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0807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0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3讲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docx

第3讲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三讲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我国矿产资源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截至1990年底已经找到162种矿产资源,其中已探明储量的计148种,已发现矿床及矿化点达20多万处,矿区1.4万多处。

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储量比较丰富、分布比较广泛、资源前景较好的少数国家之一。

建国以来,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立了较完整的矿业体系。

我国1987年矿业产值达775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5%。

国有、集体和个体小矿山1990年共采矿石20亿吨,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仅次于美国(人均20t)和前苏联(人均15t),居世界第三位(不包括建筑用砂、石、粘土)。

其中煤炭、水泥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钢铁占第四位,石油占第五位,金占第六位,有色金属占第七位。

有的矿产可供出口,在国际贸易中占重要地位。

但是,从人均数分析,我国矿石产量人均1.7t,仅为世界人均3.8t的

45%,尚不足一半。

我国矿产资源现状总的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我国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在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据统计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的有钨、铋、锑、钛、稀土、菱镁矿、萤石、砷、石棉和石膏等lO种,居世界前列的有锌、钴、钼、钒、钽、铌、锂、煤、硫、磷、重晶石、滑石、石墨、铁、锰、铅、锡、汞、硼等矿产。

从资源总量来看,我国堪称资源大国,但从人均占有资源量来看,我国却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仅居世界第80位,实际又是一个资源小国。

2.矿床类型齐全,成矿周期长

从矿床类型看,我国各矿种的类型也比较齐全,各矿种的成矿周期长。

目前世界已经发现的主要矿产的重要矿床类型,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现,有的还颇具特色。

比如白云鄂博矿床不仅是一个大型的铁矿床,而且已探明的稀土矿产储量也极为丰富,大致相当于国外稀土矿产储量总和的5倍多。

3.综合矿产多,单一矿少

我国的矿产资源不但种类多,而且矿石物质成分比较复杂,共生矿产也较多,单一组分的矿床少。

比如铁矿中15%的矿石为含钒钛磁铁矿,其他还有热液交代型、矽卡岩型和火山岩型铁矿,它们常伴生多金属矿床;又如铜矿常与铁、钼、镍、铅锌等矿石共生,组成铜铁矿石、铜钼矿石、铜镍矿石和铜铅锌矿石等。

多种矿物或有用组分相共生或伴生,虽然从理论上讲可以提高矿石的综合利用程度和开发的经济效益,但往往又会增加采矿和选矿加工的难度,使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因此必须全面考虑才能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4.大宗矿产贫矿多,富矿少

我国矿产资源的另一特点是数量虽然较多,但一部分国民经济需要的大宗矿产,如铁、锰、铜、铝、硫、磷等均以贫矿为主。

我国可以直接入炉的富铁矿仅占铁矿总量的2%,86%为贫矿石;锰矿品位大于或等于30%的仅占总储量的6%,选冶技术未过关的MnCO3却占1/2,且矿石含磷、硫、铁等杂质多;含铜量大于2%的富铜矿仅占总储量的6.4%;铝矿90%为一水型硬铝矿,A1/Si小于7%的占80%;就是我国的石油单井产量也比阿拉伯等海湾国家低得多。

这就给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和矿产品供销带来一系列不利的影响,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发现像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那样的大而富的铁矿,像智利、美国、澳大利亚、赞比亚那样大而富的铜矿。

5.特大型、大型矿少,中小型矿多

我国虽有一大批大型、特大型矿床,如煤、钨、钼、稀土以及一些非金属矿产等驰名世界,但相当多的用量大的矿种,如铁、铜、铝、石油、天然气、硫、磷以及金、银等缺少特大型和大型矿床,以中型,特别是小型居多。

据统计,大型矿约占8%,中型矿约占20%,小型矿所占比例大于70%,这就是造成采矿基建和生产成本高、采矿效益低以及矿产资源长期浪费严重的局面很难得到解决的重要原因。

6.地理分布上的不均衡性

我国矿产资源地理分布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如煤炭集中于北方晋、陕、蒙、黑等省区,占全国保有储量的68%,而南方缺煤区达10多个(图2-13)。

石油主要分布于东部和西北地区(图2-14)。

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分布亦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图2-15、2.16)。

全国27个省区均有铁矿分布,但其保有储量的60%集中分布在辽宁、河北、山西和四川4省,主要集中在鞍(山)一本(溪)、冀东、攀西、五台一岚县四大片;铝土矿82%的储量集中分布于山西、河南、贵州、广西4省区;磷矿的80%以上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北、四川、湖南5省;钨矿的65%集中在湖南、江西2省;锑矿储量的64%集中分布于湖南和广西2省;而内蒙古的稀土储量占全国97%,贵州汞的探明储量占全国的71%,青海柴达木盆地的钾盐占全国的96.8%,辽宁菱镁矿的储量占全国的84%。

