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能实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918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3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电子技能实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技能实训.docx

《电子技能实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技能实训.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技能实训.docx

电子技能实训

电子技术技能训练

习题与答案

第1章

1.如何根据电阻器上色环的颜色读取色环电阻的阻值?

答:

用色标法表示电阻时,根据阻值的精密情况又分为两种:

一是普通型电阻,电阻体上有四条色环,前两条表示数字,第三条表示倍乘,第四条表示误差。

二是精密型电阻,电阻体上有五条色环,前三条表示数字,第四条表示倍乘,第五条表示误差。

2.用万用表测试电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用万用表测试电阻时,应正确选择倍率档,同时,每换一次挡位,应重新调零,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

另外,不能用万用表测试带电的电阻,如果电阻是连接再电路中,应至少将电阻器的一端与电路断开再进行测试,以免将电路中其他器件的阻值并联到被测电阻上。

3.如何用万用表判断电容器的好坏?

答:

用万用表表笔接触电容器的两极,表头指针应向顺时针方向跳动一下(5000pF以下的小电容看不出跳动),然后逐渐逆时针恢复,即退至R=∞处。

如果不能复原,则稳定后的读数表示电容器漏电阻值,其值一般为几百至几千KΩ,阻值越大表示电容器的绝缘电阻越大,绝缘性越好。

若阻值很小,则说明该电容器已被击穿,而如果本身电容器容量较大,但万用表指针不动,则说明该电容器失去充放电作用,也不能之窗使用。

应注意判别时不能用手指同时接触电容器的两个电极,以免影响判别结果。

4.如何使用万用表判别电解电容器的容量大小及引脚的极性?

答:

(1)电容器容量的判别

5000pF以上的电容器,可用万用表电阻档粗略判别其容量的大小。

用表笔接触电容器两极时,表头指针应先是一跳,后逐渐复原。

将两表笔对调以后,表头指针又是一跳,且跳得更高,而又逐渐复原,这就是电容器充放电的情况。

电容器容量越大,指针跳动越大,复原的速度也越慢。

根据指针跳动的大小可粗略判断电容器容量的大小。

同时,所用万用表电阻档越高,指针跳动的距离也应越大。

(2)电解电容器极性的判别

根据电解电容器正接时漏电小、反接时漏电大的特性可判别其极性。

测试时,先用万用表测一下电解电容器漏电阻值,再将两表笔对调,测一下对调后的电阻值,通过比较,两次测试中漏电阻值小的一次,黑表笔接的是负极,红表笔接的是正极。

5.如何使用万用表判断电感器的质量好坏?

答:

使用万用表可以对电感器的好坏进行简单测试,其方法是用万用表的欧姆档直接测试电感线圈的直流电阻值,若所测得电阻与估计数值偏差不大,则说明电感器是好的,若测得电阻值为∞,则说明电感线圈内部断路,若测得直流电阻值远小于估计值,则说明被测线圈内部匝间击穿短路,不能使用。

6.如何使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管脚的极性及质量的好坏?

答:

根据二极管正向导通时导通电阻小,反向截止时截止电阻大的特点,将万用表拨到欧姆档(一般用R×100或R×1K档,不要用R×1或R×10K档,因为R×1档的电流太大,容易烧毁管子,而R×10K档电压太高,可能击穿管子),用万用表的表笔分别接二极管的两个电极,测出一个电阻,然后将两表笔对换,再测出一个阻值,则阻值小的那一次黑表笔所接一端为二极管的正极,另一端即为负极。

若两次测得阻值都很小,则说明管子内部短路,若两次测得的阻值都很大,则说明管子内部断路。

7.如何使用万用表判别三极管的管型及基极?

