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3417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部分自选模块

专题二十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考试题

A组 2013年高考题

(2013浙江,01,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悲落叶

[北朝]萧综①

悲落叶,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纵横去不归。

长枝交荫昔何密,黄鸟关关动相失。

夕蕊杂凝露,朝花翻乱日。

乱春日,起春风,春风春日此时同,一霜两霜犹可当。

五晨六旦已飒黄。

乍逐惊风举,高下任飘飏。

悲落叶,落叶何时还?

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

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

注:

①萧综:

字世谦,梁武帝次子,封豫章郡王,后投奔北魏。

(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5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5分)

B组 2009—2012年高考题

1.(2012浙江,01,1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

吃野菜说

[清]龚鼎孳

新雨后,绿芜如发,园蔬叶叶,青满畦径。

启扉视之,知一年春事又将烂漫矣。

家人间撷作羹,劣得一饱。

野香拂拂,从匕箸间出,诚有如子瞻所谓饱霜雪之精、味含土膏①者。

独怜此物没蓬蒿中,与贫士为伍,寒窗一嚼,胜十日太牢②,甚不可进于达官贵人、钟鸣鼎食、芍药馔、朱砂羹之口。

今中原嗷嗷,道殣相望,雁粪榆皮,所以仰以为命。

甚且折骨解肢,与乌鸢争攫啄之利。

吁,可悲也!

彼达官贵人日啖浓鲜,当翠袖,奉卮华茵,度梦时亦曾念及野人藜藿③不继无耶?

昔人曰:

民不可有此色,士大夫不可无此味。

知言哉!

注:

①土膏:

土地中的膏泽。

②太牢:

古时祭祀用的猪、牛、羊,泛指美味佳肴。

③藜藿:

野菜。

(1)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分)

(2)赏析这篇散文的写作特色。

(6分)

2.(2011浙江,01,1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

金山夜戏

[清]张岱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

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

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①天为白。

余大惊喜。

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

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余呼小仆携戏具,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

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

有老僧以手背摋②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

剧完,将曙,解缆过江。

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选自《张岱散文选集》)

注:

①噀(xùn):

喷。

②摋(sà):

按揉。

(1)指出第一段中两处景物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写法上的主要差异。

(4分)

(2)归纳“余”的性格特点,并联系第二段简析文章描写这一人物的手法。

(6分)

3.(2010浙江,01,1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

识周生《清秘图》后

[明]袁宏道

不才之木,得子而才,故知匠石不能尽木之用。

嗟夫,岂独木哉?

世有拙士,支离龙钟,不堪事务。

头若齑杵,不中巾冠;面若灰盆,口若破盂,不工媚笑;腰挺而直,足劲而短,不善曲折,此亦人下之至不才也。

而一入山林,经至人之绳削,则为龙为象,为云为鹤,林壑遇而成辉,松桂荫而生色,奇姿异质,不可名状,是亦生物之类也。

嗟夫,安得至人而与之,竟不才之用哉!

(1)用自己的话概括“拙士”形象的特点。

(4分)

(2)探析本文的结构特征。

(6分)

4.(2009浙江,01,10分)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

(1)从5个意象中选取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

(3分)

意象:

       象征意味:

  

意象:

       象征意味:

  

意象:

       象征意味:

  

(2)从5个意象中选取1个,结合具体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及作用。

(7分)(100字左右)

模拟试题

A组 2013年高考模拟题选粹

1.(宁波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醉乡记

戴名世

昔余尝至一乡,辄颓然靡然,昏昏冥冥,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目为之眩,心为之荒惑,体为之败乱。

问之人:

“是何乡也?

”曰:

“酣适之方,甘旨之尝,以徜以徉,是为醉乡。

呜呼!

是为醉乡也欤?

古人不余欺也。

吾尝闻夫刘伶、阮籍之徒矣。

当是时,神州陆沉,中原鼎沸,而天下之人,放纵恣肆,淋漓颠倒,相率入醉乡不已。

而以吾所见,其间未尝有可乐者。

或以为可以解忧云耳。

夫忧之可以解者,非真忧也,夫果有其忧焉,抑亦不必解也。

况醉乡实不能解其忧也,然则入醉乡者,皆无有忧也。

呜呼!

