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3276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docx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

1.5.1有理数的乘方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现实背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并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方的有关规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经历“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奇妙性,领会重要的数学建模思想、归纳思想,形成数感、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提高数学素养。

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主动学习态度,培养科学探索精神,提升人文素质,鼓励猜想,倡导参与,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建立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表示,会进行乘方运算

难点:

1.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与乘方间的联系,处理好负数的乘方运算。

2.用乘方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是怎样确定的?

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

2.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面积是多少?

棱长为2的正方体,则体积为多少?

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为2×2=4;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为2×2×2=8.

在这里我们发现2×2,2×2×2都是相同因数的乘法,为了简便,我们将它们分别记作:

22,23,22读作“2的平方”(或“2的二次方”),23读作“2的立方”(或“2的三次方”).

同样:

(-2)×(-2)×(-2)×(-2)记作什么?

读作什么?

(-

)×(-

)×(-

)×(-

)×(-

)记作什么?

读作什么?

a·a·a·a·a·a可以记作什么?

读作什么?

那么:

a·a·…·a像这样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作什么?

读作什么?

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

★对于an中的a,不仅可以取正数,还可以取0和负数,也就是说a可以取任意有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

有理数的乘方。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a·a……a,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

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n中,a叫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例如,在94中,底数是9,指数是4,94读作“9的4次方”,或“9的4次幂”,它表示4个9相乘,即9×9×9×9;

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例1:

计算:

(1)(-4)3;

(2)(-2)4;(3)(-

)5;

(4)33;(5)24;(6)(-

)2.

解:

(1)(-4)3=(-4)×(-4)×(-4)=-64

(2)(-2)4=(-2)×(-2)×(-2)×(-2)=16

(3)(-

)5=(-

)×(-

)×(-

)×(-

)×(-

)=-

(4)33=3×3×3=27

(5)24=2×2×2×2=16

(6)(-

)2=(-

)×(-

)=

观察以上运算结果,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思考:

①32与23有什么不同?

②(-2)3与-23的意义是否相同?

其中结果是否一样?

③(-2)4与-24呢?

④(

)2与

呢?

解答:

②(-2)3的底数是-2,指数是3,读作-2的3次幂,表示(-2)×(-2)×(-2),结果是-8;-23的底数是2,指数是3,读作2的3次幂的相反数,表示为-(2×2×2),结果是-8.(-2)3与-23的意义不同,但结果相同.

③(-2)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四次幂,表示(-2)×(-2)×(-2)×(-2),结果是16;-2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4次幂的相反数,表示为-(2×2×2×2),其结果为-16.(-2)4与-24的意义不同,其结果也不同

④(

)2的底数是

,指数是2,读作

的二次幂,表示

×

,结果是

表示32与5的商,即

,结果是

.(

)2与

的意义不同,其结果也不同。

因此,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一定要用括号把底数括起来.

三、运用计算机进行乘方运算

例2:

用计算器计算(-8)5和(-3)6.

解:

用带符号键(-)的计算器.

开启计算器后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8)∧5=

显示:

(-8)^5

-32768即(-8)5=-32768

((-)3)∧6=

显示:

(-3)^6

729即(-3)6=729

用带符号转换键+/-的计算器:

8+/-∧5=

显示:

-32768

3+/-∧6=

显示:

729

所以(-8)5=-32768(-3)6=729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42页练习1、2.

五、课堂小结

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an表示n个a相乘的积.注意(-a)n与-an两者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a)n的底数是-a,表示n个-a相乘的积;-an底数是a,表示n个a相乘的积的相反数.当n为偶数时,(-a)n与-an互为相反数,当n为奇数时,(-a)n与-an相等.

六、作业布置

1.课本第47页习题1.5第1、7题,第48页第11、12题.

七、课后反思

 

1.5.1有理数的乘方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在运算中能自觉地运用运算律。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运算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的范围,体会知识系统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善于从表面现象看本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

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小学我们进行数的混合运算时,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学了几种运算,你知道它们的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观察下面的算式里有哪几种运算?

3+50÷22×(-

)-1①

这个算式里,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应按以下运算顺序进行: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往右进行;

3.如果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例如上面①式

3+50÷22×(-

)-1

=3+50÷4×(-

)-1

=3+50×

×(-

)-1

=3-

-1

=-

例3:

计算:

(1)2×(-3)3-4×(-3)+15;

(2)(-2)3+(-3)×[(-4)2+2]-(-3)2÷(-2).

