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0408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86 大小:28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6页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6页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6页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6页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6页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6页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6页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6页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6页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6页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6页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6页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6页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6页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6页
亲,该文档总共1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1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docx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州***县2013年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区

实施方案

 

 

(二O一二年八月)

 

 

绪言

1.综合说明

1.1基本概况

1.2水文

1.3工程地质

1、工程区域位于云贵高原桂高原过渡之斜坡地带,区内属构造侵蚀、剥蚀、溶蚀中山地貌,区域位于都龙老君,山旋卷构造—莲花状构造之北西面。

区内断裂构造大致可分为北东向和近东西向组,断层互相交错,规模不大,根据1:

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场地地震基本裂度Ⅵ度,区域相对较稳定。

2、区域地下水为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松散孔隙水三种类型。

区内碳酸盐岩与松散砂、砾石夹粉质粘土为本区相对透水或强透水层,碎屑岩及粘土、亚粘土为本区相对弱透水或不透水层。

区域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地表、地下水总体由北东、南西向南温河径流。

3、管线管网工程:

区内极大部分地层岩性为第四系残坡积(Qedl)褐黄色—黄色粘土、亚粘土局部夹砂、碎石土覆盖层,厚度0.5—15m。

部分地段见基岩出露。

工程区以溶蚀侵蚀中山沟谷,侵蚀中山地貌为主,山体边坡相对稳定,工程区无大的断裂构造通过,工程沿线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4、泵站:

泵房所在地地层岩性为下泥盆统芭蕉箐组(D1b)灰黑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基岩裸露于地表,表层岩石风化较强烈,节理裂隙较发育,根据水工布置,基础开挖建议清除表层风化破碎岩体。

基础置于白云质灰岩上,岩体坚硬结构完整,属中等—弱透水层,根据工程类比,地基承载力为>2.0Mpa,工程地质条件满足工程要求。

建议临时开挖边坡1:

0.75。

5、蓄水池:

所设调节蓄水池地层岩性均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褐黄—黄色粘土、亚粘土含碎石砂质粘土覆盖层,厚度1.0—5.0m,上部0.3—0.5m为现代耕作层。

下伏地层岩性为中寒武系龙哈组(∈2l)灰黑色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粉砂质页岩,局部地段偶见基岩出露地表。

2000m3蓄水池及500m3蓄水池建议基础开挖清除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及基岩表层内化破碎岩体较完整的基岩上。

建议水池基础开挖深度不小于2.5m,基础主要置于第四系残坡积层粘土层,池基础置于∈2l灰岩、白云质灰岩,风化粉砂质页岩,强—弱风化层,组成池基的土体。

局部置于粘土结构密实、呈可塑~坚硬塑,遇水塑性好,属中等—弱透水层,根据工程类比,土质基础地基承载力0.6—1.0Mpa,岩质基础大于1.5Mpa,工程地质条件满足工程要求。

建议临时开挖边坡土质边坡1:

0.10,岩质边坡为1:

0.75,施工时若有膨胀土,要求进行基础置换处理。

6、机耕路:

工程区属浅切割中低山地貌。

工程沿线地质条件简单,地层岩性单一,中寒武系龙哈组(∈2l),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粉砂质页岩,大面积被第四系残坡积褐黄色—黄色粘土、亚粘土含砂质粘土覆盖,第四系覆盖层厚0—8m,局部地段见基岩出露,机耕路工程沿线山体边坡相对稳定,无大的断裂构造通过,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7、土地整理工程:

土地整理工程地段大面积为第四系残坡积层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褐黄—黄色粘土、亚粘土含碎石砂质粘土覆盖层,大面积厚度1.0—10.0m。

下伏地层岩性为中寒武系龙哈组(∈2l)灰黑色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工程区地形地伏,陡缓不一,坡度一般为10°~35°,局部较陡,区内无大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发育,现状边坡基本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土地平整开挖成台后,地坎高一般0.5—2.0m。

组成地坎的土体大多结构密实,呈可塑—坚硬塑,土体边坡稳定,局部土体含砂碎石质较多。

结构较松散。

地坎坡体在雨水冲刷风化作用下易产生松动、坍塌。

需进行衬护处理。

8、天然建筑材料:

大部分工程区有寒武系中统龙哈组灰岩,弱—微风化,部分工程沿线附近基岩出露,块石料开采条件较好,可作为工程石料。

另外也可以外购,附近料场石料为坚硬的灰岩。

储量质量满足要求,就近采购工程区内的料场石料平均运距8.0km,工程所用砂、石骨料,选用石料场岩石加工机制砂,储量及质量满足要求,平均运距8.00km。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1.4.1工程任务