自刘、阮以来,醉乡遍天下;醉乡有人,天下无人矣。

昏昏然,冥冥然,颓堕委靡,入而不知出焉。

其不入而迷者,岂无其人也欤?

而荒惑败乱者,率指以为笑,则真醉乡之徒也已。

(1)文章写自己进入“醉乡”的“观感”,请你分析这篇文章的主旨。

(2)请简要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

2.(浙江六校联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金陵渡

张 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秋日赴阙题潼关①驿楼

许 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③。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

①潼关:

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

②太华:

华山。

在今陕西省华阴县。

③中条:

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1)两首诗中的“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和“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这两首诗在写作艺术方面独具匠心,请各选取一例来赏析。

3.(海宁高三期初测试)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鸟 说

[清]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口官口官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

无有。

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

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

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1)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2)此文短小精悍,其实字里行间却蕴含着作者充沛的情感。

请就这一点结合全文内容作赏析。

4.(浙江金华十校高三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

与李翰林书

魏 禧

蜀之山,峭狭而自上,奇险甲天下,故人才不多生,生则必奇。

执事,蜀奇士也。

通籍①后,侨江南,足迹交天下,才益博大。

以蜀之人居江南而游天下,其奇且博大也固宜,抑又当不独在文章。

禧江右鄙夫,县最僻,于文章宜无所知。

天下称文盛矣,执事少许可,尝闻友人闵宾连,窃谓禧为可与言。

又奉书征所未刻文,谨录若干首以献。

禧隐居金精翠微山,奇石四十里,为古神仙之宅,自谓足终老。

然尝披蜀图志,则是固盆、盎②中物,不得望部娄③。

禧不敢更费辞,惟执事教,幸赐德音焉。

注:

①通籍:

在朝中已经有了名籍,著身份、姓名、年龄等在名册上,意谓初次做官。

②盆、盎:

皆陶器器皿。

③部娄:

小山,小土丘。

娄,同“嵝”。

(1)作者与李翰林的关系如何?

请根据文意说明理由。

(2)作者在信中表达了几层意思?

表达上有何特点?

请简要分析。

B组 2011—2012年高考模拟题选粹

1.(2012金华一中、慈溪中学自选模块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小品,回答问题。

钴钅母潭记

柳宗元

钴钅母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

其清而平者且十亩馀,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①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

“不胜官租、私券②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有声

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③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④而忘故土者?

非兹潭也欤?

(选自《柳河东集·永州八记(之二)》)

注:

①亟:

经常、多次。

②券:

债务的借据。

③于以:

在此地。

④居夷:

居住在夷人地区。

(1)赏析第一段描写水景的艺术手法。

(2)如何理解文中反复出现的“乐”字?

2.(2012浙江自选模块调研)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

有 若

[南宋]洪迈

《史记·有若传》云:

“孔子没,弟子以若状似孔子,立以为师。

他日,进问曰:

‘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

弟子问何以知之,夫子曰:

“《诗》不云乎?

月离于毕,俾滂沱矣①。

昨暮月不宿毕乎?

”他日,月宿毕,竟不雨。

商瞿年长无子,孔子曰瞿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

敢问何以知此?

’有若无以应。

弟子起曰:

‘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予谓此两事殆近于星历卜祝之学,何足以为圣人而谓孔子言之乎?

有若不能知,何所加损,而弟子遽以是斥退之乎!

《孟子》称:

“子夏、子张、子游,以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曾子不可”,但言“江汉、秋阳不可尚”而已,未尝深诋也。

《论语》记诸善言,以有子之言为第二章,在曾子之前;使有避坐之事,弟子肯如是哉?

《檀弓》载有子闻曾子“丧欲速贫,死欲速朽”两语,以为“非君子之言”,又以为“夫子有为言之”。

子游曰:

“甚哉!

有子之言似夫子也。

”则其为门弟子所敬久矣。

太史公之书,于是为失矣。

且人所传者道也,岂应以状貌之似而师之邪?

