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9067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20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9、古诗三首

元日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

正确读写“屠苏、瞳瞳”,尤其是“曈”注意左边是“日”字。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

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7)

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

让学生诵读《元日》。

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师:

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

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

师:

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

(扩词:

元宵、元日。

拓展对“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教师重点指导“屠”字。

师:

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

(一边书写一边说明:

半包围结构)

2.师:

学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

尝试读出诗的节奏。

(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

3.师:

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了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

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

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

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3.交流、评议、完善。

师:

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幸福,那就是——

4.练习说话。

师:

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

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师:

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师:

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来吗?

师:

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

(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听,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

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

是啊!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

下面请大家继续用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

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符”。

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吗?

(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

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1.师:

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2.师:

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

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3.师:

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

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

课件出示:

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

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

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

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

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

他还期望什么呢?

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

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4.指导朗读。

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

板书设计

元日

燃放爆竹

喝屠苏酒

新——旧

课后反思:

 

清明(38)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字,会写6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

正确读写“牧童、遥指”,并注意“遥指”的“遥”。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

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

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朗读《清明》。

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

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

小结,多媒体展示对本诗的评价。

1.“纷纷”(“纷纷”一词正是绝句《清明》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

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诗歌形象地描绘了春雨的特色

比较:

春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

“如倾如注”

秋雨:

“淅淅沥沥”

2.“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体会诗歌的“情”:

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3.学生齐读

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

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白、牧”6个生字,老师讲解“欲”与“浴”区别,“酒”和“洒”区别。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

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

教师:

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四、小结

教师提问:

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

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

多媒体展示小结。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我们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

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他诗歌的重要角度。

板书设计

清明

画面:

雨纷纷欲断魂杏花村

课后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9)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异”字,上下结构,上边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

正确读写“茱萸、佳节”等词语。

注意“异”字与“导”字区别。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

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

师:

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为什么呢?

2.师:

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

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你知道重阳节吗?

它是哪一天?

(九月九日)

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

诗人头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示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吗?

(对,它就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

要求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4.我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

(课件出示:

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到汉初。

据说,在皇宫中,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

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

据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避邪、消灾像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都要在自家的大门口插上一种避邪、消灾的植物一样。

见过吗?

5.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

(想念、思念……)

简述“山东”的意思。

(山东:

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说的山东省不同。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

(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兄弟们。

6.对于我们的诗人王维,同学们又知道多少,谁来说说?

(课件出示王维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

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7.老师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

(课件出示:

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

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强烈。

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8.现在我们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也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好吗?

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9.恩,真不错!

现在我们来欣赏朗读。

(课件出示)

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

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诗,师巡视。

2.读了诗歌,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

生交流。

(师板书课件出示:

倍思亲)

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课件出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字义,自己试着说说它的意思。

(课件出示:

独:

独自一个人。

异乡:

他乡。

异客:

外地生活的人。

逢:

遇到。

倍:

加倍。

整句诗意:

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佳节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4.交流:

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是啊!

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

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

两个“异”字,更突出了诗人的“独”。

想想实际生活中,你有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

多久?

心情如何?

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

他是多么想念自己的亲人啊!

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

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指名读)

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2.学生交流。

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3.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

(指名读:

遥知兄弟登高处,即遥想兄弟们正在登高望远)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

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

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指名读)

六、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

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老师从其中选取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静夜思》。

七、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八、课外作业

请采访一下你的家人或亲友,他们外出学习、务工的时候,过节是否思念故乡和亲人,请亲身体会一下“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念家人 登高 插茱萸

10、纸的发明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等11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

会写“术、伟”等12个生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

能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各个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学习蔡伦认真观察和不懈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教学难点

学习蔡伦认真观察和不懈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0)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

(自由表达)

2.板书课题。

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

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

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得怎么样呢?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伟、录、册、保、存、约、验、阿、欧、洲、社(字)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分别读等。

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赛读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

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的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四笔是撇。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41)

一、复习导入

电脑屏幕出示术、伟、录、册、保、存、约、验、阿、欧、洲、社和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

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请将课后习题补充完整。

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

3.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来。

“剪碎、切断、浸在、捣烂”等动词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四、总结全文

蔡伦为改进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五、作业布置

课下再搜集一下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蔡伦总结前人经验自己钻研改进造纸术

课后反思:

 

11、赵州桥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重点认识“智、慧”2个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县、设、史”3个字。

正确读写“雄伟、坚固、创举、美观、缠绕、智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重点

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收集有关桥梁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2)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课文

请同学们欣赏(各种桥的课件图片)。

在生活中,千姿百态的桥为我们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优美风景。

乡下村头,潺潺流水的小石桥;街头闹市,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天桥。

车水马龙、耸立空中的立交桥,构成人间独特的风景线。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雄伟的长江南京大桥,横卧在滚滚江涛之上的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见证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聪明才干。

1400多年前,隋朝的李春设计并参与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石拱桥。

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吗?

