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089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docx

昌吉市菏泽腾达报告

新疆昌吉市硫磺沟二道水煤矿

(菏泽腾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地质报告

(文字说明书)

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

二00四年五月

新疆昌吉市硫磺沟二道水(菏泽腾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编制单位:

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

编制时间:

2004年5月

单位负责:

敬益武(地质高级工程师)

总工程师:

魏发团(地质高级工程师)

分队长:

里提甫(地质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

宋汉江(地质工程师)

编制人员:

宋汉江(地质工程师)杨秋江(水文工程师)

蒲永孝(测量工程师)

蒋新虎(测量工程师)

数字成图:

杨曙光(高级地质工程师)

古丽(高级地质工程师)

李惠丽(地质工程师)

装订:

雷虹(制图工程师)

文字目录

附图目录

顺序号 图号图名比例尺

11区域地质图1:

200000

22地形地质图1:

2000

33水文地质图1:

2000

441线地质及水文地质剖面图1:

2000

552线剖面图1:

2000

66新电煤矿主斜井剖面图1:

200

77新电煤矿风井剖面图1:

200

88焦坪煤矿主斜井剖面图1:

200

99井上、下对照图1:

2000

1010煤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柱状图1:

200

1111B8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

2000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目的与任务

根据国家正规化开采、规模化经营的煤炭产业调整政策和《新疆煤炭工业“十五”结构调整规划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结合昌吉市的实际情况,决定昌吉市菏泽腾达矿业有限公司为昌吉市“十五”规划14号煤矿业主,昌吉市矿管部门对该矿预划了井田范围,其批复文号为新国土资采预划[2004]第23号(详见附件),即将原铜川矿务局焦坪矿多种经营公司昌吉市煤矿、昌吉市新电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合并,名称改为新疆昌吉市硫磺沟二道水(菏泽腾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以下简称煤矿区)。

将其扩建成年产量为9万吨的矿井,但是该矿现有地质资料不能满足建设9万吨矿井的设计要求,因此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受昌吉市菏泽腾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业主的委托,在其矿井范围内开展生产地质勘查工作,目的是为该矿的改扩建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任务是通过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收集利用以往资料、矿井地质测量编录、样品采集、样品试验等手段,综合研究煤矿区的地质规律,编制合格的生产地质报告。

为此,我队于2004年1月在该矿井田范围内开展生产地质工作,在地质填图、巷道测量编录、采样试验、收集以往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煤矿区地质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昌吉市硫磺沟二道水(菏泽腾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生产地质勘查设计》上报新疆国土资源厅,新疆国土资源厅于2004年4月8日召开专题会议审查了该设计,我队根据设计批准的工作量和专家的评论意见的要求进行野外工作,并完成设计工作量,于2004年5月25日编制完成《昌吉市硫磺沟二道水(菏泽腾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报告包括文字说明书1本、附图11张、附件一册。

第二节工作区范围及交通条件

井田位于新疆昌吉市硫磺沟镇以西约37千米的中低山区。

北距昌吉市约82千米,东距乌鲁木齐市约80千米(公路里程),从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均有通往硫磺沟镇的沥青公路,国防公路(101省道)自东而西从煤矿以北通过,外部交通方便。

煤矿南部有一条较大沟谷二道水由西向东流过,是本区较大的地表水系,也是本矿的供水水源,沿二道水沟边的简易大路向东5千米与101省道相接,运输条件较为方便,但是煤矿区内山高沟深、交通不畅。

行政区划属于新疆昌吉市管辖。

井田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平均宽约710米,面积1.08平方千米。

范围由四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如下表: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1-1

拐点

编号

直角坐标

地理坐标

X

Y

北纬

东经

S1

4842355

29486465

43°43′00″

86°49′55″

S2

4842090

29487945

43°42′51″

86°51′01″

S3

4841385

29487820

43°42′29″

86°50′56″

S4

4841650

29486335

43°42′37″

86°49′50″

井田中心地理坐标:

北纬:

43°42′45″东经:

86°50′24″

 

第三节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井田地形总趋势为西高东低的斜坡地形,二道水从煤矿区南部由西南流向东北,形成了下切深度达百余米的沟谷,区内基岩裸露,植被稀少,沟邦陡立,厚层砂岩多形成陡崖,地形坡度一般在25°—70°之间,并且各段厚层砂岩多形成高10—50米的陡崖,煤矿区海拔高度1613—1350米,相对高差263米,属于低山区。

区内地形切割强烈、沟谷发育。

2、气象

本区属于大陆性半干旱区气候,据三屯河气象观测站资料:

年均降水量236.2毫米,蒸发量为1568.8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6倍;6-8月天气炎热,最高气温+30℃,月平均气温为13.1-14.9℃;12月至翌年1月,天气最冷,最低气温-26℃,月平均气温为-8.5--10.8℃;春秋两季气候多变;6-8月份多为暴雨冰雹天气。

每年十月开始结冻,次年三月解冻,最大冻土深度1.00米。

风向以偏西风为主,最大风速1.2-2.0m/s。

3、水文

二道水为井田唯一地表水系,发源于西南部天格尔山,以泉水、雪融水为补给源,由西向东从煤矿南部穿过,向下游汇入三屯河,二道水流量较小,一般在0.50-2.00m3/s,是煤矿区供水水源。

另外沿二道水南部沟谷有泉水分布,流量不大。

4、地震

据自治区地震局出版的地震烈度区划图,该区属8度地震烈度带,据地震台网的监测,该区曾发生过数次5级以上地震。

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

井田位于准南煤田西段,先后有苏联地质专家、地矿、石油及煤炭等行业的地质工作者在此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地质工作,现就各阶段地质工作程度分述如下:

1、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前苏联地质学家奥布鲁切夫数次在准南煤田进行1:

50万路线地质调查,对中新生代地层作了初步划分。

2、1941年-1942年苏联地质学家杜阿耶夫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进行地质调查,将该区煤系地层划分成十一个含煤和不含煤的层次。

并根据中、新生代地层中动物化石将侏罗系划分为中一下侏罗统,此外划分了渐新统—中新统地层。

3、1952年-1954年苏联地质学家M.V沙依道夫在西部进行了1:

20万地质调查。

4、1957年-1959年石油局118队、119队、120队和109队在准南煤田西段进行了1:

5万地质填图,对含煤地层,构造做了一定的叙述,但对煤层了解甚少。

5、1958年新疆煤管局专业普查队对三屯河以西,玛纳斯河以东进行了地质复查工作,对煤层有详细的描述,但煤样采的少,对煤质了解欠缺。

6、1960年6月煤管局156队带领焦作地质学校39名学生完成了三屯河至玛纳斯河912Km2的1:

5万地质测量。

7、1960年-1977年新疆地质局区域调查大队在准南煤田西段范围内进行了系统的、正规的1:

20万地质填图。

8、1981年-1990年,新疆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在准南煤田西段进行了1:

5万煤炭资源远景调查,施工了部分钻孔,对煤层的深部延伸规律、规模进行了概略控制,并编写了《新疆准南煤田西段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地质报告》,该报告对岩层、煤层的结构、变化规律、煤质都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对含煤地层侏罗系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将侏罗系划分为:

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三工河组(J1s);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头屯河组(J2t);上侏罗统齐古组(J3q)、喀拉扎组(J3k)。

9、1996年昌吉市煤炭技术服务中心在本煤矿区开展了生产地质工作、提交了《昌吉市阿什里乡二道水煤矿探采方案设计》、该资料的成果可以被本次生产地质勘查工作所利用。

第五节煤矿开采情况

矿区范围内原有两个生产煤矿,铜川矿务局焦坪矿多种经营公司昌吉市煤矿、昌吉市新电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各煤矿的开采现状如下:

1、昌吉市新电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

该矿位于井田西南部,建于1996年,年产量2万吨左右,有主付井一对,主井为斜井,斜长169米,井筒方向208°,坡度34°,主采A8号煤层,开采水平1401米。

分东、西两翼布设巷道进行回采,东巷长360m,西巷长140m,分水平开采,采高50m。

付井(风井)为平硐暗斜井,斜长400米,标高1440米。

采用机械通风、冬季井下温度低,排水量200m3/昼夜,井下潮湿,煤尘较少,主斜井巷道、回风巷揭露煤层8层,煤层厚度0.18—9.40米,其中可采煤层一层,厚度9.25—9.40(1.20(0.30泥岩)7.90)米,含夹矸一层,厚度0.20—0.30米,煤层结构简单,是煤矿目前唯一开采煤层。

2、铜川矿务局焦坪矿多种经营公司昌吉市煤矿

该矿位于井田中部,新电煤矿以北,年产量3万吨左右,有主付井一对,主井为斜井,方向278°,斜长230米,坡度25°,最深开采水平1332米,付井(风井)为斜井。

采用机械通风、机械排水,排水量450m3/昼夜,主斜井巷道在二道水沟下部出水量较大,有淋水、滴水现象,井下煤层为主要透水层,主斜井巷道揭露煤层3层,煤层厚度0.20—9.40米,其中可采煤层一层,厚度9.25—9.40米,煤层特征与新电煤矿基本相同,是煤矿目前唯一开采煤层。