图2_13中国含煤盆地或含煤区分布图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矿产卷,1996)

1.准喝尔;2.伊犁;3.吐鲁番一哈密;4.柴达木;5.贺兰;6.鄂尔多斯;7.海拉尔;8.巴彦胡舒一二连;9.三江-j塞棱河;10.敦化—抚顺;11.北京;12.铁法一阜新;13.南京;14.大同一宁武;15.享唐;16.沁水一临汾;17·太行东麓;18.黄河北;19.豫西;20.鲁西南;21.徐州一灌北;22.淮南;23.四川;24.攀枝花;25.昆明一开远;26·川南一黔北;27.六盘水;28.恩施一长阳;29.涟源一邵阳;30.萍乡一乐平;31.梆州一资兴;32.gg-曲江;33.永安一兴宁:

34.台北

图2-14中国及邻海域油田分布示意图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矿产卷,1996)

若把我国领土划分为东、中、西部地带,则其资源情况大致如下。

(1)东部地带

产值占全国62%,但资源优势不大,一些矿产加工业远离原材料、能源资源和销售市场,地区发展受到资源的限制。

(2)中部地带

矿产品优势较大,将成为建设的关键因素,经济力量不足,应注意开发形成有不同特色的中心基地,如晋陕的能源一重化工基地,滇黔的能源一化肥基地、能源一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等。

(3)西部地带

目前资源优势尚不大,但有一定的潜在优势,而且具有一些东、中部地带稀缺的矿产,如盐湖矿产、铬铁矿等,应建立盐化工基地等,适于矿产就地加工。

三个地带矿产资源类别占全国总储量百分比见表2-9。

(二)我国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分析

从矿产种类来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成矿条件优越,世界上各类矿种我国均已发现。

据1992年资料,其中燃料矿产已发现4种,已探明储量4种;金属矿产已发现61种,已探明储量56种;非金属矿产已发现90种,已探明储量85种;其他水、气矿产已发现7种,已探明储量3种。

总计已发现矿产162种,已探明储量148种。

图2-15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分布示意图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综合卷,1995)

图2-16中国主要非金属矿产分布示意图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综合卷,1995)

 

从矿产储量潜在价值来看,1987年世界上45种主要矿产储量折算潜在价值比较,我国仅次于前苏联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

但从人均值来看,我国仅为世界人均值的2/3,居世界第80位以后,详见表2.10。

表2-10世界上居前十位国家的45种主要矿产储量潜在价值比较表

国家

按矿产总值

(%)

名次

按国土面积

(%)

名次

按人口

(%)

名次

前苏联

美国

中国

沙特阿拉伯

英国

加拿大

伊朗

澳大利亚

南非

巴西

17.73

16.56

14.64

6.59

4.12

3.96

3.40

3.35

2.94

2.94

1

2

3

4

5

6

7

8

9

10

59.14

132.14

114.~

229.11

1262.21

29.64

1~.38

32.57

180.08

25.81

7

5

6

2

1

9

4

8

3

10

5.06

5.67

1.19

62.58

5.52

12.58

7.22

17.57

7.94

1.90

8

6

10

1

7

3

5

2

4

9

十国小计

76.23

78.29

3.40

世界总计

100.00

55.82

1.77

从探明储量在世界上的地位看,由于我国“探明储量”与美国“经济储量”在地质可靠程度上和经济上可行程度的标准不一致,所以无法简单对比。

现根据1988年11月全国地质资源局意见,将我国探明储量(A+B+C级,部分矿种加1/2D级)与美国经济储量加边界经济储量(储量基础)对比,我国探明储量占世界储量基础22%,即我国探明储量人均数与世界储量基础人均数大致相等,对比结果详见表2-1l。

 

表2-9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矿产资源种类占全国总储量百分比(1987)

 

续表2-11

类型

矿种

储量单位

世界储

量基础

我国探明

储量(A+

B+C级)

我国占世

界的百分

比(%)

我国占

世界的

位次

备注

 

 