请欣赏(赵州桥的课件)。

请大家说一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

雄伟、坚固、美观。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座桥的呢?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学习课文内容,领略赵州桥的飒爽英姿。

(板书:

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用笔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同桌间相互说一说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三、检查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

1.展示生字,指名拼读,认读:

县 济 匠 砌 横 坚 雕 抵 智 慧

设 参 部 跨 举 击 固 栏 案 爪 贵

2.指名学生教读,同桌间互读,相互检查。

3.教师引导学习识记生字,辨析字形、字意。

4.指名认读多音字并组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字义,读准字音。

参cān(参加)

shēn(人参)  横héng(横跨)

hèng(蛮横)

爪zhuǎ(鸡爪)

zhǎo(爪牙)  干gàn(干部)

gān(干净)

5.检查词语认读,教学。

让全班学生参与,自由选择词语,练习说句子。

生:

雄伟 高大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真棒)

生:

精美 朋友送我一个精美的文具盒。

(多么深厚的友情啊)

生:

宝贵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

(珍惜我们的生命,让生命更精彩)

生:

创举 北京鸟巢的造型设计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

(说得多好啊)

……

6.请同学们小组推荐代表,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四、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课文,读出自豪的感情。

2.指名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生:

交流汇报。

文中介绍说明了赵州桥的位置、名称、设计者、历史状况。

师:

赵州桥成为我国桥梁建造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下面,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诵读课文。

五、赏析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品读本段课文。

2.引导感悟:

(1)写赵州桥作者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它在本段中起什么作用?

介绍了桥哪些方面的知识?

(2)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这种设计好处在哪里?

(4)写作有什么特点?

学生: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生:

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来写,是本段中心句,具有总领全段的作用。

主要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生:

写“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

生:

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①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②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这种设计的作用:

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减轻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生:

本段写作上的特点是:

“总写——分述”的写法,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

六、指导书写

1.教师提示:

书写时,坐直,保持正确的身姿和握笔姿势。

2.书写规范,注意字结构布局,观察,模仿,写美观。

七、通过课下搜集,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第二课时(43)

一、复习旧知,检查巩固

1.引导学生说一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2.完成练习(课件展示):

赵州桥非常________。

桥长________,宽________。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________,只有一个________,大桥洞顶上________,还各有________。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______,既减轻了________,使桥不易________,又减轻了________,节省了________。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欣赏赵州桥的魅力。

二、品读欣赏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朗读第3自然段

2.思考问题:

(1)本段围绕哪句话写的?

(2)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图案?

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3)作者用了哪些关联词语?

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些生动的画面吗?

(4)写话:

有的……有的……还有的……

3.大家分组交流讨论,汇报

生:

课文围绕第一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来写。

这一句在全文中是一个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总结上文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又提示下文要写的是赵州桥的“美丽壮观”。

(写话练习)不但……而且……

生:

本段主要写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课件展示)三种龙的不同姿态: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分角色朗读)理解语句意思

生:

作者用的关联词是:

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些龙的生动图案,用词语形容是:

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生:

练习写话

有的……有的……还有的……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跳皮筋,还有的在打乒乓球,操场上热闹极了。

有的……有的……还有的…… 池塘里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羞羞答答,有的刚绽开娇嫩的花苞,还有的怒放着,开得正艳,美丽极了,引得游人流连忘返。

有的……有的……还有的…… 考试的时候,同学们在考场里,有的正奋笔疾书,有的正沉思苦想,还有的已经答完试卷,正在检查,大家的表现真是千姿百态。

4.引导赏析课文

作者在写作中,描写赵州桥的特点用“总——分”的写法,围绕一个中心,分层写作,使中心表达得更准确详细。

我们要借鉴这种写法,在自己的习作中,试着把事情写具体详细。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交流:

前三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设计特点——雄伟、坚固、美观,为什么还要再写第4自然段呢?

2.怎样理解“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3.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

作者写赵州桥的雄伟,壮观,美丽,刻画描写生动细腻,栩栩如生。

不仅是在赞桥,更是在赞美造桥的劳动人民,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爱我们的祖国,立志把她建设得更加美好。

五、拓展延伸

1.赵州桥的知识介绍: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的洨河上,始建于隋朝开皇大业年间(581-618),它是我国最早建造的石拱桥,对世界的桥梁建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的独特设计,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又节省了石料,既美观,又大方,这种“敞肩拱”的运用是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比欧洲的设计早了1100多年。

在中国文学史上,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赞扬,宋代赵州刺史杜德源诗曰:

“驾石飞梁尽一红,苍龙惊蛰背磨空。

”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曰: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199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你的家乡还有什么样的桥?

动手画一画,写一写。

板书设计

赵州桥

总起——世界闻名

分述雄伟坚固——设计特点

美丽壮观——有的……有的……还有的……

总结——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写作结构:

总起——分述——总结

课后反思: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正确读写“摊贩、形态各异、悠闲、溜达、一乘轿子”等词语。

并注意“作、乘、笼”字是多音字。

2.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3.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