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2889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南通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2008~2010年)

为优化我市工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综合水平,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5~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分别以32.08%、35.11%和32.87%的幅度高速递增,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20%。

2007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018.0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21%,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明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工业经济在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调整也取得初步成果:

一是重工业占比不断提高。

2007年,全市重工业增速达到41.95%,高出轻工业13.15个百分点。

全市工业总产值的轻重比例由“十五”期末的49.75:

50.25提高到2007年的45.36:

54.64。

二是支柱行业稳步增长。

2007年,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及电力设备、船舶制造与配套五大支柱行业实现工业产值2699.96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6.98%,同比增长33.73%,高出全市平均增幅1个百分点。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975.6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4.20%,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四是装备制造业增势迅猛。

2007年,全市实现装备制造业产值1433.18亿元,同比增长48.70%,高出工业总产值增幅15.83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的35%,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但是,我市工业产业结构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表现在:

产业集聚度不高,多数产业集群的产业链短、集中度低;传统的纺织服装行业占比偏大,船舶制造与配套、新能源装备及电力设备等行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总体规模仍然较小,对工业发展全局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偏小,掌握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企业较少,终端成品比重较小,缺乏成套装备等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品。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主导,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重点,按照“传统产业品牌化,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工作思路,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把南通打造成为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三、奋斗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工业经济总量翻番。

到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8000亿元,比2007年翻一番,年平均增长25%以上。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到2010年,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500亿元,占全部工业的30%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达3400亿元,占全部工业的41%以上。

3.重点行业地位提升。

到2010年,形成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船舶制造及配套、新能源装备及电力设备五个“千亿级”产业基地,合计实现产值6000亿元。

五大重点行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目前的67%提高到75%。

——纺织服装行业。

大力发展家用纺织、现代服装服饰、高档面料等高附加值的现代纺织业,推动行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以增量发展带动存量调整,以自主创新带动品牌建设,通过选择性改造提升,推动我市由“纺织大市”向“纺织强市”转变。

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行业实现产值2000亿元,将南通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基地。

——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行业。

精细化工重点做大做强在全国占有主导地位的醋酸深加工产品、山梨酸系列产品、草甘磷等高效低毒农药系列产品。

生物医药加强中成药新品和生物技术药品的研发,重点开发海洋生物制药、保健药品和传统名优中药品种,积极发展控释药制剂、靶向制剂、微丸、微囊等医药新剂型,并扩大规模,形成原料药和制剂“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

到2010年,全市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行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将南通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基地。

——电子信息行业。

由加工组装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向研发和服务延伸,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重点发展现代通信、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数字化视听产品、特种光缆等电子材料产品,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新型元器件等核心产业,突出抓好集成电路生产基地、光盘工业园、软件工业园、微电子、光电子等产业基地建设。

到2010年,全市电子信息行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将南通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船舶制造及配套行业。

依托大型骨干企业,推广应用先进的船舶修造技术和管理模式,缩短修造船周期,扩大大型散装货轮、大型油轮、大型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液化石油气船、汽车滚装船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船舶生产能力,开发海上钻井平台和抢险、测量等特种船舶和豪华型游船,发展内河运输标准化船舶。

到2010年,全市造船能力达到1000万载重吨,船舶工业形成“两带五区”的空间布局,实现产值1000亿元,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提高5.1个百分点,将南通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船舶产业基地。

——新能源装备及电力设备行业。

抢抓国家、省振兴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及电力产业大发展的机遇,依托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将发展壮大规模型企业与形成特色产业链、产品群相结合。

到2010年,新能源装备及电力设备行业形成“三带五园”的发展格局,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提高4.8个百分点,将南通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及电力设备制造基地。

分地区重点行业发展目标见附件。

(二)年度目标

2008年:

工业总产值达5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26%,装备制造业产值占比达37%;纺织服装行业实现产值1300亿元,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行业实现产值650亿元,电子信息行业实现产值600亿元,船舶制造及配套行业实现产值500亿元,新能源装备及电力设备行业实现产值500亿元。

2009年:

工业总产值达6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28%,装备制造业产值占比达39%;纺织服装行业实现产值1600亿元,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均实现产值800亿元,船舶制造及配套行业、新能源装备及电力设备行业均实现产值750亿元。

2010年:

工业总产值达8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30%,装备制造业产值占比达41%;纺织服装行业实现产值2000亿元,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行业、电子信息行业、船舶制造及配套行业、新能源装备及电力设备行业均实现产值1000亿元。