答:

测试时,假设某一管脚为基极,将万用表拨在R×100或R×1K档上,用黑表笔接触假设的基极,用红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管脚,若测得的阻值相差很大,则原先假设的基极不是基极,需另外假设。

若两次测得的阻值都很大,则该极可能是基极,此时再将两表笔对换继续测试,若对换表笔后测得的阻值都较小,则说明该电极是基极,且此三极管为PNP型。

同理,黑表笔接假设的基极,红表笔分别接其它两个电极时测得的阻值都很小,则该三极管的管型为NPN型。

8.如何使用万用表判别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

答:

判断出管子的基极和管型后,可进一步判断管子的集电极和发射极。

以NPN管为例,确定基极和管型后,假设其它两只管脚中一只是集电极,另一只即假设为发射极。

用手指将已知的基极和假设的集电极捏在一起(但不要相碰),将黑表笔接在假设的集电极上,红表笔接在假设的发射极上,记下万用表指针所指的位置,然后再作相反的假设(即原先假设为C的假设为E,原先假设为E的假设为C),重复上述过程,并记下万用表指针所指的位置。

比较两次测试的结果,指针偏转大的(即阻值小的)那次假设是正确的。

(若为PNP型管,测试时,将红表笔接假设的集电极,黑表笔接假设的发射极,其余不变,仍然电阻小的一次假设正确)。

9.如何用万用表测试晶闸管的管脚及质量?

答:

1)单向晶闸管的测试 将万用表置于R×1KΩ档,将晶闸管其中一端假定为控制极,与黑表笔相接。

然后用红表笔分别接另外两个脚,若有一次出现正向导通,则假定的控制极是对的,而导通那次红表笔所接的脚是阴极K。

无疑,另一只脚是阳极A了。

如果两次均不导通,则说明假定的控制极是错的,可重新设定一端为控制极,这样就可以很快判别晶闸管的三个电极。

以上说明待判别的晶闸管是好的,否则该晶闸管是坏的。

2)双向晶闸管的测试 用万用表电阻档测试双向晶闸管时,可先根据阻值关系判断出T2极。

方法是用一只表笔接假设的T2极,另一只表笔分别接其它两个电极,若所测得的阻值均为无穷大,假设的电极即为T2极。

判断出T2极以后,可以进一步判断T1和G极。

将黑表笔接T2,红表笔接假设的T1,电阻应为无穷大。

接着用黑表笔把T2和假设的G短路,给G加正触发信号,管子应导通,阻值应变小,将黑表笔与G极(假设的)脱离后,阻值若维持较小值不变,说明假设正确;若黑表笔与G极脱离后,阻值也随之变为无穷大,说明假设错误,原先假设的T1为G,G为T1。

也可将红表笔接T2,黑表笔接假设的T1,电阻也应为无穷大。

接着用红表笔把T2和假设的G短路,给G加负触发信号,管子也应导通,阻值应变小,将红表笔与G极(假设的)脱离后,阻值若维持较小值不变,说明假设正确;若红表笔与G极脱离后,阻值也随之变为无穷大,说明假设错误,原先假设的T1为G,G为T1。

用这种方法也可测出双向晶闸管的好坏。

10.使用TTL集成电路和CMOS集成电路时各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集成电路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集成电路在使用时,不许超过参数手册规定的参数数值。

(2)集成电路插装时要注意管脚序号方向,不能插错。

(3)扁平型集成电路外引出线成型、焊接时,引脚要与印制电路板平行,不得穿引扭焊,不得从根部弯折。

(4)集成电路焊接时,不得使用大于45W的电烙铁,每次焊接的时间不得超过10s,以免损坏电路或影响电路性能。

集成电路引出线间距较小,在焊接时不得相互锡连,以免造成短路。

(5)CMOS集成电路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构成的非常薄的绝缘氧化膜,可由栅极的电压控制源和漏区之间的电通路,而加在栅极上的电压过大,栅极的绝缘氧化膜就容易被击穿。

一旦发生了绝缘击穿,就不可能再恢复集成电路的性能。

CMOS集成电路为保护栅极的绝缘氧化膜免遭击穿,虽备有输入保护电路,但这种保护也有限,使用时如不小心,仍会引起绝缘击穿。

因此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焊接时采用漏电小的烙铁(绝缘电阻在10MΩ以上的A级烙铁或起码1MΩ以上的B级烙铁)或焊接时暂时拔掉烙铁电源。

②电路操作者的工作服、手套等应由无静电的材料制成。

工作台上要铺上导电的金属板,椅子、工夹器具和测量仪器等均应接到地电位。

特别是电烙铁的外壳须有良好的接地线。

③当要在印刷电路板上插入或拔出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一定要先关断电源。

④切勿用手触摸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端子(引脚)。

⑤直流电源的接地端子一定要接地。

另外,在存储MOS集成电路时,必须将集成电路放在金属盒内或用金属箔包装起来。

 

第2章

1.万用表电流电压档较准确的读数范围是多少?

