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3035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

识字1

教学目标

1、会认“宜、层、尽、染、叠”等11个生字,会写“谷、金、丰”等10个字。

2、读好“叠翠流金、天高云淡”等12个四字词语,感受秋天的美好。

3、养成积累词语、收集词语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难点是了解“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的意思。

2、通过学生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初读课文

1、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

谁会写“秋天”这个两个字?

(指名上黑板写)

2、播放课件: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呈现三组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谈感受。

指导说话:

      的秋天。

3、初读诗歌

(1)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如果给这些画面再配

一首小诗,那肯定美妙极了。

(2)看,(大屏幕出示识字一的词语)听,(老师读)

(3)喜欢这首小诗吗?

喜欢就打开书本读吧!

朗读要求:

(1)、凭借插图和拼音引导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找学习伙伴互助读词语,互相正音。

(3)、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自主认读。

识记生字。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识记生字

出示本课生字:

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1)     这些生字你都会认吗?

自由试读。

(2)     出示带拼音的字,自由试读。

(3)     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认识吗?

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

(4)     小组合作识字。

(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5)      组词练习:

我会读。

(6)     抽卡片,认读词语。

2、说说发现

(1)     读课文后的新发现。

(引导学生这样说:

我读到“瓜果飘香”时好像看到果园里梨子黄澄澄的,苹果红通通的,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

(2)     齐读课文

三、图文结合,感知文本

过渡:

只要用心去感受,就会有新的发现。

1、课文中每一个词语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色,你最喜欢哪一幅呢?

咱们去找一找吧。

(生独自观察,个别发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在黑板上贴或写相对应的四字词语。

想一想,这个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重点指导:

叠翠流金

(1)教给学生方法:

理解这样的词要抓住关键字,关键字理解了,这个词你就明白了!

(2)借助查字典理解“翠”的意思。

(3)借助图片,指导朗读。

(出示图片)你看一层又一层的青绿色重叠在一起上面点缀着那么多的金黄色多美啊!

带着这样的感受谁再来读这个词?

(4)感受秋天丰收。

想象一下秋天里什么是金黄色的?

变成金黄色说明什么啊?

(成熟了)

层林尽染――我仿佛看到一片树林像染发一样染上了红色,又一片树林被染上了金色,很多树林都被染上了颜色,这叫“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树林里有绿颜色,有金黄色,这叫“叠翠流金”。

这个词中哪个字表示绿颜色呢?

五谷丰登――

(1)借助汉字演变,理解“丰”的意思。

(2)指导读。

我们来到了一望无际的田边,田野里一片金黄:

麦穗沉甸甸的,高粱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到处是丰收的景象

春华秋实――

(1)谁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抓关键字的方法来理解这个词?

 

(2)说说词语意思,指导读词语。

“大雁南飞”――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高高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薄纱似的白云,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做做动作。

3、读

景色美让我们感到愉快,丰收后让我们感到欣喜!

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吧!

师范读——指名带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宜、层”。

五、总结拓展

秋天是美丽的,让我们尽情享受秋天带给我们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吧!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关于秋天的词语或图片,咱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车认读生宇和词语。

2.改动词语顺序,指名认读。

(小黑板出示词语)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二、指导写字。

1、抽卡片认读“宜、实、色、华、谷、金、尽、层、丰、壮”。

    2、观察字的结构,说一说。

    3、师示范写,生观察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生练习书写,评议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5、练习写字。

三、积累词语。

1、读一读,背一背本课所学的词语。

2、小组对抗赛。

比比哪一组说出的有关秋天的词语多。

四、扩展活动。

1、把你收集到的秋天的画面介绍给大家。

2、秋天的景色美吗?

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画下来。

资料袋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  秋意深浓 秋兰飘香丹桂飘香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会认“图、梨”等8个生字。

会写“波、浪”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背诵课文。

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能借助画面边读边想,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人民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让学生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大自然,感受秋天的美好。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记8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会写“波、浪、灯、作”4个字。

2、读通课文,会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初步感受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勤劳的的人创造了秋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激趣导入

1、学完《识字1》,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

(气候、美丽的景色、丰收的景象……)

2、(教师语言感染)是啊,秋天是多彩的季节,层林尽染,叠彩流金,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枫林披上火红的风衣,松柏绿得更加浓郁。

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苹果挂满了枝头,棉花张开了笑脸,高梁举起了火把。

五谷丰登,硕果累累……秋天真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3、板书课题:

秋天的图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

看,秋姑娘还给我们带礼物来了,是什么呢?