四、工作举措

(一)强化产业规划,推进布局调整。

按照“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认真做好与国家、省相关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沟通衔接。

依托我市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实施纲要、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及家纺、船舶、电力能源装备等相关产业具体规划,根据各地产业特色和基础条件,确立产业布局目标,并加大组织力度,加快实施步伐,努力在全市形成分工明确、重点突出、差别发展、板块联动的产业布局体系。

(二)强化载体建设,推进产业集聚。

按照发展产业集群的要求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高起点编制园区发展规划,明确相关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定位,鼓励各地扬长避短,实现错位竞争;引导同类项目适当集中,促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避免项目自发性选点带来的布局散乱问题;在推进园区基础建设过程中,注意集约化投资,努力提升园区档次和对同类项目的承载能力;鼓励争创各类示范园区,鼓励企业打造特色品牌,引导基地和企业品牌建设互动,不断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三)强化龙头培育,延伸产业链条。

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依托龙头骨干企业,拓宽产业发展领域,延伸产业链条。

依托江山农化、醋酸化工等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在全国占有主导地位的醋酸深加工产品、山梨酸系列产品、草甘膦等高效低毒农药系列产品;依托中天科技、富士通微电子、同洲电子等一批上市公司,重点发展海底通讯光缆、集成电路、数字视讯等电子材料产品;依托中远川崎、中远船务、熔盛重工等一批龙头企业,扩大汽车滚装船等高技术含量船舶的生产能力,开发海上钻井平台;依托神马电力、中兴新能源、锴炼风电、林洋新能源、强生光伏等一批重点企业,形成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链。

(四)强化创新主体,提升产业能级。

在积极利用外资,参与国际分工,学习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大型企业集团、优势成长型企业及民营科技企业加快研发机构建设步伐,支持中小企业合作建立共享开发机构。

充分发挥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作用,加快研发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

强化示范作用,重点推广应用一批对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有重大作用的共性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引导本地高校加大与国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导相关企业参加各类专业会展和主题招商活动,集中引进一批具有专利技术和品牌优势、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国际著名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

(五)强化政策引导,营造发展环境。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改进机关作风,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率,规范市场秩序,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推进产业提升的整体合力。

加强资金要素供给,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企业通过上市和发行债券等进行融资,鼓励民资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的建设,探索建立风险投资机构和基金,推进多层次的信用担保、社会中介服务等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营造吸引、集聚海内外高素质人才的政策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实施“柔性引才”,积极鼓励用人单位以特聘、兼职、讲学、提供技术与专利等形式实行人才柔性流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南通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业产业优化提升工作的日常组织协调和考核管理。

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工业产业优化提升工作,协调整合各类资源,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抓好延伸产业链重大项目的组织推进。

各县(市)、区要结合各自实际,落实工作责任制,抓紧制定本地区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推进计划。

(二)加强责任考核。

制定并实施工业产业优化提升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工业产业优化提升主体责任机制,将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产值及其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重点发展五大行业产值等指标作为对县(市)、区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点内容,并在技改专项资金中安排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对工业产业优化提升的引导和奖励。

建立完善考核评比机制,每季度通报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年终进行综合评价,对完成工业产业优化提升目标的地区给予表彰、奖励。

(三)加强协调推进。

各相关部门认真执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各司其职、加强协调。

优先扶持符合各地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特大项目发展,在审批、土地、资金等各种要素资源配置方面向地方重点发展行业集中,并引导重点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有步骤、有目标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共同承担推进我市工业产业优化提升的职责。

附件:

2010年南通市分地区重点行业发展目标表

附件:

2010年南通市分地区重点行业发展目标表

(单位:

亿元)

地区

纺织服装

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

电子信息

船舶制造

及配套

新能源装备及电力设备

合计

2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崇川区

60

20

50

110

10

港闸区

55

30

20

160

20

开发区

120

180

75

180

100

海安县

350

20

130

0

140

如皋市

200

240

65

200

140

如东县

240

160

100

0

100

通州市

520

50

240

100

140

海门市

300

220

190

50

140

启东市

155

80

130

200

210

南通市工业企业规模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2008~2010年)

为加快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群体,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发展水平,构筑南通经济发展新优势,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创新克难,奋力拼搏,积极培育大企业(集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

2007年,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876家,实现销售收入2742.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为68.7%,实现利税271.8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为74.5%;其中,超10亿元企业43家,超30亿元企业6家,超50亿元企业1家。