电阻挡较准确的读数范围是多少?

答:

万用表电流电压档较准确的读数范围是满刻度2/3倍以上区域;电阻挡较准确的读数范围是(0.1-10)倍欧姆中心值对应的区域。

2.电阻挡欧姆调零达不到零位时,是什麽原因?

应如何处理?

 

答:

欧姆调零达不到零位,通常是电池电压不够引起,更换电池后可正常调零。

其次,调零电位器损坏也可导致调不到零位,此时,应更换调零电位器。

3.SG1645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阻抗是多少?

此参数在实际使用中有何意义?

答:

SG1645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阻抗为50Ω±10%,在实际使用中,要求被测电路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相等,以实现阻抗匹配。

4.若要求SG1645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100KHz,1mv正弦波,应如何调整相应开关旋钮?

答:

“频率倍乘”放1KHz,再用“频率调节”与“频率微调”配合调整,使数码管显示“100”;用示波器或电子电压表测量输出信号,调整“幅度”旋钮使信号幅度为1V,将两个衰减键按下,信号衰减(20+40=60dB),此时,输出信号幅度为1mV。

5.AS1051S型高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它与SG1645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主要区别是什麽?

答:

AS1051S型高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范围是:

88~108MHz±1%;它与SG1645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主要区别是:

AS1051S型高频信号发生器是专供收音机测试的调频立体声信号发生器,带有调频、调幅电路。

而SG1645函数信号发生器是一种通用函数信号源,不带调频、调幅电路。

6.模拟式电子电压表与万用表交流挡的主要区别是什麽?

答:

模拟式电子电压表工作频率高,高频电子电压表工作频率可达1000MHz,万用表交流挡工作频率为1000Hz;由于加有内部放大器,模拟式电子电压表的灵敏度较高。

7.使用电子电压表进行电压测量时,其芯线和地线的接线顺序是什麽?

答:

测量时按线顺序为,先按地线、后按信号线;测完撤离时,先撤信号线、后撤地线。

8.示波器的带宽表示何种意义?

它与被测信号是什麽关系?

答:

示波器带宽表示示波器垂直通道的上限截止频率,为保证测量精确度,通常要求示波器带宽至少要等于5倍信号频率。

9.示波器的输入阻抗表示何种意义?

对输入阻抗的要求是什麽?

答:

示波器的输入阻抗通常等效为电阻电容并联网络,为尽量减少并联效应,要求电阻尽量大,电容尽量小。

10.解释扫描和同步的概念,要稳定显示重复波形,扫描锯齿波与被测信号间应具备怎样的关系?

答:

光点在锯齿波作用下扫动的过程称为扫描,能实现扫描的锯齿波电压叫扫描电压,光点自左向右的扫动称为扫描行程,光点自右端返回起点称为扫描回程。

当扫描电压的周期(Tn)是被观察信号周期(Ts)的整数倍时,即Tn=NTs(N=1、2、3...),扫描的后一个周期描绘的波形与前一周期完全重合,荧光屏上得到稳定的波形,此时,扫描电压与信号同步。

11.试说明下列开关、旋钮的作用和调整原理。

偏转灵敏度粗调(示波器面板上标“V/cm);偏转灵敏度微调;Y轴位移;触发电平;触发极性;触发方式;扫描速度粗调(示波器面板上标“t/cm”);扫描速度微调;X轴扩展;X轴位移。

答:

偏转灵敏度粗调:

垂直灵敏度选择开关,通过选择不同的衰减系数改变垂直通道灵敏度,该开关按1-2-5序列分11挡选择垂直偏转灵敏度,使显示的波形置于一个易于观察的幅度范围。

(示波器面板上标“V/cm);

偏转灵敏度微调:

位于垂直灵敏度选择开关开关中心的“微调”旋钮,可以连续改变垂直放大器增益,当“微调”旋钮右旋到底时,可以获得校正的灵敏度。

Y轴位移:

通过对称的改变垂直偏转板直流电压,控制所显示波形在垂直方向移动。

顺时针方向旋转波形上移,逆时针方向旋转波形下移。

触发极性、触发电平:

此旋钮通过调节触发极性与触发电平来确定扫描波形的起始点,旋钮处于推入状态时,为正极性触发,在信号上升段启动扫描,旋钮处于拉出状态时,为负极性触发,在信号下降段启动扫描。

