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1157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docx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部分)

一、大纲

(一)审计总目标

(二)审计具体目标及其确定(三)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四)审计业务约定书与审计范围

二、本章重点、难点

(一)审计总目标

审计总目标是判定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本国的会计准则,并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意见。

1.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A详细审计阶段:

查错防弊

B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公证性及差错防弊

C会计报表审计阶段:

在此阶段,审计由静态审计发展到动态审计,并且增加了“管理审计”的内容(包括经营审计、效益审计、效果审计)。

审计目标不再局限于查错防弊和为社会提供公证,而是向管理领域有所深入和发展。

此阶段的审计工作已比较有规律,且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法。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职责,始终是对被审计单位执行会计报表审计。

会计报表审计是审计业务的基础,其他性质的审计业务只是会计报表审计的延伸和发展。

2.我国独立审计总目标

(1)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表示意见。

注册会计师收集证据的唯一目的,就在于使自己能够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表示意见,并提出真实合法的审计报告。

(2)将审计总目标规定为对会计报表表示意见,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业务是会计报表审计,发表意见的对象是会计报表。

而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则希望注册会计师为会计报表的“三性”做出鉴证,以帮助他们做出有关判断或决策。

①各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于会计报表往往有着各自的利益,且这种利益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大不相同,需要向外部独立人员寻求鉴证。

②会计报表是其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最主要的资料来源,他们期望会计报表中的资料十分翔实、丰富,并且期待注册会计师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按公认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

③由于会计业务的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日趋复杂,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质量进行鉴证。

④距离遥远的会计报表使用者往往难以直接评估会计报表的质量,基于对经济决策的考虑,他们理所当然地选择后者。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也有利于被审计单位改善其经营管理。

(二)审计具体目标及其确定

1.审计具体目标的概念

(1)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它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

①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项目审计均必须达到的目标。

②项目审计目标是每个项目分别确定的目标。

(2)具体目标的作用

①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②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应收集的证据。

2.审计具体目标的确定

一般地说,审计具体目标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和审计总目标来确定。

(1)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

所谓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表所做的断言或声明。

审计目标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密切相关,因为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表的认定是否有理由。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明确规定,通过实质性测试获取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事项:

①资产、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存在;

②资产、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归属被审计单位;

③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④是否有未入账的资产、负债或其他交易事项;

⑤资产、负债的计价是否恰当;

⑥收入与费用是否归属当期,并互相配比;

⑦会计记录是否正确;

⑧会计报表项目的分类反映是否适当,并前后一致。

上述各事项可归类为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以下五类认定:

①存在或发生认定

存在或发生认定是指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损益表所列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期间内是否确实发生。

该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当局是否把那些不应包括的项目(如不存在的项目或不曾发生的交易结果)挤入了会计报表,并不涉及所报告的金额是否正确。

因此,“存在或发生”认定,主要与会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夸大错误)有关。

②完整性认定

完整性认定是指在会计报表中应列示的所有交易和项目是否都列入了。

该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当局是否把应包括的项目给遗漏或者省略了,也并不涉及所报告的金额是否正确。

因此,“完整性”认定,主要与会计报表组成要素的低估(缩小错误)有关,同“存在或发生”认定相反。

③权利和义务认定

权利和义务认定是指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公司的权利,各项负债是否确属公司的义务。

该认定只与资产负债表的组成要素有关。

这项认定通常涉及所有权权利和法律义务问题,而且只与资产负债表的组成要素有关。

④估价或分摊认定

估价或分摊认定是指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要素是否按适当的金额列人会计报表中。

有关金额在财务报表中列示是否适当,不仅取决于这一金额的确定是否遵守了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而且还取决于在数学上或文书处理上有无错误。

该认定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总值估价、净值估价和计算精确性。

此项认定还涉及管理当局会计估计的合理性。

⑤表达与披露认定

表达与披露认定是指会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是否被适当地加以分类、说明和披露。

在会计报表上,管理当局暗示性地认定所有内容都表达适当,且披露充分。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第十条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通过实质性测试获取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事项:

(1)资产、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存在;

(2)资产、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归属被审计单位;(3)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与被审计单位有关;(4)是否有未入账的资产、负债或其他交易事项;(5)资产、负债的计价是否恰当;(6)收人与费用是否归属当期,并相互配比;(7)会计记录是否正确;(8)会计报表项目的分类反映是否适当,并前后一致。