该井分两个水平进行采煤。

第一水平位于水仓南部,分东西两翼开采,开采水平+1329m,西翼采长530m,采至井田西界,东翼采长370m,采高34m。

第二水平位于水仓以北,沿下山相隔180m间距布设两条巷道,其间由水平巷贯通,分水平开采,目前已采至1191m水平。

因本次工作的需要该矿在第二采区最深水平(+1191m)的两侧开拓了两条探煤巷道,东巷长256.4m,西巷长201.5m。

上述矿井采掘情况详见井上、下对照图。

 

第二章生产地质勘探工作

第一节勘探方法的选择

依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对小煤矿地质工作的要求、规定及《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对勘探工作的要求,结合煤矿区煤层的稳定程度、构造的复杂程度(煤矿区的勘探类型为“一类一型”,即构造简单煤层稳定)以及煤矿现有井巷工程的开拓情况,根据地质勘查合同书约定工作内容和质量要求,本次工作在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充分收集利用以往地质成果,采用剖面测量、巷探、煤矿井下调查、样品采集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第二节勘探类型和基本线距

1、构造类别

煤矿区位于昌吉背斜北翼,为向北东倾斜的单倾构造,地层倾向25°左右,倾角24°-30°之间,煤层沿走向、倾向角度变化小,煤层产状稳定,没有大的断层及岩浆侵入,煤矿区构造类别属于第一类:

“简单”。

2、煤层的稳定型别

根据区内新电煤矿反斜井井筒、风井平硐、焦坪矿主斜井揭露,煤矿区含煤8层,煤层总厚度13.54米,其中可煤层1层,编号B8厚度9.25-9.40米,含夹矸一层,厚度0.20-0.30米,岩性为泥岩,煤层结构简单,厚度变化很小,全区可采,煤层产状稳定,倾向25°左右,倾角24-30°因此煤层的稳定型别为第一型:

稳定型。

综上所述,本煤矿区构造简单、煤层稳定,勘探类型为“一类一型”,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中详查阶段“一类一型”基本勘探线距的要求,结合煤矿区井巷工程的实际情况,勘探线的布置间距以不大于1000米为原则,以煤矿区井巷工程控制的最低水平以上和外推一个采阶段(50米)圈定(332)类资源量,(332)类资源量外推一个水平圈定(333)类资源量,其余部分划为(334)类预测资源量。

第三节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一、完成工作量

根据合同约定的工作量和工期要求,我队组织了地质、水文地质、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组,于2004年1月10日至2004年5月25日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如下表:

 

勘查工程一览表

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单位

工程量

目的

备注

控制测量

4

提交1:

2000地形图及井上下对照图

5秒点

地形测量

平方千米

1.57

剖面测量

千米

2.50

2条

巷道测量

2457.9

生产矿井

工程测量

6

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

平方千米

1.57

地形地质图

矿井调查

2

现生产两个矿井

巷探

457.9

+1191水平

瓦斯等级鉴定

1

样品

采集

煤层样

2

了解煤质B8

生产矿井

煤层顶底板力学样

4

查明其他开

采技术条件

矿井中采

煤尘、自燃

2

水样

5

了解矿井及地表水水质

二、质量评述

(一)测量工作

1、概况

区内国家出版的地形图最大比例尺为1:

5万,煤矿无所需的1:

2000地形图,本次测量工作的目的是测绘1:

2000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进行地质剖面、矿井巷道、矿井井口坐标测量。

任务是:

二级导线控制测量点4个、1:

2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1.57平方千米、1:

1000地质剖面测量2500米,现生产矿井巷道测量、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观测点的测量。

最终提交相应的成果资料。

2、已有成果资料分析

煤矿区附近有国家三等点长崖山和黄土山以及四等点H7和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测量分队2002年所做的10秒级控制点3个,即:

JA01、JA02、JAO3,这些点保存完好,标石清楚,精度可靠,可作为本次工作的起算数据,其坐标系统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量成果采用3°带坐标,中央子午线为87°,带号29。

3、作业依据

(1)《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导线规范》

(2)《1:

500、1:

1000、1:

2000比例尺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78年版,国测局)。

(3)《1:

500、1:

1000、1:

2000比例尺地形图图式》(78年版,国测局。

(4)《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范》(煤炭部1997年9月版)。

4、作业仪器、设备

为满足工作需要,使用的仪器为徕卡TC-905L高精度全站仪。

内业将采用方正便携式计算机及有关软件来完成,数字图采用EPSW测图软件编辑。

5、工作方法

(1)控制测量

以JA01、JA02、JAO3为起算依据,采用徕卡TC-905L高精度全站仪,用导线测量的方法,在测区布设10秒级控制点5个,在此基础上加密图根点18个。

(2)高程测量

控制点的高程采用激光测距精度三角高程联测的方法测定控制高程,其它点的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3)剖面测量

剖面线的位置方向实地测定,使用徕卡TC-905L高精度全站仪,采用直伸导线法实测剖面线,利用已有三角点和首级控制点,采用极坐标法测量剖面端点坐标。

(4)数字化测图

采用徕卡TC-905L高精度全站仪在野外进行有关地形、地物数据的采集,并画草图,在室内利用EPSW测图软件编辑成图。

6、工作精度

(1)二级导线控制点精度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实测为1/17193;允许为1/10000

方位闭合差:

实测为﹣50.95,,;允许为±60,,

(2)剖面测量精度如下

根据本次1:

2000地形图以及煤炭资源勘探测量规程对剖面控制点精度的要求:

平面点位中误差为:

0.1M(M为地形图比例尺),即0.1×2000=0.2m;实测点位中误差为0.13m、高程中误差规定小于0.2米,实测为0.16m。

(3)巷道测量精度如下

新电煤矿: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1968

方位角闭合差为=0°02,06,,

焦坪煤矿: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6292

方位角闭合差为=0°02,02,,

测量成果经过测量组自检、测量分队、大队联合检查验收,质量级别评为“良”,可以使用。

(二)1:

2000综合地质填图

1、地质填图

本次地质填图按照原国土资源部《煤田地质填图规程》的要求进行,以新测绘的煤矿区1:

2000地形图为底图填绘地质图1.57平方千米。

采用全站仪定点,地层划分原则是依据西北地区区域地层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册中:

准噶尔地层分区、马纳斯地层小区的地层划分原则。

填绘地层单位六个:

J2t2/J2t1/J2x2/J2x1/、Q4al+pl、Q4dl;填绘烧变岩与正常地层的界线;含煤地层侏罗系划分到段,第四系地层按照成因类型进行了划分。

地质图地层单位划分合理,重点突出,共填绘地质点、构造点、产状点共计215个,点的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6个(设计要求每平方千米120个),地质界线上点的间距一般小于100米,所有点都用全站仪或手持GPS实测坐标,定位精度高并有详细记录,本次地质填图工作达到了设计要求,地层划分合理、重点突出、精度可靠,成果可以使用。

2、水文地质填图

水文地质填图与地质填图工作同步进行,填图比例尺为1:

2000,填图面积1.57平方千米,填绘水文地层单位六个:

J2t2/J2t1/J2x2/J2x1/、Q4al+pl、Q4dl;划分出两个隔水段J1s(G1)、J2t2/J2t1(G2)(侏罗系下统三工河组隔水段、侏罗系中统头屯河组隔水段);两个含水段H1、H2、(第四系冲洪积层含水段、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含水段),测量、统计了岩层(砂岩)的裂隙率,对岩层的富水性、透水性进行了描述。

编制了煤矿区水文地质剖面图。

水文地质填图工作重点突出、精度可靠,成果可以使用。

(三)剖面测量

本次勘探工作实测地质剖面2条980米,基本垂直地层走向布置,采用全站仪直伸导线法测量,对厚度大于2米的岩层进行了单独分层编录。

对有特殊意义的岩层、重要化石层、标志层、煤层和其它矿层,无论厚度大小,均单独分层。

为研究岩层厚度、成分、结构、分层标志、含煤特征及地层层序、接触关系、时代归属、进行岩煤层对比提供了依据,结合以往资料编制了剖面图。

剖面测量成果可靠,可以使用。

(四)巷探:

布设在焦平矿第二采区+1191m水平。

在该井两条下山巷底端向东西两翼开拓煤巷,至设计长度后揭穿A8号煤层全厚。

该项工程结束后由我队测量分队采用全仪器对巷探进行了实测,东翼长为256.4m,西翼长为201.5m。

(五)巷道编录

分别对原新电煤矿主斜井井筒、回风井平硐巷道、焦坪煤矿主斜井井筒进行了测量和编录,对巷道所揭露的岩层、煤层、构造、裂隙、产状进行了详细描述。

达到了了解煤矿区含煤地层层序,煤层层数、煤层厚度、岩石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的目的。

(六)矿井调查

对煤矿区原新电煤矿、焦坪煤矿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人为现任昌吉市菏泽腾达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技术员戴永旭,核准了煤矿开采深度、开采煤层的厚度、结构、采空区范围、煤层顶底板岩性、瓦斯、煤尘、采空区积水情况,将调查资料与收集的矿井资料进行对比,二者互为补充。

