没有说清楚,也就不能体现“戏迷”二字。

3.看课本第2小题,从所给题目中选一两个,思考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

(1)抓住关键词分析题目。

(出示课件,要求学生注意变色的词语。

好斗的公鸡都是淘气惹的祸闲不住的奶奶

忙碌的早晨欢声笑语满校园那些温暖的时光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参考“初试身手”第1题的样式,试着在稿纸上写出简略的事例。

(3)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选材,其他同学仔细听,有异议的话可以提出并讨论,重点关注:

这样的选材有没有围绕中心意思。

示例:

忙碌的早晨

◇我们一家人每天从闹钟一响开始,就争分夺秒地洗漱、吃早餐,准备出门。

妈妈是最辛苦的,要更早起床,洗衣服、做早餐。

(用“我们”一家早晨的活动来表明“忙碌”。

◇公交车司机早早上班,八点钟不到就跑了一个来回了。

此时,公交车上的乘客越来越多,司机提醒大家站稳扶好,看好自己的手机和钱包。

(从交通、出行的情况表明“忙碌”。

◇邻居王爷爷在晨光熹微中牵着狗散步,十分惬意。

(这个与主题不符,不是忙碌,而是“悠闲”。

◇菜市场上,叔叔阿姨们早就把菜码得整整齐齐,来早市买菜的人越来越多,新鲜的蔬菜准备好进入千家万户了。

(菜市场的早晨是非常忙碌的,很有典型性。

◇医院的早晨,总是分外忙碌。

七点多,挂号机前就排起了长队,导医台的护士早早开始了工作,医生们也正在开晨会,准备一天的工作。

(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医院的早晨也很忙碌。

点评:

这里选择的不是具体的事例,而是围绕着“忙碌”选择了各个不同的场所或职业的人的活动,从不同的方面去写了“忙碌”。

家中、路上、菜市场中、医院里,通过这几个有代表性的方面,表明在新的一天的开始,许多行业、许多人的生活节奏都是很快的,是忙碌的。

(4)教师点拨围绕中心选材的技巧。

教师:

一下子就想到的材料,往往是别人也容易想到的,不要轻易选用;稍加思考就能想到的材料,也别急着使用;再三思考之后才想到的材料,往往才是独特的。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是对本单元所学方法的归纳总结和初步实践。

“交流平台”以精读课文为例回顾、总结了写景物的两个方法。

一是“按顺序写”,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说明写一个游览过的地方,可以按游览的经过写下来;以《海上日出》为例,说明如果景物发生变化,可以按照变化顺序写。

二是“有重点地写”,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说明可以把特别吸引人的、印象深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初试身手”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在相互交流中归纳出的方法,进行口头和书面练习,为完成单元习作做铺垫。

“初试身手”安排了两项练习活动。

一是提供植物园的地形图,让学生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图中的泡泡提示学生可以使用过渡句说清参观顺序。

第二个活动要求学生观察附近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观察所得,提示学生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这项练习强调“按顺序”写“一处景物”,这“顺序”既可以是定点观察的顺序,也可以是景物变化的顺序,为写好单元习作的重点景物做准备。

“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有着紧密的联系。

“交流平台”回顾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相关要点,为“初试身手”奠定基础;“初试身手”是“交流平台”的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进行初步的习作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初步体会怎样按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梳理按照游览顺序和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2.能按顺序说出游览路线;能按顺序介绍一处景物并写下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梳理按照游览顺序和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抓住一处景物的特点,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

教学策略

1.联系教材

本次“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教学,要紧密联系本组教材中的两篇课文,每讲一个知识点都要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做到知识点依托于教材中的相关词句。

2.讲练结合

力求讲练结合,学以致用,每讲解一个知识点都要有相应的训练方式,内容可以不同,但必须体现训练意识。

3.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要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相信学生,让他们能通过自感自悟的方式理解相关内容,掌握知识点,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最深刻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交流方法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同学们觉得这两篇文章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自主交流)

都是写景的文章;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写的;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遣词用句准确、形象。

 

2.回顾课文:

每处景物的特点不同,观察方法也不同,写景物的顺序也不尽相同。

本单元课文中的两位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视角,恰如其分地描绘出景物的鲜明特点,使景物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回顾课文,说说这两篇课文分别运用了什么写作顺序。

(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海上日出》——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

《记金华的双龙洞》——空间顺序:

路上(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3.过渡: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交流平台”来交流我们的收获或启发,然后再小试身手。

4.交流:

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想一想你应该怎样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

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可以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来写。

5.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交流平台”和回顾本单元课文,我们学会了写游记的方法和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写游记时,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在描写的过程中,不要事无巨细,要注意选取特别吸引你的景物重点来写,突出景物的特点,通过真实地描写自己的感受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

板块二 情景导入,介绍路线

1.情景导入:

刚才同学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有没有真正地掌握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呢?