哦!

8个红苹果。

每个红苹果都有一个名字,让我们来记住它们吧!

2、出示学习要求,自主学习生字

看看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想想生字,把生字认一认;有什么好办法或者说有什么困难可以请教书上的红苹果或者老师同学;

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说说哪些字特别难读,你想提醒小朋友。

主要区分前后鼻音的字,如“燃、勤”与“笼、浪、粱”。

2、说说哪几个字特别难记,你想提醒小朋友。

你是怎么记住的?

展示多种识字方法。

梨、笼、浪、燃都是形声字,启发学生根据形声字的规律来记忆。

梁——粱 高粱本是粮,米字底下藏。

桥梁应是“梁”,木头来帮忙。

勤、劳——都有个力字,说明要想做一个勤劳的人,就要多出力。

小结:

自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

梨树是木,灯笼有竹,波浪是水,高粱为米,燃烧要火,勤劳靠力。

3、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的朋友是谁呢?

他们躲在课文当中和我们捉迷藏;

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并用“——”把它划下来。

图——图画梨——梨树笼——灯笼(“笼”在“灯笼”一词中读轻声)

浪——波浪(见过大海的波浪吗?

是什么样子的?

)梁——高梁(“粱”在“高粱”一词中也读轻声。

)燃——燃烧(什么东西会燃烧?

燃烧的时候是什么颜色?

)勤——勤劳(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勤劳的?

用“勤劳”来说一句话)

齐读这些词语。

四、通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引入:

这些都藏在我们的课文中,看我们小朋友有没有本领把课文读通顺?

1、自读课文,读准确。

开火车,一人读一句,注意正音。

2、再读,读熟练。

朗读展示:

3、师引读课文,感知全篇: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

山野……梨树……苹果……稻海……高梁……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五、组词,巩固生字。

六、写“波、浪、灯、丽”4字。

1、出示“波、浪”,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作:

左窄右宽,注意“作”字右边的写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借助画面边读边想,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人民的喜爱、赞美之情。

3、书写“字、苹、丽、劳”四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火车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2、选几个字组词说话。

二、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秋天图画的景象和色彩,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引导学生初步感悟句子

范例: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了人们对秋天的喜爱?

(3)连起来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读着这一句话,我仿佛看到了(),特别是()这个词,让我感受到了()。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选出自己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4、读句子,师生交流、欣赏、评议,练习朗读(读哪句,课件演示哪句)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第二句

用比较法感悟句子的妙处:

出示:

梨儿黄了,苹果红了,稻子金黄金黄的,高粱火红红火红的。

与课文的句子比较着读,说说文中的句子好在哪里。

指名读、齐读、加上动作读。

通过评价语来引导学生感悟秋天的美。

迁移,仿说句子:

如:

香蕉划起弯弯的小船,秋菊绽开灿烂的笑脸,丹桂送来迷人的清香……

(1)这时候,如果你走到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身旁,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谁使它们这样美丽?

(2)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大雁都说了些什么?

从书中找一找,读一读。

(3)大雁说得对吗?

为什么?

勤劳的人们,你们真了不起!

(课件出示)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______的图画。

师:

是人们把秋天变得这样的美丽、神奇。

梨树、苹果、稻海、高粱都会感谢这些勤劳的人们,让我们问问它们吧!

(出示课件)

谁使你这样美丽?

梨树说:

“是______把我变成金黄的灯笼。

苹果说:

“是勤劳的人们让我____。

稻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粱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4)梨树、苹果、稻海、高梁要说的话,都被大雁说了出来,你如果是那大雁,你会怎么样地说这句话呢?

出示:

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5)认识破折号,在这里起到具体解释的作用。

三、齐读课文,质疑问难

1、说说,在这个金色的秋天,你还看到了什么?