分析:

分清运算顺序,先乘方,再做中括号内的运算,接着做乘除,最后做加减.计算时,特别注意符号问题.

解:

(1)原式=2×(-27)-(-12)+15

=-54+12+15

=-27

(2)原式=-8+(-3)×(16+2)-9÷(-2)

=-8+(-3)×18-(-4.5)

=-8-54+4.5=-57.5

例4:

观察下面三行数:

-2,4,-8,16,-32,64,…①

0,6,-6,18,-30,66,…②

-1,2,-4,8,-16,32,…③

(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分析:

第①行数,从符号看负、正相隔,奇数项为负数,偶数项为正数,从绝对值看,它们都是2的乘方.

解:

(1)第①行数是

-2,(-2)2,(-2)3,(-2)4,(-2)5,(-2)6,…

(2)对比①②两行中位置对应的数,你有什么发现?

第②行数是第①行相应的数加2.

即-2+2,(-2)2+2,(-2)3+2,(-2)4+2,…

对比①③两行中位置对应的数,你有什么发现?

第③行数是第①行相应的数的一半,即

-2×0.5,(-2)2×0.5,(-2)3×0.5,(-2)4×0.5,…

(3)根据第①行数的规律,得第10个数为(-2)10,那么第②行的第10个数为

(-2)10+2,第③行中的第10个数是(-2)10×0.5.

所以每行数中的第10个数的和是:

(-2)10+[(-2)10+2]+[(-2)10×0.5]

=1024+(1024+2)+1024×0.5

=1024+1026+512=2562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44页练习.

四、课堂小结

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一般按运算顺序进行,但有时根据运算律会使运算更简便,因此要在遵守运算顺序外,还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运算快捷、准确.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47页至第48页习题1.5第3、8题.

六、课后反思

1.5.2科学记数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10的乘方,进行科学记数,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会解决与科学记数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体会科学记数法的好处和化繁为简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表现出一丝不苟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难点:

探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乘方的意义,a表示什么意义?

底数是什么?

指数是什么?

2.102=;103=;104=。

100=10×10=(写成幂的形式,下同);1000=;10000=;100000=。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例如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00000000人,太阳半径约为696000000,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读、写这样大的数有一定困难,那么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吗?

让我们先观察10的乘方有什么特点?

102=100,103=1000,104=10000,…

即10的n次幂等于10…0(在1的后面有n个0),所以可以利用10的乘方表示一些大数,例如567000000=5.67×100000000=5.67×108

读作:

“5.67乘10的8次方(幂)”.

这样不仅可以使书写简短,同时还便于读数.

像上面这样,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即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例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中国人口约为1.3×109人,太阳半径约为6.96×108米,光的速度约为3×108米/秒.

例5: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00,57000000,123000000000.

解:

1000000=106(这里a=1省略不写)

57000000=5.7×10000000=5.7×107

123000000000=1.23×100000000000=1.23×1011

思考:

观察上面的式子,等号左边整数的位数与右边10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1000000是7位整数,而10的指数是6,57000000是8位整数,而10的指数为7.

即等号右边10的指数比左边整数的位数小1.

问:

如果一个数是6位整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10的指数是多少?

如果一个数有8位整数呢?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n-1.

注意:

①“n位整数”是指这个数的整数部分的位数.

例如:

831.5的整数部分是3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8.315×102.

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规定a必须是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1≤a<10)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45页习题1.5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时,注意a×10n中a的范围是1≤a<10,n是正整数,n与原数的整数部分的位数m的关系是m-1=n,反过来由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出原数时,原数的整数部分的数位m比10的指数大1.(即m=n+1)

另外,对于绝对值较大的负数,如-729000,它可表示为-7.29×105,它的意义是7.29×105的相反数,这里的a仍然是1≤a<10.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47页习题1.5第4、5、9、10题.

六、课后反思

 

1.5.3近似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精确度和近似数的意义。

2.能准确地说出精确位及按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近似数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近似数和精确度的意义。

难点:

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按给定的精确度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设计

一、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准确数和近似数.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我们接触到很多这样的数.例如:

对于参加同一个会议的人数,有两种报道,一种报道说:

“会议秘书处宣布,参加今天会议的有513人”.这里数字513确切地反映了实际人数,它是一个准确数,另一种报道说:

“约有500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500这个数只能接近实际人数,但与实际人数还有差别,它是一个近似数.