1.4.2工程规模

***县***项目区工程建设项目,灌溉面积10250亩,其规模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以及相关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确定工程规模为小

(1)型,工程等别按Ⅳ等,主要建筑物5级,次要建筑物5级。

1.5工程布置

***提灌站工程:

采用水泵提水至主蓄水池,利用引水管道将水引至各灌区蓄水池,再从各蓄水池采用引水管道引水至各用水地块蓄水灌溉。

灌区地块分散布设灌桩。

机耕路的布设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实际,以便于烟农烟叶生产交通运输为原则。

土地整理工程以局部平整为主,局部平整是以耕作田块(或格田)作为平整单元,根据地形地势特点,在每个平整单元内部,保持土方的挖填方平衡,不需要从区外大量取土或将土地大量运往区外,最终的地面高程是在挖填方平衡高程的基础上,各单元之间允许有一定的高差。

对地势低洼、现状高差较大、形状凌乱的田块进行土地平整。

1.6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条件

项目工程包括管网、提灌站、蓄水池、机耕路、土地平整,规模较大,战线较长,分布较广,不便于施工,区内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通讯、通电正常,该工程的砂、石料可从附近的料厂采购、或是自己采集加工,就地取材;水泥、钢筋等材料可从***县城、**或其他地方购买后运至施工现场;施工用水就地解决。

工程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气候干湿分明,降雨量集中在5-10月份,冬春季节,雨量少,气温较高,工程的施工必须充分利用这个季节,抓住时机,完成施工任务。

2、主体工程施工及总布置

主体工程施工包括提灌站、引水管道、水池、机耕路、土地平整的施工,各项施工工序要符合并满足设计要求。

施工总布置的原则是:

以主体工程施工需要为中心,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布置紧凑,少占耕地,便于管理,方便生产和生活,减少相互干扰;减少物资重复往返运输,合理利用地形,减少准备工程量。

3、施工组织及总进度

施工队伍选择上要严格按照招投标法进行,优先选择技术力量强,设备齐全、信誉好的施工单位承担。

施工总工期为6个月,从2012年11月上旬开工,到2013年5月上旬完工。

1.7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优化了水资源环境;项目的实施将占用一定的环境空间,对沿线自然生态、社会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涉及土石方开挖、堆放等,对植被有一定破坏,但只要在实施过程中实施科学的施工管理,尽量减少施工占地,认真做好土石方平衡,工程对植被的破坏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项目的实施解决了项目区烤烟生产用水困难、交通运输困难问题,烟农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增强了烟农种烟积极性,为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活面貌,对社会环境的优化非常有利。

1.8工程管理

1、建设管理

建立健全工程的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办理。

指定专人对项目的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落实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建设过程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工程项目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为确保工程的质量,该项目严格按建设程序进行,严格制定工程管理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2、建后管理

工程建成后的管理是项目能否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

项目建成后,移交项目所在的乡镇,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后续管理办法,成立灌区烟农用水户协会,并确定相应的灌溉用水制度,采用集中和分片灌溉的方式,严格执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的管理方式,有效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机耕路建成后移交项目所在的乡镇,由乡镇纳入乡村公路管理体系,机耕路的管理和维修工作由乡镇统筹安排。

1.9工程预算及资金筹措

1.9.1工程预算

***项目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617.3380万元,其中,烟水工程投资702.4058万元,机耕路工程投资315.5185万元,土地整理工程投资599.4136万元。

申请烟草补贴资金1541.8194万元(其中国家烟草配套925.0916万元,省级烟草公司配套308.3639万元,州市烟草配套308.3639万元),地方政府筹资配套75.5185万元。

1.9.2资金筹措

***县2013年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617.3380万元,其中,烟水工程投资702.4058万元,机耕路工程投资315.5185万元,土地整理工程投资599.4136万元。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初步确定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办法进行计算:

①烟水工程投资702.4058万元,其中,国家烟草配套421.4435万元,省烟草配套140.4812万元,州市烟草配套140.4812万元。

②机耕路工程投资315.5185万元,其中,国家烟草配套144.0000万元,省烟草配套48.0000万元,州市烟草配套48.0000万元,县级政府配套75.5185万元。

③土地整理工程投资599.4136万元,其中,国家烟草配套359.6482万元,省烟草配套119.8827万元,州市烟草配套119.8827万元。

综上所述,项目总投资为1617.3380万元,其中,国家烟草配套925.0916万元,省烟草配套308.3639万元,州市烟草配套308.3639万元,地方政府配套75.5185万元。

1.10效益分析

1.10.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能保证农作物适时用水,有利于实行科学用水,能改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农作物正常生长。