2、还有哪些地方不懂的,提出来。

四、背诵课文

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可看课件背,同座位互背,找好朋友背…)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丽:

上下结构,上边一横不要写断成两画。

劳:

上中下结构。

六、课外拓展,各展所长,赞美秋天。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1)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秋天

(2)也可以用落叶做书签,贴树叶画

(3)可以用金黄的玉米粒粘一个“丰”字。

(4)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2、全班分工,在宣传栏中张贴作品。

 

           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认识“区、尤”等14个生字。

会写“尤、其”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

1、认识“区、尤”等14个生字。

会写“尤、其”等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感受黄山石头的“奇”,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产生向往的情绪。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区、尤”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黄山石头的奇、趣。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揭“奇”

师:

(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

?

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奇”

1、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2、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

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这些奇石,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师:

(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

三、读文识字。

1、第一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不会读的字可通过“桃子”、“树叶”上的拼音来解决。

2、第二遍,要求边读边想想课文介绍了几种黄山奇石,用横线画出来。

3、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4个生字,让学生认读。

4、找一找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了什么词语。

  即:

风景区  尤其  仙桃石  石盘  山峰    胳膊

巨石    每当  脖子    著名    形状

5、课件出示以上词语,开火车认读。

注意“膊”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

6、巩固识字。

  

(1)、猜字谜:

横山上面三根草(当);一个人,在山边(仙);学者头上带草帽(著)。

  

(2)、读新组的词语:

山区  其它  仙人  盘子  巨人  当然  著作图形  形态

  7、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课文。

四、检查课文朗读,整体感知,学习第一节。

生字跑到词语里,词语又跑到句子中,句子组成了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

正音

2、几遍读下来,回忆一下,根据刚才欣赏的画面,刚才欣赏的课文内容,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1、交流,归结。

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黄山的石头的确是奇、趣、妙、绝……

2、带着感受读读第一节,指名读,你为什么把“尤其”读得特别重?

5、多种形式朗读第一节,注意最后半句的语气。

五、指导写字。

1、观察“尤、其、区、巨、它、安“六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

3、比较字形。

区——巨,都是半包围结构。

笔顺分别为:

区  巨

尤——其,都是独体字。

    它——安,都有宝盖儿。

4、师范写生字,请学生认真观看。

5、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

写好后组织学生评议、参观。

六、作业:

抄写生字

课外实践:

查阅关于黄山风景区的资料。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感悟黄山石头的奇、趣、、绝、妙。

能有感情朗读,在脑海中留下形象。

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热爱大自然。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细读探究,品味“奇”

1、研读第1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讲了什么?

(2)找出这一段中赞美黄山风景的词语,用“——”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①读第1句话,理解“闻名中外”这个词,指导学生用自豪的语气读这句话。

②读第2句话,理解“秀丽神奇”(秀丽指清秀美丽,神奇指非常奇妙);指导学生读这句话。

③比较句子: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这两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理解“尤其”。

(第2句加上了“尤其是”,句子的前后两部分语意有轻重之分,突出了怪石有趣,提示了下文。

(3)小结:

这一自然段写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引出了黄山石(是全文的总起)。

2、品读2~6自然段。

(1)轻声读2~5自然段,用笔画出文中所描写的黄山奇石的名字(板书: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出示奇石“仙桃石”。

①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你知道它的有关资料吗?

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

②对比句子:

(出示课后读一读中的第一组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重点指导“飞”和“落”两个字,突出石头形成的趣味性。

③再读这一段,想象奇石的样子。

(3)出示奇石“猴子观海”图。

⑴指名朗读,说说这一处为什么有趣?

它为什么有这样的名字呢?

 

⑵结合插图理解“陡峭”、 “云海”;

动作演示理解“一动不动”;

⑶练读这一段,怎么读出趣味来呢。

 ⑷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多么的有趣!

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4)出示奇石“仙人指路”图。

①阅读第4自然段。

②自由练读这几句话,并学着做一做仙人指路的样子,想象高山上仙人指路的神奇。

(5)学习第5自然段。

①自由读,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

石头为什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

②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并把自己的想象说一说。

③指导朗读,抓住“就变成了……雄鸡”“就像对着……啼叫”等句子指导,读出金鸡叫天都的可爱。

(6)齐读第6自然段。

思考,想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样子。

指名边说这三种石头的样子边表演。

选择一块仿说

黄山的怪石很多,有些课文中没有提到,我们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几种黄山怪石)黄山可能还会有什么样的石头呢?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说说课文里的省略号里藏着什么?

