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0310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杭州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杭州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杭州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杭州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杭州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杭州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杭州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杭州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杭州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杭州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杭州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杭州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杭州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我市石化产品多集中于石化产业链中下游,产业上下游配套能力比较弱,关键环节缺失,几乎没有乙烯及下游有机原料及合成新材料制造业生产企业。

技术装备水平相对滞后。

从总体上看,我市石化企业生产装备、工艺技术水平总体不高。

手动控制流量、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人工敞口投料、非连续化生产、手工包装等现象在石化企业大量存在,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部分未经规范设计的厂房生产装置仍在运行。

产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我市石化业尚以产品复制生产型为主,科技投入不足,R&

D投入平均1%左右,与国际先进石化企业约5%的R&

D投入差距较大,缺乏创新后劲,具有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甚少。

二、行动背景

(一)国家省出台调整扶持举措,为产业振兴带来政策机遇。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近期出台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今后三年石化产业的发展作出总体部署,加大了石化产业结构调整振兴力度;

今年4月1日起实施的提高107个税号石化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提高我市石化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

浙江省也相应制定了石化产业转型升级规划,为我市石化产业加速调整和振兴步伐带来政策机遇,必将坚定行业战胜困难的信心。

(二)石化产品巨大的内需潜力,为产业振兴带来市场机遇。

我国是石化产品消费大国,现实和潜在的内需市场非常巨大。

化肥、农药等刚性需求长期存在,受经济景气指数影响较小,需求仍将适当增长;

化工新材料及中间体、新领域精细化工等行业正逐步扩大规模、增加品种,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化学原料药等部分行业出口形势仍然看好,为产业及企业调整振兴提供了机会。

(三)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对产业振兴带来“倒逼”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石油化工景气周期低谷叠加,石化行业下游需求不断萎缩,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将对我市石化产业产生持续影响;

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缩减;

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要素供给压力不断加大,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

宁波、台州等周边城市拥有深水港口优势资源,争夺石化市场空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市石化产业调整振兴面临严峻挑战。

三、行动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石化产业发展周期,紧紧抓住与中国石化集团战略合作时机,主动对接上海、宁波、温台石化产业基地,高水平规划建设临江石化生态城,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高加工度主导为特色,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低消耗和低污染的现代大化学门类为重点,积极引导石化产业向产品高端化、产业集聚化、布局合理化、绿色生态化迈进,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石化产品链,成为环杭州湾石化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绿色环保新型石化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转型升级与淘汰落后并举。

按照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路,坚持“三位一体”方针,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

综合运用严格准入门槛、市场倒逼机制等手段,限期淘汰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安全隐患大、环境影响大的落后产能。

坚持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并举。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加强消化吸收引进技术。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关键、前沿技术自主研发,推动科技新成果产业化进程,提升石化产业技术水平。

坚持重点突破与完善功能并举。

结合杭州石化产业基础和资源环境约束,巩固优势产业竞争力,选准石化产业重点突破门类,推动我市石化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完善基地物流、研发等生产性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工业区功能配套。

坚持稳定运行与扶优扶强并举。

加快解决产业运行中存在突出问题,推动产业平稳较快增长。

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重点保持行业内骨干企业健康发展,着力培育石化骨干企业集团。

坚持集聚发展与安全清洁并举。

坚持循环经济理念,推行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积极实施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加大污染减排力度,着力预防突发性事故,打造绿色石化。

加快实施石化企业整体搬迁改造,引导市区搬迁企业和新上项目向石化专业集聚区集聚,实现产业布局优化,推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三)行动目标。

总体规模日益扩大。

石化产业三年累计工业投资(含技改投资)力争达到1800亿元,到2011年,工业销售产值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6%,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约10%,占浙江省化工总量约22%;

实现利润总额约66亿元,成为杭州工业经济的新增长点。

产业结构明显改善。

积极推进我市石化产业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拓展有机硅等石化特色产品链,着力构建有机原料和合成新材料工业两大新增长极,基本形成新领域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国内产业优势,基本化工原料生产趋向集中,高耗能产品的总量和发展速度得到有效控制。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明显提升石化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其中精细化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重点培育企业集团研究开发经费(R&