项目区内复种指数接近2.0,坚持以烟为主的轮作,在轮作期间农作物主要品种为大麦、油菜、水稻、蔬菜等,扣除其它增产因素,按本地市场价格计算,项目实施后可增加除烤烟外其它农作物产值。

考虑到烤烟采取的是轮作方式,除去稳定种植面积后的烤烟用地可充分利用。

项目区大春种植烤烟、辣椒;小春种植油菜、冬蔬菜、小麦。

2013年***项目区基本烟田水利设施项目的建成将解决10250亩基本烟田的生产用水困难,同时提高作物单位产量,分析计算得增加灌溉效益558.37万元。

1.10.2社会效益

烟叶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不断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交通、通讯、水电等公共事业,使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观。

为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和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同时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缩短了城乡距离,方便了城乡经济文化交流,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0.3国民经济评价

由于本项目是一项社会公益性质的事业,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因此在对其进行经济评价时只做国民经济评价,社会折现率按7%、经济净现值ENPV>0,效益费用比EBCR>1.0进行评价。

经计算,本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指标为: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14.36%>7%。

经济净现值ENPV=3766.32万元>0,效益费用比EBCR=1.27>1.0,三项指标均满足国民经济评价规定要求。

1.10.4综合评价

根据工程项目效益分析及国民经济评价表明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工程除可量化的直接效益外还有不可量化的间接效益,如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区10250亩烤烟地的用水问题和烟叶生产交通运输困难。

还对改善受益区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行受益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1结论和建议

***县2013年度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项目建成后,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经济效益明显,节水效益可观。

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建议上级有关及早批准,早日开工建设,使工程及早发挥效益。

2.水文

2.1水文

项目区位于涉及***县***镇***、***水井委会。

***提灌站工程取水水源为水淹塘天然小塘坝,多年平均降雨量1306.5mm。

该水源属红河流域泸江水系盘龙河小支流。

小坝塘所处位置为当地最底点,目前无居民用水和灌溉用水功能。

2.2气象

项目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滇南低纬度高原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型。

其特点为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由于地处高原山区,地形起伏大,立体气候明显,冬春干旱,干湿分明,垂直差异较明显。

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县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16.6℃分,最热平均气温23.0℃,最冷平均气温10.1℃,活动积温5702.9℃,日照时数1630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7%。

1年平均降水量1050.6毫米,五至十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2.3%;年平均相对湿度85.7%,各月相对湿度变化不大;全年无霜期202—49天,初霜始于10月28日—次年1月2日,终霜1月3日—4月8日。

2.3径流

2.3.1设计年径流

水淹塘小塘坝水源以上径流面积0.87km2,项目区内无水文实测资料,经分析设计年径流采用年径流深等值线法推求。

根据《**壮族苗族自治州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2010年9月)中年径流深等值线图、变差系数等值线图及偏差系数分布图,区域径流深在500~600mm之间,变差系数CV=0.25,偏差系数CS=2CV,经换算得各径流区多年平均径流量,再查P—Ⅲ型曲线KP值,计算得不同径流区内不同频率设计年径流。

本项目涉及的各取水水源设计年径流量见表2-1。

取水水源以上地表径流成果表

表2-1

项目

取水水源

控制径流面积(km2)

径流深(mm)

年均径流量

(万m3)

CV

CS/CV

各种保证率设计径流量

25%

50%

75%

水淹塘小塘坝

0.87

500

43.5

0.25

2.0

50.24

42.63

35.78

2.3.2设计年径流年内分配

项目区内无水文实测资料,经分析,移用***站实测年内分配过程,推求得各取水水源P=75%设计枯水年年径流分配过程,见表2-2。

各取水水源设计枯水年(P=75%)径流年内分配表

表2-2

月份

取水水源

 

取水口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水淹塘小塘坝

万m3

3.51

7.05

8.05

7.36

4.28

1.71

0.35

0.14

0.16

0.35

0.74

2.08

35.78

m3/s

0.41

0.82

0.93

0.85

0.50

0.20

0.04

0.02

0.02

0.04

0.09

0.24

4.14

项目区内无工矿企业和其它污染源,本次设计取水水源水质较好,均能满足灌溉用水要求。

2.4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评价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50.86亿m3。

水资源虽丰富,但由于岩溶发育,使得地表河系不出露,丰富的水资源多潜入地下,以及本县地形地貌特点,致使水资源的利用难度大,其次水利设施不完善,水利用程度低,全县水利工程总供水量不到水资源总量的1%。