磷矿

硫矿

钾矿

硼矿

芒硝

菱镁矿

萤石

石棉

滑石

重晶石

膨润土

高岭土

耐火粘±

石膏

珍珠岩

天然碱

金刚石

石墨

砂石亿吨

S亿吨

埯O亿吨

赐03万吨

Na2SO,亿吨

Mg亿吨

CaF2万吨

原棉万吨

亿吨

万吨

亿吨

亿吨

亿吨

亿吨

亿吨

亿吨

万克拉

万吨

369.4

29.42

170.0

60152.3

71.67

31.04

57700

32074

11.74

43143

25.19

117.94

689.47

50.39

18.72

292.47

189100

19679

31.5

3.17

0.8

2462

25.40

7.9

6000

2513

0.73

11391

10.67

1.50

18.50

26.80

0.58

0.56

1100

46.1

8.53

10.77

0.52

4.07

35.44

25.45

10.40

7.84

6.22

26.4

42.35

1.27

2.68

53.32

3.1

0.14

0.58

23.44

3

3

<8

<5

1

l

3

3

2

l

1

5

5

1

4

4

7

1

我国储量为标矿

我国以硫铁为主,国外以自

然硫为主

 

我国以钙芒硝为主

我国储量包括部分D级储量

世界储量按战略分析石棉

我国储量包括部分D级储量

同上

世界为查明资源量,我国为A

+B+c+D级储量

 

注:

“我国主要矿产储量”数字来源于1985年全国矿产储量通报;“世界储量基础”数字主要来源于美国

《矿产实况与问题》(1985)。

从探明储量与世界储量基础比例看,我国45种主要矿产在世界上所占的地位可按我探明储量与世界总储量基础比较,依所占的位次和比例(人均数)进行综合评价,详见表12。

表2-12我国45种主要矿产探明储量与世界储量基础比较的位次和比例分类表

\\位次

比例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第四位

第五位

第六位以后

小计

>40%

稀土、石

膏、钛、钽、

钨、膨润土

6

30%~40%

锡、芒硝

3

22%~30%

重晶石、菱

镁矿、锑、

石墨

锂、钼

6

10%一22%

煤、铌、铍

硫、萤石

5

5%~10%

滑石

汞、磷、石棉

银、铁、铅

9

1%一5%

珍珠岩

金、高岭

土、耐火粘

硼、镍、铀、

铝土矿、石

10

油、锰

天然碱

天然气、钾

盐、铂、铬、

金刚石

6

小计

12

7

5

3

6

12

45

注:

表格中双横线以上的矿种表示我国人均数大于世界人均数的矿产;矿产名称下注横道的表示远景大的矿产。

据表2-12可将45种矿产分作如下五类:

①居世界第一、二位,人均数超过世界人均数的矿产有稀土、钽、钨、锡、钼、锑、钒、锂、石膏、膨润土、芒硝、重晶石、菱镁矿、石墨等;

②居世界第二、三位,人均数接近或低于世界人均数的矿产有煤、铌、铍、汞、硫、萤石、滑石、磷、石棉等;

③居世界前列,而人均数偏低,但近两年勘探工作已控制储量较多,预计可以达到或接近世界人均数的矿产有锌、铝土矿、珍珠岩、高岭土、耐火粘土等;

④探明储量相对不足的矿产,即指居世界第五至十位,而人均数较低(低于世界人均数1/2---1/8)的矿产有铁、锰、铅、铜、金、银、石油、铀、硼等;

⑤目前探明储量短缺的矿产,即指在世界位次偏后,而人均数很低(低于世界人均数l/20)的矿产有金刚石、铂、铬、钾盐、天然气和天然碱等。

 

第十三章中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一、成矿条件优越,矿产类型齐全

中国地域广阔,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活跃,岩浆活动频繁,地层发育齐全,具有极为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矿产类型。

(一)成矿构造与矿产

中国处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地带,受板块活动影响,地壳活动性大,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成矿构造带。

从总体上看,我国包括3个全球性的构造域,即古亚洲构造域、滨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构造域;在横向上,我国境内发育有3条具有全球意义的纬向构造成矿带,即阴山一天山构造成矿带、秦岭一昆仑构造成矿带和南岭构造成矿带。

①阴山一天山构造成矿带,大致位于北纬40~30’~42*30’,以盛产铁、铬、镍等矿产为特征,其次为钒、钛、铜、铅、锌矿等。

②秦岭一昆仑构造成矿带,大致位于北纬32*30’~34*30’,主要矿产有铬、镍、铜、铝、铁以及铅锌矿等。

③南岭构造成矿带,大致位于北纬24~30’~25。

30’,有钨、锡、有色金属、稀有一稀土金属等矿产。

上述3个构造带,为我国内生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场所。

而每相邻两条构造带之间大致呈间距为纬度8。

左右的等距离空间,是我国外生矿床发育的场所。

在纵向上,我国东部地区存在北北东向的3个相间分布的构造隆起带和沉降带,自东向西依次为:

第一隆起带,指包括我国台湾省在内的一系列东亚岛弧,主要矿产有铜、金、铅、锌、硫等,如台湾省金瓜石铜和金矿;第一沉降带,包括黄海、东海、南海及我国广大陆棚区,油气储量非常可观;第二隆起带,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长白山脉、辽东半岛、胶东半岛、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

该带矿产极为丰富,主要有钨、锡、稀有金属、铜、铁、金刚石、滑石、菱镁矿等;第二沉降带,包括松辽、华北、江汉三大平原和渤海及北部湾。

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盐类矿产;第三隆起带,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湘黔边境山脉,矿产有燕山、太行山的铁、铜、钼、多金属矿及石棉矿,湘西、黔东汞矿、锑矿及钨、金矿等;第三沉降带,包括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有丰富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四川盆地中还有丰富的盐类矿产。

此外,我国西部由河西系控制的成矿带中,有铬矿、铁矿、铜镍矿及青海盐湖矿等;在青海东南部、藏东、川西及云南大部分地区由”歹”字型构造控制的成矿带中,有铬铁矿、铜矿、铅锌矿、稀有金属矿、铁矿、钾盐矿等。

(二)成矿地质时期与主要矿产

我国特殊的地质环境,悠久漫长的成矿期,为多种矿产的形成提供了时间保

证。

中国的矿产资源主要形成于以下阶段。

1.前寒武纪成矿期

主要包括早太古代、晚太古一早元古代及晚元古代3个成矿期。

其中早太古代成矿期(38亿~25亿年),主要包括由超基性、基性岩侵人体、火山沉积作用、花岗岩化作用及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矿产,主要有铁、金、铜、磷、滑石、菱镁矿、石墨、云母等;晚太古一早元古代成矿期(25亿~18亿年),主要有火山作用、花岗岩化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矿产,如铁、镍、铬、钛、铂、铜铅锌、金刚石、稀土、菱镁矿、云母、滑石等;晚元古代成矿期(18亿~6亿年),主要形成铁、铜、磷、石墨、石棉等。

2.后寒武纪成矿期

主要包括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山5个成矿期。

其中加里东成矿期的矿产主要产于浅海和大陆边缘海底部,以铁、锰、磷、铀等为主。

海西成矿期在我国东部主要以沉积矿产为主,西部以铬、镍、铜铅锌、钨、锡及稀有金属等内生矿产为主;印支成矿期,大部分为外生矿产,主要有铜、石膏、盐类、石油、油页岩等;燕山成矿期矿产类型较多,主要有钨、锡、钼、铂、铋、铁、铜、铅、锌、汞、锑、金、银、稀有金属、萤石、明矾石、铬、镍、铀、煤、油页岩和盐类矿产;喜马拉雅山成矿期主要为沉积和风化淋滤型矿产,主要有铜、镍、铝土矿、高岭土、盐类等矿产。

二、富矿少、贫矿多、共生矿床多

我国仅有部分规模大、品位高的矿产,如煤矿、钨矿、锑矿和部分优质冶金辅助原料等,其余大部分矿产品位较低,多为贫矿。

如我国的铁矿探明总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但品位大于50%的富矿仅占2.3%,而平均品位33%上下的中低品位矿却占95%以上;我国铜矿的探明储量亦位居世界前列,但品位大于1%的富矿仅占35%,平均品位仅占0.87%;论储量,我国铝土矿也很丰富,但矿床类型以一水硬铝石为主,二氧化硅含量大,品位低,富矿仅占27%;其他一些矿产也都有类似特点,如磷矿的平均品位仅占16.95%,锰矿的平均品位仅占22%,都大大地低于世界平均品位。

我国的共生矿床较多,对于选矿非常不利。

如我国具有其他矿物组分共生、伴生的铁矿,占全国铁矿储量的41%;而有色金属矿床,几乎90%以上都属于具有多种组分的矿床。

如甘肃金川镍铜矿,伴生的组分有金、银、铂、铱、锗、硒、碘、锗、铝等20余种;云南个旧的锡矿有锡、铜、铅、锌等多种金属矿伴生;湖南柿竹园的钨矿则是一个由钨、锡、铋、钼等组成的综合矿床。