例如,统计班上喜欢看球赛同学的人数是35,这个数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又如,初一

(1)班有55个学生,某工厂有126台机床,我有8本练习本,这些数都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

再如宇宙现在的年龄约为200亿年,长江长约6300千米,圆周率

约为3.14,这些数都是近似数.

在许多情况下,很难取得准确数,或者不必使用准确数,而可以使用近似数.你还能举出一些日常遇到的近似数吗?

2.关于精确度问题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例如,前面的500是精确到百位的近似数,它与准确数513的误差为13.

我们都知道圆周率

=3.141592…

计算时我们需按照要求取近似数.

如果要求按四舍五入精确到个位,那么≈3;

如果要求按四舍五入精确到0.1(或精确到十分位),那么

≈3.1;

如果要求按四舍五入精确到0.01(或精确到百分位),那么

≈3.14;

如果要求按四舍五入精确到0.001(或精确到千分位),那么

≈_______;

反过来,若

≈3.1416,那么精确到________,或叫精确到_______.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3.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一共包含的有效数字的个数,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的个数.

例如近似数0.025有两个有效数字:

2,5;1500有4个有效数字:

1,5,0,0;0.103有有3个有效数字:

1,0,3.

对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中的有效数字,例如近似数5.104×106有4个有效数字:

5,1,0,4.

规定有效数字的个数,也是对近似数精确程度的一种要求.

一般说,对于同一个数取近似数时,有效数字个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如果四舍五入法对

取近似数时,若要求保留1个有效数字,则

≈3;若要求保留3个有效数字,则

≈3.14.

例6:

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数取近似数.

(1)0.0158(精确到0.001位);

(2)304.35(精确到个位);

(3)1.804(精确到0.1位);

(4)1.804(精确到0.01位);

(5)3.5046(精确到百分位);

(6)2.971×104(保留2个有效数字).

解:

(1)0.0158≈0.016;

(2)304.35≈304;

(3)1.804≈1.8;

(4)1.804≈1.80;

(5)3.5049≈3.50;

(6)2.971×104≈3.0×104.

例7:

下列是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1)132.4;

(2)0.0572;(3)2.40万;(4)3000.

解:

(1)132.4是精确到0.1,保留4个有效数字.

(2)0.0572是精确到0.0001,保留3个有效数字.

(3)2.40万是精确到百位,保留3个有效数字.

(4)3000是精确到个位,保留4个有效数字.

二、巩固练习

课本第46页练习.

三、课堂小结

正确理解和掌握近似数、准确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给出一个近似数,能准确地确定它精确到哪一位,有哪几个有效数字,并能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作业布置

课本第47页至第48页习题1.5第6题.

五、课后反思

 

第一章有理数综合复习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和近似数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3.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4.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难点重点

重点1.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有理数、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和近似数。

2.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难点1.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本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有理数的概念与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

有理数的概念可以

利用数轴来认识、理解,同时,利用数轴又可以把这些概念串在一起。

有理数的运算是全章的重点。

在具体运算时,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运算法则,二是运算律,三是运算顺序,四是近似计算。

一、基础知识:

1、正数(positionnumber):

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负数(negationnumber):

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有理数(rationalnumber):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正整数、0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5、数轴(numberaxis):

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满足以下要求:

(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6、相反数(oppositenumber):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7、绝对值(absolutevalue)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记做|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交换律:

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表达式:

a+b=b+a。

加法结合律:

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表达式:

(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表达式:

a-b=a+(-b)

10、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法交换律:

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表达式:

ab=ba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表达式:

(ab)c=a(bc)

乘法分配律:

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表达式:

a(b+c)=ab+ac

11、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2、有理数除法法则:

两数相除,同号得负,异号得正,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3、有理数的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

an中,a叫做底数(base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1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5、科学技术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0

16、近似数(approximatenumber):

17、有理数可以写成m/n(m、n是整数,n≠0)的形式。

另一方面,形如m/n(m、n是整数,n≠0)的数都是有理数。

所以有理数可以用m/n(m、n是整数,n≠0)表示。

二、拓展知识:

1、数集: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1)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

(2)所有的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

2、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知道:

|a|≥0,即对任何有理数a,它的绝对值是非负数。

4、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

(1)根据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直接比较;

(2)根据规定进行比较:

两个正数;正数与零;负数与零;正数与负数;两个负数,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做差法:

a-b>0⇔a>b;

(4)做商法:

a/b>1,b>0⇔a>b.

 

三、基础训练(见小卷)

四、作业布置(见小卷)

五、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