此8项规定可归入上述五项认定。

2.具体审计目标

五类认定是确定每个账户具体审计目标的出发点。

在通常情况下,只有了解了一般审计目标,方能据以确定项目审计目标。

(1)一般审计目标的内容

①总体合理性

具体审计目标可分为两类:

一是总体合理性目标,二是其他具体目标。

总体合理性目标是指审计人员须先根据他所掌握的有关被审计单位的全部信息,评价某账户余额的合理性。

(目标的总体合理性可以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然后再确定重点的审计领域。

)审计人员如对总体合理性目标不满意,那么他就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影响总体合理性的一个或几个其他具体目标上。

总体合理性测试的目的,在于帮助审计人员评价账户余额中是否有重要错报。

一般性测试则是为了评价其他具体目标是否可能达到,并协助规划、收集更为详细的证据的方式而进行的。

②真实性——所列金额真实。

由存在或发生认定得出。

③完整性——发生的金额均已包括。

由完整性认定得出。

④所有权——所列金额确属公司所有。

由权利与义务认定得出。

⑤估价——所列金额均经正确估价和计量。

⑥截止——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已记入适当的期间。

目标是确定交易是否记入恰当的期间。

(截止实际上包含了年末的存在发生和完整性两方面的金额。

⑦机械准确性。

有关账表资料数字、计算、加总及勾稽关系的正确性。

⑤、⑥、⑦由估价或分摊认定得出。

⑧披露——会计报表中适当地反映了账户金额和相应的披露要求。

⑨分类——所列金额的分类恰当。

目标在于确定每个项目和每个账户记录是否在会计报表中恰当列示。

⑧、⑨由表达与披露认定得出。

(2)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还需要考虑的因素

具体的审计目标总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而确定的。

因此在确定具体目标时,还应充分考虑以下基本因素:

①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

②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性质

③被审计单位所属行业的特殊会计实务

(3)在审计过程中的应用

确定目标→围绕具体目标,收集证据→对每个认定的结论(实现具体审计目标)→对整个会计报表发表意见(实现总体审计目标)。

(三)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

所谓审计过程是指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一般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即计划阶段、实施审计阶段和审计完成阶段。

审计证据的收集是在审计过程中实现的。

1.计划阶段(起点)的主要工作包括:

(1)调查了解被审计位的基本情况;

(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

(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4)确定重要性;

(5)分析审计风险;

(6)编制审计计划等。

2.实施审计阶段(中心环节)的主要工作包括:

(1)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及遵守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修订审计计划;

(2)对会计报表项目的数据进行实质性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

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较高,则实质性测试工作就可以大大减少;反之,实质性测试工作则大大增加。

但实质性测试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3.审计完成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1)整理、评价执行审计业务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期后事项;

(3)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作适当披露;

(4)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与审计范围

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概念与作用

(1)概念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共同签署的,以此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等事项的书面文件。

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的性质,一经约定双方签字认可,即成为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在法律上生效的契约,具有法定约束力。

(2)作用

①可以增进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的了解;

②可作为被审计单位鉴定审计业务完成情况,及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履行约定义务情况的依据;

③是法律诉讼中,确定双方应负责任的重要依据。

2.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

(1)明确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

(2)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①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组织结构

②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

③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

④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

⑤其他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相关的事项

例如,被审计单位简史、主要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及正直品行、委托人聘用注册会计师的意向等。

目的:

确定是否接受委托;如果接受委托,可以安排进一步的审计工作。

(3)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胜任能力;

①评价执行审计的能力(审计小组成员及是否需要专家协助)

②评价独立性

③评价保持应有谨慎的能力

(4)商定审计收费;

可采用计件收费和计时收费两种方法,计时收费今后应该成为基本方法。

(5)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

①准备齐全的会计资料

②解释、询问、配合审查

③适当地方代编工作底稿

3.审计业务约定书应包括的内容

(1)签约双方的名称

(2)委托目的

(3)审计范围

(4)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在审计业务约定书中约定双方责任,不但可以确认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而且还可提请被审计单位明晰其应负的责任。

(5)签约双方的义务

会计师事务所应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①按照约定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②对执行业务过程中获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被审计单位应履行的主要义务有:

①及时提供注册会计师审计所需要的全部资料;

②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

④按约定条件,及时足额支付审计费用。

(6)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

(7)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

审计报告的使用应当与委托目的相关,委托人须正确使用。

如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果,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无关。