二、回归整体,背诵

1、欣赏了这些黄山奇石,你觉得这些奇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有趣、神奇)题目中“奇”字的意思可以用文中哪一个词来概括?

(奇形怪状)

2、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初步了解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拓展总结

欣赏了黄山石的独特与神奇,老师送给大家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名句: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一定去黄山看一看,也希望你们给黄山那些还没有命名的奇石起一个充满想象与神奇的名字。

板书设计

1黄山奇石

仙桃石飞落

猴子观海抱蹲望

仙人指路站伸指

金鸡叫天都伸啼叫

3植物妈妈有办法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旅、蒲”等12个生字。

会写“已、甲”等10个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 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1.学会难字:

旅、降、察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

2、会认“旅、蒲”等12个生字。

会写“已、甲”等10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访问植物妈妈好吗?

你认识哪些植物呢?

(相机出示苍耳、蒲公英、豌豆、稻谷、棉花等植物图片)。

你认识它们的孩子吗?

(出示苍耳、蒲公英、豌豆、稻谷、棉花及它们的种子对应的图片。

2.植物妈妈的孩子长大了。

想出去旅行,植物妈妈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的孩子呢?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读通、读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录音朗读课文。

3.学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在小组内汇报朗读情况,读给同学听。

三、识记生字。

1.集体拼读“树叶”、“苹果”中的生字。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

旅  蒲  降  娃  纷  苍  洼  啪  炸  蹦  察  识

  

(1)自己考考自己,看能不能全部正确认读。

  

(2)同桌互读互查。

3.找出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旅行  蒲公英  降落伞    娃娃    纷纷    苍耳

山洼  炸  开  蹦着跳着  观察    知识

(1)指名读。

(2)指导:

“炸、察”是翘舌音;“识”在“知识”一词中读轻声。

(3)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

四、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5、读了课文,你了解了植物旅行有哪些方法呢?

五、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已、甲”等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

3.重点指导。

比较“已——己”的区别。

“纷、经”两字有绞丝旁,写好撇折。

“如、好”都有女字旁,女字旁与“女”字宽窄不一样,第三笔到右边不出头。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辅导。

5.写后师生共同评议。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以课件形式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选自己熟悉的字组词。

二、品读(感悟文本)

1.整体感悟:

读完了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

可以是发现植物妈妈的秘密,也可以是发现问题。

诗里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

在书上把它们画出来。

(板书:

蒲公英、苍耳、豌豆)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

(板书:

传播种子)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植物,读一读那个小节。

(2)说一说这种植物是怎么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蒲公英:

(2)蒲公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植物,孩子们是怎样离开妈妈的呢?

(课件演示)蒲公英传播种子全过程。

教师描述:

起风了,蒲公英娃娃乘着降落伞一个接着一个出发了。

外面的世界多美呀,我们要跟着风婆婆去旅行了。

妈妈,再见——

(3)重点指导理解:

纷纷 我们书上用了哪个词来说“一个接着一个出发”了?

读词。

雪花一片跟着一片落下,我们可以说“纷纷落下”。

(4)朗读。

谁愿意读这一节?

同学们一个跟着一个举手,我们可以说——“纷纷举手”。

既然大家纷纷要求读,那我们就一起来读吧。

苍耳:

1)你们见过苍耳吗?

谁来说一说?

课下同学们找了有关苍耳的资料,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2)苍耳妈妈是怎样让自己的娃娃四海为家的?

(板书:

铠甲动物)你从哪里发现的,

能读给我们听吗?

大家认真听听,看他找得对不对。

(3)铠甲是什么呢(出示实物:

苍耳子)这是苍耳娃娃,大家看看,它是什么样子?

摸摸,有什么感觉?

  是啊,就像古代的战士打仗时穿的铠甲,可以保护自己呢。

(4)是谁从苍耳身边走过?

你们发现了什么?

(苍耳被挂住了)小兔,你想到哪儿去?

只要你从苍耳身边走过,苍耳娃娃就被你带到了——;小熊,你想到哪儿去?

只要你从苍耳身边走过,苍耳娃娃就被你带到了——

师:

你们还能说说谁从苍耳身边走过,苍耳就被带到哪儿?

师:

(引说)所以课文中说只要——(生:

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想想看,除了小动物外,苍耳还可以靠什么传播种子?

(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