D)占销售产值的平均比例提高到3%以上,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20家,建成3家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实验室,25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10个。

布局结构趋于合理。

石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布局规划得以明确和落实,集聚区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市区搬迁企业和新上项目全部向石化产业集聚区集聚,到2011年50%以上的区(县、市)的分散石化企业集聚至石化产业集聚区。

品牌梯队基本形成。

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的石化企业达到39家。

到2011年,中国驰名商标和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分别达7件和25个,形成以国家级名牌产品为龙头、省级名牌产品为骨干、市级名牌为基础的名牌产品梯队格局,打响杭州石化产品知名度。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循环经济、绿色石化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全面贯彻落实,石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万元增加值电耗年均下降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削减3%,且新项目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按1:

1.5在同一行业中平衡。

杭州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目标

指标

单位

2008年基值

2011年目标值

目标值

年均增长率

总体规模

工业销售产值

亿元

820.32

1300

16.6%

工业销售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

8.95%

10%

3.8%

工业销售产值占浙江石化的比重

20.64%

22%

2.1%

累计工业投资(含技改投资)

569.34

1800(三年累计)

利润总额

46.99

66

12.0%

创新能力

D)占销售产值的平均比例

1%左右

3%

44.2%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20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实验室

1

3

省级以上技术中心

16

25

16.0%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

10

品牌梯队

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的石化企业

24

39

17.6%

中国驰名商标

4

7

20.5%

省级以上名牌产品

17

13.7%

节能减排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

-

-5%

万元产值化学需氧量

-11%

二氧化硫排放量

-10%

万元增加值电耗

8%

四、行动重点

(一)重点领域。

1.乙烯、炼油下游衍生产品。

抓住杭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实施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机遇,依托中石化品牌、技术、资源、人才等优势,以20万吨/年己内酰胺、55万吨/年特种油品加工项目启动为抓手,对接市域周边镇海石化、金山石化、台州石化等重大石化项目,重点做好乙烯、炼油两大龙头下游衍生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2.有机氟硅系列产品。

重点发展附加值高、应用广泛的含硅新材料,依托有机硅单体生产优势,进一步扩大有机硅单体生产规模,积极发展有机硅下游深加工产品;

发展含氟精细化学品和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构筑氟硅产品产业链,借助杭州师范大学有机硅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科研机构,建设国内有机氟硅产品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

3.优势精细化工产品。

重点发展高性能、高附加值、环保型精细化工产品。

染料重点发展新型环保染料,积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如重氮、偶合连续化及膜分离除盐加喷干等)改造现有染料生产;

涂料重点发展高性能环保节能型建筑及工业涂料,尤其是水性涂料、粉末涂料、UV固化涂料、氟硅高档涂料等;

印刷油墨重点发展植物油型、水性及UV固化等环保型油墨,以及适应高速印刷的各种功能性油墨;

日用化学品重点发展化妆品、专用型合成洗涤剂、香精香料,继续保持精细化工产品在技术和出口上的国内领先优势;

专项精细化学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专用性强的纺织印染助剂、电子化学品、工业表面活性剂、油田化学品、造纸化学品、塑料化学品、水处理化学品、饲料和食品添加剂等,建设专项精细化学品生产和研发基地。

4.橡胶加工产业。

重点发展高性能、低噪音、低滚动阻力子午线轮胎,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打造先进轮胎制造业基地,提升我市橡胶轮胎行业在全国的排位,跻身世界一流轮胎制造业行列。

5.化学原料药。

推进产业重组和技术创新,扶优扶强,发展附加值高、技术水平领先的化学原料药,重点发展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抗肿瘤、呼吸系统、精神及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老年退行性疾病、变态反应、抗感染和抗生素、抗艾滋病等医药产品。

(二)重点布局。

1.建立产业集聚发展模式。

石化产业实行一体化的集聚发展模式,按照环境资源禀赋、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等相关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分散在各区、县(市)的其他石化企业,按照集约化的要求,通过必要的整合提升,规范发展,逐步实施产业转型或向有条件的工业功能区集聚,今后原则上对产业集聚区外的新建石化项目从严控制。