达到了调查的目的。

(七)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

初步查明煤了矿区内含水层、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分布范围及其变化,裂隙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水位标高以及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详细调查、测量了现有生产矿井采区、巷道、石门出水点的位置,水质、水量,岩层的赋水性以及与地表水的关系,研究矿区的水文地质规律,根据矿井的排水量和煤炭年产量等多种方法预测了未来矿井煤炭年产量9万吨时矿井的日排水量。

2、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顶底板

在充分调查、了解现有矿井开采煤层的顶底板岩石厚度、成分、结构、赋水性、垮落特征的情况下,采集了B8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样试验样4组,测试煤层顶底板岩石在天然状态、饱和状态下的抗压、抗拉强度。

对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强度进行了评价。

(2)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

煤矿区两个生产矿井已经作了瓦斯等级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对煤矿区瓦斯特征作出了评价。

本次工作采取B8煤层样品作了煤层的自燃、煤尘爆炸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煤层的自燃倾向、煤尘爆炸性作出了评价。

(八)采样化验

根据煤矿生产地质勘探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本次样品采集工作采集了煤层样、煤尘爆炸样、煤层自燃样、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试验样、地表水水样、泉水水样、矿井水样。

其中煤样和岩石样分别在新电矿和焦平矿最深开采水平采集(参见储量图)。

以上样品采样过程要严格执行有关采样规范要求,样品采集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至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试验室进行化验分析,成果准确、可靠。

 

第三章区域地质

第一节区域地层

煤矿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属于乌鲁木齐中生代山前坳陷之中偏西部,区内中新代地层非常发育。

煤矿区及其周围出露的地层有侏罗系的八道湾组(J1b)、三工河组(J1s)、西山窑组(J2x)、头屯河组(J2t)、齐古组(J3q)、喀拉扎组(J3k)、白垩系的吐谷鲁群(K1tg)和东沟组(K2d),以及第四系全新统(Q4)冲洪积地层,除第四系外,其他地层按照由新到老、从北向南依次排列,现就各地层按从新到老顺序分述如下:

1、第四系(Q4):

第四系按成因可分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坡积层和第四系上更新统风成黄土层:

(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主要分布于现代河床及其两侧的河漫滩内,由砂、砂砾石及漂石等组成。

(2)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Q4dl):

主要分布于半山坡至坡脚部位,由风化岩块等组成。

(3)第四系上更新统黄土层(Q3eol):

主要分布于煤矿区中东部低山顶部,主要岩性为风成亚砂土、砂土(黄土)。

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不整合接触~~~~~~~~~~

2、中生界:

(1)白垩系下统吐谷鲁群(K1tg):

由一套灰绿色、红色、紫黄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砾岩等组成,厚856-1192米。

——————————整合接触——————————

(2)侏罗系上统喀拉扎组(J3k):

由一套河流相的砾岩、砂砾岩、粗砂岩和粉砂岩组成,厚10-683米。

——————————整合接触——————————

(3)侏罗系上统齐古组(J3q):

分布于矿区北部,由一套紫红色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岩屑砂岩下部夹玫瑰红色凝灰质细砂岩,含动物化石,厚593-1221米。

——————————整合接触——————————

(4)侏罗系中统头屯河组(J2t):

分布于矿区南部和北部,由一套河流相的砾岩、砂砾岩、粗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组成,含少量植物化石及介形虫化石,厚250-800米。

——————————整合接触——————————

(5)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J2x):

为河流相、湖泊相及沼泽相含煤建造,由一套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砂砾岩、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煤层组成,含丰富植物化石和动物化石,厚179-1503米。

——————————整合接触——————————

(6)侏罗系下统三工河组(J1s):

分布于矿区南部塔西河与呼图壁河之间,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细砂岩、砂岩,含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厚171-796米。

——————————整合接触——————————

(7)侏罗下统八道湾组(J1b):

分布于矿区的南部山区,主要由砂砾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含少量煤屑及菱铁矿组成,厚171-1000米。

第二节区域构造

准南煤田在区域构造上处于天山地槽褶邹系与准噶尔盆地南缘结合部,属于乌鲁木齐中生代山前坳陷的中部偏西,区内的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八道湾组、西山窑组,均为陆相含煤地层。

煤矿区位于昌吉背斜的北翼,为一向北东方向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平缓。

昌吉背斜是区域性长轴状宽缓背斜,延伸近百公里,对该区侏罗系地层的分布起一定的控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