不论在正极性或负极性状态,通过转动旋钮可调整触发电路的比较电平,从而连续改变扫描初始相位。

 

触发方式:

选择触发信号,“内触发”-可选择垂直通道信号(CH1\CH2)作为触发信号;“外触发”-触发信号来自外电路。

扫描速度粗调:

通过改变扫描发生器积分电容控制锯齿波斜率,实现水平扫描速度调整。

此波段开关以1-2-5顺序分18级改变扫描速度。

扫描速度微调;通过改变扫描发生器积分电阻控制锯齿波斜率,实现水平扫描速度连续调整,此旋钮右旋到底为校准状态,此时,可按扫描速度粗调开关指示值度测周期。

X轴扩展:

通过改变X通道放大器负反馈来改变扫描锯齿波幅度,从而使水平扫描

线增长一定倍数。

X轴位移:

通过对称改变X通道放大器固定偏压来改变扫描线水平位置。

12.什么是连续扫描和触发扫描?

如何选择扫描方式?

答:

连续扫描:

扫描发生器工作在自激状态,不需要外加触发脉冲就可以自动形成扫描。

触发扫描:

扫描发生器工作在单稳状态,需要幅度、极性合适的外加触发脉冲方可启动扫描。

测量未知信号时,通常先放连续扫描状态,待发现信号后,再放触发扫描状态。

13.如何进行示波器的幅度校正和扫描时间校正?

答:

当“垂直灵敏度微调”旋钮右旋到底时,可以获得校准的垂直灵敏度。

当“水平灵敏度微调”旋钮右旋到底时,可以获得校准的水平灵敏度。

14.两个周期相同的正弦波,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周期为6个格,两波形间相位间隔如下值时,求两波形间的相位差。

  

(1)0.5div

(2)2div(3)3div

    (4)1.5div(5)1.6div (6)1.8div

答:

   

(1)30O  

(2)1200  (3)1800

  (4)900(5)960(6)1080

15.用示波器测量三角波信号时显示如下波形,若Y轴偏转置1V/div,扫描速度置100μs/div,示波器使用1:

10探头,Y输入为DC耦合。

(1)计算该信号的重复周期和频率?

(2)求该信号的平均值、峰值和有效值?

(KF=1.15,KP=1.73)

           图2.22

答:

(1)周期=200μs,频率=5KHZ。

(2)峰值=20V,平均值=10V,有效值=11.6V。

16.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小功率NPN型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应如何调整相应开关旋钮?

从输出特性曲线能读侧晶体管的那些参数?

答:

(1)晶体管接在插座上,“测试选择”开关拨在“关”的位置。

   

(2)X轴作用开关置于“集电极电压”、2V/度位置。

(3)Y轴作用开关置于“集电极电流”、1mA/度位置,倍率开关置“×1”档。

(4)“集电极扫描信号”的“极性”开关置“+”位置,“功耗电阻”选1K,“峰值电压范围”开关置“0-10V”,“峰值电压”放“0”V位置。

(5)“基极阶梯信号”的“极性”开关置“+”位置,“阶梯作用”开关置“重复”位置,“阶梯选择”开关置“0.01mA/级”,“级/簇”旋钮置6。

上述开关旋钮放在正确位置后,用“测试选择”开关接通被测管,然后调扫描(峰值)电压到10格,荧光屏上即可显示输出特性曲线族。

再适当修正Ic档级,可测得输出特性曲线图形。

根据输出特性曲线,可读测晶体管的输出电阻、电流放大倍数。

17.如何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二极管的反向特性?

以2CP6硅二极管为例,按如下步骤进行测试:

  ①二极管接入插座,正极接“C”孔,负极接“E”孔。

“测试选择”置“关”位置。

 ②面板各旋钮预置,X轴作用置于集电极电压“0.1V/度”档,倍率置“×1”档,“峰值电压范围”置“0~10V”档,峰值电压退回零位,集电极扫描电压置“+”,功耗电阻置1KΩ,阶梯作用置“关”。

③测试:

将“测试选择”置被测管插座一边,逐渐加大扫描电压,在荧光屏上即有曲线显示,再微调有关的旋钮,可得到如图2.18所示的正向特性曲线。

④参数读测:

由正向特性曲线可求出直流电阻

和交流电阻R0。

  在正向特性测试的基础上,退回扫描电压,将集电极电压极性由“+”拨向“-”,再加大扫描电压,可测得反向特性曲线。

由曲线可测得规定反向电压下的反向电流IB,或规定反向电流下的反向电压UB。

18.SP-1500型数字频率计的测频范围是多少?