充分利用石化产业基地的集聚效应,与临近的上海、宁波、温台三大石化产业基地形成既有分工又有竞争的良性合作。

2.加快临江石化生态城建设。

在临江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现代石化产业基地,重点做好乙烯、炼油两大龙头下游衍生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积极承接电化等企业搬迁、改造、提升,重点发展污染轻、附加值高的化工新材料和新型精细化工产品,建设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一体化、体现国内一流水平的生态型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3.做好建德高新技术产业园石化企业承接工作。

建德石化行业要贯彻生态发展理念,根据产业转型升级规划进一步调整、提升产业结构,重点向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集聚,逐步淘汰污染严重的产品和企业,重点发展有机硅系列深加工产品。

并做好大洋化工和新化化工的转型、提升和发展。

(三)重点企业。

1.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

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积极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企业重组。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传化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石化有限公司、浙江吉华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百合化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明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大企业、大集团要充分利用资金、技术与人才优势,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2.重点发展优势产品。

重点发展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有机硅、草甘膦,杭州格林香料化学有限公司格林酮系列和合成檀香系列产品,杭州东南化纤有限公司高强高模聚乙烯/碳纳米管复合纤维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浙江万马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超高压电缆绝缘料的研发 

及产业化,浙江天元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疫苗项目等在国际国内具有优势的产品。

依托杭州恒逸己内酰胺、杭州三隆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等项目,生产锦纶、尼龙、芳纶等特种纤维及其制品,构建特种纤维产业链。

(四)重点项目。

推进一批在建、拟建重大项目,共58项,总投资278亿元。

积极抓好浙江恒逸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杭州炼油厂搬迁技改55万吨白油及配套项目,建德浙江新安化工集团的3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项目,浙江新化的12.5万吨/年有机胺项目,传化年产17万吨纺织有机硅、有机氟及专用精细化学品项目,中策橡胶年产1000万条子午胎、300万条斜交胎搬迁扩建工程,杭州三隆年产2万吨氨纶原料聚四亚甲基醚二醇,杭州浙晨橡胶有限公司丁苯橡胶生产线,杭州海正药用植物有限公司万古霉素、制剂、茶多酚等药品生产等项目建设,争取早日投产。

统筹协调项目建设所需土地、资金、人力等要素,完善港口码头、围涂、供水、供电等石化项目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五)重点任务。

1.创新提升行动。

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加大产品尤其是拳头产品的R&

D资金投入比例,用足技术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

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并进一步促进优势企业通过广泛的国内、国际合作,建设高水平区域性研发机构,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核心技术持有量,加快石化新产品研发和工艺技术创新进度。

引导产学研合作。

充分发挥在杭的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国家和省市级各类专业科研院所、技术中心的资源人才优势,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协作。

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研发、设计、生产联合体和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引进先进技术及高素质人才。

鼓励企业发挥市场机制优势,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把引智与技术装备水平提升结合起来,改造落后生产方式,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工艺,全面提升石化产品制造工艺和生产设备装备水平。

2.严格准入行动。

严格设定门槛。

以安全生产、环保达标和“节能、降耗、减排”为主线,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各类项目准入应按照《杭州市2009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的要求执行。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逐步建立行业准入社会责任要求,以资源占用税收上缴率产值能耗、产值水耗等指标为标准,优先允许社会贡献率高的企业从事石化产业。

完善企业备案项目管理,企业备案项目开工和投入正常生产前,必须通过国家技术指标规范强制性要求审查。

建立退出机制。

对于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重、能耗大、安全保障差的传统石化企业要进行限期整改、专项治理,鼓励企业采取转产、关闭、搬迁、部门托管或企业兼并重组等多种退出机制,加快淘汰。

化肥领域要引导小企业退出,适时关停小氮肥企业;

橡胶加工行业要淘汰炼胶工艺落后、加工设备陈旧和制品科技含量低的企业;