(8)审计收费

约定书应明确计费依据、计费标准及付费方式与时间。

(会计咨询等非审计业务可以采用或有收费)

(9)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

要明确生效日和失效日。

(10)违约责任

(11)签约时间

(12)其他有关事项

如会计咨询项目,应写明双方各自的职责;首次接受委托,还应考虑期初余额的审计责任及如何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联系等事项。

4.审计范围

(1)审计范围的一般概念

指审计对象涉及的领域及内容。

由于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全部或部分的经济活动,而经济活动的载体主要是会计资料,因此,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应是审计的大致范围。

(2)会计报表审计范围

审计对象:

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活动。

审计目的: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基础上发表审计意见。

因此,凡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有关、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有关的资料,均属于会计报表的审计范围。

包括:

(1)确定基础性会计记录和其他资料中所包含的信息是否可靠,是否能够成为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

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①符合性测试

对被审计单位与生成会计信息有关的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了解,并对该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一贯遵循加以测试。

目的:

可以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基础性会计记录等资料的可靠性和充分性;可以据此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范围和实施时间。

②实质性测试

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运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项目余额进行的实质性测试。

实质性测试通常按照会计报表项目或业务循环,采用抽样方法进行。

(2)确定有关信息、资料是否在会计报表中得到恰当的反映。

①将会计报表与其他来源的资料相比较,以了解其中记载的事项和业务是否在会计报表中得到了恰当的反映;

②参考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所做的判断,评价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评价信息资料的分类方式、表达方式是否恰当。

(3)考虑影响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的因素。

①由于判断贯穿于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全过程,又由于注册会计师可能得到的证据有很多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因此,绝对肯定的审计意见是难以形成的。

②由于审计工作的测试性质和其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等因素影响,在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时,仍然存在某些重要的错报、漏报未被发现的可能性,亦即存在审计风险。

因此,当发现可能存在错误和舞弊的迹象,并可能会因此而导致会计报表反映严重失实时,注册会计师必须扩大审计程序,以证实问题或排除疑点。

③如果审计在范围上受到重要的局部限制,以致使注册会计师不能或难以确定所发现的问题对会计报表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应根据被限制审计的范围对会计报表整体反映影响程度等具体情况,出具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三、本章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各项目的“存在或发生”认定的核实中,应核实其是否存在的是()。

A.销售收入

B.管理费用

C.应收账款

D.财务费用

2.管理当局的“完整性”认定主要与会计报表的组成要素的()有关。

A.高估

B.低估

C.夸大错误

D.错误舞弊

3.管理当局的下列认定中,只与资产负债表的组成要素有关的是()。

A.存在或发生

B.完整性

C.权利和义务

D.表达与披露

4.假设未限制使用的存货被归类于非流动资产项下,那么这违反了()认定。

A.存在或发生

B.权利和义务

C.估价或分摊

D.表达与披露

5.被审计单位2001年12月28日给某公司发出商品100万元,2002年1月6日办妥托收手续,被审计单位在2001年12月28日就确认收入入账,这违反了()认定。

A.存在或发生

B.完整性

C.权利和义务

D.估价或分摊

6.下列各项中,为了实现一般审计目标中总体合理性目标的是()。

A.累计折旧账户余额是否合理而看来无重要错报

B.年前开出的支票是否均在年前入账

C.附属公司、主管和董事的欠款是否同顾客的欠款分开

D.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减少时,是否已冲减存货价值

7.下列各项中,为了实现一般审计目标中的所有权目标的是()。

A.实现的销售是否均登记入账

B.存货是否未作抵押

C.存货的抵押或转让是否已作揭示

D.资产负债表日,已记录的全部存货是否均存在

8.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某公司会计报表的存货项目时,并非根据“估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的审计目标是()。

A.用以估价存货的价格无重大错误

B.存货的采购截止是恰当的

C.存货主要种类和估价基础已揭示

D.存货项目的总计数与总账一致

9.审计人员在确定审计目标时,不须考虑的基本因素是()。

A.被审计单位简史

B.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

C.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性质

D.被审计单位所属行业的特殊会计实务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审计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的是()。

A.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B.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

C.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D.实施符合性测试

11.下列各项中,属于实施审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的是()。

A.分析审计风险

B.实施实质性测试

C.确定重要性

D.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12.在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初步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不包括()。