世所图《七十二贤画像》,其画有若遂与孔子略等,此又可笑也。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

①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意思是月亮靠近毕宿,就会大雨滂沱。

毕,二十八星宿之一。

(1)指出作者认为《史记》关于有若的记载失实的依据。

(2)本文运用哪些方法来增强说服力?

请简要分析。

3.(2012诸暨中学模拟)阅读苏轼的《书上元夜游》,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上元夜游

苏 轼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

“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

归舍已三鼓矣。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过②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

①上元:

农历正月十五。

②过:

苏轼的小儿子。

(1)本小品文大致可以“已再鼾矣”为界,分为两部分,试分别概括其大意。

(2)作者文中所写的“放杖而笑”蕴涵了几层意思?

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4.(2012台州第一次统考)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斜行”的“行”字,有的人读háng,作名词;有的人读xíng,作动词。

你认为哪个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2)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旅居京城时郁闷、孤寂的心情,也有人认为表露了作者闲适自得的情趣。

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5.(2011浙江高考自选模块样卷模块专题)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

濮仲谦雕刻

[明]张岱

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

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

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

仲谦名噪甚,得其一款,物辄腾贵。

三山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

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

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啖之,终不可得。

(1)简析文中濮仲谦这个人物形象。

(2)本文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增强表达效果的?

请简要分析。

6.(2011浙江高考名校名师交流)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采 薇

《诗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

狁之故。

不遑启居,

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

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你认为哪些诗句体现了这些情感?

(2)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这四句历来被视为情景交融中以乐景写哀情的佳句,历来传诵不已,试加以赏析。

7.(2011杭州十四中第三次月考)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写“愁”的诗句,不少作者为使本来抽象不可触摸的“愁”变为具体可感之物,化虚为实,让形象说话,如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句即是。

试再举出两例,并说明它们的妙处。

8.(2011诸暨中学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第五部分 自选模块

专题二十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五年高考·精华

A组 2013年高考题

(1)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这首诗的语言哀婉动人,这体现在句式的长短错落、叠词的运用上,也体现在反复、对仗、顶针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上。

分析语言特点,应从用词、句式、修辞、押韵、语气语调、感情色彩等方面结合具体语句进行鉴赏。

参考答案:

①全诗三、五、七字句长短错落。

②运用反复、对仗、顶针等修辞方法。

③节奏起伏、顿挫,韵律哀婉动人。

(2)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诗的题目“悲落叶”之“悲”已经为本诗定下感情基调——悲伤。

联系整首诗,揣摩“纵横去不归”“各随灰土去”等句,不难体会诗人借写悲落叶来悲叹人生、慨叹世事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①作者以落叶自况,悲叹命运不济。

人生如风中飘零的落叶,虽繁荣一时,终难免随风凋零,化作尘土。

②作者慨叹世事兴衰、朝代更替;曾经的繁盛朝代,显赫的王族、贵胄,都如落叶凋零。

B组 2009—2012年高考题

1.

(1)解析:

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

抓住“野菜”的比喻义即可作答。

参考答案:

“色”指百姓的饥色,“味”表面指野菜之味,实指百姓的疾苦;文中将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与权贵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进行对比,借前人之口表达了作者希望士大夫能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的愿望。

(2)解析:

考查鉴赏语言特色的能力,注意修辞手法也是特色。

参考答案:

选材切中时弊,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运用了借物托讽、对比等手法和卒章显志的结构形式;语言整散结合,形象生动,具有讽喻色彩。

2.

(1)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古代散文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文中第一段有两处景物描写,通过比较,不难分析其特点及写法上的差异。

参考答案:

前者磅礴空蒙,后者清冷幽静。

①前者写动景,后者写静景。

②前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后者运用比喻的手法。

③前者写远景,后者写近景。

(2)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散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归纳人物性格,抓住事件来分析,人物描写手法更多体现在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

参考答案:

性格特点:

狂放不羁,率性而为,近似怪诞。

描写手法:

①通过“呼”、“唱”等行为直接(正面)描写人物;②通过刻画僧人的神态、心理,对人物进行间接(侧面)描写。

3.