水淹塘小塘坝由于地势低,水量丰富,西南方向烟区较为集中,计划将水提至高处灌溉,是解决项目区烟叶生产用水的最佳水源。

根据***县烟叶生产种植统计,***镇***烟区总面积近15000亩。

由于水低田高,烟水工程不配套,导致该烟区的烟叶生产用水十分困难问题。

绝大部分农作物用水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当地烟叶生产成本太高,严重影响了烟叶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烟叶生产、生活用水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

3.工程地质

3.1区域地质概况

3.1.1地形地貌

工程区域位于云贵高原向桂东溶岩过渡之斜坡地带。

区域地势西高东低,山岭起伏绵延,高差变化大,山岭和谷地相间展布,山脉走向大致与区域地势相一致。

其地貌特征受构造控制,区内属构造侵蚀、剥蚀、溶蚀中山地貌。

高程700.0(南温河)-2579.3m(老君山),相对高差100—1880m之间。

出露地层岩性为碎屑岩与灰岩,由于岩性不同,具有各自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

碎屑岩地区地形较完整,山顶圆滑,山坡多为凸形坡,地表老冲沟发育;灰岩地区地形不甚完整,岩溶较发育。

地表水总体由西至东径流,流域属红河流域泸江水系,盘龙河上的小支流。

3.1.2地层岩性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寒武系中统龙哈组(∈2l)、田蓬组(∈2t),少量泥盆系下统坡脚组(D1p)和芭蕉箐组(D1b),中统古木组(D2g),东岗岭组(D2d)和中生界三迭系中统法郎组(T2f)沉积岩地层;,第四第残坡积(Qedl),冲洪积(Qapl)等,现将区内地层分述如下:

1、古生界

1)寒武系中统田蓬组(∈2t)

灰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碎屑岩,泥质粉砂岩夹少量白云质灰岩,分布于测区南部。

2)寒武系中统龙哈组(∈2l)

灰色砂页岩与灰岩互层,受区域构造影响,局部深~浅变质。

分布于中部。

3)泥盆系下统坡脚组(D1p)

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区内少量呈带状分布于北部、北东部。

4)泥盆系下统芭蕉箐组(D1b),

浅灰—深灰色中厚层纯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区内少量呈带状,分布于区内北部、北东部。

5)泥盆系中统古木组(D2g)

浅灰—深灰色中厚层纯灰岩、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

分布于区内北部、北东部。

6)泥盆系中统东岗岭组(D2d)

浅灰色中厚层纯灰岩、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

分布于区内东部、北东部。

2、中生界

1)三迭系中统法郎组(T2f)

灰白色千枚状泥岩,夹粗砂岩、板岩。

分布于区内北东部,厚度1730m。

3、新生界

1)第四系(Q)

(1)残坡积层(Qed1)

褐红、褐黄、黄色粘土、亚粘土,含碎石砂质粘土,分布于山间凹地、缓坡、坡脚边缘地带,厚度0.5—20m。

(2)冲洪积层(Qapl)

褐黄、褐黑色砂、卵砾石夹亚粘土、粉土、砂质土,碎石质土,分布在河谷沟槽、冲沟口地带,厚度0.5—3.0m。

3.1.3地质构造及地震

3.1.3.1地质构造

根据《***大地构造分区图》,本区位于华西褶皱系(Ⅱ)滇东褶皱带(Ⅰ1),**—富宁断褶束(Ⅰ13),西畴断凹区(Ⅰ13-2)。

区域主体构造属都龙老君山旋卷构造—莲花状构造。

工程区位于该构造的北面,由中寒武系田蓬组(∈2t)、龙哈组(∈2l)形成的压扭性结构面,密集成带,层层重叠,时断时续的弧形断裂面褶皱轴面,呈同心半圆状态展现在南捞、***街、马达一带地区。

区内岩层总体倾向北西,倾角25°~75°,局部小褶曲较为发育。

区内断裂构造大致可分为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断层互相交错,规模不大。

3.1.3.2地震及稳定性评价

区内地震出现较频繁。

根据***县地震办公室整编资料,由一九六六年四月起到目前为止共生有感地震约30余次。

其中最大一次为一九七五年八月十八日中越边界地震,地震烈度5.7度,其余各次地震均为3~4度。

未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

根据1:

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工程区地震烈度为6度区,区域相对较稳定。

3.1.4水文地质条件

3.1.4.1地下水类型

从区内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来看,依据地下水赋存运移的空间形态,区域地下水分为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松散孔隙水三种类型,区内碳酸盐岩与松散砂卵砾石夹粘性土为本区相对透水或强透水层。

碎屑岩及粘土、亚粘土为本区相对弱透水或不透水层。

现分述如下:

1)岩溶水

区域主要岩溶含水地层为古生界泥盆系中、下统芭蕉箐组(D1b)、古木组(D2g)和东岗岭组(D2d)灰岩、白云岩,部分古生界寒武系中统龙哈组(∈2l)灰岩。

岩溶裂隙发育,地下水较丰富。

2)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分为基岩构造裂隙水和深变质岩的风化网状裂隙水、碎屑岩,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古生界中寒武系田蓬组(∈2t)、龙哈组(∈2l)、下泥盆统(D1p)岩裂隙中。

地下水的富水性受岩性、节理裂隙规格、连通性制约。

地下水靠大气降水补给,沿风化节理裂隙渗入至弱风化岩层(相对隔水层)顶面后,在山坡、山脚处,以裂隙下降泉水自然排泄。

3)松散孔隙水

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Qedl)及冲洪积(Qapl)堆积层中,分布于山间低凹、坡脚边缘和山间盆地内,地下水埋深较浅,富水性及透水性随堆积体空隙、土类性质变化较大,一般残坡积粘土、亚粘土、含碎石粉质粘土,地下水富水性、透水性相对较弱。

3.2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分项描述)

***县2013年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工程位于***镇境内,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提灌站工程、机耕路工程和土地整理工程。

3.2.1***管网工程地质

3.2.2***提灌站工程

3.2.2.1泵站

泵房所在地地层岩性为下泥盆统芭蕉箐组(D1b)灰黑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基岩裸露于地表,表层岩石风化较强烈,节理裂隙较发育,根据水工布置,基础开挖建议清除表层风化破碎岩体。

基础置于白云质灰岩上,岩体坚硬结构完整,属中等—弱透水层,根据工程类比,地基承载力为>2.0Mpa,工程地质条件满足工程要求。

建议临时开挖边坡1:

0.75。

3.2.2.2提水主管道

提水主管道总长为1.556km,管线总体沿山形布置,走向大至与山坡坡向斜交,局部与山坡坡向一至,沿线主要被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褐色—黄色粘土、亚粘土,含碎石砂质粘土覆盖,厚度0—5m,下伏地层见下泥盆统芭蕉请组(D1b)灰黑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泥灰岩,下泥盆统坡脚组(D1p)泥质页岩、粉砂岩。

中寒武统龙哈组(∈2l)灰褐色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粉砂质泥岩,其中管道0+000—0+400段为D1b地层出露,基岩裸露于地表,基本元覆盖,表层岩体强—弱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管道0+400—1+000为D1p地层出露,局部地段基岩出露于地表大部分地段被第四处系残坡积层覆盖,出露地表岩体风化强烈,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岩体破碎,1+000—1+550为∈2地层出露,主要被第四系残坡积层覆盖,偶见基岩出露于地表,出露的碳酸盐岩类表层岩体强—弱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碎屑岩类表层岩体风化强烈,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岩体结构破碎,管道沿线山体较缓,坡度10°—25°,自然边坡基本稳定—稳定,沿线无大的断裂构造通过、也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管道沿线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3.2.2.3灌区引水支管及配水管网、灌桩

灌区引水支管及配水管网、灌桩呈树枝状、排状布置于灌区,沿线地层岩性均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褐黄—黄色粘土、亚粘土含碎石砂质粘土覆盖层,大面积厚度2.0—8.0m,上部0.3—0.5m为现代耕作层。

下伏地层岩性为中寒武系龙哈组(∈2l)灰黑色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粉砂质页岩,基岩埋深较大,灌区山体较缓,局部地段偶见基岩出露地表。

坡度10°~35°局部较陡,边坡稳定,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3.2.3蓄水池

***项目区共新建调节蓄水池29个,其中500m3蓄水池1个、200m3蓄水池26个、100m3蓄水池2个,所设调节蓄水池地层岩性均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褐黄—黄色粘土、亚粘土含碎石砂质粘土覆盖层,厚度1.0—5.0m,上部0.3—0.5m为现代耕作层。

下伏地层岩性为中寒武系龙哈组(∈2l)灰黑色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粉砂质页岩,局部地段偶见基岩出露地表。

500m3蓄水池及200m3蓄水池建议基础开挖清除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及基岩表层内化破碎岩体较完整的基岩上。

建议水池基础开挖深度不小于2.5m,基础主要置于第四系残坡积层粘土层,池基础置于∈2l灰岩、白云质灰岩,风化粉砂质页岩,强—弱风化层,组成池基的土体。

局部置于粘土结构密实、呈可塑~坚硬塑,遇水塑性好,属中等—弱透水层,根据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