A.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组织结构

B.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

C.主要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及正直品行

D.控制风险

13.在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胜任能力,其中不包括()。

A.评价保持应有谨慎的能力

B.评价独立性

C.评价执行审计的能力

D.考虑助理人员问题

14.独立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表示意见。

其中,会计报表的合法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报是否符合()及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

A.《会计法》

B.《企业会计准则》

C.《企业财务通则》

D.《企业财务报告条例》

15.审计报告的合法性是指审计报告的编制和出具必须符合()的规定。

A.独立审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

B.独立审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企业会计准则

16.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一般不包括()。

A.审计范围

B.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

C.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

D.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

(二)多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审计自诞生以来,从其内容发展来说,主要经历了(),审计总目标也随之有所变化。

A.详细审计阶段

B.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C.会计报表审计阶段

D.管理审计阶段

2.在会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的特征有()。

A.审计由静态审计发展到动态审计

B.增加了"管理审计"的内容

C.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法

D.审计目标不再局限于查错防弊和为社会提供公证,而是向管理领域深入和发展

3.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表示意见。

A.公允性

B.合法性

C.有用性

D.一贯性

4.注册会计师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报是否合法的依据包括()。

A.《企业会计准则》

B.国家其他财务法规

C.国家其他会计法规

D.《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

5.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的原因主要有()。

A.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B.会计报表是其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最主要的资料来源

C.会计业务的处理及会计报表编制的复杂性

D.会计报表使用者往往难以直接评估会计报表的质量

6.一般地说,审计具体目标的确定必须根据()来确定。

A.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

B.审计总目标

C.审计范围

D.《独立审计准则》

7.审计人员在确定具体审计目标时,应充分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

A.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

B.被审计单位历史背景

C.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性质

D.被审计单位所属行业的特殊会计实务

8.下列对会计报表认定的表述中,错误的提法有()。

A.“存在或发生”认定主要与会计报表组成要素的低估有关

B.“完整性”认定主要与会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C.“估价或分摊”认定只与损益表组成要素有关

D.“权利和义务”认定只与资产负债表组成要素有关

9.“估价或分摊”认定包括的内容有()。

A.总值估价

B.净值估价

C.数学上的精确性

D.记录完整

10.审计过程是指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一般包括()。

A.计划阶段

B.实施审计阶段

C.审计完成阶段

D.意见反馈阶段

11.实施审计阶段是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其主要工作包括()。

A.初步评价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

B.整理、评价执业收集到的审计证据

C.符合性测试

D.实质性测试

12.会计师事务所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有()。

A.商定审计收费

B.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胜任能力

C.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D.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

13.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注册会计师应了解的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

A.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组织结构

B.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

C.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

D.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

14.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包括()。

A.签约双方的义务

B.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C.违约责任

D.委托目的与审计收费

(三)判断题

1.会计报表审计是审计业务的基础,其他性质的审计业务只是会计报表审计的延伸和发展。

()

2.根据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负责。

()

3.一般而言,审计具体目标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和审计总目标来确定。

()

4.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它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其中只适用于某一特定项目的审计目标是一般审计目标。

()

5.总体合理性测试的目的在于帮助审计人员核实账户余额中具体的重要错报。

()

6.管理当局有关“估价或分摊”的认定是指,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要素是否按适当的金额列入会计报表中;而金额是否适当不但取决于这一金额的确定是否遵守了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还取决于在数学上或文书处理上有无错误,此外还涉及管理当局会计估计的合理性。

()

7.如果被审计单位将存货全部列入流动资产项目中,并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没有作任何说明,就意味着被审计单位对外承诺:

本单位的存货的使用不受任何限制。

()

8.确定存货的账面数量与实有数量的一致性及单价与数量的乘积的正确性是为了实现一般审计目标中的机械准确性目标。

()

9.由每一类认定推论出来的审计目标项数相同。

()

10.审计报告阶段是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

()

11.对期后事项的审计往往是在审计完成阶段进行的。

()

12.审计业务约定书是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共同签署的书面合同。

()

13.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性质,一经约定双方签字认可,即成为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之间在法律上生效的契约,具有法定约束力。

()

14.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和格式是统一的,不因审计单位的不同而不同。

()

15.从注册会计师业务发展趋势看,计件收费应该成为审计收费的基本方法。

()

16.计时收费的主要因素是参与审计业务所需的人员,因此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