(1)解析:

这是一道文言文片段阅读理解题,综合考查文言文翻译、概括归纳、分析文章结构等能力。

解答这类题,需要有较深厚的文言功底,平日学习应加强对文言小品文的阅读与鉴赏。

这道题重在考查概括归纳能力,首先要提取相应信息,在文段中,描写“拙士”形象的文字是“世有拙士……是亦生物之类也。

”这一节文字分为两层,“而一入山林”前是“拙士”原本的形象,“而一入山林”后是经高人指点后的形象。

然后对相应信息加以概括归纳,要注意尽可能用四字短语来概括归纳。

参考答案:

拙士外貌丑陋,不善处世。

经高人指点后,成为奇异之才。

(2)解析:

这是一道探究分析题,要求分析文章结构特征。

首先分清文段层次。

这一段文字层次明晰,以两个“嗟夫”(表议论的发语词)为过渡,自然把全段文字梳理成三个层次,其中第二个层次以“而一入山林”为过渡转接,分为两个小层次;这三个层次浑然一体,首尾呼应。

参考答案:

本文短小精悍,结构精巧。

开篇写木由“不才”而“才”,接着描写“拙士”形象,“木”与“拙士”构成类比;进而写“拙士”从“不才”到“才”,前后形成对比;结尾呼应开头,点明全文主旨。

4.

(1)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形象的欣赏能力。

偏重客观,比较容易;任选三个意象,选择余地较大,只要联系教材所学及相关知识储备,不难作答。

参考答案:

(一)雁:

乡思(信使);柳:

别情(送别);菊:

淡泊(清高);竹:

虚心(高风亮节);莲:

怜爱(洁身自好)

(二)雁:

思念、凶兆、团结、游子;柳:

温柔、随风倒、离别、分别;菊:

纯洁、死亡、隐士、傲骨;竹:

奋发向上、恶意扰乱、正直、谦虚;莲:

清纯、苦命、君子、清廉

(2)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的能力。

作答本题不仅要记住作品,还要有理论储备。

作为主观题,要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意象的特点和作用,而且要分析得有道理。

参考答案:

(一)“柳”与“留”谐音,象征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古人常常折柳送友人,诗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柳”饱含了作者对离去友人深深的不舍和眷恋,寄托着作者的思念,渲染了悲凉、哀伤的气氛,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的愁思,升华主题,突出中心思想。

(二)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动形象地写出莲洁身自好的特点,作者托物言志,借用莲这个意象,既表达出他对莲的喜爱,又表达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三年模拟·精粹

A组 2013年高考模拟题选粹

1.解析:

本文极具讽刺意味,寓意明显。

(1)分析主旨可从借古讽今、愤世嫉俗、讽刺社会混乱、政治不清明等方面着手。

(2)既然是要求赏析,那么就离不开具体分析,作答本题,首先应概括指出写作手法,其次要有准确的分析例证。

参考答案:

(1)这是一篇愤世嫉俗的文章。

作者借刘伶、阮籍所处的魏晋之际的史事,指出造成“醉乡”的根本社会原因,在于在上位者昏暴,以致“神州陆沉,中原鼎沸”,人才不得重用,反被讥为“醉者”。

一个清明的时代,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人要进入“醉乡”,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醉乡呢?

(2)本文采用寓言形式和指桑骂槐的杂文手法表达愤世嫉俗之情。

作者借醉乡以旁敲侧击。

明写在酒国醉生梦死,颓废消沉,放浪形骸,麻木不仁,暗讽世不容人的社会现实。

尤其后文称“醉乡有人,天下无人矣”,似说醉话,但暗含既得利益者已到危险境地尚不自知,还要笑人,乃真醉人,意旨精警。

参考译文:

从前我曾游至一地方,一到那里就浑身发软,歪歪倒倒,昏昏沉沉,迷迷糊糊,天地因此变换了位置,日月因此失去了光明,眼睛因此发花,心因此荒乱迷惑,身体因此衰败不堪。

我向别人打听说:

“这是什么地方?

”回答说:

“畅快舒适的地方,可以尝到美味的地方,可以徘徊闲散的地方,这里便是醉乡。

啊!

这里便是醉乡了吗?