2007年,全市前50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51.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为24.1%,户均销售规模达到19亿元,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虽然我市大企业培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企业规模偏小、附加值偏低仍是制约全市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短腿。

2007年,我市仅有1家企业列入全省前100强工业企业,排名第95位,位次逐年下滑。

二、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立足于现有基础和优势企业,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做强做大”的原则,以规划为先导,以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以产业链延伸为重点,以资本运作为手段,以体制、机制和观念创新为动力,突出主业和规模,不断增强重点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迅速提升企业经营业绩,造就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好、经济效益高、产业链长、带动面大的大企业(集团)。

三、培育目标

(一)总体目标。

实施“1351”工程,即到2010年,全市力争形成以10家营业收入百亿级企业为龙头,30家50亿级企业为骨干,50家30亿级企业为支撑,100家10亿级企业为基础的大企业群体;重点突出旗舰型企业培育,抢抓市场机遇,确定20家企业列入导向培育对象,争取早日进入百亿级企业行列。

(二)分年度目标。

到2008年底,全市形成百亿级企业1家,50亿级企业7家,30亿级企业19家,10亿级企业56家;

到2009年底,全市形成百亿级企业3家,50亿级企业18家,30亿级企业37家,10亿级企业83家;

到2010年底,全市力争形成百亿级企业10家(导向培育20家),50亿级企业30家,30亿级企业50家,10亿级企业100家。

四、工作举措

(一)完善发展规划。

每年组织“工业企业规模培育”专题发展高层论坛,研究促进规模培育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的战略措施;引导规模培育重点企业围绕做大做强主业、拉长延伸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战略对策研究,调整完善发展规划;支持规模培育重点企业聘请专业咨询机构进行整体策划并形成战略发展规划方案。

(二)鼓励技术进步。

加大创新创业载体和科技研发基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鼓励规模培育重点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三项经费和工业发展基金等扶持资金优先用于扶持规模培育重点企业。

(三)促进资本运作。

鼓励规模培育重点企业积极探索有效的资本运作模式,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形式,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鼓励规模培育重点企业按照产业布局规划设立特色产业园区;对纳入城区工业搬迁改造计划的规模培育重点企业,在规划选址、项目审批、用地指标和企业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四)拓展国际经营。

鼓励规模培育重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投资设厂、设立办事处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挤占国际市场份额;鼓励规模培育重点企业参加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国内外展会,把握市场动态;鼓励规模培育重点企业牵头筹建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行业保护、国际经营与合作以及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等方面的作用。

(五)加强要素协调。

帮助规模培育重点企业争取银行融资额度,积极拓展上市融资、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推动商业银行对重大项目建设实行银团贷款;优先帮助规模培育重点企业解决项目建设用地问题,优先保障用电计划、燃料供应和运力条件;进一步加大对规模培育重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评定职称的倾斜扶持。

(六)加大扶持力度。

市、县两级财政分别在支持企业发展资金中设立大企业(集团)培育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组织和支持规模培育重点企业的战略研究、并购重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名牌创建、上市推进、国际化经营、高层次人才培训以及对企业奖励等,资金总量视当年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同步增长。

市区企业符合《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区重点大企业(集团)的补充意见》(通政办发〔2008〕76号)的,享受《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区重点大企业(集团)的意见》(通政发〔2005〕54号文件)有关政策,县(市)可参照执行;市区企业扶持资金由市财政支付,县(市)企业扶持资金主要由县(市)财政承担。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大企业(集团)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市工业企业规模培育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考核,定期召开规模培育工作查评推进会。

各县(市)、区要建立相应机构,负责辖区内工业企业规模培育工作的组织与推动。

(二)完善管理办法。

建立南通市工业企业规模培育重点企业库。

凡在本市注册、上年营业收入7亿元以上,营业收入及利税增幅同比增长20%以上的工业企业,都可申请列入规模培育重点企业库,并提交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做大做强方案,经市大企业(集团)培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核准后列入培育计划。

入选企业年度完成实绩由统计部门认定,市大企业(集团)培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照企业目标完成情况,逐年进行动态调整。

(三)强化服务推进。

采取市与县(市)、区分级服务、管理、推动的办法,建立工业企业规模培育工作专题协调会议、动态情况通报、重要事项督办、办事效能监察等系列推进机制以及领导与规模培育重点企业挂钩联系制度,完善整体服务推进体系和“直通车”服务制度,形成推进合力。