适合测量那些波形?

SP-1500型数字频率计测频范围:

10HZ—1500MHZ可用于频率测量、周期测量;波形适应性:

正弦波、脉冲波、三角波。

 

第3章

1.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答:

通常电路设计的步骤一般包括:

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单元电路的设计与选择、元器件的选择与参数计算、单元电路调试与总体电路调试、调整元器件修改参数、确定实际电路、编写设计文档。

2.计算机、电视机后盖上的开孔有什么作用?

答:

任何电子元器件受热后参数都要发生变化,这给整机性能带来不良的影响,温度超出一定范围,还将造成元器件的损坏,使整机出现故障。

散热设计就是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便排出热量控制温升,达到产品稳定运行的目的。

计算机、电视机后盖上的开孔作为通风孔,可使机内空气对流,提高散热速度。

3.功率器件的散热片表面为什么要进行涂黑处理?

答:

辐射是热传导的方式之一。

在机内涂上黑色有利于散热,我们使用的散热片都应涂黑处理。

4.有几种屏蔽方式,分别可以抑制何种干扰?

答:

为使整机正常工作,通常采用屏蔽的方法来抑制各种干扰。

屏蔽可分三种:

电屏蔽、磁屏蔽、电磁屏蔽。

(1)电屏蔽 :

两个系统之间由于分布电容的存在,通过耦合可产生静电干扰。

用良好接地的金属外壳或金属板将两系统隔开,是防止静电干扰的有效方法。

(2)磁屏蔽:

 用屏蔽罩对低频交变磁场及恒定磁场产生干扰的抑制叫磁屏蔽。

屏蔽罩应选用高导磁率的金属材料,如钢、铁、镍合金等。

铜、铝材料对磁屏蔽的效果极低。

屏蔽罩的作用是把磁力线限制在屏蔽体内,防止扩散到屏蔽的空间之外。

(3)电磁屏蔽 :

对高频电磁场也就是对辐射磁场的抑制称为电磁屏蔽。

完全封闭的金属壳即可起到良好的电磁屏蔽作用,但封闭的金属壳不利于散热,外壳有通风孔式电磁屏蔽的效果变差,为解决这一矛盾,可在通风孔处另加金属网。

5.用DXP2004SP2设计电路原理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

利用DXP2004SP2设计电路原理图的一般步骤是:

(1)准备工作:

在硬盘上建立一个文件夹,用以保存整个工程的相关文件;启动DXP 2004SP2,建立一个新的工程,保存;建立一个新的原理图文件,保存。

(2)图纸设置:

根据实际电路的复杂程度设置图纸的大小,根据需要调整图纸的背景颜色等。

(3)加载元器件库:

将包含用户所需要元器件的集成元器件库调入系统中,以便用户从中查找和选用所需的元器件。

(4)放置元器件:

从元器件库里取出所需的元器件放置到图纸上。

用户可以根据元器件之间的疏密程度、走线等,对放置在图纸上的元器件的位置进行调整,并对元器件进行编号,对封装形式进行设定等,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注意:

如果此电路图在后期要制成印制版图,一定要对元器件的封装形式进行设定。

(5)原理图布线:

布线过程是一个画图的过程。

用户可以利用 DXP2004SP2提供的各种工具进行布线,将图纸上的元器件用导线、电气连接符号等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原理图。

(6)编辑与调整:

在这一阶段,利用DXP2004SP2所提供的各种强大功能对所绘制的原理图做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以保证原理图的正确和美观,如旋转、移动、删除元器件,修改元器件属性等。

(7)完善阶段:

利用DXP2004SP2的绘图工具绘制一些不具有电气意义的图形或者加入一些文字说明等,对原理图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8)输出报表:

对设计完的原理图进行存盘、输出打印,以供存档。

6.用DXP2004SP2设计电路印制板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

用DXP2004SP2设计电路印制板图的一般步骤是:

(1)准备工作:

已经创建好文件夹、工程文件、原理图文件并完成原理图文件的制作;创建印制电路板文件,保存。

(2)将原理图内容同步到印制电路板:

将绘制好的电路原理图内容同步到印制电路板。

(3)规划电路板:

在绘制印制电路板之前,首先要对电路板作一个初步规划,如电路板物理尺寸有多大,采用什么样的电路板,是单面板还是双面板,若采用多层电路板,还需要确定具体采用的是几层电路板,各个元器件采用何种封装形式及其安装位置等。

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确定电路板设计的框架,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需要设计者做到心中有数。

(4)元器件布局:

将元器件布置在电路板边框内。

DXP 2004 SP2可以自动布局,也可以手工布局,但是自动布局的效果一般不理想,所以需要根据具体电路手工布局。

如果元器件的布局不合理,将会导致布线失败或者印制板成为废品,一定要仔细调整,只有元器件的布局合理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布线工作。

(5)自动布线:

在进行自动布线之前,首先要进行布线规则设置,布线规则设置包括板层设置、安全距离设置、导线宽度设置等。

只要元器件的布局合理,电路图基本上都可以布通。

(6)手工调整:

自动布线结束后,往往或多或少还存在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此时需要进行手工调整以达到完美的地步。

(7)文件保存、输出:

完成电路板的布线后,保存完成的电路印制板图文件;利用各种图形输出设备,如打印机或绘图仪,输出电路板的布线图;输出各种报表。

7.手工焊接的操作要领是什么?

在实践中如何提高焊接质量?

答:

手工焊接操作时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保持烙铁头的清洁

2)采用正确的加热方法和加热时间

3)加热要靠焊锡桥

4)在焊锡凝固之前不要使焊件移动或振动

5)焊锡量要合适

6)不要用过量的焊剂

7)耐热性差的元器件应使用工具辅助散热。

8)集成电路若不使用插座,直接焊到印制板上、安全焊接顺序为:

地端→输出端→电源端→输入端。

9)焊接时应防止邻近元器件、印制板等受到过热影响,对热敏元器件要采取必要的散热措施。

8.合格焊点的质量标准是什么?

答:

合格焊点的质量标准是:

1)焊点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为保证被焊件在受到振动或冲击时不至松动、脱落,要求焊点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2)焊点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防止出现虚焊。

3)焊点表面整齐、美观:

焊点的外观应光滑、圆润、清洁、均匀,印制板焊点应使焊锡充满整个焊盘并与焊盘大小比例合适。

9.拆焊有几种方法?

如何正确操作?

答:

一般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管脚不多,且每个引线能相对活动的元器件可用烙铁直接拆焊。

将印制板竖起来夹住,一边用烙铁加热待拆元件的焊点,一边用镊子或尖嘴钳夹住元器件引线轻轻拉出。

重新焊接时,需先用锥子将焊孔在加热熔化焊锡的情况下扎通,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方法不宜在一个焊点上多次用,因为印制导线和焊盘经反复加热后很容易脱落,造成印制板损坏。

当需要拆下多个焊点且引线较硬的元器件时,以上方法就不行了,例如要拆多线插座。

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⑴采用专用工具,采用专用烙铁头,一次可将所有焊点加热熔化取出插座。

这种方法速度快,但需要制做专用工具,且需较大功率的烙铁,同时拆焊后,焊孔很容易堵死,重新焊接时还须清理。

显然,这种方法对于不同的元器件需要不同类的专用工具,因而有时并不是很方便的。

⑵采用吸锡烙铁或吸锡器。

这种工具对拆焊是很有用的,既可以拆下待换的元件,又不使焊孔堵塞,而且不受元器件种类限制。

但它须逐个焊点除锡,效率不高,而且须及时排除吸入的锡。

⑶用吸锡材料。

可用作吸锡的材料有屏蔽线编织层、细铜网以及多股导线等。

将吸锡材料浸上松香水贴到待拆焊点上,用烙铁头加热吸锡材料,通过吸锡材料将热传到焊点熔化焊锡。

熔化的锡沿吸锡材料上升,将焊点拆开,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且不易烫坏印制板。

10.检查电路故障的方法有几种?

 

答:

检查电路故障的方法有:

1.直观检查法: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查找故障部位,这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2.电阻法:

用万用表测量电路电阻和元件电阻来发现和寻找故障部位及元件,注意应在断电条件下进行。

3.电压法:

用电压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