此外,一些非金属矿藏,包括煤、石油、磷等均有多组分的特点。

如磷矿常伴有稀土、铀、铁、钒、钛、硫等元素。

三、矿产资源地域分布不均

我国的许多重要矿藏虽然分布地区很广,但这些矿藏大部分储量却相对集中于少数省区。

如全国28个省区都有煤炭资源分布,但其68%的探明储量集中于晋、陕和内蒙古三省区,而南方缺少煤炭的省区多达10个;全国27个省区均有铁矿分布,但其保有储量的60%集中分布在辽宁、河北、山西和四川4省,主要集中在鞍(山)一本(溪)、冀东、攀西、五台一岚县四大片;铝土矿82%的储量集中分布于山西、河南、贵州、广西4省区;磷矿的80%l~2J=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北、四川、湖南5省;钨矿的65%集中在湖南、江西2省;锑矿储量的64%集中分布于湖南和广西2省;而内蒙古的稀土储量占全国97%,贵州汞的探明储量占全国的71%,青海柴达木盆地的钾盐占全国的96.8%,辽宁菱镁矿的储量占全国的84%。

四、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低

我国幅员辽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种类齐全,总量丰富,为世界5大矿产国之一。

我国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的矿种有稀土、煤、钨、锑、钛、菱镁矿等。

其中稀土矿储量为世界其他国家总储量的4倍,钨的金属储量为其他国家总储量的3倍,而锑的储量占世界的40%;世界上最具经济意义的45种主要矿产,我国储量丰富,其资源价值总量占全世界的14.64%,居世界第3位;此外,从单位国土面积上矿产资源丰度值来看,我国在世界上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据世界45种主要矿产的价值量分析,我国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拥有的矿产资源价值量是世界陆地平均水平的1.54倍。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尽管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较低。

以45种主要矿产计算,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拥有量的27%。

至于各类矿产,如果按现有人口平均,其绝大部分都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

第二节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开发现状

(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我国具有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悠久历史。

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利用燧石、玉髓、石英及其他一些坚硬矿物和岩石制作石斧、石刀、石片等多种石器;到中石器时代便开始利用黏土矿烧制陶器;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不仅能制作一般的陶器,还会烧制彩陶,并能利用玉石制作玉器。

人们对矿产资源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技能在不断提高,利用面在不断扩展,并由此而产生了质的飞跃,由石器时代过渡为青铜器时代。

公元前21世纪,我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此时已开始使用铜器;到了商朝,不仅制陶业、玉雕业有了相当的发展,而且出现了青铜器制造业。

人们懂得将铜、锡、铅熔铸在一起,形成比铜要坚硬得多的青铜,并利用青铜制造工具和武器。

由于青铜器工具坚硬,武器锋锐,大大超过了石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人类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到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又学会了开采和冶炼铁矿的技术。

由于铁器更加坚硬、锋利,不仅胜过石器也胜过青铜器,因而在农业、手工业和战争中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

到战国时期,铁制品使用更为广泛,社会开始向铁器时代迈进。

从西汉时期开始,铁器已普遍使用于生产,并开始利用煤作燃料炼铁,钢铁质量达到很高的水平。

这时,在全国范围内,金、银、铜、铁、锡、铅、锌、汞等8种金属矿产,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和盐、石棉、黏土、宝石和玉石等多种非金属矿产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

我国古代矿业在隋唐时代,进人了繁荣时期,在全国许多地区采矿业都获得发展。

在此之后,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1000年间,矿业活动虽在继续,但发展非常缓慢。

到1949年,全国年产煤仅3243万t,石油12万t,钢铁15.8万t,有色金属1.3万t,水泥产量仅66万t,硫酸产量仅4万t,磷矿石1951年仅产2万t,其他非金属矿产量也很有限。

(二)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949年以来,我国矿业获得全面、高速发展,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发展,使我国进入了矿业大国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大国的行列。

首先在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方面,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取得了辉煌成果。

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共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157种,其中包括能源矿产9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水汽矿产3种;2002年,全国共投入地质勘查费用235.97亿元,共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20处,新查明矿产资源量煤7.60亿t,石油10.53亿t,天然气4411亿m3,铁矿石1.02亿t,铜金属81.31万t,铝土矿5814.4万t,铅金属163.33万t,锌金属181.62万t,金428.55t,硫铁矿矿石4321万t,地下水3453万m3。

第二,主要矿产品产量在逐年增加。

1949年全国的原煤年产量仅为3200万t,到1990年增加为10.8亿t,为1949年的33倍,由1949年的世界第九位跃居世界首位。

此后原煤产量稳定在10亿t以上,一直保持了世界第一的水平,2002年原煤产量又创新高,达到13.8亿t,比2001年增长18.9%;1949年全国的原油产量只有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