古人果然没有欺骗我。

我曾听说刘伶、阮籍这一类的人迷恋醉乡的事。

在那个时代,国土沦丧,中原纷乱,天下的人,放纵自己痛饮之后便颠颠倒倒,一个接一个不断地进入醉乡了。

据我所见,那里不曾有可使人快乐的地方。

有的人认为那里可使人消除忧愁。

如果是可以消除的,就不是真的忧愁;如果是真有了忧愁的人,或许也不必去消除它。

何况醉乡实在不能使人消除忧愁,那么,进入醉乡的人,都是没有忧愁的人。

啊!

自从刘伶、阮籍以来,醉乡遍及天下;醉乡有了人,天下就没人了。

这样的境况昏昏沉沉,迷迷糊糊,颓废消沉,萎靡不振,进去了就不知道出来了。

不曾进去而迷惑了的,难道没有那样的人吗?

而昏聩无能,丧德败乱的人,常被人指着他们取笑的人,就真不愧是醉乡中的酒徒了啊!

2.解析:

所选两首诗都借景抒情,情感深沉。

(1)考查对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的能力,考查对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的能力。

作答本题,宜紧紧联系意象寓意,仔细体会诗人于写景之中所寄寓的情感。

(2)考查对古诗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的能力,考查对古诗艺术魅力的领悟的能力。

作答本题,可从意象运用、景与情的表现、虚与实的结合、手法的表达效果等方面,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1)“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表现了诗人羁旅客乡,一夜未眠的孤愁。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表现了诗人出仕为官和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渔樵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之情。

(2)《题金陵渡》:

a.简约明快的视觉效果。

身宿小楼旅舍,张祜注重视觉效果。

居高临远,所见“星火”乃为远景,故不能明辨是什么灯光。

对“夜江”“潮落”“斜月”和“两三星火”的夜色景物描写相对较为简单,不善曲折,按时抒写,这既是诗人所见真景之反映,又是诗人着意而为之。

以景诱人,景融真情,追求的是神韵美。

令人回味无穷。

b.疏密有致的布景设置。

张祜诗前疏后密。

前二句仅写诗人“一宿”之“愁”。

后二句则一气连写落潮、夜江、斜月、星火、瓜洲等五种景象,通过鲜明的画面,来隐约传达出诗人一夜未眠之孤愁。

诗的重心落在后二句上,写出了诗人在特定环境浓郁的客愁。

c.多用淡墨、虚笔,呈现出平淡轻灵的艺术风格。

如“两三星火”之描写,绝不能坐实为《枫桥夜泊》中的“渔火”。

这是因为,“渔火”乃是近处所见,辨析清楚,而“两三星火”是远景,看不清是何种灯光。

这反倒增添了想象的余地,别具朦胧美和空灵美。

(任写出其中一点或能准确解读、合理表述即可)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a.远近结合(由近到远)。

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再描绘四周的远景,写华山的“残云”,中条的“疏雨”,随山远伸的“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河声”。

b.化静为动(以动衬静)。

赋予华山、中条山等以动感,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反衬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

(任写出其中一点或能准确解读、合理表述即可)

3.解析:

(1)本题考查体会文中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能力。

作答本题,应在理解画线语句字面意思的基础上,体会其深层含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结合全文内容作赏析,可根据文章结构逐层进行;重在分析作者感情如何在字里行间及各层次间流露。

参考答案:

(1)影射封建社会的“世路”太窄了,对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予以无情的讽刺,宣泄自己长期郁积的愤懑之情。

(2)先开门见山,把构筑于桂树上的鸟巢中的二鸟的“娟皎可爱”及其取食徘徊的娇态写出,不事雕琢而情深意长,旨在营造一种和平恬静的气氛。

接着忽写巢坠鸟失,本是美好的事物破灭了,于突兀之中顿生感伤之情。

最后一段议论,既点明主旨,借二鸟的悲惨结局宣泄自己的愤懑之情,又给人深思。

4.解析:

(1)本题属于探究题,要准确判断两人的关系,必须仔细揣摩作者在信中所述之事、所表之情以及语句的语气等,用简练语句分条作答。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考查分析主要表现手法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