坚持“一企一策、特事特办”,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扶持和优质服务。

(四)优化考核激励。

工业企业规模培育工作的考核对象为县(市)、区政府、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列入培育计划的企业。

(1)县(市)、区政府每年年初制定规模培育年度计划,市政府实行年度跟踪查评,次年初对照目标进行考核奖励。

完成计划目标的,给予县(市)、区领导班子奖励10万元。

其中,每新增1家百亿级企业,增加奖励10万元;每新增1家50亿级企业,增加奖励5万元;每新增1家30亿级企业,增加奖励3万元。

对县(市)、区政府的考核奖励资金由市财政支付。

(2)加强对市和县(市)、区各职能部门促进规模培育工作的考核,将服务质量和效率纳入市和县(市)、区两级机关年度目标责任制的管理考核范畴。

(3)规模培育重点企业每年年初明确年度发展目标,市和县(市)、区政府实行年度跟踪查评,次年初对照目标进行考核奖励。

规模培育重点企业达到百亿级、50亿级和30亿级规模的,分别授予企业主要经营者金牌、银牌和铜牌;同时授予企业主要经营者“南通市优秀企业家”称号。

附件:

南通市工业企业规模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年度目标表

附件:

南通市工业企业规模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年度目标表

属地

规模级别

分年度发展目标(家)

备注

(营业收入)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崇川区

百亿级

0

0

1

导向2家

50亿级

0

2

2

30亿级

5

5

6

10亿级

6

7

7

港闸区

百亿级

0

1

1

导向2家

50亿级

1

2

3

30亿级

2

5

5

10亿级

5

8

10

开发区

百亿级

0

0

1

导向3家

50亿级

1

2

5

30亿级

1

5

5

10亿级

5

6

9

海安县

百亿级

0

0

1

导向2家

50亿级

1

2

4

30亿级

2

5

8

10亿级

12

14

14

如皋市

百亿级

1

1

1

导向3家

50亿级

2

3

3

30亿级

3

3

4

10亿级

9

10

10

如东县

百亿级

0

0

1

导向1家

50亿级

0

1

3

30亿级

1

3

3

10亿级

4

8

9

属地

规模级别

分年度发展目标(家)

备注

(营业收入)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通州市

百亿级

0

0

1

导向3家

50亿级

1

3

4

30亿级

2

4

6

10亿级

5

7

13

海门市

百亿级

0

0

1

导向2家

50亿级

0

2

3

30亿级

2

4

8

10亿级

7

15

17

启东市

百亿级

0

1

2

导向2家

50亿级

1

1

3

30亿级

1

3

5

10亿级

3

8

11

全市

百亿级

1

3

10

导向20家

50亿级

7

18

30

30亿级

19

37

50

10亿级

56

83

100

注:

1.10亿级企业含30亿级、50亿级和百亿级企业,以此类推。

2.2010年,全市力争形成百亿级企业10家,导向培育20家。

南通市名牌打造三年行动计划

(2008~2010年)

为进一步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加速产品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品牌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累计获得中国名牌26个,跻身全省前三位,涉及电子、机械、化工、纺织服装、轻工、冶金、食品等7个行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8件、国家免检产品46个、国家出口免验产品1个、出口名牌1个;获得江苏名牌118个、江苏省质量奖15个、江苏省著名商标129件;培育并认定了272个南通名牌、305件南通知名商标(见附件1)。

2007年,名牌产品增加值282亿元,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贡献份额达26.7%;名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质量管理水平、板块品牌优势、品牌价值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

我市实施名牌战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中国名牌数量仍然不多,名牌企业的规模不大,板块品牌影响力不强。

加快培育名牌产品,深入推进名牌战略,是我市今后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品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坚持走“自主创新、以质取胜,名牌带动、整体提升,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品牌发展之路,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秀企业集团,推动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南通城市的整体形象,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0年,全市争创中国世界名牌产品1个,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5个,中国驰名商标9件,国家出口免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65个,国家出口名牌3个;新增江苏名牌产品60个(其中:

工业品30个,农产品20个,服务业10个),江苏省著名商标45件,省出口名牌12个;新增南通名牌产品240个,南通知名商标120件;名牌产品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28%以上,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

(二)年度目标。

2008年:

新增中国名牌5个、驰名商标3件、国家免检产品20个;新增江苏名牌15个、著名商标10个;新增南通名牌70个、知名商标30件。

2009年:

新增中国名牌5个、驰名商标3件、国家免检产品20个;新增江苏名牌20个、著名商标15个、省出口名牌12个;新增南通名牌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