农药行业鼓励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多种方式组成企业集团,减少企业数量;

染料行业淘汰单纯滤饼生产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

3.品牌培养行动。

加强品牌创建。

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大力支持企业培育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和壮大品牌,做大企业品牌经济规模。

切实引导企业树立名牌意识,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进行品牌培育。

帮助企业自主品牌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或浙江省名牌产品,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名牌”和“浙江省知名商号”的企业进行奖励;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商标境外注册,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

打造品牌梯队。

在以“朝阳”牌全钢子午线轮胎和“传化”牌液体洗涤剂为代表的国家名牌、以吉华牌分散染料、杭华牌油墨为代表的浙江名牌和六和牌工业硬脂酸、利泰牌炭黑为代表的杭州名牌的名牌梯队基础上,促进各级品牌向更高级别提升,打造以国家级名牌产品为龙头、省级名牌产品为骨干、市级名牌为基础的名牌产品梯队格局,打响杭州石化工业特色产品知名度。

五、行动保障

(一)加强行动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杭州市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杭州市新型块状经济发展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加强对石化工作的政策指导和综合协调,定期召集专题工作会议,督查政策法规落实情况,协调部门重要政策措施,解决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体系建设。

大力支持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管理、服务功能,为行业会员提供政策、技术、市场等信息;

强化与职能部门的协商、沟通,提高政府行业管理效能;

制订行业内部技术标准、行为规范,协调石化企业行为。

以协会、学会为纽带,进一步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创造市场机制下竞争与合作协调发展的氛围。

(二)落实政策扶持措施。

贯彻落实《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的若干意见》、《杭州市新型重化工业发展规划》的精神,高度重视产业规划对区域产业发展的指导和约束作用,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适度发展重化工业的重要决定,促进我市化学工业科学有序、快速健康发展。

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区工业企业搬迁的通知》的要求,加快我市石化企业的搬迁,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

修改完善《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市财政局关于杭州市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保障促进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财政支持力度,对石化产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企业培养和引进行业优秀人才以及先进工艺和技术装备应用等方面进行重点奖励和扶持。

(三)强化要素资源保障。

保障土地供应。

保障产业集聚区的土地供应,引导企业进入鼓励企业集聚发展;

加快盘活存量土地,抓紧清理企业闲置用地,将土地资源投向综合效益高的产业项目;

进一步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建立开发区用地考核制度,加强农转用和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加强土地开发强度考核监督,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水平;

积极拓展用地空间,保障集聚区今后合理建设用地需求。

加大资金支持。

鼓励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上市融资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

搭建新型融资平台,开展以产业集聚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式企业债券等方式进入资本市场的探索。

对列入市石化产业调整振兴的重点项目,积极给与配套资金补助。

充足人力储备。

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引导在杭高校学科专业结构适度向重化工业倾斜,与大型企业集团联合办学,定向培养企业所需的关键专业技术人才;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高级技工学校和高职院校建设,组织实施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

健全专门人才和技术带头人的引进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建立与人才柔性流动相适应的福利保障与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利用省内外人才资源的能力。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优先安排集聚区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热、供电、污水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共享。

加快完善集聚区的对外交通网络,加强集聚区内部交通、给排水、污水处理、电源电网、信息网络以及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集聚区安全设施建设,建立化学废弃物等有毒有害物品全过程监测、监控和管理体系,建设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和处置场,实行专业收集、专线清运和集中处置,实现危险废物零排放;

制定区域与企业二级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指挥信息系统、应急物资保障、专业救灾抢险队伍等建设,提高处置安全事件能力;

进一步增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严把企业污染排放,按照市环保局各类环境标准,推进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浙江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通过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等手段,推动高消耗高污染型产业集群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转变,着力推动石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促进企业污染排放从原料投放、生产过程到末端控制的全过程治理。

建立集聚区环境监测平台,定期和不定期的对集聚区的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进行监测,增强管理和执法力度。

强化环境准入和淘汰制度,对于节能减排不达标的企业要落实处罚机制,坚决淘汰不能满足环保要求的落后工艺和污染企业。

此行动计划由市发改委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