咱们去“初试身手”栏目看看大家的表现吧!

(课件出示植物园参观路线图)

2.阅读课题,明确要求:

读了题目要求,你知道了什么?

要求我们先根据示意图,画出植物园的参观路线图,再按顺序说一说。

3.引导学生看图,知晓图片内容,弄清楚植物园的方位,有几个大门,园内有哪些景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4.交流讨论:

你打算从哪个门进入植物园,你打算先参观哪个景点,再参观哪儿,最后参观哪儿,从哪个门离开植物园?

你认为怎么安排路线最科学、最合理?

(1)南门→天鹅湖→芍药园→松林→纪念馆→望湖亭→郁金香园→南门 

(2)北门→天鹅湖→纪念馆→望湖亭→郁金香园→芍药园→松林→北门 

5.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参观顺序:

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一位小导游,你将要按照你规划的路线,带同学参观植物园,你应该怎么介绍呢?

(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提炼要点)

按照所画参观路线说清楚先参观什么,再参观什么,最后参观什么。

特别吸引你的景点重点介绍,有些景点可以用一两句话带过,这样介绍景点就做到了详略结合。

每到一处景点时要说清楚方位,注意过渡句的运用。

 

6.指名学生介绍,教师适时予以评点。

板块三 观察记录,初试身手

1.课件出示题目,再引导学生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并和同学交流看到了什么,再试着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2.教师点名读题目,相机引导:

如何理解题目?

按一定的顺序与同学交流附近的一处景物,并试着写下来。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图片,学生欣赏画面,然后小组合作,任选一组图片讨论。

教师出示的图片可以是附近的名胜古迹、小区、学校,也可以是山川湖泊、日升月落等。

4.组内讨论交流:

按照什么顺序说才能使别人听明白?

人文景物可以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说,自然景物可以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来说。

 

5.将交流的结果写下来,形成文字,并注意修改,做到文从字顺,把景点介绍清楚。

6.小组内部交流,代表上台讲述,教师点评。

7.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后面的写作中去。

1.回顾课文,梳理方法。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是为后面习作做铺垫的,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梳理作者的观察方法。

“交流平台”中主要讲了三层意思,一是按照游览顺序写游记的好处;二是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三是如果景物发生变化,可以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来写。

教学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谈话导入课题,然后交流指导,并与课文结合来理解,更具有实际意义。

“初试身手”部分,老师指导后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汇报,然后师生评价,教师指点。

2.练习巩固,掌握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在课上学到的知识,让学生真正掌握游记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习作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以及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表现手法。

2.通过习作例文,学习定点观察、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学习使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的美丽景色,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融情于景,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2.学习使用过渡句的方法。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

巧妙运用写景方法,加上优美的语言,能让我们笔下的美景形象生动,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仿佛在亲身游览一番,既看到了景物的特点,也有一种美的享受。

我们这个单元的课文,就是写景的美文。

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信大家曾领略到了海上日出的奇妙与美丽,也曾见识到了金华双龙洞的奇态万千。

今天我们再一起重温一下吧!

二、交流平台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呢?

作者在写景时表现出了什么特点呢?

(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游双龙洞的顺序来写的,游览经过清楚明了;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

《海上日出》是按照天晴时以及有云时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2.你们领悟到了怎样写好游览类文章的方法了吗?

(生讨论交流)

师归纳明确:

(课件出示)

(1)按游览的顺序写。

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之景。

(2)写出景物的特点。

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进行具体的描写。

(3)分清主次详略。

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进行详细描述。

(4)融入真情实感。

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

1.学习了《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让你写一写你游览过的地方,你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三、初试身手

1.师:

如果让你介绍你游览过的地方,你会画路线图吗?

2.师:

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

借助课本中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指名上台画出参观路线,并按顺序进行介绍)

预设:

(1)参观路线:

南门→芍药园→松林→天鹅湖→纪念馆→望湖亭→郁金香园→东南门

(2)首先从南门进入植物园……过了小桥往西,就来到了芍药园……刚出芍药园,就进入了松林……松林再往东走数十米,就到了天鹅湖……接着就来到了纪念馆……再往前面走,就是望湖亭……最后,来到了郁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